一种麦稻秸秆打捆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23529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稻秸秆打捆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打捆机,具体的说是一种麦稻秸杆打捆机针。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各种麦稻联合收割机收割作业时将秸杆抛散在田地里,还需要人工或者捡拾打捆机再次作业将秸杆收集打捆外运,造成费工费时,增加成本。麦稻秸杆打捆机是安装于麦稻联合收割机上,一次作业就能完成麦稻收割和秸杆回收,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3]麦稻秸杆打捆机要借助针机构的运动,对秸杆打捆起穿绳子作用。针本体外形及针孔复杂,现有的方式通常经过铸造再进行必要的机械加工,铸造存在变形量大、精度低、报废率高、强度低、后续加工困难等问题,使用寿命短,增加了设备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麦稻秸杆打捆机针,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避免了铸造时变形量大、精度低、报废率高、强度低、后续加工困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组装式的打捆机针,不仅安装拆卸方便,零部件强度高,加工简单,加工精度高,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成本。
[0005]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麦稻秸杆打捆机针,包括针本体,针本体呈圆弧形状,沿针本体圆弧方向一端为根部,另一端为头部,根部位置设有针座,头部位置设有针尖,在针本体外侧边缘处设有圆弧形状的导线槽,且在位于导线槽靠近针尖的位置设有穿绳孔;
针本体由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组成,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均为圆弧形状且依次叠加形成针本体,左侧板和右侧板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中间板外径小于左侧板,从而在叠加时形成导线槽,针尖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且通过紧固件固定,针尖与中间板在头部位置存在距离,从而形成穿绳孔,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位于根部且沿其截面方向、轴向方向分别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一圆弧槽。
[0006]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的麦稻打捆机针制造时铸造工艺的缺点,提出一种组装式,选用钢板零件铆接及焊接的工艺方法,不仅安装拆卸方便,零部件强度高,加工简单,加工精度高,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成本。
[0007]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麦稻秸杆打捆机针,针座由针连接板、针锁紧扣、扣板和后座连接板组成,针连接板套设在针本体根部,针锁紧扣依次穿过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上的第一插孔,从而使针连接板固定,扣板卡设在后座连接板端面上,且通过针锁紧扣穿过扣板使扣板固定在后座连接板上,扣板靠近第一圆弧槽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槽,且第一圆弧槽与第二圆弧槽完全相同,针连接板通过长螺栓与后座连接板连接固定。
[0008]前述的麦稻秸杆打捆机针,针连接板与后座连接板位于端面的边缘处均开设有一卡槽,针锁紧扣为L形状,且针锁紧扣其中一边与卡槽配合。
[0009]前述的麦稻秸杆打捆机针,还包括机体,机体侧面伸出连杆和摆臂,针座上的第一圆弧槽、第二圆弧槽与摆臂配合,针座沿水平面至少设有一个,在摆臂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连杆的传动臂。
[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该发明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克服了现有的麦稻打捆机针制造时铸造工艺的缺点:铸造时变形量大、精度低、报废率高、强度低、后续加工困难等问题,采用了新的技术方案,选用钢板零件铆接及焊接的工艺方法,不仅安装拆卸方便,零部件强度高,加工简单,加工和组装精度高,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和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针本体,2-针座,3-导线槽,4-穿绳孔,5-机体,6-连杆,7-摆臂,8-传动臂,9-针尖,101-左侧板,102-中间板,103-右侧板,104-第一插孔,105-第一圆弧槽,201-针连接板,202-针锁紧扣,203-扣板,204-后座连接板,205-第二圆弧槽,20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13]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麦稻秸杆打捆机针,包括针本体1、机体5,针本体I呈圆弧形状,沿针本体I圆弧方向一端为根部,另一端为头部,根部位置设有针座2,头部位置设有针尖9,在针本体I外侧边缘处设有圆弧形状的导线槽3,且在位于导线槽3靠近针尖9的位置设有穿绳孔4 ;
针本体I由左侧板101、中间板102和右侧板103组成,左侧板101、中间板102和右侧板103均为圆弧形状且依次叠加形成针本体1,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3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中间板102外径小于左侧板101,从而在叠加时形成导线槽3,针尖9设置在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3之间且通过紧固件固定,针尖9与中间板102在头部位置存在距离,从而形成穿绳孔4,左侧板101、中间板102和右侧板103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左侧板101、中间板102和右侧板103位于根部且沿其截面方向、轴向方向分别设有第一插孔104和第一圆弧槽105 ;
针座2由针连接板201、针锁紧扣202、扣板203和后座连接板204组成,针连接板201套设在针本体I根部,针锁紧扣202依次穿过左侧板101、中间板102和右侧板103上的第一插孔104,从而使针连接板201固定,扣板203卡设在后座连接板204端面上,且通过针锁紧扣202穿过扣板203使扣板203固定在后座连接板204上,扣板203靠近第一圆弧槽105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槽205,且第一圆弧槽105与第二圆弧槽205完全相同,针连接板201通过长螺栓与后座连接板204连接固定;
针连接板201与后座连接板204位于端面的边缘处均开设有一卡槽206,针锁紧扣202为L形状,且针锁紧扣202其中一边与卡槽206配合;
机体5侧面伸出连杆6和摆臂7,针座2上的第一圆弧槽105、第二圆弧槽205与摆臂7配合,针座2沿水平面设有两个,在摆臂7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连杆6的传动臂8。
[0014]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连杆6通过传动臂8驱动摆臂7上下摆动,从而带动针本体I上下摆动,从而对麦稻秸杆进行捆扎。
[0015]这样,本实施例中麦稻秸杆打捆机针,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避免了铸造时变形量大、精度低、报废率高、强度低、后续加工困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组装式的打捆机针,不仅安装拆卸方便,零部件强度高,加工简单,加工精度高,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成本。
[0016]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麦稻秸杆打捆机针,包括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本体(I)呈圆弧形状,沿所述针本体(I)圆弧方向一端为根部,另一端为头部,所述根部位置设有针座(2),所述头部位置设有针尖(9),在所述针本体(I)外侧边缘处设有圆弧形状的导线槽(3),且在位于导线槽(3)靠近针尖(9)的位置设有穿绳孔(4); 所述针本体(I)由左侧板(101)、中间板(102 )和右侧板(103 )组成,所述左侧板(101)、中间板(102)和右侧板(103)均为圆弧形状且依次叠加形成针本体(I ),所述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3)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所述中间板(102)外径小于左侧板(101),从而在叠加时形成导线槽(3),所述针尖(9)设置在左侧板(101)和右侧板(103)之间且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针尖(9)与中间板(102)在头部位置存在距离,从而形成穿绳孔(4),所述左侧板(101)、中间板(102)和右侧板(103)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所述左侧板(101)、中间板(102)和右侧板(103)位于根部且沿其截面方向、轴向方向分别设有第一插孔(104)和第一圆弧槽(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稻秸杆打捆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2)由针连接板(201)、针锁紧扣(202 )、扣板(203 )和后座连接板(204 )组成,所述针连接板(201)套设在针本体(I)根部,所述针锁紧扣(202)依次穿过左侧板(101 )、中间板(102)和右侧板(103)上的第一插孔(104),从而使针连接板(201)固定,所述扣板(203)卡设在后座连接板(204)端面上,且通过针锁紧扣(202 )穿过扣板(203 )使扣板(203 )固定在后座连接板(204)上,所述扣板(203)靠近第一圆弧槽(105)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槽(205),且所述第一圆弧槽(105)与第二圆弧槽(205)完全相同,所述针连接板(201)通过长螺栓与后座连接板(204)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稻秸杆打捆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连接板(201)与后座连接板(204)位于端面的边缘处均开设有一卡槽(206),所述针锁紧扣(202)为L形状,且针锁紧扣(202 )其中一边与卡槽(206 )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稻秸杆打捆机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体(5),所述机体(5 )侧面伸出连杆(6 )和摆臂(7 ),所述针座(2 )上的第一圆弧槽(105 )、第二圆弧槽(205 )与摆臂(7)配合,所述针座(2)沿水平面至少设有一个,在所述摆臂(7)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连杆(6)的传动臂(8)。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麦稻秸秆打捆机针,包括针本体,针本体呈圆弧形状,沿针本体圆弧方向一端为根部,另一端为头部,根部位置设有针座,头部位置设有针尖,在针本体外侧边缘处设有圆弧形状的导线槽,且在位于导线槽靠近针尖的位置设有穿绳孔;针本体由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组成,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均为圆弧形状且依次叠加形成针本体,中间板外径小于左侧板,从而在叠加时形成导线槽,针尖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且通过紧固件固定,针尖与中间板在头部位置存在距离,从而形成穿绳孔,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左侧板、中间板和右侧板位于根部且沿其截面方向、轴向方向分别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一圆弧槽。
【IPC分类】A01F15/08
【公开号】CN105145012
【申请号】CN201510388810
【发明人】王青善, 陶雷, 周志杰, 黄胜
【申请人】金湖百能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