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可升降的多功能有机肥撒布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6976发布日期:2018-09-25 18:3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用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底盘可升降的多功能有机肥撒布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所使用的撒肥车肥料输出多少无法控制,肥料车中的传送装置适应性差,肥料会因为肥料中存在的杂物而造成传送卡顿,影响作业,另外现在市面上的撒肥车所包含的撒肥模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农场的多样化撒肥用途。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多功能有机肥撒布车,解决上述目前撒肥车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目前撒肥车肥料输出多少无法控制、肥料车中的肥料传送装置适应性差、且只能提供单一撒肥模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盘可升降的多功能有机肥撒布车,包括主体支架,所述主体支架前侧设置有牵引环,所述主体支架下方两侧设置有车轮,所述主体支架上方固定有肥料箱,所述主体支架左侧设置有液压阀组控制器,所述主体支架左侧在所述液压阀组控制器下方轴接有第一链轮及与所述第一链轮共轴连接的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连接有主体马达,所述肥料箱底部前端两侧通过第一轴承轴接有从动轴,所述两个第一轴承之间的从动轴上设有两个第三链轮,所述肥料箱底部后端两侧通过第二轴承轴接有驱动轴,所述两个第二轴承之间的驱动轴上对称设置有第四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与第四链轮通过封闭的第二链条连接,所述两条第二链条之间连接有刮肥板,所述驱动轴左端延伸出所述第二轴承并共轴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所述肥料箱后侧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两侧竖直设置有后门板导槽,所述后门板导槽与所述肥料箱后侧卡接有后门板,所述两个后门板导槽上部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后门板后侧底端设置有凸块,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凸块之间连接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通过油管连接所述液压阀组控制器,所述主体支架后侧底端竖直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螺接有不同撒肥装置。

优选地,所述主体支架下方中间轴接有后桥支撑H型架,所述后桥支撑H型架与后桥连接,所述后桥两端连接有车轮,所述后桥与所述主体支架后侧底端连接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通过油管连接所述液压阀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撒肥装置为双开沟式撒肥装置,包括犁刀焊合杆,所述犁刀焊合杆平行于所述驱动轴,所述犁刀焊合杆中间竖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架通过所述连接板螺接所述犁刀焊合杆,所述犁刀焊合杆两端设置有犁刀,所述犁刀下端连接有犁腿,所述犁腿通过犁腿套连接有犁头,所述犁刀后侧连接有犁槽,所述犁槽对应所述犁刀位置设置有落料口,所述犁槽上端设置有肥料滑道,所述肥料滑道包括两条倾斜滑道,所述两条倾斜滑道顶端对接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下部,所述两条倾斜滑道底端设置于所述落料口上部,所述犁槽后端连接有平沟器。

优选地,所述撒肥装置为单侧抛洒式撒肥装置,单侧抛洒式撒肥装置包括水平的传送带架体和旋盘支架,所述传送带架体前侧竖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架通过所述连接板螺接在所述传送带架体,所述传送带架体左右两侧分别轴接有驱动辊筒及从动辊筒,所述驱动辊筒及所述从动辊筒紧套有传送皮带,所述驱动辊筒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通过油管连接液压阀组控制器,从而实现肥料的传送,所述传送带架体一端的传送带下方设置有单盘抛洒装置。传送带传送的肥料从其端部落入单盘抛洒装置内,单盘抛洒装置将肥料向四周抛洒。

所述单盘抛洒装置包括水平的旋盘支架,所述旋盘支架前侧竖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架通过所述连接板螺接所述旋盘支架,所述旋盘支架上侧面竖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轴接有旋盘,所述转轴下端轴接有旋盘马达,所述旋盘四周设有旋盘挡板,所述旋盘挡板上开设有肥料出口,所述旋盘表面设置有十字挡板。所述旋盘马达通过油管连接液压阀组控制器,从而实现肥料的单侧抛洒。

优选地,所述撒肥装置包含化肥箱体,所述化肥箱体下端的出料口处连接有下封板,下封板上与出料口相对处设有落料口,落料口两侧的下封板上设有封板导槽,封板导槽内可滑动的设有可将出料口遮挡封闭的出料口挡板;所述出料口挡板一端与电推杆连接,所述电推杆另一端与电推杆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化肥箱体固定在化肥箱固定支架上,所述电推杆固定架与化肥箱固定支架通过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机肥撒布车通过第一油缸和主体支架实现底盘升降功能实现开沟撒肥装置开沟深度的高度调节,通过第一链条、刮板的设置提供了一种适应性较强的传送装置,解决了传送过程中因为有机肥种较大杂物而造成传送过程卡顿的问题,通过连接不同的撒肥装置实现一台多功能撒布车提供多种不同撒肥方式的功能,满足现有农场多样化的撒肥方式,经济实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没有搭载撒肥装置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搭载双开沟式撒肥装置的结构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搭载双开沟撒肥装置时上升的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搭载单侧抛洒式撒肥装置的结构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单盘抛洒装置中旋转盘的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搭载化肥施肥装置的结构图;其中:

11-主体支架, 111-牵引环,112-车轮,113-肥料箱,114-液压阀组控制器,115-刮肥板,116-联轴器,117-主体马达,118-第一轴承,119-第二轴承,120-第四链轮,121-第二链条,122-后门板,123-后门板导槽,124-支撑板,125-第二油缸,126-连接架,127-螺栓,128-凸块,129-齿轮罩;

2-轮架,21-轮架轴承,22-后桥支撑H型架,23-第一油缸;

3-犁刀焊合杆,31-犁刀,32-犁腿,33-犁腿套,34-犁头,35-犁槽,36-肥料滑道,37-平沟器,38-落料口,39-倾斜滑道;

4-传送带架体,41-驱动辊筒,42-从动辊筒,43-传送皮带,44-马达;

5-连接板,51-转轴,52-旋盘,53-旋盘马达,54-旋盘挡板,55-肥料出口,56-十字挡板。

256-化肥箱固定支架,262-化肥箱体,270-封板导槽,271-下封板,273-电推杆固定架,275-电推杆,277-出料口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只意在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产生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是指附图中车体的前进方向,其他方向以“前”为基准。

参照图1,其中示出了一种本实用新型没有搭载撒肥装置的结构图,包括长方体型的主体支架11,所述主体支架11前侧设置有牵引环111,所述主体支架11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轮架轴承21,所述轮架轴承21连接有轮架,所述轮架包括一个轮架横杆,所述轮架横杆两端与所述主体支架11通过轮架轴承21连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主体支架11的形状还可以是三角形、椭圆形等其它形状不以此为限,且所述轮架轴承21与所述轮架横杆及所述主体支架11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不在赘述。所述轮架横杆上在所述主体支架11下方靠近所述轮架轴承21处固定有后桥支撑H型架22,所述后桥支撑H型架22远离所述轮架横杆一端的左右两侧连接有两个车轮112,所述后桥支撑H型架22靠近所述车轮112一端与所述主体支架11底侧后端之间连接有第一油缸2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第一油缸23两端的连接位置,只是为了实现所述主体支架11后端的升降,不以此为限。所述主体支架11左侧设置有液压阀组控制器114,所述主体支架11左侧在所述液压阀组控制器114下方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链轮及与所述第一链轮共轴连接的联轴器116,本领域普通技术员清楚,所述液压阀组控制器114及所述第一链轮在主体支架11上的位置还可以是主体支架11底侧,右侧等,不以此为限。所述联轴器116连接有主体马达117,主体支架上经轴承安装第一链轮、联轴器116、主体马达117及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第一油缸23通过油管连接所述液压阀组控制器114,所述主体支架11上方固定有长方体型的肥料箱113,所述肥料箱113的形状还可以是方形、梯形等其他形状,不以此为限。所述肥料箱113内侧底部前端两侧通过两个第一轴承118轴接有从动轴,所述两个第一轴承118之间的从动轴上靠近两个第一轴承118处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三链轮,所述肥料箱113底部后端两侧通过两个第二轴承119轴接有驱动轴,所述两个第二轴承119之间的驱动轴上靠近所述两个第二轴承119处分别设置有第四链轮120,所述两个第三链轮与两个第四链轮120通过首尾相连封闭的两根第二链条121分别连接,所述两条第二链条121之间连接有刮肥板115,两条第二链条以及链条之间的刮肥板组成了刮板式的肥料传送装置,该装置适应性强,可传送各种有机肥,对有机肥中较大杂物(例如较大石头)可实现无障碍传送,不会造成肥料传送过程中因为大件杂物导致卡死的现象,解决了目前绞龙式传送方式传送过程中经常卡死的问题。

所述驱动轴左端延伸出所述第二轴承119并共轴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外侧套设有齿轮罩129,所述齿轮罩固定于所述肥料箱113左侧、将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及第一链条防护在其内,所述肥料箱113后侧靠近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两侧竖直设置有后门板导槽123,所述后门板导槽123与所述肥料箱113后侧卡接有可上下滑动的后门板122,所述两个后门板导槽123上部之间连接有支撑板124,所述后门板122后侧底端设置有凸块128,所述支撑板124与所述凸块128之间连接有第二油缸125,所述第二油缸125通过油管连接所述液压阀组控制器11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清楚,所述第二油缸125还可以连接于所述后门板122与所述肥料箱113下部,并不以此为限。所述主体支架11后侧底端竖直设置有两个左右相对的连接架126,所述连接架126通过螺栓127连接有撒肥装置。

参照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搭载开沟式撒肥装置的结构图,所述撒肥装置包括犁刀焊合杆3,所述犁刀焊合杆3平行于所述驱动轴,所述犁刀焊合杆3中部竖直设置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架126通过螺栓127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犁刀焊合杆3两端设置有犁刀31,所述犁刀31下端连接有犁腿32,所述犁腿32通过犁腿套33连接有犁头34,由于开沟犁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在赘述。所述犁刀31后侧连接有犁槽35,所述犁槽35对应所述犁刀31位置设置有落料口38,所述犁槽35上端设置有肥料滑道36,所述肥料滑道36包括两条倾斜滑道39,所述两条倾斜滑道39顶端对接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下部,所述两条倾斜滑道39底端设置于所述落料口38上部,所述犁槽35后端连接有平沟器37,所述平沟器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参照附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搭载双开沟撒肥装置时上升的状态示意图,该底盘升降功能可实现开沟装置开沟深度的调节。

参照附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搭载传送带式撒肥装置的结构图,所述撒肥装置包括水平的传送带架体4,所述传送带架体4前侧竖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架126通过螺栓127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传送带架体4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轴承连接有驱动辊筒41及从动辊筒42,所述驱动辊筒41及所述从动辊筒42紧套有传送皮带43,所述驱动辊筒41轴接有马达44,传送带式工作原理及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参照附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轮盘的结构图,包括旋盘支架,所述旋盘支架前侧竖直设置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架126通过螺栓127可以与所述连接板5连接,所述旋盘支架上侧面竖直设置有转轴51,所述转轴51上端轴接有旋盘52,所述转轴51下端轴接有旋盘马达53,所述旋盘52四周设有旋盘挡板54,所述旋盘挡板54上开设有肥料出口55,所述旋盘52表面设置有十字挡板56。

参照附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化肥施肥装置,包含化肥箱体262,所述化肥箱体262下端的出料口处连接有下封板271,下封板上与出料口相对处设有落料口,落料口两侧的下封板上设有封板导槽270,封板导槽270内可滑动的设有可将出料口遮挡封闭的出料口挡板277。所述出料口挡板277一端与电推杆275连接,所述电推杆另一端与电推杆固定架27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化肥箱体262固定在化肥箱固定支架256上,所述电推杆固定架273与化肥箱固定支架256通过螺栓固定。电推杆带动出料口挡板在封板导槽内前后滑动,控制化肥箱体出料口的开关和打开尺寸的大小。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撒肥车时,将牵引车液压系统与液压阀组控制器相连,为本发明提供液压动力。液压阀组控制器由节流阀和电磁阀组成,可以控制液压元件的工作状态。

通过牵引车连接牵引环111,将肥料装入肥料箱113中,启动主体马达117驱动第一链轮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二链轮带动第四链轮120顺时针转动,第四链轮120通过第二链条121带动刮肥板115将肥料箱113中的肥料向后端运输,通过液压阀组控制器114控制第二油缸125提升后门板122,打开出料口,并根据情况调节封板122的提升高度,控制肥料的输出量。

当需要开沟式施肥时,将开沟式撒肥装置连接到连接架126上,肥料由出料口进入到开沟式撒肥装置的肥料滑道36,继续滑到犁槽35中的落料口进行施肥,操作者可利用第一油缸对底盘进行升降从而调节开沟的深度,选择合适深度进行施肥,随后犁槽35后端连接的平沟器37将沟填平,结束施肥。

当需要抛洒施肥时,将旋盘式撒肥装置连接到连接架126上,肥料由出料口进入到旋盘式撒肥装置的旋盘52内后由十字挡板56将肥料分区存放,打开旋盘马达53,带动旋盘52旋转,肥料由旋盘挡板54上的肥料出口55中洒出,结束施肥。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有机肥撒布车通过后桥支撑H型架和第一油缸的设置实现了底盘的升降功能,既能实现对开沟装置开沟深浅的调控,又能提高在恶劣路况环境下撒布车的通过性;通过第二油缸、后门板的设置可实现对出料口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撒布车肥料输出量的部分调节,通过在第二链条上设置的刮板式结构可实现对有机肥中较大杂物(例如较大石头)的无障碍传送,不会造成肥料传送过程中因为大件杂物导致的卡死现象,解决了目前绞龙式传送方式传送过程中的卡死问题;通过液压阀组控制器对主体马达的控制从而可实现对第二链条以及刮板的速度调控进而也能实现对肥料输出量大小的调节;该有机肥撒布车还能通过连接不同的撒肥装置如:双开沟式撒肥装置、单开沟式撒肥装置、 单侧抛洒装置、双侧抛洒装置、后单盘抛洒装置、化肥施肥装置等来实现仅通过更换不同的撒肥装置就能满足各种撒肥方式无需购买多台撒布车,经济有效,节约成本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参照附图以上述优选的实施例的方式来进行描述,但是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应该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多种不同的变化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