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构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0589发布日期:2018-12-08 05:3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构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的给料饲喂过程管理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质量和经济效益,传统养猪场每次给猪喂食时,都要人工向猪槽内添加猪食,由于所养的猪较多,喂养人员需要提着猪食桶逐个地向猪槽内添加猪食,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饲养人员的劳动量大,不利于上规模养殖,而且料槽内盛放饲料放在猪舍内,让猪自然进食,长时间放置的饲料不容易保证清洁卫生,猪在进食时容易将杂物或污染物落入料槽内,从而影响猪的正常发育生长,并且导致养殖户经济效益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构及使用方法,不仅省时省力,同时解决了卫生问题,提高了喂食效率和养殖户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构,包括:

存料桶,所述存料桶的底部设置有一下料口;

喂食槽体,所述喂食槽体与下料口相固连,用于承接下料口下落的物料;

上活动板,所述上活动板活动设置在下料口上且能够在下料口上水平移动,上活动板上设置有一开口槽;

下活动板,所述下活动板活动设置在喂食槽体上,且能够封堵或打开喂食槽体的喂食口;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之间,且能够控制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的开口槽能够与喂食槽体的喂食口相对应,下活动板能够封堵下料口。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料口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槽,所述上活动板滑动设置于限位槽内。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料口的底端还设置有一用于物料导向的导料口,所述导料口位于上活动板的下方。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活动板为上齿条板,所述下活动板为下齿条板,且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通过一转轴连接有一齿轮杆,所述齿轮杆位于上齿条板、下齿条板之间,且与上齿条板、下齿条板之间为传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存料桶的上方连接有一搅拌桶,所述存料桶与搅拌桶之间通过一阀门控制是否连通。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喂食槽体包括一l形的底座,底座的竖直壁与下料口的外壁相固连,底座的水平壁上斜置有一位于下料口下方的斜板,斜板与底座的竖直壁相连,底座的水平壁上设置有一与斜板相对的挡板,底座的水平壁上还设置有两个相对的侧挡板,侧挡板、斜板、挡板围成所述喂食槽体的饲喂空间。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的顶部还开设有供上活动板右端搭接的凹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依次如下:

s1:下料时,传动机构驱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的开口槽与下料口相对应,下活动板封堵喂食槽体的喂食口;

s2:喂料时,传动机构驱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的开口槽与喂食槽体喂食口相对应,下活动板封堵下料口,此时猪能够通过开口槽吃到喂食槽体内的猪饲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构,包括:存料桶、喂食槽体、上活动板、下活动板、传动机构,所述存料桶的底部设置有一下料口,所述喂食槽体与下料口相固连,用于承接下料口下落的物料,所述上活动板活动设置在下料口上且能够在下料口上水平移动,上活动板上设置有一开口槽,所述下活动板活动设置在喂食槽体上,且能够封堵或打开喂食槽体的喂食口,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之间,且能够控制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的开口槽能够与喂食槽体的喂食口相对应,下活动板能够封堵下料口。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构及使用方法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依次如下:驱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的开口槽与下料口相对应,下活动板封堵喂食槽体的喂食口;s2:喂料时,传动机构驱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的开口槽与喂食槽体喂食口相对应,下活动板封堵下料口,此时猪能够通过开口槽吃到喂食槽体内的猪饲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图1在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上齿条板的仰视图。

图中:10-机架;11-下料口;11a-限位槽;11b-导料口;20-喂食槽体;21-底座;22-斜板;23-挡板;23a-凹槽;24-侧挡板;30-上活动板;31-开口槽;40-下活动板;50-传动机构;51-转动把手;52-转轴;53-齿轮杆;60-搅拌桶;70-阀门;8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构,包括:存料桶10、喂食槽体20、上活动板30、下活动板40、传动机构50,所述存料桶10的底部设置有一下料口11,所述喂食槽体20与下料口11相固连,用于承接下料口11下落的物料,所述上活动板30活动设置在下料口11上且能够在下料口11上水平移动,上活动板30上设置有一开口槽31,所述下活动板40活动设置在喂食槽体20上,且能够封堵或打开喂食槽体20的喂食口,所述传动机构50设置于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之间,且能够控制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30的开口槽31能够与喂食槽体20的喂食口相对应,下活动板40能够封堵下料口11,这样本技术方案通过传动机构50控制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30的开口槽31能够与喂食槽体20的喂食口相对应,下活动板40能够封堵下料口11,此时猪能够通过开口槽31吃到喂食槽体20内的猪饲料,当不需要喂料时,通过传动机构50控制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移动,在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30的开口槽31与下料口11相对应,下活动板40封堵喂食槽体20的喂食口,不仅省时省力,同时解决了卫生问题,提高了喂食效率和养殖户经济效益,有利于养殖户上规模养殖。

参照图2,在下料口11的底部固定有限位槽11a,所述上活动板30滑动设置于限位槽11a内,通过限位槽11a可以对上活动板30滑动起到一定的限位左右。

参照图1、图3,在下料口11的底端还设置有一用于物料导向的导料口11b,所述导料口11b位于上活动板30的下方,存料桶10内的猪饲料首先通过下料口11再流经上活动板30的开口槽31落到喂食槽体20内,导料口11b对猪饲料的下落起导向作用,防止四溅。

参照图1、图2、图3,所述上活动板30为上齿条板,所述下活动板40为下齿条板,且所述传动机构50包括一转动把手51,所述转动把手51通过一转轴52连接有一齿轮杆53,转轴52通过两支撑杆80活动悬置于底座21上方,所述齿轮杆53位于上齿条板、下齿条板之间,且与上齿条板、下齿条板之间为传动连接,这样本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把手51带动转轴52转动进而驱动齿轮杆53转动,齿轮杆53转动后会使上齿条板和下齿条板相对移动,在猪饲料落到喂食槽体20内,控制上齿条板向右侧移动,此时下齿条板向左侧移动,下齿条板向左侧移动后,不再对喂食槽体20的喂食口进行覆盖,同时上齿条板上的开口槽31对应移动到喂食槽体20上方,此时猪能够通过开口槽31吃到喂食槽体20内的猪饲料。

参照图1,在存料桶10的上方连接有一搅拌桶60,所述存料桶10与搅拌桶60之间通过一阀门70控制是否连通,搅拌桶60对猪饲料进行搅拌,阀门70开启能够让搅拌后的猪饲料从搅拌桶60内进入到存料桶10内进行暂存。

参照图1、图2,所述喂食槽体20包括一l形的底座21,底座21的竖直壁与下料口11的外壁相固连,底座21的水平壁上斜置有一位于下料口11下方的斜板22,斜板22与底座21的竖直壁相连,底座21的水平壁上设置有一与斜板22相对的挡板23,底座21的水平壁上还设置有两个相对的侧挡板24,侧挡板24、斜板22、挡板23围成所述喂食槽体20的的饲喂空间,在挡板23的顶部还开设有供上活动板30右端搭接的凹槽23a,搭接后,能够对上活动板30提供一个支撑作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猪饲料的喂料机构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依次如下:

s1:下料时,传动机构50驱动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30的开口槽31与下料口11相对应,下活动板40封堵喂食槽体20的喂食口;

s2:喂料时,传动机构50驱动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水平移动,在上活动板30与下活动板40相对移动过程中,上活动板30的开口槽31与喂食槽体20的喂食口相对应,下活动板40封堵下料口11,此时猪能够通过开口槽31吃到喂食槽体20内的猪饲料。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