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喂料式方捆秸秆打捆机预压整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0580发布日期:2019-01-29 16:4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喂料式方捆秸秆打捆机预压整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秸秆压缩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喂料式方捆秸秆打捆机预压整型装置。



背景技术:

方捆秸秆打捆机主要工作流程包括秸秆捡拾粉碎、输送、预压整型、压密定型、打结、出捆六个工序,其中预压整型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使粉碎的秸秆形成具有一定密度的规则形状。由于捡拾粉碎后的秸秆具有松散、密度小、压缩形变大的特性,秸秆打捆机特别需要对秸秆进行预压整型,然后再进行压密定型,才能生产出密度均匀的草捆,特别是液压式大方捆打捆机需要上喂入式预压整型技术。传统方捆打捆机多采用下喂入式预压整型机构,下喂入式预压整型机构结构复杂,特别是大方梱打捆机打捆时整型效果不佳,使草捆密度不均,形状不整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喂料式方捆秸秆打捆机预压整型装置,在两个相向转动的压缩辊分别设置多工作板,其目的是通过压缩辊上的工作板对秸秆进行压缩整型,压缩密度均匀、整型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喂料式方捆秸秆打捆机预压整型装置,在预压室中压缩秸秆增多的同时,压缩辊跟随移动支架上设置的直线轴承内装式滑块沿着导轨移动,其目的是通过压缩辊使秸秆得到进一步压缩,且保证压缩辊运行流畅。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上喂料式方捆秸秆打捆机预压整型装置,包括:

接料斗;

预压室壳体,其设置在所述接料斗的下方,所述预压室壳体相对的两个侧板上分别对称开设有多条竖向滑槽;

两个移动支架,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的外侧,所述移动支架能够上下移动;

第一压缩辊,其设置在预压室中,所述第一压缩辊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竖向滑槽,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两个移动支架上;

第二压缩辊,其设置在所述预压室中,并且与所述第一压缩辊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压缩辊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竖向滑槽,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两个移动支架上;

其中,所述第一压缩辊和所述第二压缩辊能够同步相向转动,所述第一压缩辊和所述第二压缩辊分别包括:

旋转轴;

多个支撑杆,其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排列,并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旋转轴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上,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交错设置;

多个工作板,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

优选的是,所述预压室壳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竖直的导轨,所述移动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的滑块,使所述移动支架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导轨为圆柱形,所述滑块内部安装有与所述导轨相匹配的直线轴承。

优选的是,所述导轨的下端套设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工作板为圆滑曲面结构,所述工作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工作板与所述支撑杆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旋转轴垂直。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压缩辊的一端连接驱动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压缩辊的一端连接第二锥齿轮;所述移动支架上安装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锥齿轮和第二传动锥齿轮;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

优选的是,所述接料斗的侧面为筛网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上方喂料方式,通过旋转式压缩辊对秸秆进行压缩整型,结构简单,压缩均匀,整型效果好。

(2)本发明通过安装在导轨上的直线轴承内装式滑块结构,使整个压缩机构上下运动,运行流畅。

(3)本发明的传动部分采用锥齿轮传动,结构紧凑,能够实现旋转式压缩辊的向内相向旋转。

(4)本发明的工作板为圆滑曲面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有利于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压缩整型辊向上振动式移动,更好地对秸秆压缩整型。

(5)本发明的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旋转轴,便于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秸秆预压缩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秸秆预压缩装置的预压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压缩辊及第二压缩棍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压缩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接料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喂料式方捆秸秆打捆机预压整型装置,包括接料斗100,其设置在预压室200的上方;接料斗100的下端通过螺栓与预压室壳体210固定连接。接料斗100的一侧设有进料口110,接料斗100的侧板120设置为筛网结构,有利于通气和排出夹杂在秸秆中的土壤颗粒。

所述预压室壳体210上相对的左右两个侧板211上分别对称开设有多条竖向滑槽212;分别包括左侧板上开设两条竖向滑槽212,右侧板上开设两条竖向滑槽212。第一移动支架220和第二移动支架221,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211的外侧;第一压缩辊230,其设置在预压室200中,第一压缩辊23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相对的所述竖向滑槽212,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支架220和第二移动支架221上。第二压缩辊240,其与所述第一压缩辊230平行设置在所述预压室200中,所述第二压缩辊240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竖向滑槽212,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移动支架220和第二移动支架221。

其中,所述第一压缩辊230和所述第二压缩辊240的结构相同。以第二压缩辊240为例,其包括:旋转轴241,其为空心轴;多个支撑杆242,其沿所述旋转轴241的轴向排列,并且所述支撑杆242与所述旋转轴241垂直,所述旋转轴241上焊接安装座243,支撑杆242与的一端与安装座243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杆242的另一端上焊接工作板244,其中,所述安装座243为圆弧状,其内侧与旋转轴241紧密贴合;工作板244与支撑杆242之间具有夹角。工作板244为圆滑曲面结构,支撑杆242与工作板244连接的一端弯折成与工作板244弧度相同的圆弧状,以增加支撑杆242与工作板244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沿旋转轴241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支撑杆242之间具有夹角。所述支撑杆242与所述工作板244均采用薄钢板材料,且工作板244设置为圆滑曲面结构,使工作板244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并且有利于增大工作板244与秸秆的接触面积。

在另一实施例中,沿旋转轴241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支撑杆242之间的夹角为60度,且相邻两个支撑杆242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板244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42固定连接,支撑杆242与工作板244的切线方向垂直,所述工作板244与所述支撑杆242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旋转轴241垂直。使工作板244的、支撑杆242及秸秆之间的作用力传递效果更好。

所述的旋转轴24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轴头245,两个轴头245分别通过轴承座222安装在第一移动支架220和第二移动支架2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缩辊230的旋转轴231的一个轴头232穿过第一移动支架220与驱动装置250连接;另一个轴头穿过第二移动支架221与第一锥齿轮26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50采用液压马达,其通过液压马达支架251安装在第一移动支架220上,通过油管252与供油装置连通。旋转轴241的一个轴头穿过第二移动支架221连接第二锥齿轮270。传动轴280,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第二移动支架221的外侧,传动轴280位于第一锥齿轮260和第二锥齿轮270之间;所述传动轴280的两端对称固定设置第一传动锥齿轮281和第二传动锥齿轮282;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281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60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282与所述第二锥齿轮270啮合传动。第一锥齿轮260转动时,第一传动锥齿轮281跟随第一锥齿轮260转动,第二传动锥齿轮282与第一传动锥齿轮28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270转动,且第二锥齿轮270与第一锥齿轮260的旋转方向相反,使第二压缩辊240与第一压缩辊230同步相向转动。此外,第一锥齿轮260与第二锥齿轮270的规格相同,并且第一传动锥齿轮281与第二传动锥齿轮282的规格相同,使第二压缩辊240与第一压缩辊230的转速相同。

所述预压室壳体210的两侧板211竖直设置,每个侧板21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两条竖直的导轨,导轨分别位于第一移动支架220和第二移动支架221的内侧,第一移动支架220和第二移动支架221分别沿所述导轨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支架220和第二移动支架221的内侧分别安装滑块,并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配合滑动。以第一移动支架220所在的一侧为例,侧板211的两侧分别安装两根圆柱形导轨213,第一移动支架220的内侧两端分别焊接滑块223,滑块223采用直线轴承内装式滑块,滑块223内部的直线轴承224与圆柱形导轨213配合滑动,使压缩机构滑动更加顺畅。同时滑块223和导轨213的配合限制了第一移动支架220的横向摆动及压缩装置沿压缩辊轴向的偏移。在第二移动支架221一侧的滑动机构(滑块及导轨)安装方式与第一移动支架220相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轨213的下端套设有缓冲弹簧214,在第一移动支架220下降到预压室200下侧时,缓冲弹簧214对两个压缩辊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对与压缩整型装置造成冲击。同时,在第二移动支架221一侧的导轨上做相同缓冲设置。

预压室壳体210的底部设有出料阀门300,通过出料阀门300将预压缩成型的秸秆送入打捆机。

两个压缩辊初始安装位置位于竖向滑槽212的预定最低位置,工作时,粉碎的秸秆从预压室200上方接料斗100进入预压室200内,此时,预压室200下方的出料阀门300处于关闭状态。粉碎的秸秆进入预压室200的同时,驱动装置250开启,驱动装置250通过联轴器253连接轴头232,驱动第一压缩辊230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260转动,第一传动锥齿轮281跟随第一锥齿轮260转动,第二传动锥齿轮282与第一传动锥齿轮281同步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270转动,从而使第二压缩辊240转动;且第一压缩辊230和第二压缩辊240相向转动。秸秆从上方不断喂入充填,并且喂入的秸秆在第一压缩辊230和第二压缩辊240的旋转以及辊重的作用下向下挤压,逐渐均匀铺满第一压缩辊230和第二压缩辊240下方的预压缩室200空间;第一压缩辊230和第二压缩辊240的自重以及旋转惯性力通过支撑杆242传递给工作板244,工作板244与秸秆接触,不断将秸秆向下压实;同时第一压缩辊230和第二压缩辊240下方的秸秆,对第一压缩辊230和第二压缩辊240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第一移动支架220和第二移动支架221通过滑块沿导轨向上移动,带动整个压缩装置逐渐向上振动式移动。直到第一压缩辊230和第二压缩辊240移动到竖向滑槽212预定最高位置时,预压缩室控制开关打开,使预压室200下方的出料阀门300打开,预压成型秸秆依靠自重以及压缩辊的作用下落到打捆机的压密定型室内,压缩辊也随之下落到竖向滑槽的预定最低位置,出料阀门300关闭,完成一次预压缩,重复上述过程,实现对秸秆预的压缩。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