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5394发布日期:2019-01-18 23:1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杀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生物农药,对害虫具有快速触杀和胃毒作用,但无内吸作用,对叶片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残效期较长,对一些害虫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能有效的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也能很好防冶鞘翅目和直翅目中某些大量取食叶片的害虫,但是对刺吸式害虫和螨类的防治效果较差。多杀菌素对捕食性天敌昆虫比较安全,且与日前常用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含有多杀菌素的组合物也就是其复配制剂,扩大了杀虫谱并且有增效作用,降低了抗性和群发生的可能性。多杀菌素在环境中可降解,因此更适合用于无公害蔬菜、水果、谷物的生产。

水乳剂是指将不溶于水的原药液体或原药溶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所得溶液分散于水中的一种农药剂型。与其它传统农药剂型尤其是乳油制品相比,由于水乳剂中水代替了对于环境及人畜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因此具有环保、无着火危险、贮存和运输方便等优点,水乳剂已经成为目前农药剂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水乳剂的制备需要通过高剪切的手段把水相中的油滴打碎成微米级的分散状态,同时通过助剂的加入将其进行化学包裹、降低表面能或者利用表面电层的排斥作用使得整个水乳剂体系稳定,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助剂、以及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才能制备出符合冷(热)贮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倾倒性、粘度等指标的水乳剂。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在中国专利申请200910212246.4(申请日:2009年11月10日)公开了一种一种含有多杀菌素的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水乳剂有效成分包括:a)多杀菌素;b)阿维菌素,或者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者高效氯氟菊酯,或者虱螨脲,或者高效氯氰菊酯,或者虫螨腈,或者氟啶脲,或者丁醚脲,或者噻虫嗪,或者氟虫腈。通过加入适当的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uv-保护剂、消泡剂等助剂以及余量的水,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得稳定的水乳剂。该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两类有效物质(多杀菌素和另一活性物质)、功能助剂、溶剂和水混合后进行乳化分散,从而得到多效制剂,但这两类有效物质之间发生干扰,造成形成的水乳液体系稳定性差,从而造成药物的有效性损失。

而在中国专利申请专利201010147003.x(申请日:申请日:2010年4月15)一种农药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农药水乳剂的有效成分为戊菌唑,还包括乳化剂、抗冻剂、消泡剂、溶剂、增稠剂和水。各组份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戊菌唑1-30%,乳化剂1-15%,抗冻剂1-5%,消泡剂0-0.5%,溶剂1-45%,增稠剂0.1-3%,水余量。该水乳剂的制备方法为:将戊菌唑用少量溶剂和乳化剂溶解,搅拌均匀得到均匀油相;然后将水、消泡剂、抗冻剂、增稠剂搅拌混合,形成均一水相,在常温和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加入到水相,或水相加入到油相,形成分散良好的水乳剂,搅拌速度是200-3000转/分钟;搅拌时间是30-60分钟;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得到的产品粒径2.00微米以下。但是这种药剂依然存在制剂耐热性能不足和药物悬浮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这使得药剂的有效期较短,不能进行长时间保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水乳剂具有良好的速效性,高效分散,药效稳定持久,贮存有效期长,且减少了有毒有害溶剂的使用,环保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所述水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配而成:多杀菌素1-15份、囊壳材料10-25份、有机溶剂10-15份、乳化剂3-7份、增效剂1-5份、润湿分散剂0.5-2.5份、表面活性剂1-3份、增稠剂1-3份、抗冻剂2-4份、渗透剂3-5份、消泡剂0.3-0.7份、去离子水50-70份;

其中,所述多杀菌素为固形物原药,具有高于100℃的热稳定性,其粒径在0.5-1.5μm。

优选的,所述囊壳材料为β-环糊精和/或γ-环糊精。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d-柠檬酸、ɑ-蒎烯、松香酸甲酯、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中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单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为棕榈油甲基辛酸甲酯与棕榈油甲基癸酸甲酯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润湿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山梨醇聚氧乙烯基醚、木质素磺酸该、羟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中含有65wt%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35wt%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α-烯烃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聚山梨酯-80、烷基糖苷、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聚乙酸乙烯酯。

优选的,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铝镁或聚乙烯醇;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尿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渗透剂为烷基糖苷;所述消泡剂为聚烷基硅环氧乙烷、磷酸三丁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称取多杀菌素加热至熔融状态,加入囊壳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乳化分散设备内,再加入乳化剂进行在线乳化,得到微囊粒子的平均粒径在0.5-1.5μm;

(2)将润湿分散剂加入到乳化分散设备内,形成稳定微囊悬浮母液;

(3)按照质量份数,将有机溶剂加入到分散釜中,以450-55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并加入微囊悬浮母液,混合搅拌后形成均匀的油相;

(4)将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抗冻剂、渗透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50-60℃温度下分散处理6-8min,得到水相;

(5)在转速为2000-3000r/min的高剪切机作用下,将油相快速加入水相中剪切形成乳液,高速搅拌15-20分钟,然后再加入渗透剂和增效剂,并在800-1000r/min低速搅拌5-8分钟,得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是:

(1)本发明水乳剂通过将多杀菌素进行包膜处理,延长农药有效期,这样囊内的有效成分通过囊壳材料缓释释放到作用部分,由于囊壳的保护,有效成分降解速度减缓,农药持效期得以延长,同时,由于囊壳的存在,农药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使得药物可以稳定分散于水乳液体系中,不会发生沉降、聚结和其它物理变质作用,提高农药的稳定性和贮存有效期。

(2)本发明将多杀菌素制成粒径为0.5-1.5μm的微囊粒子,这样,就可药物更好地吸附在作物表面,从而发挥更好的药效,同时,降低了多杀菌素的表面张力,使得农药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3)本发明通过加入具有增效作用的棕榈油甲基辛酸甲酯与棕榈油甲基癸酸甲酯,提高多杀菌素的防治效果,降低了多杀菌素使用浓度且降低了成本。

(4)本发明组分中的有机溶剂和润湿分散剂可以将多杀菌素充分分散得到油相,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极好的增效作用,提高水乳剂制剂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配而成:多杀菌素1份、囊壳材料10份、有机溶剂10份、乳化剂3份、增效剂1份、润湿分散剂0.5份、表面活性剂1份、增稠剂1份、抗冻剂2份、渗透剂3份、消泡剂0.3份、去离子水50份;

其中,所述多杀菌素为固形物原药,具有高于100℃的热稳定性,其粒径在0.5-1.5μm。

其中,所述囊壳材料为β-环糊精和/或γ-环糊精。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d-柠檬酸、ɑ-蒎烯、松香酸甲酯、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中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单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增效剂为棕榈油甲基辛酸甲酯与棕榈油甲基癸酸甲酯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山梨醇聚氧乙烯基醚、木质素磺酸该、羟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中含有65wt%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35wt%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α-烯烃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聚山梨酯-80、烷基糖苷、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聚乙酸乙烯酯。

其中,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铝镁或聚乙烯醇;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尿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渗透剂为烷基糖苷;所述消泡剂为聚烷基硅环氧乙烷、磷酸三丁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称取多杀菌素加热至熔融状态,加入囊壳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乳化分散设备内,再加入乳化剂进行在线乳化,得到微囊粒子的平均粒径在0.5-1.5μm;

(2)将润湿分散剂加入到乳化分散设备内,形成稳定微囊悬浮母液;

(3)按照质量份数,将有机溶剂加入到分散釜中,以45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并加入微囊悬浮母液,混合搅拌后形成均匀的油相;

(4)将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抗冻剂、渗透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50℃温度下分散处理6min,得到水相;

(5)在转速为2000r/min的高剪切机作用下,将油相快速加入水相中剪切形成乳液,高速搅拌15分钟,然后再加入渗透剂和增效剂,并在800r/min低速搅拌5分钟,得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配而成:多杀菌素15份、囊壳材料25份、有机溶剂15份、乳化剂7份、增效剂5份、润湿分散剂2.5份、表面活性剂3份、增稠剂3份、抗冻剂4份、渗透剂5份、消泡剂0.7份、去离子水70份;

其中,所述多杀菌素为固形物原药,具有高于100℃的热稳定性,其粒径在0.5-1.5μm。

其中,所述囊壳材料为β-环糊精和/或γ-环糊精。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d-柠檬酸、ɑ-蒎烯、松香酸甲酯、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中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单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增效剂为棕榈油甲基辛酸甲酯与棕榈油甲基癸酸甲酯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山梨醇聚氧乙烯基醚、木质素磺酸该、羟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中含有65wt%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35wt%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α-烯烃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聚山梨酯-80、烷基糖苷、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聚乙酸乙烯酯。

其中,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铝镁或聚乙烯醇;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尿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渗透剂为烷基糖苷;所述消泡剂为聚烷基硅环氧乙烷、磷酸三丁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称取多杀菌素加热至熔融状态,加入囊壳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乳化分散设备内,再加入乳化剂进行在线乳化,得到微囊粒子的平均粒径在0.5-1.5μm;

(2)将润湿分散剂加入到乳化分散设备内,形成稳定微囊悬浮母液;

(3)按照质量份数,将有机溶剂加入到分散釜中,以55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并加入微囊悬浮母液,混合搅拌后形成均匀的油相;

(4)将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抗冻剂、渗透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60℃温度下分散处理8min,得到水相;

(5)在转速为3000r/min的高剪切机作用下,将油相快速加入水相中剪切形成乳液,高速搅拌20分钟,然后再加入渗透剂和增效剂,并在1000r/min低速搅拌8分钟,得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配而成:多杀菌素7.5份、囊壳材料18份、有机溶剂13份、乳化剂5份、增效剂3份、润湿分散剂1.5份、表面活性剂2份、增稠剂2份、抗冻剂3份、渗透剂4份、消泡剂0.5份、去离子水60份;

其中,所述多杀菌素为固形物原药,具有高于100℃的热稳定性,其粒径在0.5-1.5μm。

其中,所述囊壳材料为β-环糊精和/或γ-环糊精。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d-柠檬酸、ɑ-蒎烯、松香酸甲酯、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中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单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增效剂为棕榈油甲基辛酸甲酯与棕榈油甲基癸酸甲酯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山梨醇聚氧乙烯基醚、木质素磺酸该、羟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中含有65wt%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35wt%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α-烯烃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聚山梨酯-80、烷基糖苷、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聚乙酸乙烯酯。

其中,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铝镁或聚乙烯醇;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尿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渗透剂为烷基糖苷;所述消泡剂为聚烷基硅环氧乙烷、磷酸三丁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称取多杀菌素加热至熔融状态,加入囊壳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乳化分散设备内,再加入乳化剂进行在线乳化,得到微囊粒子的平均粒径在0.5-1.5μm;

(2)将润湿分散剂加入到乳化分散设备内,形成稳定微囊悬浮母液;

(3)按照质量份数,将有机溶剂加入到分散釜中,以50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并加入微囊悬浮母液,混合搅拌后形成均匀的油相;

(4)将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抗冻剂、渗透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55℃温度下分散处理7min,得到水相;

(5)在转速为2500r/min的高剪切机作用下,将油相快速加入水相中剪切形成乳液,高速搅拌18分钟,然后再加入渗透剂和增效剂,并在900r/min低速搅拌6.5分钟,得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配而成:多杀菌素1-15份、囊壳材料10-25份、有机溶剂10-15份、乳化剂3-7份、增效剂1-5份、润湿分散剂0.5-2.5份、表面活性剂1-3份、增稠剂1-3份、抗冻剂2-4份、渗透剂3-5份、消泡剂0.3-0.7份、去离子水50-70份;

其中,所述多杀菌素为固形物原药,具有高于100℃的热稳定性,其粒径在0.5-1.5μm。

其中,所述囊壳材料为β-环糊精和/或γ-环糊精。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d-柠檬酸、ɑ-蒎烯、松香酸甲酯、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中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单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增效剂为棕榈油甲基辛酸甲酯与棕榈油甲基癸酸甲酯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山梨醇聚氧乙烯基醚、木质素磺酸该、羟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中含有65wt%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35wt%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α-烯烃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聚山梨酯-80、烷基糖苷、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聚乙酸乙烯酯。

其中,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铝镁或聚乙烯醇;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尿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渗透剂为烷基糖苷;所述消泡剂为聚烷基硅环氧乙烷、磷酸三丁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称取多杀菌素加热至熔融状态,加入囊壳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乳化分散设备内,再加入乳化剂进行在线乳化,得到微囊粒子的平均粒径在0.5-1.5μm;

(2)将润湿分散剂加入到乳化分散设备内,形成稳定微囊悬浮母液;

(3)按照质量份数,将有机溶剂加入到分散釜中,以450-55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并加入微囊悬浮母液,混合搅拌后形成均匀的油相;

(4)将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抗冻剂、渗透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50-60℃温度下分散处理6-8min,得到水相;

(5)在转速为2000-3000r/min的高剪切机作用下,将油相快速加入水相中剪切形成乳液,高速搅拌15-20分钟,然后再加入渗透剂和增效剂,并在800-1000r/min低速搅拌5-8分钟,得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配而成:多杀菌素1-15份、囊壳材料10-25份、有机溶剂10-15份、乳化剂3-7份、增效剂1-5份、润湿分散剂0.5-2.5份、表面活性剂1-3份、增稠剂1-3份、抗冻剂2-4份、渗透剂3-5份、消泡剂0.3-0.7份、去离子水50-70份;

其中,所述多杀菌素为固形物原药,具有高于100℃的热稳定性,其粒径在0.5-1.5μm。

其中,所述囊壳材料为β-环糊精和/或γ-环糊精。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d-柠檬酸、ɑ-蒎烯、松香酸甲酯、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中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单月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增效剂为棕榈油甲基辛酸甲酯与棕榈油甲基癸酸甲酯按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润湿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山梨醇聚氧乙烯基醚、木质素磺酸该、羟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中含有65wt%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35wt%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α-烯烃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聚山梨酯-80、烷基糖苷、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聚乙酸乙烯酯。

其中,所述的增稠剂为黄原胶、硅酸铝镁或聚乙烯醇;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尿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渗透剂为烷基糖苷;所述消泡剂为聚烷基硅环氧乙烷、磷酸三丁酯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称取多杀菌素加热至熔融状态,加入囊壳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乳化分散设备内,再加入乳化剂进行在线乳化,得到微囊粒子的平均粒径在0.5-1.5μm;

(2)将润湿分散剂加入到乳化分散设备内,形成稳定微囊悬浮母液;

(3)按照质量份数,将有机溶剂加入到分散釜中,以450-550r/min的转速分散均匀,并加入微囊悬浮母液,混合搅拌后形成均匀的油相;

(4)将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抗冻剂、渗透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在50-60℃温度下分散处理6-8min,得到水相;

(5)在转速为2000-3000r/min的高剪切机作用下,将油相快速加入水相中剪切形成乳液,高速搅拌15-20分钟,然后再加入渗透剂和增效剂,并在800-1000r/min低速搅拌5-8分钟,得到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

对比例1

将囊壳材料去除及取消多杀菌素微囊处理。

对比例2

除了将增效剂省去外,其它原料含量及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3

除了将多杀菌素的改为0.5份外,其它原料含量及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4

除了将多杀菌素的改为20份外,其它原料含量及制备步骤同实施例1一致。

试验例1

测试本实施例与对比例中的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在54±2℃调节进行热贮、0±2℃和-15±2℃条件下进行低温稳定性检验,结果见表1。

表1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稳定性试验结果

由此可知,多杀菌素经过微囊处理可以提高稳定性。

试验例2

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虫田间试验

选取水稻稻纵卷叶螟虫一致的水稻,药剂用水直接稀释喷雾,药后7天、15天、25天后统计叶片病斑面积,调查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2。

表2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虫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比例的防治效果,表面通过将多杀菌素微进行囊处理、添加增效剂及将多杀菌素限定在给定的范围内可提高多杀菌素增效水乳剂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本发明水乳剂通过将多杀菌素进行包膜处理,延长农药有效期,这样囊内的有效成分通过囊壳材料缓释释放到作用部分,由于囊壳的保护,有效成分降解速度减缓,农药持效期得以延长,同时,由于囊壳的存在,农药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使得药物可以稳定分散于水乳液体系中,不会发生沉降、聚结和其它物理变质作用,提高农药的稳定性和贮存有效期。

(2)本发明将多杀菌素制成粒径为0.5-1.5μm的微囊粒子,这样,就可药物更好地吸附在作物表面,从而发挥更好的药效,同时,降低了多杀菌素的表面张力,使得农药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3)本发明通过加入具有增效作用的棕榈油甲基辛酸甲酯与棕榈油甲基癸酸甲酯,提高多杀菌素的防治效果,降低了多杀菌素使用浓度且降低了成本。

(4)本发明组分中的有机溶剂和润湿分散剂可以将多杀菌素充分分散得到油相,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极好的增效作用,提高水乳剂制剂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