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麝养殖圈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8907发布日期:2021-03-19 10:44阅读:2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麝养殖圈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麝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林麝养殖圈舍。



背景技术:

人工养殖林麝已经历半个世纪,对林麝人工驯化、繁育、养殖模式、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明显成效,但对解决适度规模养殖的标准化林麝养殖圈舍设计方面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现有圈舍设计目前林麝养殖圈舍设计多与凤县养殖圈舍设计相类似,没有进行长远规划,设计模式主要是1个集林麝休息、采食、甚至大小便(关禁闭时)与一体的卧室和1个公用运动场的4联/5联/6联圈舍设计方式,该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关禁闭”成为常态,生活环境差

传统的林麝养殖圈舍没有独立的运动场所,林麝相当长时间处于“关禁闭”状态,吃、喝、拉撒全在圈内进行,在这样一个狭小密闭的环境卫生、空气质量非常差,造成林麝各类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脓肿、寄生虫病等)多发,死亡林麝增多,同时由于料盆、草框、水盆占据卧室空间,不利动物行走运动,动物体质差。

2、隔离砖墙设计过高,人-林麝交流减少

传统的圈舍砖墙砌的过高,不利于饲养过程的观察,必须进圈才能观察,过高的围墙、隔离墙、“关禁闭”使人-林麝交流减少,时间有限,仅限于饲喂和清扫卫生时,造成林麝驯化性差,应激性大,不利于林麝的人工养殖。

3、走迷宫式的饲喂通道,不利于规模化林麝养殖

比较普遍的圈舍设计没有考虑规模化、标准化、设备化的养殖需求,饲喂通道要么是迷宫式,要么是比较狭窄,或者是通道成台阶型、或者通道坡度极大,人工饲喂林麝劳动量大、人均养殖数量有限,每人饲养20-30只,该模式不适合规模化林麝的人工养殖。

4、没有清洁道污染道设计概念

林麝养殖过程饲喂、粪便等污染物的运输走同一个通道,甚至有的圈舍还会穿过不同的圈舍,造成环境污染,带来疾病的风险。

5、混养圈舍不能独立的进行个体饲喂

传统林麝养殖圈舍在开放养殖时(非禁闭状态)不能准确掌握每只林麝每天采食量、大小便情况,精细化管理在该模式圈舍中不能落实;对某些疾病不能观察到个体(林麝尿石症),造成发现疾病一般较晚,治疗难度增大,死亡率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林麝门的关闭时间,大小便固定地点,每只林麝具有独立的空间、运动场,利于精细化、规模化饲养管理,减少各类疾病的林麝养殖圈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林麝养殖圈舍,所述养殖圈舍包括养殖圈舍本体、舍外活动区和共用活动区;所述养殖圈舍本体设置在所述舍外活动区的一端,所述共用活动区设置在所述舍外活动区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养殖圈舍本体由多个独立圈舍组成,所述舍外活动区由若干个舍外活动区单元组成,所述独立圈舍与所述舍外活动区之间设有门洞联通,每个所述舍外活动区的一端的一侧均设有喂食槽,另一端的一侧设有排便区,所述排便区内设有粪便收集装置,所述共用活动区设置在所述舍外活动区的另一端,每个所述舍外活动区与所述共用活动区之间均设有活动门,所述共用活动区的中心位置设有矩形隔离台,所述共用活动区的两端设有共用活动区门。

进一步,所述养殖圈舍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舍外活动区的两侧墙体的底部和所述共用活动区的四周的墙体的底部,且所述排水装置的水流方向为由舍外活动区流向共用活动区。

进一步,所述养殖圈舍还包括防逃网,所述防逃网设置在所述共用活动区和所述舍外活动区的墙体的上端,所述防逃网向内倾斜45度,高度为60-80cm。

进一步,所述防逃网为铁丝网。

进一步,所述粪便收集装置包括面板和收集箱体,所述面板上设有若干条形孔,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收集箱体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排水装置为u型槽。

进一步,所述寝床为长100cm×宽50cm×高80cm的棱角呈钝园形的长方形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减少林麝门的关闭时间,大小便固定地点,每只林麝具有独立的空间、运动场,利于精细化、规模化饲养管理,减少各类疾病。利于规模化、标准化林麝养殖业快速发展,节省成本,值得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林麝养殖圈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粪便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为水流方向和清洁污染道示意图。

图中: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林麝养殖圈舍,所述养殖圈舍包括养殖圈舍本体1、舍外活动区2和共用活动区3;所述养殖圈舍本体1设置在所述舍外活动区2的一端,所述共用活动区3设置在所述舍外活动区2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养殖圈舍本体1由多个独立圈舍4组成,所述舍外活动区2由若干个舍外活动区单元2组成,所述独立圈舍4与所述舍外活动区5之间设有门洞7联通,每个所述舍外活动区单元2的一端的一侧均设有喂食槽8,另一端的一侧设有排便区9,所述排便区9内设有粪便收集装置10,所述共用活动区3设置在所述舍外活动区单元2的另一端,每个所述舍外活动区单元2与所述共用活动区3之间均设有活动门12,所述共用活动区3的中心位置设有矩形隔离台13,所述共用活动区3的两端设有共用活动区门17。

所述养殖圈舍还包括排水装置14,所述排水装置14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舍外活动区5的两侧墙体的底部和所述共用活动区3的四周的墙体的底部,且所述排水装置5的水流方向为由舍外活动区5流向共用活动区3。

所述养殖圈舍还包括防逃网16,所述防逃网16设置在所述共用活动区3和所述舍外活动区5的墙体的上端,所述防逃网16向内倾斜45度,高度为60-80cm。

所述防逃网16为铁丝网。

所述粪便收集装置10包括面板10-1和收集箱体10-2,所述面板10-1上设有若干条形孔,所述面板10-1设置在所述收集箱体10-2的上端。

所述排水装置14为u型槽。

所述寝床15为长100cm×宽50cm×高80cm的棱角呈钝园形的长方形平台。

本实用新型采用六联圈设计利于最大化利用每只种公林麝的价值。每个圈长200cm×150cm(圈内净长、宽),即六联圈长1284cm×174cm。六联圈围墙120cm高的砖墙,砖墙上设计120cm高的隔离网,隔离网公用顶端为一边各50cm的防逃网,非公用端为向内侧倾斜45度的防逃网。六联圈圈内的隔离墙为高100cm的砖墙,顶端为190cm高的顶端为一边各50cm的防逃网。

2、有独立的运动场、公共运动场和定点饲喂区

独立的运动场设计完全摒弃林麝经常关禁闭的状态,保障林麝可以自由出入卧室,自由沐浴阳光。独立运动场长450cm×200cm(圈内净长、宽)。独立运动场的前面是6只林麝的公共运动场,公共运动场长1284cm×400cm。公共运动场左右两侧设计两个门,清洁道一侧的门靠近独立运动场的门,污染道的门远离运动场的门。饲喂区设在独立运动场内,卧室门前的位置,长80cm×80cm×80cm,上面80cm处搭有水泥板,具有遮雨防晒和林麝休闲躺卧的功能。

3、定点大小便区

该模式在独立运动场和公共运动场内均设有定点大小便区,该区域为土地面,上面栽植小型植物,独立运动场的定点大小便区与定点饲喂区成对角设置,保障距离最大,避免污染。独立运动场的大小便区域长200cm×宽100cm,公共运动场的大小便区域长800cm×150m。该区域低于水泥地面或者砖铺地面10cm。

4、清洁道污染道分离

该模式设计清洁道和污染道彻底分离,打扫卫生、运输粪便由污染道进出,饲喂、消毒由清洁道进出。每个六联圈的一侧是清洁道,另一侧是污染道,避免交叉污染,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

5、雨水分离道

在六联圈圈舍的两侧设计有宽15cm×深10cm的排水沟,雨水沿排水管排放。每个六联圈内雨水的水流方向为:两个运动场的的共同水流方向是由清洁道向污染道,大运动场的水流方向是向小运动场方向,小运动场的水流方向是向大运动场,在两个运动场交汇处汇流排向排水沟。

一、改进模式优势

该模式符合林麝人工养殖标准化、规模化、设备化的发展要求,利于规模化、标准化林麝养殖业快速发展,节省成本,值得应用推广。

1、利于精细化、设备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使饲养变得更加精确、卫生,能够准确统计每只林麝每天采食量、大小便情况,对个体采食情况的掌握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个性化饲喂标准,挖掘林麝的生产潜能、减少资源浪费。该模式使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林麝养殖成为可能,饲喂通过设备化精细饲喂,人工饲喂林麝数量大大增加,每人可饲养60-70只林麝,按300只林麝饲养规模计算,每年节省人工成本18万;精细化饲喂到个体,每年减少死亡率2个百分点,减少损失12万;通过该模式推广每只林麝每年可增加1000元收益。

2、改善林麝养殖小环境条件

该模式规避了传统圈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动物福利、林麝生理特点角度出发,由传统的卧室内饲喂转变到卧室外定点饲喂,解决圈舍内饲草框、饮水盆占用圈内面积影响运动的问题;使林麝采食区、大小便区、休息区合理划分,不在对林麝进行“关禁闭”,使林麝生活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同时该模式完全解决传统模式林麝卧室内大小便导致空气污浊、环境卫生差引起的各类疾病的多发问题;减少每年因肺炎、脓肿、外伤、寄生虫病、肠炎、毛球病、尿石症等发病死亡率,每年每100只林麝可挽回10万以上的损失。

3、创新性的污染道和清洁道的分离设计

该模式设计采用清洁道和污染道分离的设计理念,尽最大可能减少林麝交叉感染,各圈舍之间避免交叉污染,减少疾病的传播。

4、降低围墙、隔离墙的高度、利于林麝管理

围墙、隔离墙的高度降低,上面加装隔离网,利于林麝的驯化;该圈舍模式林麝处于自由状态,利于林麝管理和观察,增加了林麝与饲养员之间的“交流”,降低林麝应激频率,减少应激性林麝运动和造成外伤等意外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