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0363发布日期:2019-11-15 20:49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收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南方是以水稻为主,尤其是杂交水稻,因其生长旺盛、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在亚洲地区广为种植。水稻种植时,先将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公分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人工浮床是用水生植物作为主体,运用了无土栽培的技术原理,将种植有水生植物的人工浮床放入到受损的水质中,达到修复和重建植物生态系统的目的。人工浮床性能优势多,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吸收周围的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出氧气。同时达到了净化空气的目的。它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里形成浓密的网络,吸附悬浮在水中的物体,逐渐形成生物膜,让它成为植物自身的一种营养物质,能过光合作用使其得到生长。人工浮床与其水体污染修复技术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可以有效利用水域面积,达到景观设计和水体修复结合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人工浮岛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情况,这是一种全新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治理污染的同时不进行二次污染。我们知道的是现在很多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对水质都有着一定的伤害,而这种人工浮岛则是直接利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治理,完全不会对水质产生任何的损坏。

人工浮岛技术用于水稻的栽植,不仅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而且提高了湖泊水面的利用价值,达到治理和粮食双丰收。

但现有的水稻收割机,在收割水稻前需将稻田中的水排出,使地面硬化,而种植在湖泊或河流中的人工浮床上的水稻,不能将水排出,因而,水稻成熟后,难以实现机械化的收割,制约了人工浮岛种植水稻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用于收割人工浮岛上种植的水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包括船体和收割机,所述收割机设置于所述船体上。

可选的,所述船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梁,所述收割机设置于所述固定梁上。

可选的,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密封舱,所述密封舱上设置有进排水口。

可选的,所述密封舱包括设置于所述船体前部的前密封舱和设置于所述船体后部的后密封舱。

可选的,所述船体尾部设置有螺旋桨和尾舵。

可选的,所述收割机包括拨禾器、割台、割台搅拢、输送带、脱粒器、谷粒搅拢和谷粒输送器;所述拨禾器设置于所述收割机的前端,所述割台设置于所述拨禾器下方,所述割台搅龙设置于所述割台后部,所述输送带的较低端设置于所述割台搅拢后部,所述输送带的较高端设置于所述脱粒器的入料口处,所述脱粒器的出料口处设置有稻杆出口,所述脱粒器下部设置有第一筛网,所述第一筛网的下方靠近所述收割机尾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筛网,所述谷粒搅拢的较低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筛网下方,所述谷粒搅拢的较高端设置于所述谷粒输送器的入料端,所述谷粒输送器的出料端为谷粒出口。

可选的,所述脱粒器与所述稻杆出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风机。

可选的,所述第二筛网的前部设置有第二风机。

可选的,所述第二筛网的尾部上方设置有杂物出口。

可选的,还包括操纵台,所述操纵台用于控制所述收割机以及所述船体的吃水深度。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主要结构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梁,所述收割机设置于所述固定梁上;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密封舱,所述密封舱上设置有进排水口;所述密封舱包括设置于所述船体前部的前密封舱和设置于所述船体后部的后密封舱。通过改变密封舱内储存的水量,可以改变船体的吃水深度,以改变收割机的高度,从而改变留茬高度;并列设置的船体可以使收割机下部具有一定空间,使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能够从人工浮床上方驶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水稻浮床;2、第一船体;3、前密封舱;4、后密封舱;5、进排水口;6、固定梁;7、第二船体;8、割台;9、拨禾器;10、谷粒出口;11、割台搅拢;12、输送带;13、操纵台;14、谷粒输送器;15、脱粒器;16、第一风机;17、稻杆出口;18、第一筛网;19、杂物出口;20、第二筛网;21、谷粒搅拢;22、尾舵;23、螺旋桨;24、动力源;25、皮带或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包括船体和收割机,所述收割机设置于所述船体上。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船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船体2和第二船体7,第一船体2和第二船体7之间的空隙宽度大于水稻浮床1的宽度;所述第一船体2和所述第二船体7之间设置有固定梁6,所述收割机设置于所述固定梁6上;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密封舱,所述密封舱上设置有进排水口5,进排水口5上连接有一水泵,该水泵用于向密封舱内注水或将密封舱内的水排出,从而改变船体的吃水深度,改变留茬高度;所述密封舱包括设置于所述船体前部的前密封舱3和设置于所述船体后部的后密封舱4,通过改变前密封舱3与后密封舱4内储存的水量,可以改变船体的重心,从而使收割机保持水平或保持一固定的角度;所述船体尾部设置有螺旋桨23和尾舵22,用于提供前进的动力和控制行进方向。

所述收割机包括拨禾器9、割台8、割台搅拢11、输送带12、脱粒器15、谷粒搅拢21和谷粒输送器14;所述拨禾器9设置于所述收割机的前端,所述割台8设置于所述拨禾器9下方,所述割台8搅龙设置于所述割台8后部,所述输送带12的较低端设置于所述割台搅拢11后部,所述输送带12的较高端设置于所述脱粒器15的入料口处,所述脱粒器15的出料口处设置有稻杆出口17,所述脱粒器15下部设置有第一筛网18,所述第一筛网18的下方靠近所述收割机尾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筛网20,第一筛网18和第二筛网20均为振动筛;所述谷粒搅拢21的较低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筛网20下方,所述谷粒搅拢21的较高端设置于所述谷粒输送器14的入料端,所述谷粒输送器14的出料端为谷粒出口10;所述脱粒器15与所述稻杆出口17之间设置有第一风机16;所述第二筛网20的前部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筛网20的尾部上方设置有杂物出口19;还包括操纵台13,所述操纵台13用于控制所述收割机以及所述船体的吃水深度,还可以通过操纵台13控制密封舱内的储水量,具体的,可以在船体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传感器以感知船体的水平度或感知传感器距离水面的高度,将传感器信号以图像或数据的形式显示到操纵台13上,并将控制水泵的开关设置于操纵台13上,通过在操纵台13上控制开关,改变前密封舱3与后密封舱4内储存的水量。

收割机与船体采用一个共同的动力源24,可以是发动机或电动机,该动力源24与拨禾器9、割台8、割台搅拢11、输送带12、脱粒器15、谷粒搅拢21、谷粒输送器14、第一风机16、第二风机、第一筛网18、第二筛网20、螺旋桨23、水泵均动力连接,具体的,可以采用链条连接或皮带连接。

使用时,调整船体的位置和方向,使第一船体2和第二船体7分别位于水稻浮床1的两侧,通过水泵调整前密封舱3和后密封舱4内的水量,改变收割机距离水面的高度,调整完成后开始进行水稻收割,螺旋桨23推动船体向前,尾舵22控制船体的前进方向,拨禾器9将水稻向割台8方向收拢,割台8加水稻割下,通过割台搅拢11和输送带12输送至脱粒器15,在脱粒器15中,谷粒与稻杆分离,稻杆在第一风机16的作用下从稻杆出口17吹出,谷粒及部分杂物穿过第一筛网18下落,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杂物被从杂物出口19吹出,谷粒继续穿过第二筛网20进入谷粒搅拢21,谷粒搅拢21将谷粒提升至谷粒输送器14中,从谷粒出口10排出。

为便于稻杆的收集并防止稻杆污染水体,可以在第一船体2与第二船体7的尾部之间的空间设置一拖板,从稻杆出口17和杂物出口19排出的稻杆和杂物排放至该拖板上。

谷粒出口10将谷粒排放至岸上的卡车上或者跟随水上水稻的联合收割机的船只上。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