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5014发布日期:2019-05-31 19:17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旱地插秧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



背景技术:

农业在机械化的进程中不断的革新使农业的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为止,农业的机械基本上是板半自动化的机械,首先需要人工进行松土和分拣秧苗到秧苗杯中,机械设备完成插秧的动作,这种方式需要多人的配合,同时也需要对人工进行简单的培训,减少的仅仅是弯腰插秧的动作。因此,如何提高农业插秧机械的自动化的程度,使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人操作设备既可以完成分拣秧苗、插秧和浇水的一整套的自动化插秧机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提高农业插秧机械的自动化的程度,使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人操作设备既可以完成分拣秧苗、插秧和浇水的一整套的自动化插秧机,提高工业插秧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包括插秧机身、水箱、齿轮箱和主传动轴,还包括秧苗装车机构、插秧机构、秧苗平面传动机构和秧苗夹持机构;所述秧苗平面传动机构设置在插秧机身尾部下方位置,插秧机身下方还安装有齿轮箱、插秧机构、松土平衡机构和主传动轴,主传动轴前端与齿轮箱连接,主传动轴后端与秧苗平面传动机构,主传动轴通过同步带连接上方的秧苗装车机构和秧苗夹持机构,插秧机身前端上方安装有水箱,水箱后方在插秧机身外轮廓内侧水平环形安装有秧苗传动链,齿轮箱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插秧机构和松土平衡机构;

其中,所述秧苗装车机构安装在秧苗移送支撑上,秧苗移送支撑为斜向结构,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和第三棘轮分别通过轴安装在秧苗移送支撑两侧,第二棘轮安装在插秧机身边缘内侧位置,第二棘轮竖直方向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同一水平面上在插秧机身中心线上安装有第三棘轮,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和第三棘轮上安装有两条棘轮链条,两条棘轮链条之间均匀的安装格栅,格栅中间的空隙内安装有一排分拣杯,第三棘轮背离第二棘轮一侧的插秧机身上设置有两块限位挡板,两块限位挡板之间安装有移送机构,限位挡板的端点位置安装有固定的秧苗传送口,秧苗移送支撑下部在第二棘轮与第三棘轮之间靠近第三棘轮处安装有秧苗传动轴,秧苗传动轴通过同步带与主传动轴连接;

其中,所述插秧机构安装在插秧支架上,插秧支架为块竖直间隔设置的板状结构,插秧支架外侧两边均安装有两个平衡锤,平衡锤的重心处通过旋转螺钉固定在插秧支架上,平衡锤尾部设置有运动槽口,运动槽口通过固定圆轴安装在驱动杆上,驱动杆一端固定安装在插秧导轨上,插秧导轨上活动安装有秧苗插入口,秧苗插入口下方安装有鸭扁嘴,插秧导轨上方通过铰接安装在单点转盘上,单点转盘一侧设置的齿轮与前端齿轮啮合;

其中,所述秧苗平面传动机构通过主传动齿轮传动,主传动齿轮下端齿轮与主传动轴啮合,主传动齿轮通过大齿轮盘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第一传动齿轮安装在传动链条中间位置,传动链条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传动盘下方的齿上,第一传动盘上表面边缘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圆柱形的传动支杆,传动支杆与第二传动齿轮上的齿轮孔配合,齿轮孔是设置在第二传动齿轮盘上的四个在相互垂直的中线线上的对称孔,第二传动齿轮外侧边缘的齿与第二传动盘下方的齿啮合,第二传动盘为正八边形结构,第二传动盘外侧边缘与秧苗传动链连接;

其中,所述秧苗夹持机构由两根前夹持条、后夹持条和活动条块组成,两根前夹持条最大夹角为30度,前夹持条和后夹持条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两个前夹持条和后夹持条在相接位置通过夹持转轴安装,后夹持条尾端上开有后夹持槽,活动条块一端通过轴安装在后夹持槽上,两个活动条块另一端通过外部连接轴安装,外部连接轴安装在移送机构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秧机身最前端安装有牵引连接,牵引连接用于与动力机构连接,插秧机身靠后的位置设置有支撑轮,插秧机身在秧苗移送支撑的高处一侧设置有秧苗盛放台,秧苗盛放台前方插秧机身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站立平台,秧苗移送支撑侧面的插秧机身平台上开口处设置有同步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的前端设置有水管阀,水管阀上安装有分流的接口,分流接口通过水管将水输送到插秧机构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轮箱为齿轮传动机构,主齿轮设置在前端齿轮和后端齿轮的中间,主齿轮通过大小齿盘的齿轮传动与前端齿轮和后端齿轮啮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松土平衡机构通过平衡曲轴与前端齿轮连接,平衡曲轴斜向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平衡轮和第二平衡轮,第一平衡轮和第二平衡轮最下端的间距小于最上端的间距,第一平衡轮和第二平衡轮用于插秧机身的平衡和土地疏松。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秧苗传动链为水平转动的结构,秧苗传动链上均匀的安装有多个秧苗杯,每两个秧苗杯为一组,秧苗杯固定在秧苗传动链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送机构通过两边的移动导轨安装在秧苗移送支撑的水平面上,移动导轨上竖直安装有三角支撑,三角支撑的一条边上安装有后端支撑,后端支撑上开有若干个孔槽,后端支撑上安装有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通过纽扣在后端支撑上的孔槽处固定和移动,水平支撑上平面上通过焊接安装有分拣桁架,分拣桁架上通过活动铆钉安装有秧苗夹持机构,活动铆钉与夹持转轴固定连接,分拣桁架下方设置有活动拉杆,活动拉杆上设置的滚轮安装在水平支撑的上平面上,活动拉杆前端安装在外部连接轴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鸭扁嘴最下方是两个可张开部分,分别为第一扁嘴和第二扁嘴,第一扁嘴和第二扁嘴中间为空心结构,第一扁嘴通过第一活动铰接安装在秧苗插入口下方的外侧,第二扁嘴通过第二活动铰接安装在秧苗插入口下方的外侧。

该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的工作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秧苗整齐摆放在秧苗盛放台上,并且启动驱动,将动力通过主传动轴分别传递至秧苗装车机构、齿轮箱、插秧机构、松土平衡机构、秧苗平面传动机构和秧苗夹持机构;

步骤二、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和第三棘轮驱动棘轮链条旋转,格栅上的分拣杯将秧苗向下方的秧苗夹持机构方向传送,活动拉杆通过向上的作用力将活动条块向前压,以夹持转轴为中心的前夹持条张开,当同步带驱动移送导轨向秧苗传送口方向移动时,活动拉杆拉动活动条块向后,使前夹持条夹住秧苗随移送机构向秧苗传送口移动;

步骤三、当移送机构到达秧苗传送口位置时停止移动,开始反向移动,活动拉杆推动活动条块向前,使前夹持条张开放下秧苗,活动拉杆继续推动移送机构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夹取秧苗进行传送;

步骤四、秧苗杯接收从秧苗传送口处落下的秧苗,秧苗杯跟随秧苗传动链在秧苗平面传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插秧机身外围的轨道移动,秧苗杯移动到插秧机构时,秧苗落入到秧苗插入口中,秧苗和水箱里传输的水一同存储在鸭扁嘴中;

步骤五、齿轮箱将旋转作用力通过齿轮传递到单点转盘上,使单点转盘将秧苗插入口在插秧导轨上上下移动,驱动杆实现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的作用,平衡锤平衡插秧机构的惯性力,保持插秧动作的平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的水箱通过管道将水注入到插秧机构上,秧苗通过秧苗夹持机构放入到秧苗传动链上,秧苗传动链通过阳面传动机构的驱动在插秧机身上顺序传递至插秧机构位置,主传动轴提供插秧机运转传动的动力,驱动秧苗床车机构、齿轮箱和阳面平面传动机构的转动,齿轮箱驱动插秧机构和松土平衡机构的运转。

2、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和第三棘轮以秧苗移送支撑为支撑,将秧苗从秧苗盛放台经过分拣杯的分装,通过移送转动轴将秧苗夹持机构夹持的秧苗送到秧苗传送口上,秧苗进过秧苗传送口下落到下方间歇穿过的秧苗杯内,秧苗杯经过秧苗传动链的转动将秧苗输送到插秧机构处;插秧支架支撑插秧机构的旋转运动转直线运动,齿轮箱将旋转运动传递至插秧支架,经过单点转盘和驱动杆的共同作用将旋转转化为直线运动,平衡锤起到平衡插秧插入口直线运动的平衡作用。

3、第一传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条驱动两侧的第一传动盘,第一传动盘旋转时带动传动支杆插入到齿轮空中,将第二传动齿间歇性的旋转四分之一圈,间歇性的旋转使第二传动盘间歇的驱动阳面传动链的旋转;活动条块由移送传动轴驱动,活动条块向夹持转轴位置移动两个前夹持条在夹持转轴的旋转作用下张开,活动条块向夹持转轴反方向移动时,两个钱夹持条在夹持旋转轴的旋转作用下闭合,实现夹取秧苗到秧苗传送口,返回时推动活动条块线张开前夹持条,放下秧苗,回到原点夹持时继续夹紧。

4、第一平衡轮和第二平衡轮剪状的结构,使第一平衡轮和第二平衡轮经过的地方的土地向第一平衡轮和第二平衡轮中心聚拢,在达到平衡车身的作用同时对插秧的土地进行松软的预插秧的处理。

5、移动导轨由秧苗传动轴驱动,移动导轨驱动三角支撑在水平方向上直线运动,三角支撑向秧苗传送口运动时,水平支撑在后端支撑上上下移动,活动拉杆在水平支撑的带动下张开和关闭秧苗夹持机构,实现将秧苗从秧苗装车机构的位置分拣移送到秧苗传送口位;秧苗在鸭扁嘴内时,鸭扁嘴内部充满水,当第一扁嘴和第二扁嘴插入到土地时慢慢张开,当第一扁嘴和第二扁嘴到达最低点时完全张开,将秧苗和水放入到鸭扁嘴挖出的土坑中,完成插秧。

6、本发明通过多种传动的组合将秧苗从平台上单独的移送到秧苗杯中,秧苗杯在传动系统的作用下间歇的传递至插秧机构进行插秧作业,全程不要通过人力分拣和插秧,提高了自动化的水平和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插秧机身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秧苗装车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插秧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秧苗平面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齿轮箱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秧苗夹持机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鸭扁嘴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插秧机身1、牵引连接11、支撑轮12、站立平台13、秧苗盛放台14、同步带15、插秧支架16、秧苗移送支撑17、水箱2、水管阀21、秧苗装车机构3、第一棘轮31、第二棘轮32、第三棘轮33、棘轮链条34、格栅35、分拣杯351、限位挡板36、移送机构37、后端支撑371、水平支撑372、分拣桁架373、活动拉杆374、活动铆钉375、移送导轨376、三角支撑377、移送传动轴38、秧苗传送口39、齿轮箱4、主齿轮41、前端齿轮42、后端齿轮43、插秧机构5、平衡锤51、运动槽口511、驱动杆52、单点转盘53、铰接54、插秧导轨55、秧苗插入口56、鸭扁嘴57、第一扁嘴571、第二扁嘴572、第一活动铰接573、第二活动铰接574、松土平衡机构6、平衡曲轴61、第一平衡轮62、第二平衡轮63、秧苗平面传动机构7、主传动齿轮71、第一传动齿轮72、传动链条73、第一传动盘74、传动支杆741、第二传动齿轮75、齿轮孔751、第二传动盘76、秧苗夹持机构8、前夹持条81、后夹持条82、后夹持槽821、夹持转轴83、活动条块84、外部连接轴85、秧苗传动链9、秧苗杯91、主传动轴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包括插秧机身1、水箱2、齿轮箱4和主传动轴10,还包括秧苗装车机构3、插秧机构5、秧苗平面传动机构7和秧苗夹持机构8;所述秧苗平面传动机构7设置在插秧机身1尾部下方位置,插秧机身1下方还安装有齿轮箱4、插秧机构5、松土平衡机构6和主传动轴10,主传动轴10前端与齿轮箱4连接,主传动轴10后端与秧苗平面传动机构7,主传动轴10通过同步带15连接上方的秧苗装车机构3和秧苗夹持机构8,插秧机身1前端上方安装有水箱2,水箱2后方在插秧机身1外轮廓内侧水平环形安装有秧苗传动链9,齿轮箱4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插秧机构5和松土平衡机构6;所述水箱2通过管道将水注入到插秧机构5上,秧苗通过秧苗夹持机构8放入到秧苗传动链9上,秧苗传动链9通过阳面传动机构7的驱动在插秧机身1上顺序传递至插秧机构5位置,主传动轴10提供插秧机运转传动的动力,驱动秧苗床车机构3、齿轮箱4和阳面平面传动机构7的转动,齿轮箱4驱动插秧机构5和松土平衡机构6的运转;

其中,所述秧苗装车机构3安装在秧苗移送支撑17上,秧苗移送支撑17为斜向结构,第一棘轮31、第二棘轮32和第三棘轮33分别通过轴安装在秧苗移送支撑17两侧,第二棘轮32安装在插秧机身1边缘内侧位置,第二棘轮32竖直方向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棘轮31,第二棘轮32同一水平面上在插秧机身1中心线上安装有第三棘轮33,第一棘轮31、第二棘轮32和第三棘轮33上安装有两条棘轮链条34,两条棘轮链条34之间均匀的安装格栅35,格栅35中间的空隙内安装有一排分拣杯351,第三棘轮33背离第二棘轮32一侧的插秧机身1上设置有两块限位挡板36,两块限位挡板36之间安装有移送机构37,限位挡板36的端点位置安装有固定的秧苗传送口39,秧苗移送支撑17下部在第二棘轮32与第三棘轮33之间靠近第三棘轮33处安装有秧苗传动轴38,秧苗传动轴38通过同步带15与主传动轴10连接;所述第一棘轮31、第二棘轮32和第三棘轮33以秧苗移送支撑17为支撑,将秧苗从秧苗盛放台14经过分拣杯351的分装,通过移送转动轴38将秧苗夹持机构8夹持的秧苗送到秧苗传送口39上,秧苗进过秧苗传送口39下落到下方间歇穿过的秧苗杯91内,秧苗杯91经过秧苗传动链9的转动将秧苗输送到插秧机构5处;

其中,所述插秧机构5安装在插秧支架16上,插秧支架16为块竖直间隔设置的板状结构,插秧支架16外侧两边均安装有两个平衡锤51,平衡锤51的重心处通过旋转螺钉固定在插秧支架16上,平衡锤51尾部设置有运动槽口511,运动槽口511通过固定圆轴安装在驱动杆52上,驱动杆52一端固定安装在插秧导轨55上,插秧导轨55上活动安装有秧苗插入口56,秧苗插入口56下方安装有鸭扁嘴57,插秧导轨55上方通过铰接54安装在单点转盘53上,单点转盘53一侧设置的齿轮与前端齿轮42啮合;所述插秧支架16支撑插秧机构5的旋转运动转直线运动,齿轮箱4将旋转运动传递至插秧支架16,经过单点转盘53和驱动杆52的共同作用将旋转转化为直线运动,平衡锤51起到平衡插秧插入口56直线运动的平衡作用;

其中,所述秧苗平面传动机构7通过主传动齿轮71传动,主传动齿轮71下端齿轮与主传动轴10啮合,主传动齿轮71通过大齿轮盘与第一传动齿轮72啮合,第一传动齿轮72安装在传动链条73中间位置,传动链条73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传动盘74下方的齿上,第一传动盘74上表面边缘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圆柱形的传动支杆741,传动支杆741与第二传动齿轮75上的齿轮孔751配合,齿轮孔751是设置在第二传动齿轮75盘上的四个在相互垂直的中线线上的对称孔,第二传动齿轮75外侧边缘的齿与第二传动盘76下方的齿啮合,第二传动盘76为正八边形结构,第二传动盘76外侧边缘与秧苗传动链9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2通过传动链条73驱动两侧的第一传动盘76,第一传动盘76旋转时带动传动支杆741插入到齿轮空751中,将第二传动齿75间歇性的旋转四分之一圈,间歇性的旋转使第二传动盘76间歇的驱动阳面传动链9的旋转;

其中,所述秧苗夹持机构8由两根前夹持条81、后夹持条82和活动条块84组成,两根前夹持条81最大夹角为30度,前夹持条81和后夹持条82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两个前夹持条81和后夹持条82在相接位置通过夹持转轴83安装,后夹持条82尾端上开有后夹持槽821,活动条块84一端通过轴安装在后夹持槽821上,两个活动条块84另一端通过外部连接轴85安装,外部连接轴85安装在移送机构37上;所述活动条块84由移送传动轴38驱动,活动条块84向夹持转轴83位置移动两个前夹持条81在夹持转轴83的旋转作用下张开,活动条块84向夹持转轴83反方向移动时,两个钱夹持条81在夹持旋转轴83的旋转作用下闭合,实现夹取秧苗到秧苗传送口39,返回时推动活动条块84线张开前夹持条81,放下秧苗,回到原点夹持时继续夹紧。

优选的,所述插秧机身1最前端安装有牵引连接11,牵引连接11用于与动力机构连接,插秧机身1靠后的位置设置有支撑轮12,插秧机身1在秧苗移送支撑17的高处一侧设置有秧苗盛放台14,秧苗盛放台14前方插秧机身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站立平台13,秧苗移送支撑17侧面的插秧机身1平台上开口处设置有同步带15,同步带15用于驱动秧苗装车机构3的运作。

优选的,所述水箱2的前端设置有水管阀21,水管阀21上安装有分流的接口,分流接口通过水管将水输送到插秧机构5处,在插秧的动作完成时也完成浇水的作业。

优选的,所述齿轮箱4为齿轮传动机构,主齿轮41设置在前端齿轮42和后端齿轮43的中间,主齿轮41通过大小齿盘的齿轮传动与前端齿轮42和后端齿轮43啮合。

优选的,所述松土平衡机构6通过平衡曲轴61与前端齿轮42连接,平衡曲轴61斜向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平衡轮62和第二平衡轮63,第一平衡轮62和第二平衡轮63最下端的间距小于最上端的间距,第一平衡轮62和第二平衡轮63用于插秧机身1的平衡和土地疏松;第一平衡轮62和第二平衡轮63剪状的结构,使第一平衡轮62和第二平衡轮63经过的地方的土地向第一平衡轮62和第二平衡轮63中心聚拢,在达到平衡车身的作用同时对插秧的土地进行松软的预插秧的处理。

优选的,所述秧苗传动链9为水平转动的结构,秧苗传动链9上均匀的安装有多个秧苗杯91,每两个秧苗杯91为一组,秧苗杯91固定在秧苗传动链9上,秧苗传动链9在秧苗平面传动机构7的驱动下,带着秧苗杯91依次经过秧苗传送口39获取秧苗,再达到插秧机构5将秧苗放下,由插秧机构5完成插秧动作。

优选的,所述移送机构37通过两边的移动导轨376安装在秧苗移送支撑17的水平面上,移动导轨376上竖直安装有三角支撑377,三角支撑377的一条边上安装有后端支撑371,后端支撑371上开有若干个孔槽,后端支撑371上安装有水平支撑372,水平支撑372通过纽扣在后端支撑371上的孔槽处固定和移动,水平支撑372上平面上通过焊接安装有分拣桁架373,分拣桁架373上通过活动铆钉375安装有秧苗夹持机构8,活动铆钉375与夹持转轴83固定连接,分拣桁架373下方设置有活动拉杆374,活动拉杆374上设置的滚轮安装在水平支撑372的上平面上,活动拉杆374前端安装在外部连接轴85上;移动导轨376由秧苗传动轴38驱动,移动导轨376驱动三角支撑377在水平方向上直线运动,三角支撑377向秧苗传送口39运动时,水平支撑372在后端支撑371上上下移动,活动拉杆374在水平支撑372的带动下张开和关闭秧苗夹持机构8,实现将秧苗从秧苗装车机构3的位置分拣移送到秧苗传送口39位置。

优选的,所述鸭扁嘴57最下方是两个可张开部分,分别为第一扁嘴571和第二扁嘴572,第一扁嘴571和第二扁嘴572中间为空心结构,第一扁嘴571通过第一活动铰接573安装在秧苗插入口56下方的外侧,第二扁嘴572通过第二活动铰接574安装在秧苗插入口56下方的外侧,秧苗在鸭扁嘴57内时,鸭扁嘴57内部充满水,当第一扁嘴571和第二扁嘴572插入到土地时慢慢张开,当第一扁嘴571和第二扁嘴572到达最低点时完全张开,将秧苗和水放入到鸭扁嘴57挖出的土坑中,完成插秧。

该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全自动化旱地插秧机的工作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秧苗整齐摆放在秧苗盛放台14上,并且启动驱动,将动力通过主传动轴10分别传递至秧苗装车机构3、齿轮箱4、插秧机构5、松土平衡机构6、秧苗平面传动机构7和秧苗夹持机构8;

步骤二、第一棘轮31、第二棘轮32和第三棘轮33驱动棘轮链条34旋转,格栅35上的分拣杯351将秧苗向下方的秧苗夹持机构8方向传送,活动拉杆374通过向上的作用力将活动条块84向前压,以夹持转轴83为中心的前夹持条81张开,当同步带15驱动移送导轨376向秧苗传送口39方向移动时,活动拉杆374拉动活动条块84向后,使前夹持条81夹住秧苗随移送机构37向秧苗传送口39移动;

步骤三、当移送机构37到达秧苗传送口39位置时停止移动,开始反向移动,活动拉杆374推动活动条块84向前,使前夹持条81张开放下秧苗,活动拉杆374继续推动移送机构37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夹取秧苗进行传送;

步骤四、秧苗杯91接收从秧苗传送口39处落下的秧苗,秧苗杯91跟随秧苗传动链9在秧苗平面传动机构7的驱动下,沿着插秧机身1外围的轨道移动,秧苗杯91移动到插秧机构5时,秧苗落入到秧苗插入口56中,秧苗和水箱里传输的水一同存储在鸭扁嘴57中;

步骤五、齿轮箱4将旋转作用力通过齿轮传递到单点转盘53上,使单点转盘53将秧苗插入口56在插秧导轨55上上下移动,驱动杆52实现旋转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的作用,平衡锤51平衡插秧机构5的惯性力,保持插秧动作的平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