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室内康复驯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2476发布日期:2020-05-22 16:2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鲟鱼室内康复驯养方法。



背景技术:

鲟鱼是一类古老、珍稀和濒危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鲟鱼多为肉食性鱼类,处于水域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上端,在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上有重要作用。鲟鱼还是重要的经济物种,古今中外都视其为食用珍品,尤其是鲟鱼鱼子酱是近代西方社会的高档食品,价格昂贵,有“黑色黄金”之称。

我国是世界上鲟鱼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等原因,鲟鱼天然资源处于快速衰退之中。1988年中华鲟和达氏鲟分别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它们列为极濒危级别。史氏鲟和西伯利亚鲟是我国主要的商业化人工养殖鲟鱼种类,但其天然资源也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因此也被iucn列为濒危级别。为了保护鲟鱼这一重要物种资源,亟需开展对鲟鱼的驯养研究,提高驯养成活率。目前,有关鲟鱼室内驯养方法未见详细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鲟鱼室内康复驯养方法,经过该方法驯化养殖,鲟鱼驯养效果良好,成活率达到10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鲟鱼室内康复驯养方法,包括:

将体弱受伤的鲟鱼充氧运输至养殖房后,暂养于水槽中:

曝气:在水槽上方按照“井”字型布置若干细管,每根细管连接有充气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曝气完成后将鲟鱼缓慢放入水体中,保持水体继续充氧;

水体:在水槽的上方设置循环过滤装置,保持水体循环流动,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期换水;

投喂饵料:鲟鱼驯养前2天不投喂饵料,从第三天开始投喂冰鲜虾肉,每天上午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9%,连续投喂1个月后开始减少虾肉的投喂,投喂量降至4~5%,此时同时开始投喂鲟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继续投喂1个月后开始全部投喂鲟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7%。

养殖用水为净水机过滤后经过曝气的自来水,或者溶氧含量超过7mg/l的洁净山泉水。

所述保持水体溶氧7.0mg/l以上。

所述换水采用曝气3天以上的过滤水,每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三分之一。

有益效果

野生鲟鱼驯养中转食较为困难,如果转食不及时或者饵料不合适会导致鲟鱼的死亡,本发明在前期试验基础上通过多次的摸索和改进后形成最佳投喂方案,采用本发明驯养投喂后,鲟鱼转食顺利且驯养中无死亡。此外,由于鲟鱼对养殖水体溶氧需求较高,当水体溶氧达到7mg/l以上时,鲟鱼摄食和生长状况均较好,养殖效果最佳。经过本发明驯化养殖,鲟鱼驯养效果良好,成活率达到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将体弱受伤的鲟鱼充氧运输至养殖房后,暂养于椭圆形的玻璃钢水槽中。玻璃钢水槽长3m,宽1.5m,高1m,保持水深60cm。水槽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养殖用水为净水机过滤后曝气2天的自来水,或者采用溶氧含量超过7mg/l的洁净山泉水。

曝气:在水槽上方按照“井”字型布置若干细管,每根细管连接有充气头,使水体每个方位都有足够的充气头,保持水体中溶氧7.0mg/l以上。曝气完成后将鲟鱼缓慢放入水体中,保持水体继续充氧。每个水槽中驯养鲟鱼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水体:在水槽的上方设置循环过滤装置,装置中放入双层过滤棉,每天清洗和更换过滤棉,保持水体循环流动。根据水质情况采取不定期换水的方法,每次所换水为曝气3天以上的过滤水,每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三分之一。

投喂饵料:鲟鱼驯养前2天不投喂饵料,从第3天开始投喂冰鲜虾肉,投喂前先将虾肉放置于装有养殖用水的塑料盆中解冻,待水温与养殖水槽中的水温接近后再用剪刀将虾肉剪成小块投入缸中,每天上午9点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连续投喂1个月后开始减少虾肉的投喂,投喂量从8%降到4%,此时同时开始投喂少量鲟鱼专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继续投喂1个月后开始全部投喂鲟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

经过2个月的驯化养殖,鲟鱼驯养效果良好,成活率达到100%。



技术特征:

1.一种鲟鱼室内康复驯养方法,包括:

将体弱受伤的鲟鱼充氧运输至养殖房后,暂养于水槽中:

曝气:在水槽上方按照“井”字型布置若干细管,每根细管连接有充气头,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曝气完成后将鲟鱼缓慢放入水体中,保持水体继续充氧;

水体:在水槽的上方设置循环过滤装置,保持水体循环流动,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期换水;

投喂饵料:鲟鱼驯养前2天不投喂饵料,从第三天开始投喂冰鲜虾肉,每天上午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9%,连续投喂1个月后开始减少虾肉的投喂,投喂量降至4~5%,此时同时开始投喂鲟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继续投喂1个月后开始全部投喂鲟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用水为净水机过滤后经过曝气的自来水,或者溶氧含量超过7mg/l的洁净山泉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水体溶氧7.0mg/l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水采用曝气3天以上的过滤水,每次换水量为原水体的三分之一。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鲟鱼室内康复驯养方法,包括将体弱受伤的鲟鱼充氧运输至养殖房后,通过对养殖设施、养殖水体、养殖方法等养殖过程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经过本发明驯化殖,鲟鱼驯养效果良好,成活率达到100%。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荣;冯广朋;刘鉴毅;庄平;赵峰;张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2.24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