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盐碱大麦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94559发布日期:2020-06-16 20:1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盐碱大麦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农作物的抗逆基因已在一万年左右的进化中大量丢失,大多数抗逆基因存在于野生种和当地农家种中。当前农作物耐盐杂交育种中,许多作物的栽培品种遗传变异资源已严重枯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种植在起源地以外的自花授粉作物中。美国科学院院士bernstein也指出培育高度耐盐作物的唯一途径在于利用其野生耐盐近缘种质,需要寻找野生植物耐盐种质资源,我国西藏为大麦起源地之一,大麦种质资源丰富,选择西藏野生大麦组配杂交组合进行耐盐碱育种,旨在提高大麦耐盐性的远缘杂交的尝试。

同时世界上许多实验室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耐盐大麦品种,可在盐碱地实地栽培时却失去了耐盐性(nevo和chen,2010)。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盐碱大麦育种方法。本发明采用了混合选择法来进行耐盐碱大麦育种。本发明在盐碱地多年筛选耐盐碱大麦,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耐盐碱大麦。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盐碱大麦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西藏野生大麦资源组配杂交组合,混合收获稳定杂交后代;

(2)将步骤(1)收获的稳定杂交后代播种在重度盐碱地,浇当地盐碱水,收获大麦种子;

(3)将步骤(2)收获的大麦种子种植于当地代表性中度盐碱地进行耐盐碱鉴定,生育期浇当地盐碱水,成熟期收获高耐盐碱性大麦的种子。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重度盐碱地为当年种植普通大麦,成熟期全部死亡,成活率为0的盐碱地。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判断耐盐碱性级别的标准为:生育期只有少数植株下部叶片出现轻度褐斑,无死亡株,为高耐盐碱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基因型丰富:收集大量西藏野生大麦资源组配杂交组合,大量选择优良稳定杂交后代材料,大量选取单穗、基因型丰富,稳定材料不会再分离,易选择。

2、应用西藏野生资源后代进行耐盐碱选择,当前农作物耐盐杂交育种中,许多作物的栽培品种遗传变异资源已严重枯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种植在起源地以外的自花授粉作物中。而野生种的变异则更为丰富。

3、通过盐碱含量分析选择当地代表性重度盐碱地,对大量基因型丰富稳定高代品系材料进行极其严格田间选择,大量淘汰(10000多穗,25粒/穗,大约250000粒,自然成熟收获21株),减少后期选择压力。

4、进行盐碱地田间选择而非实验室选择,易选出适宜当地盐碱地种植的耐盐碱大麦品系材料,而且耐盐碱性不易丢失:后期在盐碱地种植,表现高耐盐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耐盐碱大麦育种方法步骤如下:

1、2016年,收集大量西藏野生大麦资源组配杂交组合(f6代,均为西藏野生大麦和当地栽培大麦杂交稳定高代品系),从15份稳定杂交后代材料,选取10000多个单穗,混合收获,混合脱粒,准备下年播种。

2、选择盐碱地,多年种植普通大麦基本无法生长的重度盐碱地1亩备用。

基本无法生长是指:普通大麦在重度盐碱地中,多年种植出苗率均小于1%,成熟期全部死亡,成活率为0。

3、2017年把2016年混合收获的稳定高代材料播种在重度盐碱地。浇当地盐碱水,保证大麦出苗所需水分;调查出苗,出苗率不到1%;成熟期收获21株,按穗脱粒分两份。一份2017年南繁种子,保证下年鉴定所需种子;一份保存,防止材料丢失。

4、田间鉴定

2018年和2019年对21株材料在山丹县盐碱地进行耐盐碱鉴定(盐碱地中:全氮0.38%、全磷0.84%、全钾22.4%、ph值8.34、全盐0.77%)。生育期浇3次当地盐碱水,水质:氯离子0.39g/l、硫酸根离子0.54g/l、钙离子0.050g/l、镁离子0.078g/l、钾钠离子合量1.04g/l、全盐2.19g/l、ph值7.59。同时在非盐碱地繁种,保证后期试验种子。

选择山丹县盐碱地的理由为:山丹县盐碱地为甘肃省代表性中度盐碱地,也是

本技术:
人多年进行耐盐碱试验地。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行长1.5m,行距0.25m,5行区,每行播种160粒,以国际公认的耐盐碱大麦cm72为对照,与3月中下旬条播。以当地施肥量为准。分别于各生育时期观察长势,判定其耐盐碱级别。

表1田间鉴定作物盐碱危害症状分级标准

5、成熟期收获高耐盐碱性的大麦的种子,得到y2017-1、y2017-2等4份耐盐碱大麦品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盐碱大麦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西藏野生大麦资源组配杂交组合,混合收获稳定杂交后代;

(2)将步骤(1)收获的稳定杂交后代播种在重度盐碱地,浇当地盐碱水,收获大麦种子;

(3)将步骤(2)收获的大麦种子种植于当地代表性中度盐碱地进行耐盐碱鉴定,生育期浇当地盐碱水,判断耐盐碱性级别,成熟期收获高耐盐碱性大麦的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耐盐碱大麦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重度盐碱地为当年种植普通大麦,成熟期全部死亡,成活率为0的盐碱地。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耐盐碱大麦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判断耐盐碱性级别的标准为:生育期只有少数植株下部叶片出现轻度褐斑,无死亡株,为高耐盐碱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盐碱大麦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西藏野生大麦资源组配杂交组合,混合收获稳定杂交后代;(2)将步骤(1)收获的稳定杂交后代播种在重度盐碱地,浇当地盐碱水,收获大麦种子;(3)将步骤(2)收获的大麦种子种植于当地代表性重度盐碱地进行耐盐碱鉴定,生育期浇当地盐碱水,成熟期收获高耐盐碱性大麦的种子。本发明应用西藏野生资源后代进行耐盐碱选择,通过盐碱含量分析选择当地代表性重度盐碱地,对大量基因型丰富稳定高代品系材料进行极其严格田间选择,大量淘汰,减少后期选择压力。进行盐碱地田间选择而非实验室选择,易选出适宜当地盐碱地种植的耐盐碱大麦品系材料,而且耐盐碱性不易丢失。

技术研发人员:包奇军;潘永东;张华瑜;柳小宁;火克仓;赵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2.12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