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8122发布日期:2022-04-09 09:2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虫害防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2.害虫,与益虫相反,主要分为昆虫类与非昆虫类,且种类与数量繁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害虫,例如蚊子、苍蝇、跳蚤、蟑螂等,这些小生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给植物带来死亡与严重灾害。但现有的病虫害防治装置其大部分悬挂防止直接采用单个限位环进行悬挂,其悬挂的方式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其安全系数较低,由于高压电杆处于通电状态,一旦发生碰撞而导致第一控制平台掉落,可能会电击的人们,其增加了危险性,不利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业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病虫害防治装置其大部分悬挂防止直接采用单个限位环进行悬挂,其悬挂的方式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其安全系数较低,由于高压电杆处于通电状态,一旦发生碰撞而导致第一控制平台掉落,可能会电击的人们,其增加了危险性,不利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平台,所述第一控制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盒,所述限位盒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控制平台内设置有转棍,所述限位盒的下表面与第一控制平台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转棍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所述转棍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平台内壁的上表面和内壁的下表面铰接,两个第二滑槽内均套接有支撑杆。
7.所述第一控制平台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卡接在第三滑槽内,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穿过限位盒和第一滑槽与限位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盒内壁的左侧面和内壁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与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平台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棍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拉绳。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控制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控制平台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拉绳的底端通过导向杆和第一限位杆与拉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杆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块卡接在限位槽内,所述拉块的左端穿过第四滑槽位于第一限位杆左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拉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底端与第一限位杆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平台,所述第二控制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高压电杆,所述高压电杆的顶端与第一控制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控制平台的下表面设置有电线,所述第二控制平台的下表面卡接有维修盖,所述第一控制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诱虫灯管,所述第一控制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底端与第二控制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农业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通过设置转棍、第二滑槽、支撑杆和连接杆,当需要对第一控制平台进行悬挂时,利用拇指将拉块向下按压,按压中通过拉块带动拉绳向下移动,拉绳通过导向杆带动转棍,利用连接杆进行旋转,支撑杆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一滑槽向两侧滑动,从而使得限位环展开,随后将限位环对准外置安装杆,松开拉块,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拉块复原,支撑杆顺着第三滑槽滑动,进行闭合,该方式通过拉动拉块带动转棍旋转,利用第二滑槽使得支撑杆和限位环分开,其有效的替代了单个限位环进行悬挂的方式,其稳定性较好,有效的避免了第一控制平台发生碰撞而导致掉落,砸到人们的问题发生,其操作简单便于人们使用。
17.2、该农业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通过设置滑块,安装时通过拇指按压拉块使其带动拉绳进行移动,其拉块通过滑块在限位槽中继续滑动,其滑块具有限位和导向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拉块在按压中发生偏离的情况发生。
18.3、该农业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通过设置转棍,通过拉动拉绳而带动转棍旋转,转棍旋转中通过第二滑槽使得支撑杆向外分开,其转棍具有限位和控制的作用,圆形的结构更便于使用者将其拉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控制平台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限位杆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棍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控制平台、2限位盒、3第一滑槽、4转棍、5第二滑槽、6支撑杆、7连接杆、8第三滑槽、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拉绳、12第一限位杆、13导向杆、14第四滑槽、15拉块、16滑块、17限位槽、18第三弹簧、19第二控制平台、20电线、21限位环、22固定块、23维修盖、24高压电杆、25诱虫灯管、26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植保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平台1,第一控制平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盒2,限位盒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控制平台1内设置有转棍4,限位盒2的下表面与第一控制平台1的上表面相连通,转棍4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5,转棍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两个连接杆7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平台1内壁的上表面和内壁的下表面铰接,两个第二滑槽5内均套接有支撑杆6。
26.第一控制平台1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8,支撑杆6 的底端卡接在第三滑槽8内,支撑杆6的顶端穿过限位盒2和第一滑槽3与限位环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限位盒2内壁的左侧面和内壁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右端与支撑杆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控制平台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22,两个固定块22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 10的右端与支撑杆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转棍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拉绳11。
27.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平台19,通过设置第二控制平台19,第二控制平台19中间部分为镂空,当诱虫灯管25损坏后,可通过拆卸维修盖23后对诱虫灯管 25进行更换,同时第二控制平台19还具有连接支撑效果,第二控制平台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高压电杆24,通过设置高压电杆24,电线20插电后高压电杆24处于通电状态,当诱虫灯管25吸引过来的蚊虫一旦触碰到高压电杆24即被灭虫效果较好,便于人们使用,高压电杆24的顶端与第一控制平台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控制平台1的下表面设置有电线20,第二控制平台19的下表面卡接有维修盖23,第一控制平台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诱虫灯管25,第一控制平台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杆26,第二限位杆 26的底端与第二控制平台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8.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控制平台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杆12,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杆12,其第一限位杆12具有连接的作用,同时第一限位杆12的硬度较强,不易出现变形开裂的情况,第一控制平台1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13,通过设置导向杆13,通过导向杆13使得拉绳11避免了直接与第一控制平台1 内部的棱角直接接触,其导向杆13的外表面较为光滑,从而使得拉绳11在拉动中更为流畅,拉绳11的底端通过导向杆13和第一限位杆12与拉块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拉块15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6。
29.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限位杆12内壁的正面和内壁的背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7,滑块16卡接在限位槽17内,通过设置限位槽 17,其限位槽17具有限位导向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拉块15在上下移动中发生偏离或卡死的情况发生,拉块15的左端穿过第四滑槽14 位于第一限位杆12左侧,拉块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8,第三弹簧18的底端与第一限位杆1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1.当需要对第一控制平台1进行悬挂时,双掌拖住第二控制平台 19的下方利用拇指将第一限位杆12卡接的拉块15通过第四滑槽14 向下按压,按压中通过限位槽17和滑块16使得拉块15带动拉绳11 向下移动,拉绳11通过导向杆13带动转棍4,利用连接杆7进行旋
转,支撑杆6通过第二滑槽5和第一滑槽3向两侧滑动,从而使得限位环21展开,随后将限位环21对准外置安装杆,松开拉块15,在第三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拉块15复原,限位环21在第一弹簧 9的弹力作用下配合着限位盒2将支撑杆6向内推动,同时在第二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配合着固定块22推动着支撑杆6,从而使得支撑杆6顺着第三滑槽8滑动,进行闭合,利用电线20进行通电后第二控制平台19和第一控制平台1中间若干个高压电杆24运行,诱虫灯管25运行将蚊虫吸引,维修中通过旋转将维修盖23拆卸。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