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

文档序号:76881阅读:15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盐碱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该方法通过降低盐碱度和消除芦 苇、互花米草等滩涂优势植物,使滩涂能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农作物种植条件。
背景技术
我国有大片的滩涂资源,但因为盐碱度较高,芦苇和互花米草等植物侵占空间等 问题,造成开发难度大,费用高,使得盐碱滩涂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现有的滩涂治理方法耗 时长,一般需要2-3年的淡水养殖及种植吸盐、耐盐植物等方法来改良土壤,治理效果不理 想,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963037A公开的一种治理流域滩涂盐碱的方法,属于一 种埋管方式排碱盐的立体治理方法,其a、首先在空心支管上加工出筛孔;b、在加工好筛孔 的空心支管的外表面上缠绕网袋;C、在流域滩涂地中埋设主管道,其深度为1. 7-2. 2m ;d、 在流域滩涂地中,每隔5-10m挖一条埋空心支管的渠道,然后放入空心支管并在空心支管 的四周铺设细沙将空心支管裹住,每一根空心支管的一端部与主管道联接;e、在主管道上 设置可控水位的竖管和间阀,以便于把水位控制在适合植物生长的范围。该专利存在工程 周期长,费用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盐碱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该方法解 决了滩涂盐碱度过高、互花米草难清除的问题,能在8个月内降低滩涂盐分和根除互花米 草,并使其达到满足水稻生长条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盐碱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圈定滩涂复垦区,在滩涂复垦区内低洼、积水的区域挖出纵横交错的沟渠,将滩 涂复垦区内的海水彻底排出,沟渠的深度为80cm,宽度为50cm,以引导积水排出;
2、在滩涂复垦区内的海水彻底排出后,使用割草机清除互花米草、芦苇等杂草的 地上组织,然后用五铧犁深翻土地一次,翻耕深度20-25cm,再用旋转犁翻耕一次,以充分打 碎杂草根茎,减弱其繁殖力;
3、修建灌溉系统,灌溉系统与排水系统分开,做到田开沟,沟通渠,渠通河,河通陡 门、涵间排水入海,避免淡水和海水的互相掺杂,并方便排、放水操作;
4、在灌溉系统建成后,在淋盐洗碱工程开始前,针对互花米草重新萌芽生长的现 象,上水后用旋转犁旋耕土地,翻耕深度20-25cm ;
5、淡水洗盐、水淹除草通过灌溉系统引入淡水进行泡田洗盐,水位保持 30-40cm,每两天测定泡田水盐分,当盐分接近3%。时,通过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当排水至水 位为3-5cm时,停止排水,并保持水位3-5cm,再次引入淡水至水位30-40cm进行泡田,每两 天测定泡田水盐分,当盐分接近3%。时,通过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当排水至水位为3-5cm时,停止排水,使用机耕船、旋转犁等工具对田块进行翻耕平整;重新引入淡水,进行泡田洗盐, 水位保持30-40cm,人工打捞水面上出现的打碎的植物根茎,清理出田块;如此反复直到土 壤盐分降至2. 5%。以下,杂草也不再生长后,整个淡水洗盐、水淹除草步骤结束;
6、淋盐洗碱结束后,使用机耕船、旋转犁等工具对土地进行平整,以利于水稻的栽 插和避免盐分在局部地区沉积,土地平整后即可种植水稻。
本发明的排水过程安排在晚上进行。
本发明通过刈割、翻耕、水淹等方法对互花米草进行清除,通过排尽原有咸水,泡 田前后多次翻耕,进水、排水严格分开,避免淡水和咸水相互掺杂等手段,在较短时间内同 时解决了盐分降低的问题。在上海浦东新区滨海东滩农业基地1. 5万亩滩涂上进行试验, 在8个月内使1.2万亩盐碱滩涂具备了水稻种植的条件,水稻生长期间没有出现芦苇、互花 米草草害及盐害,水稻长势良好,实现了丰产丰收,开创了在当年退去海水的滩涂上大面积 种植水稻成功的先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盐碱滩涂综合治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排尽咸水
圈定滩涂复垦区,在滩涂复垦区内低洼、积水的区域通过机械和人工多种途径挖 出由纵横交错的沟渠,将滩涂复垦区内的海水彻底排出,沟渠的深度为80cm,宽度为50cm, 以引导积水排出;排净咸水是进行滩涂土壤淡化的前提,对滩涂进行土壤淋盐洗碱前必须 将原有咸水彻底排出,对排水困难的地方采取抽排措施,清除原有咸水。
2、割除互花米草、芦苇并粉碎其根茎
这是抑制杂草生长的重要措施,在滩涂复垦区内的海水彻底排出后,8月份,使用 割草机,配合人工刀割彻底清除互花米草等杂草的地上组织,然后用五铧犁深翻土地一次, 翻耕深度20-25cm,最后用旋转犁翻耕一次,以充分打碎杂草根茎,减弱其繁殖力;
3、配备完善的灌溉系统,引入淡水
大量的淡水是进行淋盐洗碱和水淹杂草的基础,同时修建灌溉系统,完善农田水 利设施,做到沟、渠、路、间、站、涵、桥全面配套,采用灌溉系统与排水系统分开的原则,做到 田开沟,沟通渠,渠通河,河通陡门、涵间排水入海,避免淡水河和海水的互相掺杂,并方便 排、放水操作;
4、翻耕土地
在灌溉系统建成后,在淋盐洗碱工程开始前,针对互花米草重新萌芽生长的现象, 再次用旋转犁旋耕土地,翻耕深度20-25cm ; —方面粉碎植株根茎,另一方面平整土地,疏 松土壤,避免盐分在局部地区堆积,并利于泡田时盐分的渗出。
5、淡水洗盐、水淹除草
3月份,通过灌溉系统引入淡水进行泡田洗盐,水位保持30-40cm,每两天测定泡 田水盐分,当盐分接近3%。时,通过排水系统进行排水;排水一般安排在晚上进行。当排水 至水位为3-5cm时,停止排水,并保持水位3-5cm,以避免互花米草接触到氧气,从而通过水淹抑制其光合作用,达到抑制其继续生长的目的。再次引入淡水至水位30-40cm进行泡 田,每两天测定泡田水盐分,当盐分接近3%。时,通过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当排水至水位为 3-5cm时,停止排水,使用机耕船、旋转犁等工具对田块进行翻耕平整;重新引入淡水,进行 泡田洗盐,水位保持30-40cm,人工打捞水面上出现的打碎的植物根茎,清理出田块;如此 反复直到土壤盐分降至2. 5%。以下,杂草也不再生长,整个淡水洗盐、水淹除草步骤结束。
6、平整土地
淋盐洗碱结束后,使用机耕船、旋转犁等工具对土地进行平整,以利于水稻的栽插 和避免盐分在局部地区沉积,土地平整后即可种植水稻。
本发明的排水过程安排在晚上进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
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盐碱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圈定滩涂复垦区,在滩涂复垦区内低洼、积水的区域挖出纵横交错的沟渠,将滩涂 复垦区内的海水彻底排出,沟渠的深度为80cm,宽度为50cm,以引导积水排出;2]、在滩涂复垦区内的海水彻底排出后,使用割草机清除互花米草、芦苇等杂草的地上 组织,然后用五铧犁深翻土地一次,翻耕深度20-25cm,再用旋转犁翻耕一次,以充分打碎杂 草根茎,减弱其繁殖力;3]、修建灌溉系统,灌溉系统与排水系统分开,做到田开沟,沟通渠,渠通河,河通陡门、 涵闸排水入海,避免淡水河和海水的互相掺杂,并方便排、防水操作;4]、在灌溉系统建成后,在淋盐洗碱工程开始前,针对互花米草重新萌芽生长的现象, 上水后用旋转犁旋耕土地,翻耕深度20-25cm ;5]、淡水洗盐、水淹除草通过灌溉系统引入淡水进行泡田洗盐,水位保持30-40cm,每 两天测定泡田水盐分,当盐分接近3%。时,通过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当排水至水位为3-5cm 时,停止排水,并保持水位3-5cm,再次引入淡水至水位30-40cm进行泡田,每两天测定泡田 水盐分,当盐分接近3%。时,通过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当排水至水位为3-5cm时,停止排水, 使用机耕船、旋转犁等工具对田块进行翻耕平整;重新引入淡水,进行泡田洗盐,水位保持 30-40cm,人工打捞水面上出现的打碎的植物根茎,清理出田块;如此反复直到土壤盐分降 至2. 5%。以下,杂草也不再生长后,整个淡水洗盐、水淹除草步骤结束;6]、淋盐洗碱结束后,使用机耕船、旋转犁等工具对土地进行平整,以利于水稻的栽插 和避免盐分在局部地区沉积,土地平整后即可种植水稻。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盐碱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排水过程 安排在晚上进行。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盐碱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排尽咸水,2、割除互花米草、芦苇并粉碎其根茎,3、配备完善的灌溉系统,引入淡水,4、翻耕土地,5、淡水洗盐、水淹除草,6、平整土地。本发明通过刈割、翻耕、水淹等方法对互花米草进行清除,通过排尽原有咸水,泡田前后多次翻耕,进水、排水严格分开,避免淡水和咸水相互掺杂等手段,在较短时间内同时解决了盐分降低的问题。在上海浦东新区滨海东滩农业基地1.5万亩滩涂上进行试验,在8个月内使1.2万亩盐碱滩涂具备了水稻种植的条件,水稻生长期间没有出现芦苇、互花米草草害及盐害,水稻长势良好,实现了丰产丰收,开创了在当年退去海水的滩涂上大面积种植水稻成功的先例。
文档编号A01B79/02GKCN101715664 B发布类型授权 专利申请号CN 200910199932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张正权 申请人: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