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及施用方法

文档序号:379120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及施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及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在我国分布很广,据统计其面积达数亿亩。这种土地的特征是土壤中可溶性的盐类过多、呈较高的碱性,其渗透性和保水性差,阻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目前,改造盐碱地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淋洗降低盐份、排碱,再结合施用土壤改良剂,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和营养成分。实际试验表明,现有的方法大部分只能作用于土壤的表层,对全面改善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能,其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施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选取红糖1000g或薯干2000g在50Kg的沸水中溶解后,冷却至40℃;再加入黑粬20g、白醋50g、硝酸铵100g,保湿在26-38℃之间,让其发酵至PH值≤4±0.3制得溶液A;(2)选取麸皮1000g、豆饼500g、骨胶100g混合后在50Kg的沸水中煮1小时,冷却至40-60℃,加入褐煤或燃烧值较低的泥炭粉5000g,并加入硝酸铵100g,置于容器中反应至PH值≤5±0.3后,过滤或沉淀得溶液B及残渣C。
本发明提供的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溶液A、溶液B轮流灌施于土壤中,将残渣C堆施于土壤表层。
上述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反应机理如下溶液A灌施于盐碱土壤中,发生深层柠檬酸反应而生成柠檬酸,柠檬酸与土壤中的Ca+2、Na+、Mg+2、Fe+3离子发生反应。溶液B及残渣C含有多种活性基团物质,具有弱酸性、络合性、还原性等生物活性,它们与土壤中的植物残留物在水、空气和微生物存在的条件下,起生化反应在深层土壤中产生腐殖酸、胡敏酸等。本发明提供的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其配方独特,通用性和可选择性强,原料来源丰富、低廉,制备方法、施用方法简便易行,作用直达土壤深处、植物根系部位,具有很好的效果。实际使用表明,可大大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提高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和激活土壤中的有机磷,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治理盐碱地的理想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其制备方法如下(1)选取红糖1000g或薯干2000g在50Kg的沸水中溶解后,冷却至40℃;再加入黑粬20g、白醋50g、硝酸铵100g,保湿在26-38℃之间,让其发酵至PH值≤4±0.3制得溶液A;(2)选取麸皮1000g、豆饼500g、骨胶100g混合后在50Kg的沸水中煮1小时,冷却至40-60℃,加入褐煤或燃烧值较低的泥炭粉5000g,并加入硝酸铵100g,置于容器中反应至PH值≤5±0.3后,过滤或沉淀得溶液B及残渣C。
本发明提供的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将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溶液A、溶液B轮流灌施于土壤中,将残渣C堆施于土壤表层。实际使用时,可将溶液A、溶液B分别稀释3至5倍后施用,残渣C堆施面积为20m2。
本发明通过实验方法证明该改良剂的效果一、实验材料实验采用一种海砂为材料模拟盐碱地。这种海砂经新疆农业大学分析,与新疆塔中地区的土壤成份相似,见表一。
表一、实验用海砂与新疆塔中地区的土壤成份对比表

二、实验方法1、实验场地及基料制作取上述海沙200m3,加入切成5cm长的稻草秸杆400kg,加黑粬1kg、麸皮200kg、红糖50kg、支链淀粉50kg(热溶后),充分混合均匀,铺在100m2水泥隔水地板上制成40cm厚的模拟沙层,分隔成甲、乙两片,其中甲地50m2,砂层下30cm处铺设多功能灌溉管道(本发明人设计并已向中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申请号为03111787)。
乙地50m2,无铺设管道。
2、土壤改良及作物种植上述混合沙层自然放置3天后,甲、乙同时散发出浓郁的发酵味道,7天后,表面味道淡化,10天后,表里性状趋于一致,同时在甲、乙两地等量地种上包心白菜菜苗与香芹菜籽等植物。在甲地开始施用本发明制备的A、B溶液及残渣C,乙地只灌溉水。在整个实验过程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或其他任何化学物品。经150天生长,其结果如下表二、表三、表四表二、甲、乙地包心白菜试种生长效果对比表

表三、甲、乙地香芹试种生长效果对比表

上表表明,甲地作物的生长情况明显好于乙地。
表四、种植收成后甲、乙地土壤基本性状对比表

上表中土壤的容重比、PH值比、总盐比、蒸发比及表里土层温差数据,说明土壤的性状已向优良转化。
权利要求
1.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选取红糖1000g或薯干2000g在50Kg的沸水中溶解后,冷却至40℃;再加入黑粬20g、白醋50g、硝酸铵100g,保湿在26-38℃之间,让其发酵至PH值≤4±0.3制得溶液A;(2)选取麸皮1000g、豆饼500g、骨胶100g混合后在50Kg的沸水中煮1小时,冷却至40-60℃,加入褐煤或燃烧值较低的泥炭粉5000g,并加入硝酸铵100g,置于容器中反应至PH值≤5±0.3后,过滤或沉淀得溶液B及残渣C。
2.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溶液A、溶液B轮流灌施于土壤中,将残渣C堆施于土壤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溶液A、溶液B分别稀释3至5倍后灌施,残渣C堆施面积为20m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每3天施用30%溶液A一次,施用量为2mm/日·m2;间隔3天后施用30%溶液B一次,施用量为2mm/日·m2;其余时间施用清水2mm/日·m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利用红糖、黑粬、白醋、硝酸铵、麸皮、豆饼、骨胶、褐煤等材料制备含溶液A、B及残渣C的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将溶液A、B通过管道轮流灌施于土壤中,将残渣C堆施于土壤表层,使改良剂直接作用于土壤深处、植物根系部位。使用该改良剂可大大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提高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和激活土壤中的有机磷,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治理盐碱地的理想方法。
文档编号C09K17/40GK1580184SQ03138949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31日
发明者丁荣吾 申请人:丁荣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