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66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楝素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杀虫剂领域,具体地,涉及从天然植物中制备提取杀虫剂的工艺。
随着人们对于合成农药固有的一些特性,如污染环境、杀伤天然、残留物对人畜毒性大的认识,人们对自我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天然杀虫剂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看好,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从植物中寻找天然杀虫6活性物质,每年世界上农业化学费用约有一半用于杀虫剂的研究,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植物是楝科植物中一种具有很强杀虫活性的长青植物,而从中提取制备的印楝素是高活性的昆虫拒食剂,其杀虫活性大约在半个世纪之前已为人们所认识。系统科学地研究印楝起始于60年代末期,迄今一直是天然杀虫剂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外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人员已以印楝各部分分离鉴定了一百余个化合物,并且作了许多生物活性测定,其中以印楝素活性最强,常用来作为天然杀虫活性的议价标准。从印楝植物中分离提取印楝素工艺已有报道,但存在流程复杂、成本昂贵、得率较低、所得产品不稳定等缺点,如E.C.Vebel在Journal of Liguid Chromatagraphy 2(6)875(1979),R.BRYAN YAMASAKI在Jouranal of Chromatography 356(1986)220-226,W.Kraus 在TetrahedronVOL 43 No.12 2817(1987)中报道的工艺,均采用比较昂贵的分离试剂和材料,如乙腈等试剂、制备性的HPLC等,得率均少于0.0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流程简单、成本低廉、得率较高、产品稳定的从印楝中制备印楝素的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以印楝植物的种仁为原料,依次用脱脂、提取分配、上柱分离步骤制得印楝素,所说脱脂用石油醚冷浸1-3次;所说提取分配先用甲醇∶水4∶1-9∶1浸泡或回流提取1-3次,滤液回收,在含水甲醇层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所说上柱分离用乙酸乙酯层上硅胶柱1-2次,然后上中压柱MPLC,以氯仿∶丙酮9∶1洗脱,最后经过Rp18反相柱,以甲醇∶水1∶1洗脱即可得印楝素。
上述工艺中,提取分配可优选用甲醇∶水6∶1-9∶1浸泡3次。
上述工艺中,提取分配可优选用甲醇∶水6∶1-9∶1回流提取3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的有益效果如下1、由于本发明在工艺的提取分配步骤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取代了已有技术用氯仿萃取、直接上HPLC的步骤,因而使用的溶剂成本低,为常用溶剂,同时克服了用氯仿使产物不稳定的缺点;2、本发明在上柱分离步骤增加了上中压柱MPLC步骤,使产物得率达到0.18%,比现有技术得率均高,如比E.C.Vebel在Journal of LiguidChromatagraphy 2(6)875(1979)报道的得率高十倍,比R.BRYAN YAMASAKI在Jouranal of Chromatography 356(1986)220-226报道的得率高数十倍,比W.Kraus在Tetrahedron VOL 43 No.12 2817(1987)报道的得率也高数十倍;而且产物不发生转变,稳定性大大增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产物得率低,同时产物不稳定,易发生转变(如由印楝素(Azadirachtin)构型向印楝素异构体(Azadirachtinin)转变)的缺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一;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仁10kg粉碎,用石油醚冷浸次,滤渣用甲醇∶水4∶1浸泡3次,滤液回收,在含水甲醇层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洗脱,以250ml/瓶收集,用21-29瓶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2∶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23-42瓶上中压柱MPLC,以氯仿∶丙酮9∶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7-13瓶经过Rp18反相柱,以甲醇水1∶1洗脱即可得印楝素18克。
实施例二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仁20kg粉碎,用石油醚冷浸次,滤渣用甲醇∶水9∶1浸泡2次,滤液回收,在含水甲醇层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洗脱,以250ml/瓶收集,用21-29瓶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2∶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23-42瓶上中压柱MPLC,以氯仿∶丙酮9∶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7-13瓶经过Rp18反相柱,以甲醇∶水1∶1洗脱即可得印楝素36克。
实施例三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仁10kg粉碎,用石油醚冷浸次,滤渣用甲醇∶水4∶1回流提取3次,滤液回收,在含水甲醇层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洗脱,以250ml/瓶收集,用21-29瓶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2∶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23-42瓶上中压柱MPLC,以氯仿∶丙酮9∶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7-13瓶经过Rp18反相柱,以甲醇∶水1∶1洗脱即可得印楝素18克。
实施例四∶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仁30kg粉碎,用石油醚冷浸次,滤渣用甲醇∶水8∶1浸泡2次,滤液回收,在含水甲醇层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洗脱,以250ml/瓶收集,用21-29瓶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2∶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23-42瓶上中压柱MPLC,以氯仿∶丙酮9∶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7-13瓶经过Rp18反相柱,以甲醇∶水1∶1洗脱即可得印楝素52克。
实施例五取印楝(Azadirachta indica)种仁10kg粉碎,用石油醚冷浸次,滤渣用甲醇∶水6∶1浸泡3次,滤液回收,在含水甲醇层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层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洗脱,以250ml/瓶收集,用21-29瓶上硅胶柱,以石油醚-丙酮(2∶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23-42瓶上中压柱MPLC,以氯仿∶丙酮9∶1洗脱,以50ml/瓶收集,用7-13瓶经过Rp18反相柱,以甲醇∶水1∶1洗脱即可得印楝素19克。
权利要求
1.一种从印楝中制备印楝素的工艺,以印楝种仁为原料,依次用脱脂、提取分配、上柱分离步骤制得印楝素,所说脱脂用石油醚冷浸1-3次,其特征是所说提取分配先用甲醇∶水4∶1-9∶1浸泡或回流提取1-3次,滤液回收,在含水甲醇层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所说上柱分离用乙酸乙酯层上硅胶柱1-2次,然后上中压柱MPLC,以氯仿∶丙酮9∶1洗脱,最后经过Rp18反相柱,以甲醇∶水1∶1洗脱即可得印楝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提取分配优选用甲醇∶水6;1-9∶1浸泡3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提取分配优选用甲醇∶水6∶1-9∶1回流提取3次。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流程简单、成本低廉、得率较高、产品稳定的从印楝中制备印楝素的工艺以印楝植物的种仁为原料,依次用脱脂、提取分配、上柱分离等步骤,提取分配先用甲醇∶水4∶1-9∶1浸泡或回流提取1-3次,滤液回收,在含水甲醇层中用乙酸乙酯萃取;上柱分离用乙酸乙酯层上硅胶柱1-2次,然后上中压柱MPLC,以氯仿∶丙酮9∶1洗脱,最后经过Rp18反相柱,以甲醇∶水1∶1洗脱即可得印楝素。
文档编号A01N65/26GK1149397SQ96112529
公开日1997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6日
发明者吴大刚, 罗晓东, 马云保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