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种植和加工方法_2

文档序号:9292394阅读:来源:国知局
,蔗糖4 %,石膏粉I %组成;所述培养基质的配制方法:先将松木肩、米糠、石膏粉拌匀;另将蔗糖加水溶化,放人松木块煮沸30分钟,待松木块充分吸收糖液后,捞出;再将松本肩、米糖、石膏粉倒入液中,拌匀;然后加入木块,拌匀,以握之手指缝不出水为度;然后分装于500毫升广口瓶中,灭菌,冷却后即可接茯苓原种。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培养基质能培养处高质量的菌种,保证接种成功率,提高产量。
[0033]实施例而:本实施例茯苓的种植和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I)选择并耕整培育地
[0035]选择面向东、南、西、以及气温在10?25。的沙土坡地作为培育地,对培育地设置排水设施,控制土壤含水量在水量27%,并调节土壤pH值在6 ;
[0036]2)、接种
[0037]用15kg的松木段进行接菌,每段松木中放入菌种I个,接菌在春秋两季进行;
[0038]3)田间管理
[0039]在接种后检查各地段内的菌情,及时补缺,消除白蚁及杂菌,并注意土壤排水;
[0040]4)采收加工
[0041 ] 在接种8?10个月后茯苓成熟,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6天,然后摊开晾I天;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6天后,将茯苓去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然后将茯苓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I张白纸,置阳光下晒至全。
[0042]本实施例茯苓的种植和加工方法,其培育地为沙土坡地,排水功能好,且土壤呈酸性,特别适合茯苓的生长;并且选择松木段为菌种生长提供营养,并且每个松木段的大小和重量得到较严格的控制,能保证茯苓能整个生长周期能获得充足的养分;从而能保证茯苓单个重量大,整体产量高;并且采摘后的茯苓经“发汗”、晾干、蒸煮晒干等工艺处理后,茯苓成品质量高,能满足市场需求。
[0043]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在步骤2)中所述松木段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松树,将松树铲去5面树皮,铲面间留下两指宽的树皮5条,锯成80_长,并经晒干制成。采用松木段为菌种提供营养,且松木段大小及重量得到严格控制,能保证单个菌种生长良好,重量大,培育地整体产量高。
[0044]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在步骤2)中,所述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基质由小松木块55 %,松木肩20 %,米糠20 %,蔗糖4 %,石膏粉I %组成;所述培养基质的配制方法:先将松木肩、米糠、石膏粉拌匀;另将蔗糖加水溶化,放人松木块煮沸30分钟,待松木块充分吸收糖液后,捞出;再将松本肩、米糖、石膏粉倒入液中,拌匀;然后加入木块,拌匀,以握之手指缝不出水为度;然后分装于500毫升广口瓶中,灭菌,冷却后即可接茯苓原种。
[0045]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培养基质能培养处高质量的菌种,保证接种成功率,提高产量。
[004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茯苓的种植和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并耕整培育地 选择面向东、南、西、以及气温在10?25°的沙土坡地作为培育地,对培育地设置排水设施,控制土壤含水量在水量22?27%,并调节土壤pH值在5?6 ; 2)、接种 用10?15kg的松木段进行接菌,每段松木中放入菌种I个,接菌在春秋两季进行; 3)田间管理 在接种后检查各地段内的菌情,及时补缺,消除白蚁及杂菌,并注意土壤排水; 4)采收加工 在接种8?10个月后茯苓成熟,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I?2天;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5?6天后,将茯苓去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然后将茯苓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I张白纸,置阳光下晒至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种植和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松木段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松树,将松树铲去4?5面树皮,铲面间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锯成70?80mm长,并经晒干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茯苓的种植和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茯苓的种植和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质由小松木块55%,松木肩20 %,米糠20 %,蔗糖4%,石膏粉I %组成;所述培养基质的配制方法:先将松木肩、米糠、石膏粉拌匀;另将蔗糖加水溶化,放人松木块煮沸30分钟,待松木块充分吸收糖液后,捞出;再将松本肩、米糖、石膏粉倒入液中,拌匀;然后加入木块,拌匀,以握之手指缝不出水为度;然后分装于500毫升广口瓶中,灭菌,冷却后即可接茯苓原种。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苓的种植和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并耕整培育地,2)、接种,用松木段进行接菌,每段松木中放入菌种1个;3)田间管理,4)采收加工,在茯苓成熟,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5~6天后,将茯苓去皮,水煮熟至透心,并置阳光下晒至全。本发明中培育地为沙土坡地,且土壤呈酸性,特别适合茯苓的生长;并且选择松木段为菌种生长提供营养,松木段的大小和重量得到较严格的控制,能为茯苓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能保证茯苓单个重量大,整体产量高;并且采摘后的茯苓经“发汗”、晾干、蒸煮晒干等工艺处理后,茯苓成品质量高。
【IPC分类】A01G1/04, A23L1/28
【公开号】CN105009934
【申请号】CN201510348752
【发明人】丁中安
【申请人】云阳县雪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