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331419阅读:来源:国知局
左右的两个侧部插秧机船体85)。配置于中央的中央插秧机船体75作为田地表面检测用的插秧机船体检测体来利用。具体而言,根据与田地表面的凹凸对应的中央插秧机船体75的角度,来决定栽插部高度(田地与栽插部4的距离)。
[0105]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俯视观察下,中央插秧机船体75形成为“大致倒L字”形状。中央插秧机船体75具备从其前端向侧方(右方)突出的前鼓出部77、以及从其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后鼓出部76。中央插秧机船体75的后鼓出部76的后端部,经由连杆机构17等连接于栽插框架15。由此,在后鼓出部76的后端部形成有插秧机船体的转动支点,使得中央插秧机船体75成为在后鼓出部76的后端部能够转动地被支承的状态。
[0106]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中央插秧机船体75的前鼓出部77设置有后方延伸部18。后方延伸部18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即:将前后延伸的长板形状的部件(后方延伸板)经由托架等用螺栓、螺母等固定于鼓出部77的突出端(后鼓出部76的相反侧的(右)端)的上表面部,并安装为从前鼓出部77的突出端的上表面部立起而向后方延伸。另外,后方延伸部18也能够以从前鼓出部77的突出端(后鼓出部76的相反侧的(右)端)的上表面部向后方延伸为长板状的方式,与前鼓出部77 —体成型地地构成。
[0107]后方延伸部18与后鼓出部76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并以同等的尺寸(长度)并排设置。在后方延伸部18与后鼓出部76之间,存在有秧苗的栽插位置P。后方延伸部18具有从中央插秧机船体75的前鼓出部77的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形状,由此在侧面观察(X向视)时,后方延伸部18的下表面与后鼓出部76的上表面一致。另外,在侧面观察(X向视)后方延伸部18的形状时,后方延伸部18的下表面可以比后鼓出部76的下表面靠上方,或者也可以与后鼓出部76的下表面一致。
[0108]如上所述,通过将中央插秧机船体75形成为前鼓出部77、后鼓出部76以及后方延伸部18的简单结构,由此能够实现抑制制造成本的结构。另外,在进行秧苗的栽插作业时,利用后方延伸部18防止朝向后鼓出部76侧的水波,由此水波不会朝向已栽插的秧苗,从而能够防止产生已栽插的秧苗向插秧机船体侧倾倒的行靠近。另外,能够防止田地的水急剧地流入后鼓出部76侧(前鼓出部77的后方),从而能够将田地的水引导至后方。另夕卜,能够使泥水难以向已栽插有秧苗的相邻行流动,从而减少对相邻行的影响,从而即使存在泥坑,也能够顺畅地向插秧机船体的后方流动。因此特别是在高速进行秧苗的栽插作业时,能够进行更稳定的秧苗的栽插作业。
[0109]如图16所示,后方延伸部18具有作为撑条的功能。在后方延伸部18的后端部形成有转动支点A,并且也能够构成为:与后鼓出部76的后端部的插秧机船体的转动支点一起,在中央插秧机船体75的后端位置能够转动地支承。
[0110]如图15以及图16所不,中央插秧机船体75在后鼓出部76的基部(与前鼓出部77连接从而相连)内侧的角部,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向后方突起的突起部78。在中央插秧机船体75的突起部78,形成有能够安装挖沟器63的挖沟器安装部79。挖沟器安装部79具有螺栓孔。用螺栓、螺母等将挖沟器63经由挖沟安装板66而紧固于挖沟器安装部79的螺栓孔。另外,用螺栓、螺母等将挖沟辅助板64紧固于挖沟器63的背面和挖沟安装板66的背面。
[0111]如图14所示,在俯视观察下,侧部插秧机船体85形成为“大致T字”形状,并且形成为其前鼓出部87的左右宽度比后鼓出部86宽,并且具有后鼓出部86从前鼓出部87的后侧中央部分向后方延伸的形状。侧部插秧机船体85的前鼓出部87向左右方向突出,由此形成左右鳃部87a、87a。在左右鳃部87a、87a分别形成有能够安装挖沟器63的挖沟器安装部89、89。挖沟器安装部89分别具有在左右并排设置两列的螺栓孔。利用螺栓、螺母等将挖沟器63紧固在挖沟器安装部89的左右外侧的螺栓孔。
[0112]如图14所示,表面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部21设置于前鼓出部77的后方,并且设置于后方延伸部18与中央插秧机船体75的突起部78之间。使中央插秧机船体75的前鼓出部77向侧方(右方)稍长地突出,从而在前鼓出部77的后方确保空间,利用该空间配置表面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部21。
[0113]这样,通过将表面检测传感器20的检测部21配置于前鼓出部77的后方,并且将检测部21配置于比中央插秧机船体75引起的水流的发生源的端部靠内侧,从而不受插秧机船体的泥流的影响。另外,通过利用中央插秧机船体75对田地进行平整,夹杂物的影响不会波及到检测部21。
[0114]另外,中央插秧机船体75通过在突起部78形成挖沟器安装部79,从而与以往相比(与将挖沟器安装部79形成于前鼓出部77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挖沟器安装部79的位置配置于后方。由此,即使利用形成于整地装置30后方的左右中央部的空间,将中央插秧机船体75配置于比侧部插秧机船体85靠前方,也能够保持现有的插秧机船体的挖沟器安装部的位置关系(挖沟器安装部79、89沿左右方向排列的状态),因此能够利用现有的施肥装置60的构造。
[0115]另外,对于侧部插秧机船体,也可以采用在俯视观察下与“大致倒L字”形状的中央插秧机船体75相同的结构。由此,起到与上述中央插秧机船体75相同的效果。另外,也可以构成为插秧机船体75、85具有被分割为多个的形状(例如前后被分割的形状)。由此,将插秧机船体75、85的容易摆动的部分分割为较小,从而能够获得插秧机船体75、85的田地接触面压力。
[0116]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17]本发明能够用于基于插秧机船体的转动角,来控制栽插部的高度的插秧机。
[0118]附图标记说明:1…插秧机;4…栽插部;11…栽插臂;12...栽插爪;14…插秧机船体;14A…中央插秧机船体;14B…侧部插秧机船体;15…栽插框架;17…连杆机构;20...表面检测传感器;30…整地装置;d…插秧机船体沉降量;dL...插秧机船体前方的沉降量;α…插秧机船体角(插秧机船体的转动角)…插秧机船体目标角;Θ…表面检测传感器的转动角出0…连杆高度;H…转子高度。
【主权项】
1.一种插秧机,在栽插部具备插秧机船体,并且以使所述插秧机船体的转动角成为规定的目标角的方式控制所述栽插部的高度,所述插秧机船体经由连杆而能够改变高度并且被支承为能够在纵摆方向上转动,所述插秧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表面检测传感器,该表面检测传感器被支承为在纵摆方向上转动自如,并且对田地表面的表面位置进行检测, 所述插秧机基于所述表面检测传感器的转动角来测量所述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并且 以使所述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成为恒定的方式,对所述插秧机船体的目标角进行修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插秧机船体的转动角以及所述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计算该插秧机船体前方的沉降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秧机船体前方的沉降量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插秧机船体的目标角控制为使其不大于规定的值,并且使所述栽插部的上升速度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秧机船体前方的沉降量与所述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之差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插秧机船体的目标角修正为比规定值大的值。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设定为大于O的值。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秧机船体具有:向左右方向鼓出的前鼓出部、和从该前鼓出部的后侧中央向后方延伸的后鼓出部,将所述插秧机船体的前鼓出部形成为宽度较宽,将所述插秧机船体的后鼓出部形成为宽度较窄,从而在所述前鼓出部的所述后鼓出部的基部的左右侧形成有突起部。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秧机船体具有:向左右方向鼓出的前鼓出部、和仅从该前鼓出部的左右侧的一方朝向后方延伸的后鼓出部,在所述插秧机船体的前鼓出部的左右侧的另一方,设置有从该前鼓出部的上表面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插秧机,通过检测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将其用于栽插部高度的控制(升降控制),从而实现与田地表面的状况以及插秧机的行驶状况对应的栽插作业。在栽插部具备经由连杆而能够改变高度并且被支承为在纵摆方向上能够转动的插秧机船体,并且以使上述插秧机船体的转动角成为规定的目标角的方式控制栽插部高度,上述插秧机具备表面检测传感器,其被支承为在纵摆方向上转动自如,并且检测田地表面的表面位置,基于上述表面检测传感器的转动角来测量上述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并以使上述插秧机船体的沉降量成为恒定的方式,对上述插秧机船体的目标角进行修正。
【IPC分类】A01C11/02
【公开号】CN105050379
【申请号】CN201480016391
【发明人】土井邦夫, 三宅康司, 石川彬, 丹生秀和, 平松敏史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4年3月20日
【公告号】WO2014148630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