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栽培方法_2

文档序号:9372170阅读:来源:国知局
低密品种为主。
[0015]7.种子包衣:播种前选用“三证倶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二次种子包衣。如使用含7%克百威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可防治玉米异常苗;选用含有戊锉醇成份的农药包衣,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0016]8.播种:
(I)播种时期:5?9月彡10°C的活动积温在2700°C以上的地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5?9月份彡10C的活动积温在2300?2700°C的地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20日?30日。
[0017](2)播种方法:用玉米点播器将种子破膜穴播在垄沟内,每穴下籽2?3粒(如果是包衣种子,则每穴下籽I?2粒),播深3?5 cm,株距25?30 cm,点播后随即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随后用细砂土、牲畜圈粪或草木灰等疏松物封严播种孔(覆盖物厚度2 cm左右),防止播种孔大量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
[0018](3)种植密度:生育期较长的大穗型品种(生育期120?150天)公顷保苗4.5?5.5万株;生育期较短的密植型品种(生育期110?120天)公顷保苗5.5?6.0万株;耐密型品种,公顷保苗为6.0?7.0万株。
[0019]9.田间管理:
(I)苗期管理:
a、破土引苗:出苗前如遇雨,播种孔覆土容易形成一个板结的蘑菇帽,导致幼苗难以出土,使出苗参差不齐,要用手将苗引出膜孔;
b、查种查芽:播种10d后每隔5 d进行一次,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种移栽,在缺苗处补苗后浇少量水,然后用细湿土封住孔眼;
C、间苗定苗:出苗后2?3片叶时,除去病、弱、杂苗;幼苗达到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苗I株,保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
[0020]d、拔除分蘖:定苗后至拔节期间,及时将分蘖彻底从基部掰掉或割除。
[0021](2)中期管理(拔节?抽雄):每亩追施尿素10 kg,磷酸二铵10 kg。用玉米点播器或追肥枪从两株距间打孔深施。注意防治玉米顶腐病、瘤黑粉病、玉米螟等。
[0022](3)后期管理(抽雄?成熟):当雄穗抽出1/3长时,每隔一行或两行去一行雄穗,严防带顶叶。肥力高的地块一般不追肥,若发现植株发黄等缺肥症状时,及时追施增粒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 kg。
[0023]10.病虫害防治:
(1)花白苗:5月中下旬(6叶期前)发现病株,用0.3%的硫酸锌溶液喷洒I?2次;
(2)粘虫: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如平均每株有一头粘虫,用氰戊菊酯类乳油2000?3000倍液选择晴天无风时喷雾防治,还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把粘虫消灭在三龄之前;
(3)玉米螟:每亩用0.5 kg菌粉与5?7.5 kg细沙或细土混拌均勾,必需撒于玉米心叶中,每株用量为I g ;或每亩用20%杀灭菊脂乳油8?10 ml或25%快杀灵乳油50?100g拌直径2 mm的水洗沙15 kg灌心;
(4)玉米瘤黑粉病:种植抗病品种,使用杂交包衣种子;与非禾谷作物轮作2?3年;发病初期在菌瘤未变色之前及时将菌瘤切除,带出田间掩埋,防止污染土壤;收获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实行深翻土壤,减少初侵来源;
(5)玉米穗腐病:选用抗病品种和包衣种子;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湿受潮;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扩展;对玉米秸杆、穗轴、根茬及时采取青饲、氨化、怄肥、焚烧等办法彻底处理;每亩用直径2 mm左右水洗河沙15 kg与20%氰戊菊酯8?10 ml和50%多菌灵WP50 g混合搅拌制成的颗粒剂,灌入玉米心叶;
(6)地下害虫:可结合播种前整地,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15%毒死稗300?500ml加细干土或水洗砂15kg制成毒土,均匀的撒施到地面并及时耕地或耙地;虫害严重的地块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15%毒死稗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
[0024]11.适时收获:当玉米包叶变黄、叶色变淡、籽粒变硬有光泽,而茎杆仍呈青绿色、水分含量在70%以上时及时收获。果穗收后搭架或入囤晾晒,防止淋雨受潮导致籽粒霉变,待充分干燥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后脱粒贮藏或销售。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施肥、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5000 kg与硫酸锌2?3 kg的混合物,均匀撒在地表,用旋耕机旋耕入土,耕深为25?30 cm,耕后及时耕耱,平整地表; 2)土壤消毒: 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 kg加细沙土 30kg,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50 kg喷施,每喷完一带覆盖地膜后再喷一带,以提高药效;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100 g兑水50 kg全地面喷雾; 3)基肥及追肥: 基肥为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3000 kg与硫酸锌2?3 kg的混合物,起垄前整地时均匀撒在地表,旋耕入土;追肥为每亩施尿素25?35 kg,过磷酸钙30?35 kg,硫酸钾15?20 kg,混合后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内; 4)起垄: 按作物种植走向、缓坡地沿等高线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起垄覆膜机或小型施肥起垄机开沟起垄覆膜,大垄宽70 cm、高10 cm,小垄宽40 cm、高15 cm,每带对应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垄面,垄沟宽窄均匀,高低一致,起垄覆膜连续作业,防止土壤风干散失水分; 5)覆膜及管理: 在秋季的10月下旬到土壤封冻前覆盖厚度0.01 mm,宽120cm的地膜,沿垄边线开深5cm的浅沟,地膜展开后,靠边线的一边在浅沟内,用土压实,另一边在大垄中间,沿地膜每隔Im用铁锨从膜边下取土原地固定,并每隔5?6m横压土腰带,两幅地膜接口于宽垄;覆盖地膜一周后,地膜与地面贴紧时,在垄沟内每隔50 cm处打一直径3 _的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 6)品种选择及质量: 选择优良杂交种金穗3号或先玉335的中熟品种,种子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种子标准二级以上; 7)种子包衣: 播种前选用农药进行二次种子包衣,使用含7%克百威的种衣剂进行包衣,用于防治玉米异常苗;选用含有戊锉醇成份的农药包衣,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8)播种: 在4月20日,用玉米点播器将种子破膜穴播在垄沟内,每穴下籽I?2粒,播深3?5cm,亩保苗4000株,点播后随即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浅覆土,重镇压,用细砂土、牲畜圈粪或草木灰封严播种孔,防止播种孔大量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 9)田间管理: A、苗期管理: a、破土引苗:出苗前用手将苗引出膜孔; b、查种查芽:播种1d后每隔5d进行一次查种查芽,及时补种移栽,在缺苗处补苗后浇少量水,然后用细湿土封住孔眼; C、间苗定苗:出苗后2?3片叶时,除去病、弱、杂苗;幼苗达到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苗I株,保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 d、拔除分蘖:定苗后至拔节期间,及时将分蘖彻底从基部掰掉或割除; B、从拔节至抽雄的中期管理: 每亩追施尿素10 kg、磷酸二铵10 kg,用玉米点播器或追肥枪从两株距间打孔深施; C、从抽雄至成熟的后期管理: 当雄穗抽出1/3长时,每隔一行或两行去一行雄穗,植株出现缺肥症状时,及时追施增粒肥,每亩追施尿素5 kg ; 10)病虫害防治: 针对花白苗:5月中下旬的6叶期前发现病株,用0.3%的硫酸锌溶液喷洒I?2次; 针对粘虫: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用氰戊菊酯类乳油2000?3000倍液选择晴天无风时喷雾防治,或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把粘虫消灭在三龄之前; 针对玉米螟:每亩用0.5 kg菌粉与5?7.5 kg细沙或细土混拌均勾,撒于玉米心叶中,每株用量为I g ;或每亩用20%杀灭菊脂乳油8?10 ml或25%快杀灵乳油50?100 g拌直径2 mm的水洗沙15 kg灌心; 针对玉米瘤黑粉病:选用抗病品种和杂交包衣种子;与非禾谷作物轮作2?3年;发病初期在菌瘤未变色之前及时将菌瘤切除,收获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深翻土壤,减少初侵来源; 针对玉米穗腐病:选用抗病品种和包衣种子;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湿受潮;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扩展;对玉米秸杆、穗轴、根茬及时采取青饲、氨化、怄肥、焚烧的办法彻底处理;每亩用直径2 mm的水洗沙15 kg、20%的氰戊菊酯8?10 ml和50%多菌灵WP 50g混合搅拌制成的颗粒剂,灌入玉米心叶; 针对地下害虫:结合播种前整地,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15%毒死蜱300?500 ml加细干土或水洗砂15kg制成毒土,均匀的撒施到地面并及时耕地或耙地;虫害严重的地块用50%辛硫磷乳油或15%毒死蜱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 11)适时收获: 当玉米包叶变黄、叶色变淡、籽粒变硬有光泽,而茎杆仍呈青绿色、水分含量在70%以上时进行收获,果穗收后搭架或入囤晾晒,防止淋雨受潮导致籽粒霉变,待充分干燥至水分含量降到13%以下后脱粒贮藏。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施肥、整地,2)土壤消毒,3)基肥及追肥,4)起垄,5)覆膜及管理,6)品种选择及质量,7)种子包衣,8)播种,9)田间管理,10)病虫害防治,11)适时收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播前整地覆膜改为秋季整地覆膜,对于旱作农业区而言,最大限度减少休闲期土壤水分散失,提高玉米播期土壤底墒,利于玉米出苗和前期生长;将传统地膜平铺、均行种植改为垄沟宽窄行种植,增强通风透光,为玉米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边际效应,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旱作条件下,较半膜覆盖玉米增产30%以上,较裸地平作增产45%以上。
【IPC分类】A01C1/06, A01G1/00
【公开号】CN105103915
【申请号】CN201510583128
【发明人】王红丽, 张绪成, 于显枫, 侯慧芝, 方彦杰, 马一凡
【申请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