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2958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秧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农用水稻插秧机种类较多,但大多适用于成品化育秧的水稻秧苗,育秧时间比较紧凑,插苗时间段较为固定,插秧机造价较高,故障率较高。申请号为“201110448465.X”的专利,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改专利仍存在较多问题,问题如下:
一、不适合农民自育秧的秧苗进行插种,一旦秧苗育秧时间过长,在插秧过程中秧苗易掉出秩箱;一■、在秩箱横向往复运动时秩苗在秩箱中易发生倾斜,导致无法进彳丁有效插秩;二、使用齿轮进行拨秧造价成本较高;四、使用同一连杆机构进行拨秧与驱动秧箱移动,容易出现故障;五、设备传动不够精简,容易出现故障;六、秧爪不能调节大小,只能播种固定大小秧苗;七、取秧口不能调节大小,且无遮挡物,易出现秧苗脱落的问题;八、机架固定设置于船型底板上,无法根据秧苗大小进行插秧深度的调节;九、秧爪架的插秧仅依靠连杆传动进行复位,由于连杆机构运动过程中存在死点,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拖秧的现象。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秧机,可以解决现有现有插秧机存在的问题,适合农民自育秧的水稻种植。
[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插秧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动力输入箱,所述动力输入箱链传动连接于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两端设有摇杆A、摇杆B,所述摇杆A通过连杆E连接秧爪架一侧,所述摇杆B通过连杆F连接秧爪架上的竖杆,所述秧爪架两端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机架上的驱动轴B上,所述秧爪架上设有取秧爪,所述转动轴带动取秧爪从秧箱中抓取秧苗插入土中,所述秧箱沿机架上的轨道往复运动,所述轨道上设有取秧口,所述秧箱内设有往复运动的拨秧片,所述秧箱箱内位于拨秧片上部与下部各设有一层挡秧板,所述秧箱敞口侧设有拢秧架,所述拢秧架的下框架上设有限秧块,所述拢秧架下框架外侧延伸有托秧副架。
[0005]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拨秧片背面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秧箱背板上的开口连接于板条,所述板条两侧通过连杆机构G、连杆机构Η连接于转轴,所述转轴穿过设于横梁上的支撑块,一端转动连接于秧箱上的支撑板,所述转轴上其中一段截面为矩形,所述该矩形段穿过连杆机构D输入末端的连接片上的矩形孔。
[0006]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杆机构D输入端与驱动轴D —端连接,所述驱动轴D与驱动轴Β之间通过连杆机构C连接。
[0007]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挡秧板一侧边缘向下倾斜连接于秧箱背板,与秧箱背板的夹角为10-30度两端边缘分别与秧箱内的隔板相触,所述拨秧片的倾斜角度与挡秧板倾斜角度一致。所述挡秧板、拨秧片向下倾斜的下边缘为锯齿状。
[0008]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拢秧架下框架两侧U形边设有数个螺栓孔,所述托秧副架U形爪端设有相匹配的螺栓孔,在拢秧架下框架设有螺栓孔的两侧U形边还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有通孔,所述托秧副架U形爪端穿过固定块,所述拢秧架下框架与托秧副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09]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摇杆A通过连杆机构A连接驱动轴A —端,所述驱动轴A另一端通过连杆机构B连接秧箱背侧的双向棘轮。
[0010]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取秧口两侧轨道底部设有滑片,所述滑片穿过滑槽,通过螺栓插于滑槽所设的孔顶紧固定,所述滑片为钢或塑材质,厚度为0.3-0.8毫米,所述取秧口轨道上侧固定有软质挡片,所述软质挡片为橡胶。
[0011]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取秧爪包括秧爪主体、秧爪夹片,所述秧爪主体一端连接于秧爪架的横杆上,一端上表面与秧爪夹片活动连接,所述取秧爪主体设有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内设有推销,所述推销一端连接于秧爪架的拨杆上,所述推销工作时穿出矩形通孔位于秧爪夹片下方,所述秧爪夹片呈“Λ”型,所述秧爪夹片之间夹角调节范围为30~60 度。
[0012]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机架四边支撑柱上设有螺栓孔,所述机架支撑柱通过螺栓固定于船型底板的边角柱,所述边角柱从上至下均匀设有数个与支撑柱相同的螺栓孔,所述船型底板底部呈均匀凹凸形。
[0013]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竖杆端部与机架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连杆F在竖杆上的连接点位于相同的轴心线,所述弹性件运动平面与连杆F运动平面平行,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本发明采用柜式秧箱设有拢秧架,拢秧架上设有挡秧杆保证了秧苗过长时无法从秧箱中倒落,拢秧架上设有限秧块防止了秧箱往复运动时秧苗倾斜无法有效进行插秧;
二、本发明在秧箱中设置挡秧板,防止秧苗在拨秧与插秧过程中出现回返的问题,使用拨秧片进行拨秧有效的加快了上层秧苗的下落速度,并且大幅度的降低了制造成本。
[0015]三、本发明将取秧口下方设置滑片,通过改变滑片之间距离调节取秧口大小,提高了插秧机的适用范围。
[0016]四、本发明在取秧口的上侧轨道上设有橡胶皮制成的挡秧片,避免了秧苗的滑落可能性。
[0017]五、本发明将秧抓前端设有秧夹,且使秧夹之间的夹角可调节,增加了秧夹的适用范围。
[0018]六、本发明对传动结构进行精简,降低了产品的整体造价,更适合于农业产品的推广。
[0019]七、本发明通过调节机架与船型底板之间的支撑柱安装高度,可以有效的调节插秧机的插秧深度。
[0020]八、本发明在秧爪架与机架之间设置弹簧,可以克服连杆机构运动过程中的死点,使插秧后秧爪快速与秧苗分离,避免出现拖秧现象。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左前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发明右前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后侧机构示意图。
[0024]图4为轨道上取秧口结构放大后侧示意图。
[0025]图5为拢秧副架安装机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机架上的支撑柱处机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取秧抓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为机架,2为输入箱,3为转动轴,4为摇杆A,5为摇杆B,6为连杆E,7为秧爪架,8为连杆F, 9为竖杆,10为轴承座,11为驱动轴B,12为取秧爪,13为秧箱,14为拨秧片,15为挡秧板,16为拢秧架,17为限秧块,18为托秧副架,19为开口,20为板条,21为连杆机构G,22为连杆机构Η,23为转轴,24为横梁,25为支撑块,26为支撑板,27为连接杆机构D,28为连接片,29为驱动轴D,30为连杆机构C,31为隔板,32为固定块,33为轨道,34为取秧口,35为为连杆机构Α,36为驱动轴Α,37为连杆机构Β,38为双向棘轮,39为滑片,40为滑槽,41为软质挡片,42为秧爪主体,43为秧爪夹片,44为横杆,45为推销,46为拨杆,47为支撑柱,48为螺栓孔,49为船型底板,50为弹性件,51为支撑轴承,52为限位块,53为支撑架,54为滑杆,55为齿条,56为凸轮,57为软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插秧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动力输入箱2,所述动力输入箱2链传动连接于转动轴3,所述转动轴3两端设有摇杆Α4、摇杆Β5,所述摇杆Α4通过连杆Ε6连接秧爪架7 —侧,所述摇杆Β5通过连杆F8连接秧爪架7上的竖杆9,所述秧爪架7两端安装有轴承座10,所述轴承座10固定于机架1上的驱动轴Β11上,所述秧爪架7上设有取秧爪12,所述转动轴3带动取秧爪11从秧箱13中抓取秧苗插入土中,所述秧箱13沿机架1上的轨道33往复运动,所述轨道33上设有取秧口 34,所述秧箱13内设有往复运动的拨秧片14,所述秧箱13箱内位于拨秧片14上部与下部各设有一层挡秧板15,所述秧箱13敞口侧设有拢秧架16,所述拢秧架16的下框架上设有限秧块17,所述拢秧架16下框架外侧延伸有托秧副架18。所述拨秧片14背面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秧箱13背板上的开口 19连接于板条20,所述板条20两侧通过连杆机构G21、连杆机构Η22连接于转轴23,所述转轴23穿过设于横梁24上的支撑块25,一端转动连接于秧箱13上的支撑板26,所述转轴23上其中一段截面为矩形,所述该矩形段穿过连杆机构D27输入末端的连接片28上的矩形孔。所述连杆机构D27输入端与驱动轴D29 —端连接,所述驱动轴D29与驱动轴Β11之间通过连杆机构C30连接。所述挡秧板15 —侧边缘向下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