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豆科牧草控制少花蒺藜草的方法

文档序号:9529819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豆科牧草控制少花蒺藜草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入侵生物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豆科牧草控制少花蒺藜草 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生物由原生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 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即为生物入侵。在自然界中, 生物入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入侵的种类也包括了几乎所有的生物类群,随着全 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国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生物成功入侵的机率也大大增加。
[0003] 外来生物入侵能够对特定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干扰与 危害;外来生物入侵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的方式改变食物链或食物网络组成及结构, 特别是外来杂草,在入侵地往往导致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变得非常单一,并破坏可耕地;外来 生物入侵影响到每一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使成百上千的本地物种陷入灭绝境地,加速 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物种的灭绝;外来生物入侵可以威胁一个国家的生物安全,危及一 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危害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损害一个国家的人民利益,甚至动摇一个社 会的稳定根基。
[0004] 中国是一个地产丰富、物种繁多的农业大国,生物入侵对中国的影响尤为严重。外 来入侵生物与本地物种竞争生存空间、养分,危及本地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 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外来生物入侵对农田园艺、 草坪、森林、畜牧、水产等可带来直接经济危害;外来生物入侵通过改变入侵地的自然生态 系统、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文化甚至人们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生物入侵正成为 威胁农林业生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5] 目前,我国已查明的记录在案的外来入侵生物有427种,其中:植物病原微生物55 种(真菌30种、细菌6种、病毒10种、线虫9种);植物244种(水生植物18种、陆生226 种);动物128种(包括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鱼类、哺乳类等)。
[0006] 少花漠薬草(Cenchrus paucif lorus Benth)为禾本科(Poaceae)漠薬草属 (Cenchrus) -年生草本,原产热带美洲,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被发现,现在河北、辽宁、福 建、台湾、香港、广西和云南等省均有发现。俄罗斯2003年将其列入检疫性植物害虫、植物 病原体、植物(杂草)名录。
[0007] 少花蒺藜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耐旱、耐贫瘠、抗寒、抗病虫害,比较适于在沙质土 壤上生长。少花蒺藜草以种子繁殖,在整个生育期内其种子随时可以萌发,并开花结实。少 花蒺藜草的繁殖系数很高,可达500粒以上。特别抗旱,当环境(主要是水分)特别严酷时 分蘖减少,但植株能结实,完成其生活周期。土壤中不同深度的少花蒺藜草种子遇到适宜的 温度、湿度和空气时可随时萌发、繁殖,遇伏雨后较深层的种子也能迅速萌发。每个刺苞中 的两粒种子在遇到适宜的条件时其中的一粒吸水萌发形成植株,另一粒被抑制,处于几乎 不吸水的休眠状态,保持生命力,当萌发形成的植株受损死亡时,另一粒未萌发的种子很快 打破休眠形成植抹,繁殖。少花蒺藜草常生于低海拔的荒地、耕地、牧场、路旁、草地、沙丘、 河岸和海滨沙地,能耐受反复修剪。种子有性繁殖。刺苞具多数微小的倒刺,可附着在衣服、 动物皮毛和货物上传播,种子常在刺苞内萌发。该草适应能力极强,各种恶劣环境都可以生 长。在刚开始侵入某地段时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抑制其他牧草生长,几年之内便可以形成 该群落的优势植物,直到该群落的其他一年生植物完全被抑制,几乎形成单一的少花蒺藜 草群落。
[0008] 少花蒺藜草的适应能力强,生命力旺盛,传入某一地段后能迅速繁殖,与其他作物 争光、争水、争肥,抑制其他作物生长,可使草场品质下降,优良牧草产量降低。少花蒺藜草 的果实成熟后其刺苞非常坚硬,对牲畜造成机械损伤,影响畜产品的价值,同时对羊毛纺织 业造成重大损失。而目前防治少花蒺藜草的方法只限于宣传、检疫、机械拔除和化学防治, 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不尽理想。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防治少花蒺藜 草效果不尽理想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豆科牧草控制少花蒺藜草的方法。
[0010]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发生少花蒺藜草的地区种植豆科牧草,可抑制 少花蒺藜草的生长、繁殖。
[0011]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豆科牧草控制少花蒺藜草的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发生少花蒺藜草的地区种植豆科牧草。
[0012] 优选地,所述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或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更优选地,所述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和沙打旺。更进一 步优选地,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播种量的比为1:0. 5-1. 5。
[0013] 优选地,在种植豆科牧草前,对种植区域的少花蒺藜草进行拔除清理,然后进行翻 耕,翻耕深度为18-25cm。
[0014] 优选地,所述豆科牧草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播种密度为1-2. 5kg/亩,行距为 30_35cm,播种深度为l_3cm,播种后覆土 l_2cm。
[0015] 本发明的利用豆科牧草控制少花蒺藜草的方法,可极大降低少花蒺藜草的密度、 株高、生物量、分蘖数、结实量、种子库,抑制少花蒺藜草生长、繁殖,能够有效防止少花蒺藜 草的生物入侵。
[0016]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1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豆科牧草控制少花蒺藜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发生少 花蒺藜草的地区种植豆科牧草。
[0019] 尽管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发生少花蒺藜草的地区种植豆科牧草,即可实现本发 明的目的,即有效控制少花蒺藜草的生长、繁殖,但当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和/或沙打旺 时,能够更好地控制少花蒺藜草的生长、繁殖,当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和沙打旺时,能够进 一步更好地控制少花蒺藜草的生长、繁殖。因此,优选地,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和/或沙打 旺,更优选地,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和沙打旺。
[0020] 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 王"美称,其根系发达,抗逆性、分蘖能力和草地持久性强,适应范围广,具有抗寒、抗旱、耐 贫瘠等特性。
[0021] 沙打旺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绿肥、饲草、水土保持和绿化兼用型 草种。二年生以上植株,春季返青后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抗旱、抗寒、抗 风沙、耐瘠薄等特性,且较耐盐碱。
[0022] 本发明中,为了更好地控制少花蒺藜草,优选地,在种植豆科牧草前,对种植区域 的少花蒺藜草进行拔除清理,然后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18-25cm。
[0023] 豆科牧草一般采用播种种植,对于播种方式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 各种播种方式,例如条播、点播或撒播等,但为了更好地抑制少花蒺藜草,也为了更方便地 收获豆科牧草,优选采用条播方式种植豆科牧草。采用条播方式播种,优选地,播种密度为 1-2. 5kg/亩,行距为30-35cm,播种深度为l-3cm,播种后覆土 l-2cm。播种后可进行适当镇 压,以保墒情。
[0024] 本发明中,当采用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共同防治少花蒺藜草时,可以将紫花苜蓿和 沙打旺的种子混匀进行播种,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播种量的比优选为1:0. 5-1. 5。在该优选 情况下,可更好地控制少花蒺藜草。
[0025] 本发明中,为了通过紫花苜蓿和/或沙打旺与少花蒺藜草的自然竞争,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