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苗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67338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心旋转。伴随着曲柄轴91L的旋转,从动臂92L以支承部96L的支承部为支点摆动。即,左侧栽植臂15L —边以左栽植臂轴38L的轴芯为中心旋转一边伴随着从动臂92L的摆动而变化姿势,从而能够描绘闭环的栽植轨迹。
[0112]如图7以及图8所示,当设置平衡重块101L的情况下,左栽植箱35L的支承部96L的与平衡重块101L的外周对置的面以不与平衡重块101L发生干涉的方式倾斜地设置。
[0113]平衡重块101L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重物,并且在侧面观察的情况下大致具有扇形形状。
[0114]对平衡重块101L进行调整以使得以左栽植臂轴38L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的质量分布相对于左栽植臂轴38L均匀地接近并且将平衡重块101L固定于曲柄轴91L。
[0115]通过将平衡重块101L固定于曲柄轴91L的与左栽植臂轴38L的连接部,从而伴随着曲柄轴91L以左栽植臂轴38L为中心旋转,平衡重块101L也旋转。
[0116]左栽植箱35L的支承部96L的与平衡重块101L的外周对置的面亦即支承部96L的上表面形成为倾斜面102L。倾斜面102L设定为从支承部96L的后侧朝向前侧变低。
[0117]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侧面观察的情况下,通过以与连接左栽植臂轴38L的轴芯以及从动臂轴97L的轴芯的直线正交的方式,并且在从平衡重块101L的旋转轨迹的最外周离开的位置形成倾斜面102L,从而能够设置平衡重块101L而不会与以左栽植臂轴38L的轴芯为中心的旋转发生干涉。
[0118]如上所述,通过将左栽植箱35L的支承部96L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102L,从而能够以不会发生干涉的方式将平衡重块101L设置于曲柄轴91L。通过调整左栽植臂15L以及包含平衡重块101L的旋转体的重量的平衡,从而能够抵消施加于左栽植臂轴38L的离心力,因此能够减少振动。通过减轻振动,能够实现基于左栽植臂轴38L的顺畅的栽植作业。
[0119]在上述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通过倾斜地设置左栽植箱35L的支承部96L的上表面从而能够以不与支承部96L发生干涉的方式使平衡重块101L旋转,但对于右栽植箱35R以及中央栽植箱41,也能够通过倾斜地设置从各栽植箱同样延伸突出的支承部的上表面来将平衡重块设置于各曲柄轴。
[0120]优选将设置平衡重块101L的位置分别设置于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的栽植臂。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的栽植臂是指以隔着栽植箱的方式设置为左右对称的各个栽植臂(例如,分别设置于中央栽植箱41的中央左侧栽植臂16L以及中央右侧栽植臂16R)以及以植苗机1为中心设置为左右对称的栽植臂(例如,设置于左栽植箱35L的左侧栽植臂15L以及设置于右栽植箱35R的右侧栽植臂15R)。通过这样左右对称地设置平衡重块101L,从而能够减少施加于栽植臂轴的振动以及在机体整体产生的振动。
[0121]如图10所示,在左栽植箱35L的背面的开口部(参照图4)设置有盖111L,从而密封左栽植箱35L。盖111L形成为与左栽植箱35L的背面形状对应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且使用螺钉固定于左栽植箱35L背面的四角来密封左栽植箱35L内部。盖111L的中央部比外周隆起,在该隆起部设置有供油口 112L以及供油帽113L。
[0122]由于左栽植箱35L内收纳锥齿轮36R -37R的啮合部,所以要以润滑油填满栽植箱35L内部。因此,能够通过设置供油口 112L而容易地进行润滑油的注入。
[0123]在上述中,对左栽植箱35L进行了说明,针对右栽植箱35R以及中央栽植箱41,也同样地设置有盖111L、供油口 112L以及供油帽113L。
[0124]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右栽植箱35R的后方安装有后侧框架121R。
[0125]后侧框架121R具有从右栽植箱35R朝向后方延伸突出的支承框架122R以及固定于支承框架122R的“ - ”字型的侧保险杠123R。后侧框架121R还包括固定于支承框架122R的支板124R以及固定于支板124R的托架125R。
[0126]侧保险杠123R以将管两次折弯成直角的方式形成。侧保险杠123R具有缓和向后侧框架121R的给予的冲击及振动的作用,并且以突出地设置于机体外侧的方式将管的两端焊接于支承框架122R的下表面。
[0127]支板124R通过焊接等固定于支承框架122R的前端的下表面。支板124R具有将大致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板状部件折弯为能够覆盖右栽植箱35R的上表面的形状。换言之,支板124R具有从右栽植箱35R的上表面侧朝向侧面侧折弯的形状,并且从右栽植箱35R的侧部朝向后侧延伸突出。
[0128]托架125R以从右栽植箱35R的背面朝向后方折弯的方式形成。即,L字型的托架125R在沿着右栽植箱35R的背面延伸突出以后,以向右栽植箱35R后侧延伸突出的方式折弯。使用在将盖61R安装于右栽植箱35R时所使用的四个螺钉中的位于上方的两个螺钉来将托架125R固定于右栽植箱35R。
[0129]支板124R以覆盖右栽植箱35R的上表面的方式配置,并且以覆盖向后方侧延伸突出的托架125R的方式配置。在支板124R与托架125R重叠的部位使用螺钉进行固定,从而右栽植箱35R经由被固定的托架125R以及固定于托架125R的支板124R固定于支承框架73R。这样,将右栽植箱35R固定于后侧框架121R。
[0130]在上述中,对设置于右栽植箱35R的后侧框架121R进行了说明,同样地,在左栽植箱35L也同样以隔着中央栽植箱41形成为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有后侧框架。
[0131]附图标记的说明:
[0132]1…植苗机;2…行驶装置;11…发动机;12…变速箱;13...左车轮;14…右车轮;21L...左侧离合器轴;22L…左车轴箱;25L…左中间轴;26L...锥齿轮;27L...锥齿轮;28L...左车轴;29L...减速机构;51L...第一锥齿轮壳体;52L...第二锥齿轮壳体;53L...中间壳体;72L…油封;73L…密封轴承;74L…轴承;78L…油封;79L…密封轴承;80L…轴承;131L...被轴支承部;132L...焊接部。
【主权项】
1.一种植苗机,其从发动机经由变速箱将动力传递至车轴箱来驱动车轮, 所述植苗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轴箱内作为减速机构而设置有锥齿轮,利用该锥齿轮将动力从所述变速箱传递至所述车轮的车轴,并且 在所述锥齿轮的轴部设置有被轴支承部,在该被轴支承部设置有轴承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苗机构成为: 在所述车轴箱内,从自所述变速箱延伸突出的侧面离合器轴经由设置于所述车轴箱内的中间轴向所述车轮的车轴传递动力,并且 在所述中间轴的动力传递路径下游侧端部设置有所述锥齿轮,该锥齿轮的所述轴部从动力传递路径下游侧端部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轴箱由如下部件构成,即: 第一锥齿轮壳体,其收纳向所述中间轴传递动力的第一传递部; 第二锥齿轮壳体,其收纳从所述中间轴向所述车轮的车轴传递动力的第二传递部;以及 中间壳体,其连结所述第一锥齿轮壳体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苗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锥齿轮壳体内的设置于所述车轴的所述锥齿轮具有中空构造,并以贯通有所述车轴的状态被固定,并且 将所述锥齿轮的大径侧以及小径侧焊接于所述车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通过减轻车轴箱内的中间轴的弯曲来减少在锥齿轮所产生的齿面破损及缺齿从而实现动力传递机构的耐久性的提高的植苗机。该植苗机是通过从发动机经由变速箱将动力传递至车轴箱来驱动车轮的植苗机,在上述车轴箱内设置有锥齿轮作为减速机构,利用该锥齿轮从上述变速箱将动力传递至上述车轮的车轴,并且在上述锥齿轮的轴部设置有被轴支承部,在该被轴支承部设置有轴承部件。
【IPC分类】A01C11/02
【公开号】CN105432195
【申请号】CN201410494434
【发明人】近藤忠司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4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