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食/饱食交替投喂的水产鱼类养殖方法_2

文档序号:9795015阅读:来源:国知局
天限食(以体重的2%水平),2天饱食进行交替投喂。
[0044] 对照组采用饱食投喂(过量投喂,1小时后移去残饵,60°C烘干后称重以计算摄食 量)。
[0045] 每个试验处理组3个试验平行,试验周期60天。每20天称重,以调整投喂量。
[0046] 生长试验:生长试验在含6个玻璃纤维缸(水体积为120L)的循环水系统中进 行,每个缸的进水流速为5L/min。试验期间,通过曝气,保持水中的溶氧6mg/L,水温维持在 22°C到26°C,光照周期为12小时光照(08:30-20:30),氨氮〈0· 2mg/L,水体pH值约为6. 8。
[0047] 实验用鱼取自湖北荆州市天峡鲟业水产养殖中心,为以小体鲟为父本和西伯利亚 鲟为母本的杂交鲟。实验鱼在室内水泥池中暂养1个月后转入实验系统暂养2周。实验开 始时,实验鱼饥饿24h,选择体质健康、规格均匀的个体随机放入缸中,每缸12尾,开始正式 实验。试验期间,按照各组投喂策略每日投喂人工饲料两次(09 :00,15 :00),投喂后lh收 集残饵,60°C烘干后称重以计算摄食量。
[0048] 结果如下:
[0049]
[0050] 结果表明:在60天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杂交鲟的总特定生长率(2. 99% /d)与 对照组(3. 01% /d)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总饲料效率(111. 94% )也与对照(106. 83% ) 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总摄食量(103. 19克/尾)显著低于对照(118. 46克/尾);试验 组的蛋白贮积率(41. 12% )与对照组(38. 67% )无显著差异;试验组鱼体的粗蛋白含量 (15. 29% )、粗脂肪含量(5. 79% )及内脏脂肪含量(18. 67% )均与对照组鱼体的粗蛋白 (15. 5% )、粗脂肪(5. 58% )内脏脂肪(18. 56% )无显著差异。生产每吨鱼的饲料成本试 验组比对照低290元,生产每吨鱼的氮排放量试验组比对照组低5. 41千克。
[0051] 实施例2:
[0052] -种限食/饱食交替投喂的鲟鱼养殖方法:
[0053] 生长试验设计为两个组,均使用上述试验饲料。
[0054] 试验组采用5天限食(以体重的2%水平),5天饱食进行交替投喂。
[0055] 对照组采用饱食投喂(过量投喂,1小时后移去残饵,60°C烘干后称重以计算摄食 量)。
[0056] 每个组3个试验平行,试验周期60天。每20天称重,以调整投喂量。
[0057] 生长试验:生长试验在含6个玻璃纤维缸(水体积为120L)的循环水系统中进 行,每个缸的进水流速为5L/min。试验期间,通过曝气,保持水中的溶氧6mg/L,水温维持在 22°C到26°C,光照周期为12小时光照(08:30-20:30),氨氮〈0· 2mg/L,水体pH值约为6. 8。
[0058] 实验用鱼取自湖北荆州市天峡鲟业水产养殖中心,为以小体鲟为父本和西伯利亚 鲟为母本的杂交鲟。实验鱼在室内水泥池中暂养1个月后转入实验系统暂养2周。实验开 始时,实验鱼饥饿24h,选择体质健康、规格均匀的个体随机放入缸中,每缸12尾,开始正式 实验。试验期间,按照各组投喂方法每日投喂人工饲料两次(09 :00,15 :00),投喂后lh收 集残饵,60°C烘干后称重以计算摄食量。
[0059] 结果如下:
[0060]

[0061] 结果表明:在60天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杂交鲟的总特定生长率(3. 009% /d)与 对照组(3. 01% /d)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总饲料效率(118. 44% )也与对照(106. 83% ) 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总摄食量(97. 20克/尾)显著低于对照(118. 46克/尾);试验 组的蛋白储积率(38. 45% )与对照组(38. 67% )无显著差异;试验组鱼体的粗蛋白含量 (14. 03% )、粗脂肪含量(5. 89% )均与对照组鱼体的粗蛋白(15. 5% )、粗脂肪(5. 58% ) 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内脏脂肪含量(15. 4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内脏脂肪(18. 56% )。
[0062] 生产每吨鱼的饲料成本试验组比对照低590元,生产每吨鱼的氮排放量试验组比 对照组低5. 66千克。
[0063] 实施例3 :
[0064] 一种限食/饱食交替投喂的鲟鱼养殖方法:
[0065] 生长试验设计两个组,均使用上述试验饲料。
[0066] 试验组采用10天限食(以体重的2%水平),10天饱食进行交替投喂,
[0067] 对照组采用饱食投喂(过量投喂,1小时后移去残饵,60°C烘干后称重以计算摄食 量)。
[0068] 每个组3个试验平行,试验周期60天,以20天为一个阶段称重,以调整投喂量。
[0069] 生长试验:生长试验在含6个玻璃纤维缸(水体积为120L)的循环水系统中进 行,每个缸的进水流速为5L/min。试验期间,通过曝气,保持水中的溶氧6mg/L,水温维持在 22°C到26°C,光照周期为12小时光照(08:30-20:30),氨氮〈0· 2mg/L,水体pH值约为6. 8。
[0070] 试验用鱼取自湖北荆州市天峡鲟业水产养殖中心,为以小体鲟为父本和西伯利亚 鲟为母本的杂交鲟。实验鱼在室内水泥池中暂养1个月后转入实验系统暂养2周。实验开 始时,实验鱼饥饿24h,选择体质健康、规格均匀的个体随机放入缸中,每缸12尾,开始正式 实验。试验期间,按照各组投喂策略每日投喂人工饲料两次(09 :00,15:00),投喂后lh收 集残饵,60°C烘干后称重以计算摄食量。
[0071]

[0072]
[0073] 试验三结果表明:在60天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杂交鲟的总特定生长率(2. 84% /d)与对照组(3.01% /d)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总饲料效率(111.70% )也与对照 (106. 83% )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总摄食量(96. 47克/尾)显著低于对照(118. 46克/ 尾);试验组的蛋白储积率(39. 11% )与对照组(38.67% )无显著差异;试验组鱼体的粗 蛋白含量(14. 66% )、粗脂肪含量(5. 65% )均与对照组鱼体的粗蛋白(15. 5% )、粗脂肪 (5.58%)无显著差异。试验组的内脏脂肪含量(1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内脏脂肪 (18. 56% )。生产每吨鱼的饲料成本试验组比对照低270元,生产每吨鱼的氮排放量试验组 比对照组低3. 18千克。
[0074] 结论:
[0075] 通过上述三个实施例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20克左右的杂交鲟(小体鲟? X 西伯利亚鲟早)幼鱼阶段,本发明利用补偿生长原理,采用限食-饱食交替投喂方法,在不 影响生长结果的前提下,减少了饲料投入量,降低了残饵浪费和水质污染,降低了饲料成 本;本发明的限食-饱食交替投喂策略,能够提高鱼体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氮排放; 本发明的2天限食、2天饱食交替投喂方法;和5天限食、5天饱食交替投喂方法,不影响鱼 体蛋白、脂肪含量,并能够降低内脏的脂肪积累,改善品质。
[0076]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77]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作出这样或那样的 容易的变化方式,诸如等同方式,或明显变形方式;上述变化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限食/饱食交替投喂的水产鱼类养殖方法,为以下三种方法之一: 1) 2天限食,2天饱食交替投喂饲料; 2) 5天限食,5天饱食交替投喂饲料; 3) 10天限食,10天饱食交替投喂饲料; 所述的鱼类为鲟鱼或长吻鮑,限食水平为鱼体重的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鲟鱼是体重为20. 67±0. 97g/条 的以小体鲟为父本和西伯利亚鲟为母本的杂交鲟。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养殖周期为60天时,采取5天限食,5 天饱食交替投喂的养殖方法。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配方如下,质量百分比: 52%的鱼粉、15. 5%的豆柏、5%的鱼油、14%的玉米淀粉、无机盐预混物的用量为5%,维生 素预混物的用量为〇. 5%,4. 0%的α -淀粉,3. 5%的微晶纤维素和0. 5%的指示剂Cr203 ; 所述的无机盐预混物的配方为,mg/kg饲料:NaCl,500 ;MgS04 · 7H20,4575. 0 ; NaH2P04 · 2H20, 12500. 0 ;KH2P04, 16000. 0 ;Ca(H2P04)2 · Η20,6850· 0 ;FeS04, 1250. 0 ; C6H10Ca06 · 5H20, 1750. 0 ;ZnS04 · 7H20, 111. 0 ;MnS04 · 4H20,61. 4 ;CuS04 · 5H20, 15. 5 ; CaS04 · 6H20,0. 5 ;KI,1. 5 ;玉米淀粉,6385. 1 ; 所述的维生素预混物的配方为,mg/kg饲料:硫胺素,20 ;核黄素,20 ;维生素 B6, 20 ;维 生素 B12, 2 ;叶酸,5 ;泛酸钙,50 ;肌醇,100 ;烟酸,100 ;生物素,5 ;维生素 A,110 ;维生素 D3, 20 ;维生素 E,100 ;维生素 K3,10 ;维生素 C,100 ;氯化胆碱,550 ;玉米淀粉,3788。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限食/饱食交替投喂的水产鱼类养殖方法,本发明利用补偿生长原理,提供一种限食/饱食交替的投喂模式,能够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饵料浪费及由残饵造成的氮磷排放,降低环境污染,降低养殖成本。该限食-饱食交替投喂策略,能够提高鲟鱼或长吻鮠的鱼体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氮排放;不影响鱼体蛋白、脂肪含量,能够降低内脏的脂肪积累,改善品质。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5557567
【申请号】CN201410553561
【发明人】朱晓鸣, 黄莹, 解绶启, 韩冬, 杨云霞, 聂光汉, 金俊琰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