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地面适应的割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4764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具有改进的地面适应的割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割草机,尤其是翻晒机,该割草机包括承载多个翻晒转子的机架,这多个转子能够被驱动围绕基本垂直或向前进方向倾斜的转轴转动,转轴还承载能够在机器的工作位置中支撑在地面上的小轮,翻晒转子具有朝向地面的叉件,翻晒转子的叉件的尖端在工作位置中位于相对地面的一定高度上,机架一方面包括用于挂接在拖拉机上的前部分,前部分带有能够围绕横向轴相对前部分转动的地面支撑部件,在工作位置中,地面支撑部件位于翻晒转子之前,机架另一方面包括承载翻晒转子的后部分,后部分通过铰接装置铰接在前部分上,铰接装置在工作位置中沿前进方向在小轮与支撑部件之间延伸,铰接装置一方面包括前部分与后部分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长形孔,与前进方向成横向并与前部分和后部分中的另一个固连在一起的至少一小杆在该长形孔中被引导,铰接装置另一方面包括铰接在前部分上与后部分上并且与所述至少一小杆在高度上错开的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从文件FR 2 890 526已知此类机器。在该机器上,地面支撑部件由一些轮子构成,前部的舵柄通过这些轮子置于地面上。这些轮子安装在一横向轴上,这些轮子可以围绕该横向轴转动。长形孔可以是前部分的垂直缝隙,由后部承载的小杆可以在其中移动。调节机构在长形孔之上延伸,并且方向接近水平。铰接装置的这种设置可以使承载翻晒转子的后部分在高度上相对前部分移动,使得所述翻晒转子可以适应地面的起伏,而与前部分无关。后部分相对前部分的移动与缝隙的长度基本平行,或者与舵柄的长度基本垂直。因此,在工作期间,后部分相对前部分的方向保持基本恒定,即相对翻晒转子的转轴的垂直方向的倾斜度保持基本恒定。当拖拉机-机器的整体在不规则土地上行进时,拖拉机的垂直运动传递给机器,并且表现为前部分围绕轮子的横向轴振荡。因此,后部分相对前部分移动。则位于承载翻晒转子的小轮前的叉件尖端相对地面的高度在很大比例上变化,这表现为所述叉件耙的质量变坏。例如,前部分围绕轮子的横向轴向后摆动导致小杆向长形孔的上部移动,因此叉件的尖端相对地面抬高,从而导致植物没有被耙拢,而留在地面。在相反情况下,所述叉件的尖端刮擦地面,因此移动的植物被土污染。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不具有上述缺点的割草机。为此,本发明的一重要特征在于,长形孔在与前进方向平行的垂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相对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倾斜角的值使得,在割草机的工作位置中,布置在小轮前的叉件的尖端相对地面的高度保持基本恒定,而与前部分围绕横向轴相对支撑部件的枢转位置无关。
[0004]长形孔相对垂直方向的倾斜导致,当后部分相对前部分移动时,小杆不仅在高度上还在纵向上相对前部分移动。则后部分相对前部分的移动除了包括垂直平移分量外还包括在与前进方向平行的垂直平面中的转动分量。当叉件与后部分一起移动时,该转动分量带来叉件相对地面的高度的校正,使得布置在小轮前的叉件的尖端的高度相对地面保持基本恒定。因此,当前部分围绕支撑部件的横向轴随着割草机在不规则地面行进而枢转时,所述叉件的尖端相对地面的高度保持基本恒定。因此本发明的割草机在不规则土地上的工作质量得到改进。
【附图说明】
[0005]通过阅读下面参照示出本发明的机器一非限定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示出来,附图中:
[0006]—图1表示本发明的处于工作位置的机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0007]一图2表示处于运输位置的机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0008]—图3表示图1和2的挂接在拖拉机上处于工作位置的机器的实施例的第一实施变型的侧视图;
[0009]一图4表示图1和2的挂接在拖拉机上处于工作位置的机器的实施例的第二实施变型的侧视图;
[0010]一图5表示处于工作位置的机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0011]—图6表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中的机器的实施变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2和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机器(I)是草料翻晒类型的割草机。该机器(I)包括机架(2)。机架(2)包括前部分(3)。前部分用于挂接在可以使机器(I)在前进方向A上移动的拖拉机(4)上。在下面的描述中,概念“前”、“后”、“左”、“右”都相对前进方向(A)定义,而概念“上”和“下”相对地面定义。前部分(3)特别是包括长度与前进方向(A)基本平行的舵柄
(5)。前部分(3)还设有可以围绕横向轴(7)相对前部分(3)转动的地面支撑部件(6)。根据图中的实施例,地面支撑部件(6)包括可以围绕所述横向轴(7)转动的至少一轮子(8)。例如,地面支撑部件(6)包括一组围绕横向轴(7)安装在前部分(3)上并可围绕横向轴转动的轮子
[0013]机架(2)承载多个翻晒转子(9),这多个翻晒转子可以被驱动围绕基本垂直于前进方向(A)或向前进方向倾斜的转轴(1)转动,转轴承载可以在图3所示的机器(I)的工作位置支撑在地面上的小轮(11)。翻晒转子(9)具有一些朝向地面的叉件(12),叉件(12)的尖端
(13)在工作位置位于相对地面的一定高度(H)上。每个翻晒转子(9)包括转动安装在与机架
(2)连接的相应转轴(10)上的轮毂。每个转轴(10)的上部承载相应的翻晒转子(9),而它的下部承载在机器(I)的工作位置支撑在地面上的小轮(U)。每个轮毂带有辐射状延伸的臂
(14)。这些臂(14)互相相距基本均匀的距离布置。每个臂(14)在远离相应轮毂的端部承载一叉件(12)。在图3的工作位置,地面支撑部件(6)位于翻晒转子(9)的前面。
[0014]机架(2)另外包括承载翻晒转子(9)的后部分(15)。转轴(10)由该后部分(15)承载。后部分(15)包括两个承载翻晒转子(9)的侧向部(16、17)。每个侧向部(16、17)包括多个侧向段部(18),侧向段部围绕一些在工作位置基本在前进方向(A)上的轴互相铰接。每个侧向段部(18)承载至少一翻晒转子(9)。工作时,翻晒转子(9)通过机动部件转动,机动部件例如包括用于与拖拉机(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主传动轴,以及与侧向段部(18)基本平行的中间传动轴,例如这些中间传动轴都位于侧向段部内。后部分(15)包括侧向部(16、17)与之连接的中心部(19)。侧向部(16)位于中心部(19)的左侧,另一侧向部(17)位于中心部(19)的右侧。在工作位置,侧向部(16、17)横向延伸,尤其是垂直于前进方向(A)延伸。侧向部(16、17)铰接在中心部(19)上,以便能够向前折叠。因此,在图2所示的机器(I)的运输位置,侧向部(16、17)沿机架(2)的前部分(3)延伸。根据该图所示实施例,侧向部(16、17)在前部分(3)包括的舵柄(5)两侧延伸。
[0015]后部分(15)所包括的中心部(19)通过铰接装置(20)铰接在前部分(3)上。特别是如图3所示,在工作位置,铰接装置(20)沿前进方向(A)在小轮(11)与支撑部件(6)之间延伸。铰接装置(20)基本在支撑部件(6)和前部分(3)的与用于挂接在拖拉机(4)上的前端
(22)相反的后端(21)之间延伸。另外,在工作位置,铰接装置(20)在翻晒转子(9)之上延伸,尤其是在位于小轮(11)前和/或小轮(11)之上的叉件(12)之上延伸。铰接装置(20)包括至少一长形孔(23)。该长形孔(23)位于前部分(3)和后部分(15)中的一个上。铰接装置(20)还包括基本水平并与前部分(3)和后部分(15)中的另一个固连在一起的至少一小杆(24)。在机器(I)的工作位置,小杆(24)横向于前进方向(A)。小杆(24)在长形孔(23)中被引导,使得小杆(24)能够在长形孔(23)中沿长形孔的长度方向移动。根据图中的实施例,小杆(24)是一轴。另外,小杆(24)至少在机器(I)的工作位置垂直于前进方向(A)取向。在该实施例中,长形孔(23)可以位于前部分(3)上。前部分(3)包括与舵柄(5)连接的支座(25),支座(25)界定前部分(3)的后部。长形孔(23)在支座(25)中形成,基本在前部分(3)的后端(21)处。对于位于前部分(3)上的长形孔(23),小杆(24)由后部分(15)的中心部(19)承载。长形孔(23)的形状为直线或弯曲缝隙。铰接装置(20)还包括铰接在前部分(3)上和后部分(15)上的调节机构(26)。调节机构(26)在高度上与小杆(24)错开。根据图中的实施例,调节机构(26)铰接在后部分(15)的中心部(I 9)上。其由直接铰接在前部分(3)和直接铰接在后部分(I 5)的中心部(19)上的连杆(27)构成。
[0016]本发明的特征特别是在于,长形孔(23)在与前进方向(A)平行的垂直平面(P)上的投影具有相对垂直方向的倾斜角(α)。例如平面(P)是前部分(3)的舵柄(5)的中间垂直面。由于相对垂直方向的倾斜角(α),长形孔(23)垂直和水平延伸。倾斜角(α)的值使得,在机器
(I)的工作位置,布置在小轮(11)前的叉件(12)的尖端(13)相对地面的高度(H)保持基本恒定,而与前部分(3)围绕将支撑部件(6)连接于前部分(3)的横向连接轴(7)的枢转位置无关。在弯曲形状的长形孔(23)的情况下,倾斜度在垂直方向与所述长形孔(23)的平均直线之间测得。当叉件(12)与后部分(15)—起移动时,后部分(15)相对相关前部分(3)的移动与后部分(15)在平面(P)中的垂直移动分量和附加的转动分量相关,这给叉件(12)的尖端
(13)相对地面的高度(H)带来校正。因此,位于小轮(11)前的叉件(12)的尖端(13)相对地面的高度(H)保持基本恒定,与前部分(3)围绕横向轴(7)相对支撑部件(6)的枢转位置无关。该作用明显出现在以侧视图示意表示机器(I)的一部分的图6中。该图中,以不间断线表示用字母(a)标记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前部分(3)的舵柄(5)与地面平行。叉件(12)的尖端(13)相对地面的相应高度用标记(Ha)表示。用间断线表示由字母(b)表示的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前部分(3)向后枢转,使得支座(25)靠近地面。在该位置(b),叉件(12)的尖端
(13)的高度用(Hb)标记。最后,图6示出第三位置(C),在该第三位置,前部分(3)向前枢转,使得支座(25)远离地面。在该位置(C),叉件(12)的尖端(13)的高度用标记(He)表示。通过比较三个位置(a)、(b)和(C)以及相应高度(Ha)、(Hb)和(He),清楚显示出叉件(12)的尖端(13)相对地面的高度(H)保持基本恒定。由于前部分(3)和后部分(15)之间的移动,后部分
(15)相对地面的移动一方面是与调节机构(26)相对地面的移动有关的后部分(15)围绕其小轮(11)移动的第一分量另一方面是与小杆(24)在长形孔(23)内的移动有关的后部分
(15)围绕其小轮(11)的移动的第二分量的结合。移动的第二分量趋于消除移动的第一分量,使得位于小轮(11)前的叉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