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49146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消灭病虫害在医院所使用的喷杀剂药筒进行灭杀蚊子时,其喷洒的效率较低,无法满足一些空间较大的范围内使用,并且喷洒的不够均匀,导致一些区域喷洒的较多,另外一些区域喷洒的较少,进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会增加成本,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移动不方便。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
[0005]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所述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左侧的第一电机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方的旋转板、位于所述旋转板上方的筒体装置、位于所述筒体装置右侧的第二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筒体装置右侧的抽取装置、位于所述抽取装置左侧的气缸装置及位于所述筒体装置左侧的喷气装置。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并且喷洒的量较大,可以对空间较大的区域进行喷洒,有效的缩短了喷洒的时间,使得杀虫剂喷洒作业轻松高效。同时移动方便,可以任意将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并且可以多角度进行喷洒作业,使得喷洒的较为全面,并且在杀虫剂喷出时,同时对其吹气,使得杀虫剂能够均匀的喷洒出去,喷洒的面积大且均匀,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同时可以缩短杀虫剂在筒体内滞留的时间,使得喷液与吸液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时间,大大提高了喷洒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0009]如图1所示,本发明医用杀虫剂喷洒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I上方的支撑装置2、位于所述支撑装置2左侧的第一电机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装置2上方的旋转板4、位于所述旋转板4上方的筒体装置5、位于所述筒体装置5右侧的第二电机装置6、位于所述筒体装置5右侧的抽取装置7、位于所述抽取装置7左侧的气缸装置8及位于所述筒体装置5左侧的喷气装置9。
[0010]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I呈长方体,所述底板I水平放置,所述底板I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一支撑块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及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凹槽112,所述第一凹槽112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凹槽112自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支撑块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I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I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111,所述第二凹槽111呈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一滚轮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1的下方,所述第一滚轮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11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111内旋转。
[0011]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柱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右侧的的第一支架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23、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3上方的第一顶靠环24、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2下方的第一支撑杆2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2上的第一顶靠轮26、位于所述第一顶靠轮26下方的第一固定环27、位于所述第一顶靠轮26上方的第一固定块28、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2上方的第三支架29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内的第一滑块20。所述第一支撑柱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2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凹槽211,所述第三凹槽21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三凹槽211自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支架22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2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架2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23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3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顶靠环24呈环状,所述第一顶靠环24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顶靠环24采用较为光滑的材料支撑,所述第二支架23与所述第一顶靠环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25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5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支架2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顶靠轮26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顶靠轮26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架22贯穿所述第一顶靠轮26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顶靠轮26可以在第一支架22上旋转。所述第一固定环27呈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27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环27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27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顶靠轮26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顶靠轮26可以在所述第一固定环27上转动。所述第一固定块28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固定块2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8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顶靠轮26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29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2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29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第一顶靠轮26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滑块20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一滑块20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滑块20采用较为光滑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滑块20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211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固定连接。
[0012]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机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右侧的第一横杆32、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上方的第四支架33、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下方的第一转轴34、位于所述第一转轴34下方的第一齿轮35及位于所述第一齿轮35下方的第一定位轴36。所述第一横杆32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32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3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33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电机31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第一转轴3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33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转轴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1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3旋转,所述第一转轴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齿轮3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5的侧面上设有锯齿。所述第一定位轴36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定位轴36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轴3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齿轮3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轴36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2内且与所述底板I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轴36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2内旋转。
[0013]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板4呈圆柱体,所述旋转板4水平放置,所述旋转板4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第二支撑块4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41下方的第二定位轴、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41左右两侧的第五支架4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41下方的第一支撑环4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环42下方的第二齿轮4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环42周围的第二支撑环4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环45左侧的第二支撑杆46、位于所述第二齿轮44右侧的电源47、位于所述电源47右侧的第六支架48、位于所述电源47上方的第三支撑杆49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49左侧的第一限定块40。所述旋转板4呈圆柱体,所述旋转板4水平放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