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257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架85以沿着切断刀具87的外端轨迹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悬吊链92在与升降缸91的摆动支点的正下方位置对应的部位连结于残杆处理装置9,构成为能够以接近大致铅垂姿势的姿势高效地对升降缸91进行升降操作。
[0136]此外,在收获作业中,残杆处理装置9被设定在接近地面的较低位置、即接地轮体88接地的程度的较低位置,以便能够进行残杆的切碎处理。另外,在移动行驶但不进行收获作业等情况下,残杆处理装置9为了避免与地面接触而需要上升到较高的收纳位置。因此,通过使升降缸91进行伸缩工作,能够将残杆处理装置9升降操作至适当的位置。残杆处理装置9在位于收纳位置时,为利用连结于罩框架85与主框架12的锁定件100保持位置的结构,即使没有升降缸91的操作力,也能够保持位置。
[0137]在收获作业中,在一边使接地轮体88接地一边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有时因驶上田地的凸部等而使残杆处理装置9急剧向上方移动。此时,在上下移动量较少时,能够通过悬吊链92的柔性允许残杆处理装置9向上方移动。并且,即使上方移动量较大,升降缸91也被向机体后方侧摆动施力,因此若悬吊链92伴随着上升而松弛,则升降缸91在扭簧99的摆动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后方侧摆动。升降缸91若向后方摆动,则与圆弧状的上壁部85b后部侧的较低位置相对,因此可减少升降缸91与残杆处理装置9抵接的隐患。
[0138]支点销94设值于比缸筒91A的上端稍靠下方侧的部位,缸筒91A的比支点销94更靠上侧的区域在扭簧99的摆动作用力的作用下向机体前方侧摆动位移。并且,如图14所示,支点销94的上端部抵接于缸支承框架95的基板97而形成限制在进一步的摆动操作的结构。其结果,消除了升降缸91的比支点销94更靠下方侧的部位大幅度向后方侧摆动、抵接于回收箱70而干扰回收箱70的姿势、或者损伤其他物体等的隐患。
[0139]〔后车轮的支承构造〕
[0140]对后车轮2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0141]如图6、图7所示,设置有左右一对的车轮支承部101、后车轴壳体102、作为车轴支承部件的横向支承体103和转向用液压缸(以下,称作转向缸),左右一对的车轮支承部101将左右的后车轮2支承为能够绕其旋转轴即后车轴2a的轴芯自如地自由旋转,后车轴壳体102将该左右两侧的车轮支承部101支承为能够绕纵向轴芯自如地摆动,横向支承体103支承后车轴壳体102,转向用液压缸对左右的车轮支承部一体地进行摆动操作。
[0142]横向支承体103形成为圆筒状,在横向上横跨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较长地延伸,横向支承体103的两侧端部被左右一对的支承框104支承,左右一对的支承框104—体地连结于左右的主框架12的下部。
[0143]在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侧,设置有倾斜姿势的左右一对的加强部件105,左右一对的加强部件105将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与左右一对的支承框104连结。
[0144]如图1、图5、图8所示,加强部件105具备前部侧的加强部105A和后部侧的加强部105B,前部侧的加强部105A在侧视机体时横跨支承框的与横向支承体103相比更靠前部侧的部位和主框架12的侧面上的靠机体前部侧的位置而设为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后部侧的加强部105B在侧视机体时横跨支承框104的与横向支承体103相比更靠后部侧的部位和主框架12的侧面上的靠机体后部侧的位置而设为前低后高的倾斜状。
[0145]前部侧的加强部105A及后部侧的加强部105B分别形成为方筒状,并且将其机体外侧的侧面分别连结于支承框104的机体内侧的侧面及主框架12的机体内侧的侧面。
[0146]这样,加强部件105以位于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侧的状态设置于支承框104的前后两侧。位于主框架12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内侧,能够使用于后车轮2的转向操作的摆动角度变大。
[0147 ] 如图7所示,后车轴壳体102具备壳体主体部102A和轴支承部102B,其中,壳体主体部102A形成为方筒状,且在机体横向上横跨左右的后车轮2较长地延伸,轴支承部102B—体地连结于壳体主体部102A的左右两侧端部,该后车轴壳体102利用左右两侧的轴支承部102B将车轮支承部1I支承为能够绕纵向轴芯自如地摆动。
[0148]横向支承体103经由摆动支承部106以绕前后朝向的摆动轴芯P3自如地摆动的方式支承后车轴壳体102。即,如图7所示,在横向支承体103的左右中间部一体地设有摆动支承部106,后车轴壳体102的左右中间部以能够绕车体前后朝向的摆动轴芯P3自如地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摆动支承部106。
[0149]对左右的后车轮2进行转向操作的转向缸27以绕摆动轴芯P3—体地进行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后车轴壳体102。该转向缸27的缸筒27A被支承部件109支承,该支承部件109从后车轴壳体102—体地延伸设置。缸杆27B从缸筒27A的左右两侧突出,该缸杆27B以相对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设置于左右两侧的车轮支承部1I的操作臂1I a连结。
[0150]〔燃料箱〕
[0151]接下来,对储存用于向发动机17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110进行说明。
[0152]如图4?图7所示,燃料箱110在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之间以侧视机体时与主框架12重叠的状态设置。燃料箱110在机体前后方向上设置于与后车轮2重叠的位置。
[0153]以下,对燃料箱110的具体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0154]如图8所示,在燃料箱配设部位架设有多个横框架体13中的横跨左右的主框架12的前后一对燃料箱用的横框架体13a、13b。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向后敞开的大致U字形,并且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在俯视时设于比后车轴壳体102稍靠机体后方侧的部位。另外,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向前敞开的大致U字形,并且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在侧视机体时设于与回收箱70的机体前部侧部位的下方对应的位置。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位于残杆处理装置9的机体后端部附近的上方。
[0155]横跨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与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设置有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带板状的支承部件113。支承部件113在机体横向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有左右一对,支承部件113形成为将其带板以与燃料箱110的外形形状相匹配的方式弯曲的弯折形状。
[0156]如图8所示,支承部件113形成为如下形状:前端部一体地连结于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的后表面,后端部一体地连结于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的前表面,前后中间部凹入成与燃料箱110的外形形状相匹配的下凹状。燃料箱110以从上方嵌合的状态载置于左右一对的支承部件113,并利用左右一对的带114从上方侧进行按压来保持位置。
[0157]如图5、图8所示,在所述各支承部件113的前后中间部的底部,横跨左右两侧的支承部件113连结有沿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延伸的截面为L字形的连结部件115。设置有横跨该连结部件115与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而延伸、封闭左右两侧的支承部件113之间的间隙的遮挡板116。遮挡板116通过螺栓连结分别安装于连结部件115及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利用遮挡板116避免从残杆处理装置9飞散的茎杆肩等抵接于燃料箱110而使其受损。通过解除螺栓连结,能够容易地装卸遮挡板116,修理更换较为容易。
[0158]如图6所示,在俯视机体时,形成为燃料箱110的前端IlOa延伸至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3b、且燃料箱110的后端11 Ob延伸至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的状态。另外,形成为燃料箱110的右端IlOc延伸至右侧的主框架12、且燃料箱110的左端IlOd延伸至左侧的主框架12的状态。
[0159]如图5所示,燃料箱110在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之间以侧视机体时与主框架12重叠的状态设置。燃料箱110在侧视机体时以燃料箱110的上表面IlOe延伸至比主框架12的上表面12a更靠上方的位置、且燃料箱110的下表面IlOf延伸至比主框架12的下表面12b更靠下方的位置的状态形成。
[0160]因此,燃料箱110横跨横向宽度方向大致整个区域有效利用左右的主框架12之间的区域,并且有效利用前部侧的横框架体112与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之间的前后方向大致整个区域,从而在俯视时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尺寸较大、且在上下方向上也尺寸较大,形成为大型且大容量的箱。
[0161]由于后部侧的横框架体13a在俯视时设于比后车轴壳体102稍靠机体后方侧的部位,因此燃料箱110在机体前后方向上设置于与支承后车轮2的后车轴2a重叠的位置。另外,根据图5也可知,燃料箱110设置于相对于后车轮2更靠机体前部侧的位置。即,燃料箱110的重心位置(比前后中央位置稍靠前的位置)比后车轴2a更靠机体前方侧,位于前车轮I与后车轮2的前后中间。其结果,燃料箱110的载荷分别作用于前车轮I与后车轮2,行驶驱动用的前车轮I的接地载荷相应地变大,行驶稳定性提高。
[0162]燃料箱110在左右一对的加强部件105之间以侧视机体时与加强部件105重叠的状态设置。因此,加强部件105兼用作用于保护燃料箱110的保护部件。
[0163]如图1所示,燃料箱110设置于比残杆处理装置9更靠机体后部侧的位置。因此,在燃料箱110伴随着机体行驶而通过的部位,都已经结束了残杆处理装置9对残杆的处理,因此,燃料箱110因残留于田地中的残杆而受到损伤的隐患较少。并且,用于对残杆处理装置9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缸91设置在燃料箱110的机体前方侧。
[0164]剥皮装置7位于比主框架12更靠上方侧的位置,燃料箱110以位于比剥皮装置7更靠下方侧的位置的状态设置。如图1、图9所示,燃料箱110以进入剥皮装置7的回收部52的下方的状态设置。如此,燃料箱110以位于剥皮装置7中处于最下层的回收部52的下方的状态设置于较低位置。
[0165]如图5所示,在燃料箱110的机体后部侧的底部形成有越靠后部侧越位于上方的倾斜状的缺口 117。并且,以横向支承体1 3进入由该缺口 117形成的燃料箱110的下方空间的状态设置。如此,在燃料箱110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供横向支承体103进入的缺口 117,因此能够避免燃料箱110与横向支承体103干涉,并且能够将燃料箱110配备于尽可能低的位置。
[0166]燃料箱110的供油口118设于机体后部侧的左侧部。供油口 118在不供油时被开闭自如的盖封闭,并经由供油用管119与燃料箱110的内部连通并连接。并且,如图5、图6所示,供油口 118位于作为对剥皮装置7进行支承的纵向框架的最后端部的左侧的纵向框架体54与作为对储存箱8进行支承的纵向框架的前部侧的箱支承部80的第一框架80A之间。
[0167]换句话说,供油口118为在最后端部的左侧的纵向框架体54和前部侧的箱支承部80的第一框架80A之间通过而面向机体外侧的状态。另外,如图9所示,覆盖机体左侧的左侧罩25处于比供油口 118更靠左侧外方的位置,左侧罩25的后端部为沿机体横向宽度方向敞开的状态,能够在不使左侧罩25为敞开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供油作业。
[0168]〔其他实施方式〕
[0169](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横跨前后一对的横框架体13a、13b的方式设置支承部件113、燃料箱110载置支承于支承部件113的结构,但也可以取代这样的结构,采用在不设置支承部件113的前提下使燃料箱110载置支承于左右的主框架12的结构。
[0170](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俯视机体时燃料箱110的右端IlOc延伸至右侧的主框架12、并且燃料箱110的左端11 Od延伸至左侧的主框架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