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72007阅读:来源:国知局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3]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包括:无土育秧基质层1 ;培养槽3,所述培养槽3包括底板4和与所述底板4连接的侧板5,所述底板4与所述侧板5所围成的容腔用于盛装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所述侧板5上设有若干通孔6,所述底板4形成有若干沟槽7,所述沟槽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的所述侧板5上的所述通孔6连通。
[0034]上述的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通过在所述培养槽3的侧板5上设有通孔6,水分和空气可以通过所述通孔6进入到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部,进一步保证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的水分和空气分布均匀,保证秧苗的生长均匀,而没有在所述培养槽3的底板4开设通孔6,避免秧苗的根须通过所述底板4插入秧床上的土壤中造成所述培养床在起盘时脱苗,损坏秧盘,断根伤苗的问题。同时通过在所述底板4上形成有若干沟槽7,所述沟槽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的所述侧板5上的通孔6连通,保证空气和水分通过所述通孔6,然后经由所述沟槽7进入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底部,保证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底部保持一定的水分和空气,同时由于所述沟槽7,使得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底部凹凸不平,进入所述沟槽7中的空气和水分很容易扩散到与所述沟槽7邻近的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底部,保证了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底部的水分和空气分布均匀,从而保证了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部的各处的秧苗生长环境相同,进而使得秧苗生长均匀,提高秧苗育苗的质量,同时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中多余的水分可以通过所述沟槽7,经由所述通孔6排出,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的水分分布均匀,使得秧苗生长均匀,提高秧苗育苗的质量。
[0035]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沟槽7之间相互平行,更加有利于水分和空气运送至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的底部,或可以将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中的多余水分通过所述沟槽7并通过所述通孔6排出,保证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部的水分和空气分布均匀,同时还避免当所述沟槽7相互交叉时,使得水分和空气流通不畅,影响水分和空气的扩散。
[0036]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下方还设有通气层2,进一步提高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下部的通气性,便于空气和水分由所述通孔6进入到所述通气层2,在所述通气层2的作用下,空气和水分能够在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的底部分散均匀,避免距离所述通孔6较远的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得不到充分的水分和空气,导致育秧基质中水分和空气分布不均,影响秧苗的生长。同时通过所述沟槽7快速的将水分和空气运送至所述通气层2的下部,空气和水分可以快速的通过所述通气层2分散到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部,避免当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部极度缺水和空气时,透过所述通孔6逐渐渗入到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部过程过慢,不能及时快速的对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补充空气和水分,影响秧苗的生长,同时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中的多余水分可以快速的通过所述通气层2,然后经所述沟槽7和所述通孔6流出,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的水分分布均勾。
[0037]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层2为可降解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的通气性更好,能够更好的将进入所述通气层2的水分和空气分散到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中去,使得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中各部分水分和空气环境相同,保证秧苗的生长,避免秧苗生长参差不齐,同时所述无纺布层为可降解的,保证无纺布层在长时间使用后可以降解,不会对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造成污染。
[0038]进一步的,所述基质层1与所述通气层2的厚度比值为3:1-10: 1,通过严格控制所述基质层1和所述通气层2的厚度比值,保证所述基质层1有足够的厚度用于秧苗的生长,同时保证所述通气层2的厚度,避免所述通气层2过薄,影响所述通气层2的分散空气和水分的作用,又避免所述通气层2过厚,导致所述培养床过重,运输不方便。
[0039]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通孔6顺序排列在所述侧板5的下部,通过严格控制所述通孔6在所述侧板5上的排列顺序和位置,一方面保证了所述通孔6在所述侧板5上分布均匀,保证水分和空气均匀进入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部,避免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各部分由于距离所述通孔6的距离不同,导致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各部分的水分和空气含量不同,造成秧苗的生长环境不同,进而影响秧苗的生长,导致秧苗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将所述通孔2设置在所述侧板5的下部,避免了由于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的上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使得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的上部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空气,若再在所述侧板5的上部设置所述通孔6,那么空气和水分可以通过上部的所述通孔6进入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部,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的上部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空气,导致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上部和下部的水分和空气含量不同,造成秧苗的生长环境不同,进而影响秧苗的生长和秧苗育苗质量的问题。
[0040]进一步的,所述通孔6的孔径为10-30mm,相邻的两通孔6之间的距离为10_20mm,通过控制所述通孔6的孔径,使得所述通孔6足够大,便于空气和水分通过所述通孔6进入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内部,控制相邻两通孔6之间的距离,保证所述侧板5上的通孔6具有一定的密度,避免所述通孔6过少而影响空气和水分的进入,同时避免所述通孔6过多,导致所述培养槽3的强度降低,易损坏。
[0041]进一步的,通过控制在竖直方向上距离所述侧板5顶部最近的所述通孔6的圆心至所述侧板5顶部的高度与所述侧板5总高度的比值为1:2-1: 3,进一步控制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中上下部水分和空气的含量,使得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上下部的秧苗生长环境相同,提尚秩苗育苗的质量。
[0042]进一步的,所述底板4与所述侧板5相互垂直,保证水分和空气通过所述通孔6进入所述培养槽3中后,均匀的扩散至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的各部分。
[004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土育秧基质层(1); 培养槽(3),所述培养槽(3)包括底板⑷和与所述底板⑷连接的侧板(5),所述底板(4)与所述侧板(5)所围成的容腔用于盛装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所述侧板(5)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底板(4)形成有若干沟槽(7),所述沟槽(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的所述侧板(5)上的所述通孔(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7)之间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下方还设有通气层(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层(2)为可降解无纺布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1)与所述通气层(2)的厚度比值为3:1-10: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顺序排列在所述侧板(5)的下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10_30mm,相邻的两通孔(6)之间的距离为10_20mm。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7所述的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距离所述侧板(5)顶部最近的所述通孔(6)的圆心至所述侧板(5)顶部的高度与所述侧板(5)总高度的比值为1:2-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土育秧基质培养床,包括:无土育秧基质层;培养槽,所述培养槽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所围成的容腔用于盛装所述无土育秧基质层,所述侧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底板形成有若干沟槽,所述沟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对的所述侧板上的所述通孔连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育秧床易起盘脱苗,损坏秧盘,断根伤苗,培育的秧苗生长参差不齐,秧苗育苗质量差等问题。
【IPC分类】A01G31/02
【公开号】CN205082403
【申请号】CN201520843933
【发明人】潘松, 廖禺, 舒时富, 陈立才, 叶春, 李艳大, 陈盾, 董希慧
【申请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