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化学处理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

文档序号:433645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非化学处理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非化学处理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属于枫杨精油与紫外结合处理对储粮害虫控制的方法,专用于粮食的安全储备。
背景技术
储粮害虫是直接影响粮食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全世界每年储粮害虫所造成的谷物损失令人心痛。据报道,粮食在储藏期间因昆虫、螨类及霉菌的危害造成的损失为5%-15%,在一些未引入现代储粮技术的国家,储粮损失高达10%-40%。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以及对人畜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磷化氢、马拉硫磷等药剂的长期单一使用,使玉米象等储粮害虫对这些药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这就要求我们寻找非化学防治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而利用植物等自然资源提取的杀虫活性物质,本身具有对储粮害虫的毒杀、驱避、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的特点,不但可以减少害虫的抗药性,同时可以降低谷物中的农药残留。植物精油作为一种天然资源,不仅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在农药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增多。由于植物精油具有低毒、不污染粮食和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开发作为储粮保护剂将会成为绿色储粮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防治包括激光和紫外线等辐射技术,辐射防治技术具有杀虫彻底(包括虫卵)、能耗少、无残留污染物、维持粮食原有品质和处理后能立即食用等优点而倍受关注,试验证明在防治储粮害虫具有较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玉米象等储粮害虫对磷化氢、马拉硫磷等药剂产生的严重抗药性问题,寻求一种非化学处理防治技术来达到防治储粮害虫,同时保证粮食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一种非化学处理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是一种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的方法,由紫外辐照处理和枫杨精油处理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先采用紫外辐照处理,采用265nm的波长,功率2×8W,辐照20min,然后利用枫杨精油处理,用枫杨精油与储粮的重量比为0.08∶100拌粮处理。辐照处理可以在储粮传送过程中完成,辐照设备设置于传送带上方,通过设置传送速度,达到辐照时间的要求。枫杨精油提取方法为采集新鲜的枫杨,45℃烘干,粉碎过60目筛;按2∶5比例加入无水乙醇,充分提取6h,用旋转蒸发仪在40℃时浓缩成浓度为12mg/mL的精油。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优点是非化学防治逐渐成为储粮害虫防治发展的新方向,利用植物等自然资源提取植物精油,本身具有毒杀、驱避、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的特点,不但可以减少害虫的抗药性,同时可以降低谷物中的农药残留。物理处理防治技术具有杀虫彻底(包括虫卵)、能耗少、无残留污染物、维持粮食原有品质和处理后能立即食用等优点。
本发明方法可以用于粮食入库、倒仓时处理,防治储粮害虫的发生,也在粮食储藏期间出现虫害时,用于杀灭储粮害虫,保证储粮安全。


图1紫外处理玉米象装置图1、紫外线灯管2、暗箱3、样品台4、紫外光控制器图2枫杨精油对玉米象的驱避作用图3枫杨精油对玉米象的熏蒸作用图4不同波长、时间紫外处理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图5结合处理玉米象的校正死亡率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例以玉米象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枫杨精油处理、紫外处理对玉米象的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紫外与枫杨精油结合处理对玉米象的控制作用,根据试验的结果,得出各处理的最佳参数,以建立非化学处理防治储粮害虫具体工艺参数。
1试验方法1.1枫杨精油处理1.1.1枫杨精油的提取采集新鲜的枫杨,45℃烘干,粉碎过60目筛;称取60g粉末,加入150ml无水乙醇,充分提取6h,用旋转蒸发仪在40℃时浓缩成浓度为12mg/ml的精油。
1.1.2枫杨精油对玉米象的驱避作用将直径9cm的圆形滤纸裁成两半,一半滴植物精油1mL,室温下使丙酮挥发;另一半滴等量无水乙醇,发后作为对照。将两半滤纸重新并接,用粘胶纸固定后置同直径培养皿内,滤纸上再放玻璃环。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皿内接入玉米象成虫30头,置养虫室内,接虫24,48,72,96,120h后各检查1次成虫分布情况,并计算驱避率。
驱避率(%)=(对照边试虫数-处理边试虫数)/对照边试虫数×100%根据驱避率不同将驱避效果分为0-V六级[11]分级标准(级别驱避率)0级0;I级0.1%-20%;II级20.1%-40%;III级40.1%-60%;IV级60.1%~80%;V级80.1%-100%。
1.1.3枫杨精油对玉米象的熏蒸作用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用微量移液器吸取6ml的挥发油分别滴于1×10cm的长方形滤纸片上,并迅速悬挂在三角瓶(250mL)瓶口下方,滤纸条距三角瓶底部2-3cm,迅速盖住瓶口,每瓶分别接入玉米象成虫30头,以空白滤纸作对照,每一处理重复3次。置于温度为28±1℃,75%RH的养虫室中,分别于处理后72h观察,并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死亡标准以拨针触及成虫尾部,触角及足不动者为死亡。
死亡率(%)=死亡虫数×100/总虫数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00/(1-对照死亡率)1.1.4枫杨精油对玉米象的触杀作用在直径6cm的培养皿底盘上放入面积相同的圆形滤纸,在滤纸上滴入植物提取物丙酮(改为无水乙醇)稀释液2mL。在同直径的另一滤纸滴入等量无水乙醇,挥发干后作为空白对照。在滤纸药膜上放置玻璃环,下端涂上聚四氟乙烯防止试虫上爬,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皿投入玉米象成虫30头,置养虫室内,分别于24,48,72,96h后,检查触杀效果,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亡虫数×100/总虫数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00/(1-对照组死亡率)。
1.2紫外处理用图1的装置,利用紫外光源(254nm,2×8W和365nm,2×8W)处理,辐照距离=20cm,不同的波长分别辐照20min和30min,观察玉米象致死率,同时以不处理组为对照,每组重复3次,每次处理30只玉米象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亡虫数×100/总虫数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00/(1-对照组死亡率)。
1.3紫外与枫杨精油结合处理根据紫外处理的结果,对玉米象成虫进行物理和生物结合处理。紫外处理根据差异性分析选择254nm20min,用图1的装置,254nm,2×8W的紫外灯,辐照距离20cm,辐照20min后,将受试害虫转入直径6cm的培养皿进行枫杨精油的触杀试验,步骤如1.1.4,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死亡率(%)=死亡虫数×100/总虫数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00/(1-对照组死亡率)。
1.4数据处理采用SAS8.2软件进行邓肯式新复极差分析(黄燕,吴平.SAS统计分析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2结果2.1枫杨精油处理对玉米象的控制作用2.1.1枫杨精油对玉米象驱避作用由图2可知,枫杨精油对玉米象的驱避作用时较果稳定,达到了IV级驱避率60.1%~80%,在试验初期驱避作用最明显,在随后的24h有个下降的过程,下降到III级,然后驱避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增加趋势。
2.1.2枫杨精油对玉米象熏蒸作用由图3可知,枫杨精油对玉米象成虫具有较强的熏蒸作用,校正死亡率达到86.7%,表明枫杨精油对玉米象的活性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1.3枫杨精油对玉米象触杀作用由表1可知枫杨精油对玉米象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触杀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96h时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都达到了100%。
表1三种植物精油对玉米象的触杀作用

2.2紫外处理结果不同波长、时间紫外线辐照对玉米象的控制方法,结果如图4所示,254nm20min处理组效果最好,在第96h、120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53.20%和81.03%,与CK组、365nm20min组和365nm30min组三组达到显著差异,与254nm20min组结果差异不显著,故波长为254nm,辐照20min效果较好。
2.3紫外与枫杨精油结合处理结果如图5所示,从第48h开始,紫外+枫杨处理组(即254nm20min,辐照20min后,进行枫杨精油的触杀)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表现出最高的控制力,且与其他各处理组差异显著,第96h、第120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了100%。
权利要求
1.一种非化学处理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由紫外辐照处理和枫杨精油处理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先采用紫外辐照处理采用265nm的波长,功率2×8W,辐照20min;然后利用枫杨精油处理用枫杨精油与储粮的重量比为0.08∶100拌粮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化学处理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辐照处理在储粮传送过程中完成,辐照设备设置于传送带上方,通过设置传送速度,达到辐照时间的要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非化学处理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枫杨精油提取方法为采集新鲜的枫杨,45℃烘干,粉碎过60目筛;按体积比2∶5比例加入无水乙醇,提取6h,用旋转蒸发仪在40℃时浓缩成浓度为12mg/mL的精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化学处理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属于食品储藏加工领域,专用于安全储粮。先采用紫外辐照处理,采用265nm的波长,功率2×8W,辐照20min,然后利用枫杨精油处理,用枫杨精油与储粮重量比为0.08%的枫杨精油拌粮处理。其优点在于非化学防治逐渐成为储粮害虫防治发展的新方向,利用植物等自然资源提取植物精油,本身具有毒杀、驱避、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的特点,不但可以减少害虫的抗药性,同时可以降低谷物中的农药残留。物理处理防治技术具有杀虫彻底(包括虫卵)、能耗少、无残留污染物、维持粮食原有品质和处理后能立即食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23B9/24GK101069529SQ20071002447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9日
发明者屠康, 肖洪美, 王海, 潘磊庆, 顾寅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