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

文档序号:591207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发展燃料乙醇产业不仅有助于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能拓宽农业服务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因此,进一步发展燃料乙醇产业,对于构建我国能源安全新体系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原料问题是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必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受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限制,纤维素燃料乙醇的产业化前景还不明朗,糖质和淀粉质原料仍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
马铃薯又名土豆、山药蛋等,是一种古老的茄科一年生植物。马铃薯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南海诸岛,东抵沿海之滨和台湾省,西到青藏高原和新疆,均有种植。马铃薯属于高产作物,亩产可达2-4吨。块茎中含丰富的淀粉,高则可达其鲜重的30%以上。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2005年总产量为7377万吨,约占全世界的23%。此外,马铃薯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南方现有水稻种植地约3亿亩,在冬季,除了少部分用于种植油菜外,其余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利用这些冬闲地,假设为1亿亩,来种植马铃薯,则可使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较目前的总面积还多得多。按亩产2吨计算,则可生产马铃薯2亿吨。如能利用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则可为燃料乙醇的生产开辟重要的原料来源。
目前淀粉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一般是原料粉碎→配料→蒸煮→液化→糖化→发酵→脱水。这种方法存在操作工序多,能耗大,建厂和生产成本都较高等问题。近年来,生料一步法发酵技术引起了整个乙醇业的极大关注。有专家认为,这项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是对乙醇工业的一次革命,将成为乙醇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到目前为止,该项技术在乙醇生产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已有多篇关于用玉米、稻谷、小麦、木薯等生料生产乙醇的文献发表,但由于存在生淀粉水解酶用量过大、工艺不尽合理等问题,国内外真正在工业化生产上采用这种技术的还寥寥无几。而利用较难糖化的生马铃薯淀粉生产燃料乙醇,尚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序简单,能耗低,生产成本低,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马铃薯粉碎,过≥60目筛;(2)将马铃薯粉均匀混于30-35℃水中,料水比为1∶1.8~2.8,然后添加复合菌种进行发酵,复合菌种添加量为0.5~5g/kg马铃薯粉,发酵温度为26-35℃,自然pH值,发酵时间为4-8d,制得乙醇含量≥10%(V/V)的燃料乙醇发酵液。
所述复合菌种由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霉(Rhizopus chinensis)和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构成,三种菌的配比不限,较优选的配比为曲霉30-40%,根霉10-20%,酵母菌40-60%;更优选的配比为曲霉35%,根霉15%,酵母菌50%。
所述复合菌种也可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菌落浓度在1×107~1×109cfu/ml的培养液,各菌种的组成比例同上,总体积为糖化发酵液总体积的1-10%。
所述曲霉、根霉、酵母菌为公知常用微生物,均可从市场购得(见1983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菌种目录》第324和390页)。所述曲霉、根霉也可以是用公知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而得的土壤样品→筛选培养基→单菌落→初选(生淀粉平板碘显色法)→复选(马铃薯淀粉糖化法)。
向所述发酵液中添加20-30u/g马铃薯粉的复合辅酶,效果更佳;所述复合辅酶可由果胶酶、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组成,三者配比不限,优选配比为果胶酶30-40%,纤维素酶30-40%,酸性蛋白酶25-35%,更优选配比为果胶酶35%、纤维素酶35%、酸性蛋白酶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解决了马铃薯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问题,扩大了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原料来源;(2)操作简单,原料经粉碎过筛后即进行同步糖化发酵,发酵好后,即得燃料乙醇发酵液;所述复合菌种仅由三种菌构成,制造方法非常简单;免去了高温蒸煮工艺,可节能30-40%;(3)省去了蒸煮和糖化两个工序,因此在新厂建设中就不需要与其相关的设备及附属配套设备,大大节约了设备投资;(4)同时也节省了动力、水、人工、维修等方面的消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5)直接利用微生物生产燃料乙醇,省去了糖化酶、淀粉酶的生产过程,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6)燃料乙醇制备后的糟液可用于生产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饲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1)将马铃薯粉碎,过60目筛;(2)将马铃薯粉均匀混于30℃水中,料水比为1∶2.2,然后添加复合菌种(其构成为曲霉35%、根霉15%、酵母菌50%)进行发酵,复合菌种添加量为1g/kg马铃薯粉,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6d,制得乙醇含量为11%(V/V)的燃料乙醇发酵液。
实施例2(1)将马铃薯粉碎,过70目筛;(2)将马铃薯粉均匀混于32℃水中,料水比为1∶2.0,然后添加复合菌种(其构成为曲霉35%、根霉15%、酵母菌50%)进行发酵,复合菌种添加量为2g/kg马铃薯粉,复合辅酶(含果胶酶35%、纤维素酶35%、酸性蛋白酶30%)添加量为20u/g马铃薯粉,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5d,制得乙醇含量为13.6%(V/V)的燃料乙醇发酵液。
实施例3(1)将马铃薯粉碎,过80目筛;(2)将马铃薯粉均匀混于30℃水中,料水比为1∶1.9,然后添加复合菌种(其构成为曲霉35%、根霉15%、酵母菌50%)进行发酵,复合菌种添加量为1.5g/kg马铃薯粉,复合辅酶(其中含果胶酶35%、纤维素酶35%、酸性蛋白酶30%)添加量为30u/g马铃薯粉,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5d,制得乙醇含量为14.2%(V/V)的燃料乙醇发酵液。
权利要求
1.一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马铃薯粉碎,过≥60目筛;(2)将马铃薯粉均匀混于30-35℃水中,料水比为1∶1.8~2.8,然后添加复合菌种进行发酵,复合菌种添加量为0.5~5g/kg马铃薯粉,发酵温度为26-35℃,自然pH值,发酵时间为4-8d,制得乙醇含量≥10%(V/V)的燃料乙醇发酵液;所述复合菌种由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霉(Rhizopus chinensis)和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种的配比为曲霉30-40%、根霉10-20%、酵母菌4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种的配比为曲霉35%、根霉15%、酵母菌5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中还添加有复合辅酶,复合辅酶添加量为20-30u/g马铃薯粉;所述复合辅酶由果胶酶、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辅酶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的配比为果胶酶30-40%,纤维素酶30-40%,酸性蛋白酶25-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辅酶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的配比为果胶酶35%、纤维素酶35%、酸性蛋白酶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马铃薯粉碎,过≥60目筛;(2)将马铃薯粉均匀混于30-35℃水中,料水比为1∶1.8~2.8,然后添加复合菌种进行发酵,复合菌种添加量为0.5~5g/kg马铃薯粉,发酵温度为26-35℃,自然pH值,发酵时间为4-8d,制得乙醇含量≥10%(V/V)的燃料乙醇发酵液。本发明工序简单,免去了高温蒸煮工艺,可节能30-40%,设备投资少,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C12R1/685GK101041849SQ20071003481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6日
发明者熊兴耀, 苏小军, 谭兴和 申请人:湖南南方马铃薯产业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