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柜、制冰机以及清洁冰柜和制冰机的方法

文档序号:57119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冰柜、制冰机以及清洁冰柜和制冰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限定的冰处理装置和由独立权利要求 13的前序部分限定的清洁冰处理装置的方法。本发明涉及诸如冰块等冰的贮存和制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括冰柜的冰处理 装置和清洁包括冰柜的冰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一种包括制冰机的冰处理装置和清洁包括 制冰机的冰处理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冰柜和制冰机中使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即由水蒸汽的各电离阶 段(羟基自由基0H*、超氧化物离子、自由电子等)、氧气及这些的组合构成的光等离子体, 它们具有与臭氧类似的性质(以下称为“臭氧”),用于净化冰柜和制冰机的绝热内部和 设在绝热内部中的诸如冰块用模具等可能器具(以下称为“绝热内部”),还用于杀死冰 柜和制冰机的绝热内部中的微生物。这记载在例如美国专利No. 6,167, 711 (Slattery 等人)、美国专利 No. 6,334,328 (Brill)、美国专利 No. 6,458,257 (Andrews 等人)、 美国专禾Ij No. 6,506,428 (Berge等人)、美国专利No. 6,571,573 (Henry)、美国专利 No. 6,967,008 (Barnes)、美国专利申请公布 No. US2003/0080467 (Andrews 等人)和美国专 利申请公布 No. US 2007/0214809 (DiLorenzo)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冰处理装置的臭氧发生器的功能,并由此提供冰处理装置和 清洁冰处理装置的方法。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包括冰柜的冰处理装置的臭氧发生器的功能和相应地 改进包括制冰机的冰处理装置的臭氧发生器的功能,并由此提供包括冰柜的冰处理装置和 清洁包括冰柜的冰处理装置的方法和相应地提供包括制冰机的冰处理装置和清洁包括制 冰机的冰处理装置的方法。本发明的冰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独立权利要求1中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2 12中提供了冰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清洁冰处理装置的方法的特征在于独立权利要求13中的限定。从属权利要求14 21中提供了清洁冰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方案。臭氧发生器一般包括具有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的壳体,从而允许空气流过壳体。 壳体的空气进口与壳体的空气出口功能连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壳体。臭氧发生器包括在 壳体内的臭氧产生部件,用于在流过壳体的空气中产生臭氧。通过将臭氧发生器与冰柜或 制冰机连接,使得臭氧发生器的空气出口与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部功能连接,含有空气 的臭氧能够被供应到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部,从而避免污染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部。 臭氧是消除不希望的微生物、分解不希望的化学品和消除不良气味的最有效物质之一。因 此,臭氧常用在冰柜或制冰机中。
7
在此前已知的设备中,流过臭氧发生器的壳体的空气流从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 部的外部进入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部。这导致了以下事实在臭氧发生器产生抑制诸如 细菌和微生物等污染物生长的臭氧同时,诸如新的细菌和新的微生物等新污染物经由臭氧 发生器从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部的外部不断进入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部。常常使用冰柜或制冰机的一种设施是快餐店的厨房。由于在此前已知的设备中, 臭氧发生器的空气从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部(即放置冰柜或制冰机的快餐店厨房的绝 热内部)的外部抽入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部,因此快餐店厨房的空气中存在的大量污染 物将积聚在冰块上,并最终被消费者饮下/吃下,这是有健康危害的。在本发明的冰柜和制冰机中,用于将空气导入冰柜和制冰机的绝热内部的臭氧发 生器的空气进口设置在冰柜和制冰机的绝热内部中。换言之,在本发明的冰柜和制冰机中, 用于将空气导入冰柜和制冰机的绝热内部的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冰柜和制冰机的绝 热内部功能连接。这显著降低了被导入冰柜或制冰机的绝热内部中的诸如新的细菌和新的 微生物等新污染物的量。在冰柜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的壳体的空气进口与冰柜的绝热内部功能 连接,从而用于从冰柜的绝热内部仅接收空气。在制冰机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的壳体的空气进口与制冰机的绝热内部 功能连接,从而用于从制冰机的绝热内部仅接收空气。在制冰机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的绝热内部包括具有制造冰的冰产生 部件的制冰部和贮存冰的贮冰部,所述贮冰部被构造成从所述制冰部接收冰。在本发明的 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制冰部功能连接,用于从所述制冰部接 收空气,所述臭氧发生器的空气出口与所述制冰部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排放 到所述制冰部,和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制冰机的绝热内部的制冰部的内部。在该优 选实施方案中,壳体的空气进口优选但不必须地与所述制冰部功能连接,从而用于从所述 制冰部仅接收空气。在制冰机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的绝热内部包括具有制造冰的冰产生 部件的制冰部和贮存冰的贮冰部,所述贮冰部被构造成从所述制冰部接收冰。在本发明的 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所述贮冰部功能连接,臭氧发生器的空气出 口与所述贮冰部功能连接,和所述臭氧发生器设置在所述贮冰部的内部。在该优选实施方 案中,壳体的空气进口优选但不必须地与所述贮冰部功能连接,从而用于从所述贮冰部仅 接收空气。在制冰机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的绝热内部包括具有制造冰的冰产生 部件的制冰部和贮存冰的贮冰部,所述贮冰部被构造成从所述制冰机的绝热内部的制冰部 接收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制冰机包括第一臭氧发生器形式的臭氧发生 器和除了第一臭氧发生器之外的第二臭氧发生器。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臭 氧发生器的第一空气进口与所述制冰部功能连接,第一臭氧发生器的第一空气出口与所述 制冰部功能连接。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二臭氧发生器的第二空气进口与所述 贮冰部功能连接,第二臭氧发生器的第二空气出口与所述贮冰部功能连接。在该优选实施 方案中,第一臭氧发生器的第一壳体的第一空气进口优选但不必须地与所述制冰机的绝热 内部的制冰部功能连接,用于从所述制冰机的绝热内部的制冰部仅接收空气。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臭氧发生器的第二壳体的第二空气进口优选但不必须地与所述制冰机 的绝热内部的贮冰部功能连接,用于从所述制冰机的绝热内部的贮冰部仅接收空气。


下面,结合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附图中图1显示冰柜,图2是冰柜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3是冰柜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4是冰柜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5显示制冰机,图6显示臭氧发生器,图7显示图6的臭氧发生器的截面图,图8是制冰机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其中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制冰机的 制冰部功能连接,图9是制冰机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其中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制冰机的 制冰部功能连接并且其中臭氧发生器设置在制冰部内部,图10是制冰机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其中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制冰机 的贮冰部功能连接,图11是制冰机的第四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其中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制冰机 的贮冰部功能连接并且其中臭氧发生器设置在贮冰部内部,图12是制冰机的第五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其中第一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制 冰机的制冰部功能连接并且其中第二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制冰机的贮冰部功能连接,图13是制冰机的第六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其中第一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制 冰机的制冰部功能连接,其中第二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制冰机的贮冰部功能连接,其 中第一臭氧发生器设置在制冰部内部,并且其中第二臭氧发生器设置在贮冰部内部,图14是制冰机的第七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15是制冰机的第八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图16显示第一臭氧发生器的截面图,图17显示第二臭氧发生器的截面图,图18是制冰机的第十实施方案的截面图,和图19显示图17的制冰机的臭氧发生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冰处理装置(未用附图标记标识),其包括贮存冰的冰柜39。冰柜39包 括用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7。臭氧发生器7包括具有空气进口 9和空气出口 10的壳 体8。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出口 10功能连 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壳体8。臭氧发生器7包括在壳体8内的臭氧产生部件11,用于在流 过壳体8的空气中产生臭氧。臭氧产生部件11优选但不必须地是紫外光源或电晕放电部 件或它们的组合。
9
壳体8的空气出口 10与冰柜39的贮存冰(图未示)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用 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供应到冰柜39的绝热内部4,并且臭氧发生 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与冰柜39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用于从冰柜39的绝热内部 4接收空气。在图1 4中,冰柜39设有可开闭的铰链盖40,用于能够从冰柜39外部访问 绝热内部4,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优选但不必须地与冰柜39的绝热内部4功 能连接,从而用于从冰柜39的绝热内部4仅接收空气。在图2所示的冰柜39中,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在图2中,冰柜39设有在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冰柜39的绝热内部4之 间的两个孔32。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出口 10与制冰机1的孔32功能连接,用于 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臭氧发生器7供应到冰柜39的绝热内部4,并且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 8的空气进口 9与制冰机1的孔32功能连接,用于利用臭氧发生器7从冰柜39的绝热内部 4接收空气。在图2中,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 8的第一管子30,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包括用于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 的第二管子31。第一管子30安嵌在冰柜39的孔32中,第二管子31安嵌在冰柜39的孔 32中。在图3所示的冰柜39中,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内部。在图4中,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冰柜39包括在绝 热内部4的外部与绝热内部4的内部之间的一个孔32,用于将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 与冰柜39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和将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与冰柜39的绝热内部 4功能连接。在图4中,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包括第二管子31,其部分地置于臭氧发生 器7的空气进口 9的第一管子30的内部,首先允许将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冰柜39的绝热内 部4的外部,其次允许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和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经由在绝 热内部4的外部与绝热内部4的内部之间的一个孔32同时与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相通。图19显示臭氧发生器7的截面图,其可用在图4所示实施方案的冰柜39中。在 图19所示的臭氧发生器中,利用设置在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中的泵12,经由设在第一管 子30中的孔41将空气从绝热内部4抽入与空气进口 9连接的第一管子30。泵12的作用 是产生经过壳体8的空气流。在第一管子30后,空气流进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其中臭 氧产生部件11设置成在流经壳体8的空气中产生臭氧。此后,含有空气的臭氧从壳体8流 入空气出口 10的第二管子31,含有空气的臭氧流过第二管子31并进入绝热内部4。一种清洁包括贮存冰的冰柜39的冰处理装置的方法包括提供产生臭氧的臭氧发 生器7的步骤,臭氧发生器7包括具有空气进口 9和空气出口 10的壳体8和在壳体8内的 臭氧产生部件11,其中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 气出口 10功能连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壳体8,臭氧产生部件11用于在流过壳体8的空气 中产生臭氧。臭氧产生部件11优选但不必须地是紫外光源或电晕放电部件或它们的组合。该方法包括将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与冰柜39的贮存冰的绝热内 部4连接和将壳体8的空气出口 10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连接的步骤。
该方法包括操作臭氧发生器7使空气从冰柜39的绝热内部4流过臭氧发生器7 的壳体8并返回到冰柜39的绝热内部4和操作壳体8内部的臭氧产生部件11在流过壳体 8的空气中产生臭氧的步骤。在清洁冰柜39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冰柜39中在冰 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内部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32,将臭氧 发生器7设置在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将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和臭氧发生 器7的空气出口 10与在冰柜39中在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冰柜39的绝热内部4 的内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连接。在清洁冰柜39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冰柜39中在冰 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冰柜39的绝热内部4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32,提供带有用于 将空气导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第一管子30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提供带有 用于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的第二管子31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和在 至少一个孔32中设置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冰柜39的绝热 内部4的外部,并且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在清洁冰柜39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在冰柜39中在冰柜39的绝 热内部4的外部和冰柜39的绝热内部4之间提供一个孔32的步骤。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 案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第一管子30的臭氧发 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和提供带有用于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的第二管子31的 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在一个孔32中设置 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并且第 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冰柜39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 包括以下步骤在一个孔32中在第二管子31内部设置第一管子30或在第一管子30内部 设置第二管子31 (如图4所示),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冰柜39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并 且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冰柜39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图8 15显示包括制冰机的冰处理装置。图8 15所示的制冰机1包括制冰部 2、与制冰部2功能连接的制冷部28和贮存制冰部2中产生的冰(图未示)的贮冰部3。图8 15所示的制冰机1包括绝热内部4,其分成制冰部2和贮冰部3。在图8 15中,制冰机1设有可开闭的铰链盖40,用于能够从制冰机1外部访问绝热内部4。制冰机的制冷部28包括冰产生部件5,其通常包括压缩机(图未示)、冷凝器(图 未示)、冷凝泵(图未示)和相关的电子产品和用于操作的其他装置(图未示)。冰产生部 件5的用于形成冰如冰块的蒸发器模具6位于制冰部2中。用于将水分配入蒸发器模具6 的水分配部件(图未示)也设置在制冰部2中。制冰机1的基本功能是本领域中公知的。 基本上和简言之,水由水分配部件分配到蒸发器模具中,利用压缩机冷却到水的冰点之下, 冷凝器和冷凝泵使蒸发器模具中的水成为冰。然后,制冰部2中产生的冰或冰块从蒸发器 模具6中剥离并落入贮冰部中。制冰机1包括产生臭氧(图未示)的臭氧发生器7。臭氧发生器7包括具有空气进口 9和空气出口 10的壳体8,从而允许空气流过壳 体8。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出口 10功能连 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壳体8。
11
臭氧发生器7包括在壳体8内或与壳体8功能连接的臭氧产生部件11,用于在流 过壳体8的空气中产生臭氧。壳体8的空气出口 10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 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排放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用于从 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接收空气。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优选但不必须地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功 能连接,从而用于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仅接收空气。臭氧发生器7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在壳体8内的泵12,用于产生通过壳体8的气流。在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内的臭氧产生部件11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用于在流过 壳体8的空气中产生臭氧的紫外光源13。可选择地,在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内的臭氧产 生部件11可以包括用于在流过壳体8的空气中产生臭氧的电晕放电部件(图未示)。臭氧发生器7优选但不必须地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内部。可选择地,臭 氧发生器7可以设置在制冰机1的制冷部28内部。可选择地,臭氧发生器7可以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在该实施方 案中,制冰机1设有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 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在该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和臭氧发 生器7的空气进口 9中的至少一个与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 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臭氧 发生器7供应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或者分别地,用于利用臭氧发生器7从 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空气。在图8和图10中,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臭氧发生器7 的壳体8的第一管子30,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包括用于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供 应空气的第二管子31。第一管子30可以安嵌在孔32中,第二管子31可以安嵌在制冰机1 的孔32中,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并且第一管子30和第 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优选但不必须 地至少部分地同轴设置,使得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均安嵌在制冰机1的同一个孔32 中。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包括具有制造冰的冰产生部件5的制 冰部2和贮存冰的贮冰部3,贮冰部3被构造成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 冰。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和空气出口 10中的至少一个 与制冰部2功能连接。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优选地,臭氧发生器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和 空气出口 10均与制冰部2功能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优选但不必须 地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能连接,从而用于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 冰部2仅接收空气。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 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1设有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 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出口 10和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与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 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功能连接,用于 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臭氧发生器7供应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和用于利用臭 氧发生器7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空气。在图8中,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 8的第一管子30,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包括用于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 的第二管子31。第一管子30可以安嵌在孔32中,第二管子31可以安嵌在制冰机1的孔 32中,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并且第一管子 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能连接。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 31优选但不必须地至少部分地同轴设置,使得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均安嵌在制冰机 1的同一个孔32中。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包括具有制造冰的冰产生部件 5的制冰部2和贮存冰的贮冰部3,贮冰部3被构造成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 接收冰。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和空气出口 10中的至少 一个与贮冰部功能连接。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优选地,空气进口 9和空气出口 10均与贮 冰部功能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优选但不必须地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 部4的贮冰部3功能连接,从而用于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仅接收空气。在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在该优 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1设有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 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在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和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与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 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臭氧发 生器7供应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和用于利用臭氧发生器7从制冰机1的绝 热内部4的贮冰部3接收空气。在图10中,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 8的第一管子30,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包括用于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 的第二管子31。第一管子30可以安嵌在孔32中,第二管子31可以安嵌在制冰机1的孔 32中,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并且第一管子 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功能连接。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 31优选但不必须地至少部分地同轴设置,使得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均安嵌在制冰机 1的同一个孔32中。在图18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制冰机1包括在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绝热内部4的内 部之间的一个孔32,同时用于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和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在图18中,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制冷部28中。在图18中,臭氧发生 器7的空气出口 10包括第二管子31,其部分地置于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的第一管子 30的内部,首先允许将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绝热内部4的外部,其次允许臭氧发生器7的空 气出口 10和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经由在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绝热内部4的内部之 间的一个孔32同时与绝热内部4相通。图19显示图18所示的制冰机1的臭氧发生器7的详细截面图。在图19中,第一管子30设有允许空气从绝热内部4进入第一管子30的孔41。第二管子31可以被穿孔或 设有在含有空气的臭氧到达第二管子31的端部之前允许含有空气的臭氧退出第二管子31 的小孔42。在图19所示的臭氧发生器中,利用设置在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中的泵12,经 由设在第一管子30中的孔41将空气从绝热内部4抽入与空气进口 9连接的第一管子30。 泵12的作用是产生经过壳体8的空气流。在第一管子30后,空气流进入臭氧发生器7的 壳体8,其中臭氧产生部件11设置成在流经壳体8的空气中产生臭氧。此后,含有空气的臭 氧从壳体8流入空气出口 10的第二管子31,含有空气的臭氧流过第二管子31并进入绝热 内部4。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包括具有制造冰的冰产生部件 5的制冰部2和贮存冰的贮冰部3,贮冰部3被构造成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 接收冰。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是第一臭氧发生器14。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第 一臭氧发生器14包括具有第一空气进口 16和第一空气出口 17的第一壳体15。第一臭氧 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的第一空气进口 16与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的第一 空气出口 17功能连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第一壳体15。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臭氧发 生器14包括在第一壳体15内或与第一壳体15功能连接的第一臭氧产生部件18,用于在 流过第一壳体15的空气中产生臭氧。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壳体15的第一空气出口 17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第一臭氧发生 器14的第一壳体15排放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 壳体15的第一空气进口 16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能连接,用于从制冰机 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空气。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1还包括第二臭氧发生器19。第二臭氧发生器19包 括具有第二空气进口 21和第二空气出口 22的第二壳体20。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 体20的第二空气进口 21与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的第二空气出口 22功能连 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第二壳体20。第二臭氧发生器19包括在第二壳体20内或与第二壳 体20功能连接的第二臭氧产生部件23,用于在流过第二壳体20的空气中产生臭氧。第二 壳体20的第二空气出口 22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 气的臭氧从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排放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 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的空气进口 2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 能连接,用于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空气。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的第一空气进口 16优选但不必须地与制冰机1 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能连接,从而用于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仅接收 空气。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的第二空气进口 21优选但不必须地与制冰机1 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功能连接,从而用于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仅接收空气。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臭氧发生器14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在第一壳体15内 的用于产生通过第一壳体15的气流的第一泵24,第二臭氧发生器19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 在第二壳体20内的用于产生通过第二壳体20的气流的第二泵25。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 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内的第一臭氧产生部件18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用于在 第一气流中产生臭氧的第一紫外光源26,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内的第二臭氧产生部件23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用于在第二气流中产生臭氧的第二紫外光源27。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臭氧发生器14和第二臭氧发生器19均设置在制冰机1 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在该优选实施方案中,制冰机1设有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 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第一臭氧发生器 14的第一空气出口 17和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空气进口 16与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 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功能连接, 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第一臭氧发生器14供应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和 用于利用第一臭氧发生器14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空气。在该优选实 施方案中,制冰机1设有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 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空气出口 22和第二臭氧 发生器19的第二空气进口 21与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 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第二臭氧 发生器19供应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和用于利用第二臭氧发生器19从制冰 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接收空气。在图12中,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空气进口 16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第一臭氧 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的第三管子33,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空气出口 17包括用于 从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供应空气的第四管子34。在图12中,第三管子33安嵌在孔32中,第四管子34安嵌在制冰机1的孔32中, 使得第一臭氧发生器14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并且第三管子33 和第四管子34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能连接。第三管子33和第四管子34 可以至少部分地同轴设置,使得第三管子33和第四管子34安嵌在同一个孔中。在图12中,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空气进口 21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第二臭氧 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的第五管子35,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空气出口 22包括用于 从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8供应空气的第六管子36。在图12中,第五管子35安嵌在孔32中,第六管子36安嵌在制冰机1的孔32中, 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并且第五管子35和第 六管子36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功能连接。第五管子35和第六管子36可 以至少部分地同轴设置,使得第五管子35和第六管子36安嵌在同一个孔中。在图14所示的制冰机中,臭氧发生器7的第一管子30设置成将空气从制冰机1的 制冰部2导入臭氧发生器7,臭氧发生器7的第二管子31设有第一出口 37和第二出口 38。 第一出口 37设置在制冰机1的制冰部2中,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供应到制冰机1的制冰 部2中,第二出口 38设置在制冰机1的贮冰部3中,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供应到制冰机 1的贮冰部3中。在图14所示的制冰机中,臭氧发生器7的第一管子30设置成将空气从制冰机1 的制冰部2导入臭氧发生器7,臭氧发生器7的第二管子31设置成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供应 到制冰机1的贮冰部3中。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供应到制冰机1的贮冰部3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制冰机1的贮 冰部3是制冰机1的空间,设有用于访问贮冰部3内的冰的盖子或门。当打开盖子或门并 使用例如铲子(图未示)从贮冰部3取出冰时,来自铲子和周围空气的污染物可能会自由
15地接近贮冰部3中的冰并污染冰。一种清洁包括制造冰的制冰机的冰处理装置1的方法包括提供产生臭氧的臭氧 发生器7的步骤。臭氧发生器7包括具有空气进口 9和空气出口 10的壳体8和在壳体8 内的臭氧产生部件11,其中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 的空气出口 10功能连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壳体8,臭氧产生部件11用于在流过壳体8的
空气中产生臭氧。该方法还包括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 4接收空气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将壳体8的空气出口 10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连接而从制冰机 1的绝热内部4接收含有空气的臭氧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操作臭氧发生器7使空气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流过臭氧发生器 7的壳体8并返回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操作壳体8内部的臭氧产生部件11在流过壳体8的空气中产生臭 氧的步骤。该方法优选包括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 部4仅接收空气的步骤。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将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 内部4的内部的步骤。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 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32的步骤。该 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将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将臭 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和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与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的绝 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连 接。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臭 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第一管子30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提供带有用于从臭氧发 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的第二管子31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和在制冰机1的孔 32中设置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 外部,并且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臭 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第一管子30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提供带有用于从臭氧发 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并与第一管子30至少部分地同轴的第二管子31的臭氧发生器7 的空气出口 10,和在制冰机1的孔32中设置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使得臭氧发生器7 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并且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 内部4功能连接。在清洁制冰机1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 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内部之间提供一个孔32的步骤。该方法 的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第一管 子30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和提供带有用于从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的第二管子31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在一 个孔32中设置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 4的外部,并且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该方法的优 选实施方案优选包括以下步骤在一个孔32中在第二管子31内部设置第一管子30或在第 一管子30内部设置第二管子31 (如图18所示),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 内部4的外部,并且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 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空气的步骤。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 法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 4的制冰部2仅接收空气的步骤。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 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内部,和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冰机1的 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空气。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优选但不必须 地包括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仅 接收空气的步骤。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的绝 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32, 和将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该优选实施方案包括将臭氧发生 器7的空气进口 9和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与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 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连接的步骤。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臭 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第一管子30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和提供带有用于从臭氧 发生器的壳体8供应空气的第二管子31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该优选实施方案 包括以下步骤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 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中设置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 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并且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 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能连接。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 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接收空气的步骤,贮冰部3被构造成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 部4的制冰部2接收冰。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连 接臭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仅接收空气 的步骤。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 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内部,贮冰部3被构造成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 部2接收冰,和连接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接 收空气。在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连接臭氧发生器7 的壳体8的空气进口 9而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仅接收空气的步骤。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的绝 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32,和将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包括将臭 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和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与在制冰机1中制冰机1的绝热 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连接 的步骤。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臭 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第一管子30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提供带有用于从臭氧发 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的第二管子31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出口 10,和在制冰机1的孔 32中设置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 外部,并且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功能连接。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臭 氧发生器7的壳体8的第一管子30的臭氧发生器7的空气进口 9,提供带有用于从臭氧发 生器7的壳体8供应空气并与第一管子30至少部分地同轴的第二管子31的臭氧发生器7 的空气出口 10,和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 贮冰部3之间的孔32中设置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使得臭氧发生器7设置在制冰机 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并且第一管子30和第二管子31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 3功能连接。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在壳体8内设置紫外光源13形式的臭氧 产生部件11的步骤,用于在流过壳体8的空气中产生臭氧。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在壳体8内设置电晕放电部件形式的臭 氧产生部件11的步骤,用于在流过壳体8的空气中产生臭氧。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臭氧发生器14形式 的臭氧发生器,第一臭氧发生器14包括具有第一空气进口 16和第一空气出口 17的第一壳 体15和在第一壳体15内的第一臭氧产生部件18,其中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 的第一空气进口 16与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的第一空气出口 17功能连接,从 而允许空气流过第一壳体15,第一臭氧产生部件18用于在流过第一壳体15的空气中产生 臭氧。该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连接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空气进口 16而从 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空气,和连接第一壳体15的第一空气出口 17而将 空气从第一壳体15的第一空气出口 17排放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该优选 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操作第一臭氧发生器14使空气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 2流过臭氧发生器的壳体并返回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和操作第一壳体15 内部的第一臭氧产生部件18,用于在流过第一壳体15的空气中产生臭氧。该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除了第一臭氧发生器14之外还提供产生臭氧的 第二臭氧发生器19,第二臭氧发生器19包括具有第二空气进口 21和第二空气出口 22的第 二壳体20和在第二壳体20内的第二臭氧产生部件23,其中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 20的第二空气进口 21与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的第二空气出口 22功能连接, 从而允许空气流过第二壳体20,第二臭氧产生部件23用于在流过第二壳体20的空气中产 生臭氧。该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连接第二壳体20的第二空气进口 21而从制冰机 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接收空气,和连接第二壳体20的第二空气出口 22而将空气从第二壳体20的第二空气出口 22排放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该优选实施方案 包括以下步骤操作第二臭氧发生器19使空气从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流过第 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并返回到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和操作第二壳 体20内部的第二臭氧产生部件23,用于在流过第二壳体20的空气中产生臭氧。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臭氧发生器14设 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内部,和将第二臭氧发生器19设置在制冰机1的 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内部。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以下步骤设 置包括用于产生通过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的空气流的第一泵24的第一臭氧 发生器14,和设置包括用于产生通过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的空气流的第二泵 25的第二臭氧发生器19。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在第一壳体15内包 括第一紫外光源26或第一电晕放电部件形式的第一臭氧产生部件18的用于在流过第一壳 体15的空气中产生臭氧的第一臭氧发生器14。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但不必须地包 括以下步骤设置在第二壳体20内包括第二紫外光源27或第二电晕放电部件形式的第二 臭氧产生部件23的用于在流过第二壳体20的空气中产生臭氧的第二臭氧发生器19。该 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以下步骤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 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32,将第一 臭氧发生器14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将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空气 进口 16和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空气出口 17与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 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连接。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以下步骤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 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 32,将第二臭氧发生器19设置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将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 第二空气进口 21和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空气出口 22与在制冰机1中在制冰机1的 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 连接。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第 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的第三管子33的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空气进口 17, 和提供带有用于从第一臭氧发生器14的第一壳体15供应空气的第四管子34的第一臭氧 发生器14的第一空气出口 17,和将第三管子33和第四管子34安嵌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 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中。该方法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但不必须地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 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的第五管子35的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空气进口 21,提供带有用于从第二臭氧发生器19的第二壳体20供应空气的第六管子36的第二臭氧 发生器19的第二空气出口 22,和将第五管子35和第六管子36安嵌在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 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制冰机1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中。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冰柜已经被认为是优选实施 方案的冰处理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制冰机已经被认 为是优选实施方案的冰处理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上述冰柜和/或制冰机能 够适当地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单独冰处理装置来体现。
作为单独的冰柜和制冰机实施方案的选择,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优选实 施方案的冰柜和优选实施方案的制冰机的组合也被认为是优选实施方案的冰处理装置,在 优选实施方案中,在同一冰处理装置中包括冰柜和制冰机。在这种实施方案中,制冰机包括 贮冰部,象集成冰柜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臭氧发生器设置成从本发明优选实施方 案的冰处理装置的内部将空气抽入臭氧发生器中。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冰处理装 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置中的臭氧发生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冰处理装置 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包括多个臭氧发生器,也可包括所述多个臭氧发生器中的至少一个臭 氧发生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臭氧发生器设置成从冰处理装置的第一部 分获取空气,同时臭氧发生器设置成产生臭氧并将含有臭氧的空气输出到所述冰处理装置 的第二部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冰处理装置的单独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冰处理装置的同一部分。根据本发明 的实施方案,即使不完全也可以至少适当部分地避免冰处理装置外部的空气进入冰处理装 置,不包括从冰处理装置取出冰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贮冰部、贮冰 部的绝热内部、制冰部、制冰部的绝热内部、接近冰产生部件的空间。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 施方案,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贮冰部、贮冰部的绝热内部、制冰部、制冰部 的绝热内部、接近冰产生部件的空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发展,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可以以各 种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和其实施方案并不限于上述的例子,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 内变化。
20
权利要求
一种冰处理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冰柜(39),所述冰柜包括绝热内部(4),所述绝热内部包括贮存冰的贮冰部(3);制冰机(1),所述制冰机包括绝热内部(4),所述绝热内部包括制造冰的制冰部(2);和所述冰柜(39)和所述制冰机(1)的组合,其中所述冰处理装置包括用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7,14,19),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包括具有空气进口(9,16,21)和空气出口(10,17,22)的壳体(8,15,20),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空气进口(9,16,21)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空气出口(10,17,22)功能连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所述壳体(8,15,20),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还包括在所述壳体(8,15,20)内的臭氧产生部件(11,13,18,23,26,27),用于在流过所述壳体(8,15,20)的空气中产生臭氧,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的空气出口(10,17,22)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供应到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的空气进口(9,16,21)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用于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接收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所述冰处理装置设有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 绝热内部(4)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空气出口(10,17,22)和所述臭氧发 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空气进口(9,16,21)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至少一个孔 (32)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供应到所述冰处理装 置的绝热内部(4)和用于利用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 (4)接收空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所述臭氧发生器(7, 14,19)的壳体(8,15,20)的第一管子(31),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出口(10, 17,22)包括用于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供应空气的第二管子 (31),和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31)安嵌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至少一个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包括具有制造冰的冰产生部件(5)的制冰部(2),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包括贮存冰的贮冰部(3),所述贮冰部(3)被构造成从 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冰,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 (9,16,21)和空气出口 (10,17,22)中的至少 一个与所述制冰部(2)功能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其中所述冰处理装置设有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所述冰 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和所述臭氧发生器(8,15,20)的空气出口 (10,17,22)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 空气进口(9,16,21)中的至少一个与设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 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功能连接,用 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供应到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 的制冰部(2),或者分别地,用于利用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 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空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9,16,21)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所述臭氧 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第一管子(30),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 出口(10,17,22)包括用于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供应空气的第 二管子(31),和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31)中的至少一个安嵌在设在所述冰 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 (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9,16,21)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所述臭氧 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第一管子(30),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 空气出口(10,17,22)包括用于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供应空气 的第二管子(31),和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31)安嵌在设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 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 (32)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所述冰处理装置设有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所述冰 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出口 (10,17,22)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 空气进口(9,16,21)中的至少一个与设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 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功能连接,用 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供应到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 的贮冰部(3),或者分别地,用于利用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 内部⑷的贮冰部(3)接收空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9,16,21)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所述臭氧 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第一管子(30),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 空气出口(10,17,22)包括用于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供应空气 的第二管子(31),和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31)安嵌在设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 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 (32)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包括具有制造冰的冰产生部件(5)的制冰部(2),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包括贮存冰的贮冰部(3),所述贮冰部(3)被构造成从 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冰,所述空气进口(9,16,21)与所述贮冰部(3)功能连接,用于从所述贮冰部(3)接收空 气,和所述空气出口(10,17,22)与所述贮冰部(3)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所述 臭氧发生器(7,14,19)供应到所述贮冰部(3)。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其中所述冰处理装置设有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所 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出口 (10,17,22)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 空气进口(9,16,21)与设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所述冰 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 的臭氧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供应到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 和用于利用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接 收空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9,16,21)包括用于将空气导入所述臭氧 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第一管子(30),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 出口(10,17,22)包括用于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供应空气的第 二管子(31),和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31)安嵌在设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 的贮冰部(3)的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 (32)中。
13.一种清洁冰处理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冰处理装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冰柜 (39),所述冰柜包括绝热内部(4),所述绝热内部包括贮存冰的贮冰部(3);制冰机(1),所 述制冰机包括绝热内部(4),所述绝热内部包括制造冰的制冰部(2);和所述冰柜(39)和所 述制冰机(1)的组合,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7,14,19),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包括具有空气进 口 (9,16,21)和空气出口 (10,17,22)的壳体(8,15,20)和在所述壳体(8,15,20)内的臭 氧产生部件(11,13,18,23,26,27),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 空气进口 (9,16,21)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空气出口(10,17, 22)功能连接,从而允许空气流过所述壳体(8,15,20),所述臭氧产生部件(11,13,18,23,.26,27)用于在流过所述壳体(8,15,20)的空气中产生臭氧,将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空气进口(9,16,21)与所述冰处理 装置的绝热内部(4)连接,连接所述壳体(8,15,20)的空气出口(10,17,22)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 操作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使空气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流过所述臭 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并返回到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和操作所述壳体(8,15,20)内部的所述臭氧产生部件(11,13,18,23,26,27)在流过所述 壳体(8,15,20)的空气中产生臭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冰处理装置中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 绝热内部(4)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32),将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 将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 (9,16,21)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 空气出口(10,17,22)与在所述冰处理装置中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 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第一管子(30)的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9,16,21),提供带有用于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供应空气的第二管子(31)的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出口(10,17,22),和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至少一个孔(32)中设置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 (31),使得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并且 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31)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功能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 气进口(9,16,21)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冰处理装置中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所述冰 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32),将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外部,和 将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 (9,16,21)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 空气出口(10,17,22)与在所述冰处理装置中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 (2)的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 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并且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31)与 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功能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 气进口(9,16,21)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连接,所述贮冰部(3) 被构造成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接收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冰处理装置(1,39)中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的外部 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孔(32),将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绝热内部(4)的制冰部(2)的外部,和 将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 (9,16,21)和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 空气出口(10,17,22)与在所述冰处理装置中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 (3)的外部和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之间的至少一个孔(32)连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带有用于将空气导入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的第一管子(30)的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进口(9,16,21),提供带有用于从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壳体(8,15,20)供应空气的第二管子(31)的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的空气出口(10,17,22),和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至少一个孔(32)中设置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 (31),使得所述臭氧发生器(7,14,19)设置在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的贮冰部(3) 的外部,并且所述第一管子(30)和所述第二管子(31)与所述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4) 的贮冰部(3)功能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处理装置,其包括臭氧发生器,该臭氧发生器包括具有空气进口和与空气进口功能连接的空气出口的壳体,从而允许空气流过该壳体。该臭氧发生器还包括在壳体内的臭氧产生部件。该空气出口与该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功能连接,用于将含有空气的臭氧从臭氧发生器供应到绝热内部,该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口与该冰处理装置的绝热内部功能连接,用于从绝热内部接收空气。本发明还公开了至少包括冰柜、制冰机和/或其组合的冰处理装置。还公开了清洁冰处理装置的方法。
文档编号A23G9/30GK101883591SQ200880118929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3日
发明者尼克拉斯·特恩奎斯特 申请人:佰奥尊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