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酱油的酿造方法

文档序号:553254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绿茶酱油的酿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酱油的酿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酱油是常用的调味品之一。为提高酱油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专利文献中披露 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技术方案。
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发明专利ZL02113326.3,授权公告号CN1206939C,公开了 "保 健型荞麦黑米酱油",该件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健型酱油及其生产方法。酱油采用大豆、荞麦、 黑米与麸皮共同作为生产原料。荞麦与黑米均是极具保健功能的农产品,它们所含有的功能 因子随着酿造过程进入酱油,制得的酱油因富含黄酮类物质芦丁(维生素P)、钙、铁、锌、锰、 硒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族、维生素E,因而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滋阴补血等功效。 本发明制得的酱油不添加焦糖色素,减少了影响酱油风味和品质的有害成分。该发明的生产 方法是将先进的生物技术与传统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相结合,使酱醅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原 料分解更加彻底,形成更多、更丰富的香气成分与鲜味物质,并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与酱油 的得油率,以及酱油品质。
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发明专利200710071990.8,公告号CN101273773A,此件发明名 称为"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草药调味酱油",它是在酱油的基料中加入菌菇、向日葵秆芯、
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莞荽、桂皮、草果、煨玉果、芥菜籽、砂仁、月桂叶、莨姜,十 三种中草药。这些中草药经过检验质量、粉碎、称量混合装袋、加入酱油基料浸泡、生物萃 取、过滤、母液缓冲、细胞剪切、二次过滤、成品储存灌装、加盖贴签、装箱,十二个步骤 精制而成的。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的液体,具有独特的酱香味,且口感鲜美、绵长、持久、 柔和、醇厚、回味无穷,对增进食欲有极好的效果。同时长期食用可以降血糖、降血脂、防 癌、抗癌、预防感冒,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发明专利200610045801.5,公告号CN101011141A,发明名 称为"一种保健食醋、保健白酒、保健酱油的生产方法",该项发明是以葛藤与淀粉类物质(玉 米或大米)为原料生产保健食醋、保健白酒、保健酱油的一项综合开发技术,它充分利用了野 生植物资源,并可将其资源优势化为产品优势,使用葛藤制醋和制酒除具有开胃健脾、美容 养肝、调制食品等用途外,其副产物还可生产保健酱油,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新发明。 该项发明除可利用葛藤来生产保健食醋、保健白酒、保健酱油外,还可只利用淀粉类物质(玉米或大米)为原料生产普通的食醋、白酒、和酱油产品。
再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发明专利200610124283.6,公告号CN100998397A,发明名
称为"茶叶酱油的酿造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酱油的酿造方法,特别是一种茶叶酱油的酿造 方法。包括原料处理、制曲、发酵及配兑,其原料中含有质量百分含量为3 15%的茶叶, 并在成曲拌入盐水的同时加入酱醅质量0.003-0.01 %的丁基羟茴香醚和0.001-0.005%的没 食子酸丙酯。该方法所制得的茶叶酱油既具有传统酿造酱油的固有风味,又具有茶叶的清香 和营养保健作用,且没有茶叶苦涩味。
上述四件专利文本所披露的技术方案,也许是实施或推广有一定的难度,或其它原因所 致,未见批量上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克服上述的不足,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绿茶酱油的酿造方法,使其能解决 付诸实施有难度,或其它原因所致,未见批量上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 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绿茶酱油的酿造方法,该方法的要点在于
由绿茶、黄豆、食盐原料组成,所述绿茶、黄豆、食盐,三者的重量比为绿茶16 18%, 黄豆70 74%,食盐10 12%。
(1) 将所述原料的绿茶水=1 : 5,常温浸泡;
(2) 将所述原料的黄豆水=1 : 5,常温浸泡;
(3) 常温浸泡绿茶2小时,黄豆8小时;将所述浸泡的黄豆清洗,蒸熟并冷却、凉干。 将上述浸泡绿茶和蒸熟凉干的黄豆放入缸内加盐搅拌均匀,缸体复盖并密封,放在室外
常温发酵3 6个月,发酵酿造为酱坯。
将上述发酵的绿茶酱坯经磨浆机加盐水磨酱浆,经100 200目的过滤网过滤除去酱渣, 将过滤的酱液集中在沉淀罐中沉淀;经沉淀的酱液集中至成品罐中加热90 95X:,消毒杀菌, 灌装为成品绿茶酱油。
上述的绿茶或选用红茶,酿造方法相同。
一种红茶酱油的酿造方法,该方法的要点在于
由红茶、黄豆、食盐原料组成,所述红茶、黄豆、食盐,三者的重量比为红茶16 18%, 黄豆70 74%,食盐10 12%;
所述原料的红茶水=1:5,常温浸泡;
所述原料的黄豆水=1 : 5,常温浸泡;常温浸泡红茶2小时,黄豆8小时; 所述浸泡的黄豆清洗,蒸熟并冷却、凉干;将上述浸泡红茶和蒸熟凉干的黄豆放入缸内加盐搅拌均匀,缸体复盖并密封,放在室外 常温发酵3 6个月,发酵酿造为酱坯;
将上述发酵的红茶酱坯经磨浆机加盐水磨酱浆,经100 200目的过滤网过滤除去酱渣, 将过滤的酱液集中在沉淀罐中沉淀,经沉淀的酱液集中至成品罐中加热90 95。C,消毒杀菌, 灌装为成品红茶酱油。
本发明不添加人工色素,分离出来的酱渣、沉淀物作为饲料,绿茶酱油或红茶酱油含有 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成份,拟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癌的效果。具有绿茶的 酱香和酯香味,呈红褐色或棕褐色,鲜艳,有光泽而不发黑;保存期较长,成本较低。使其 付诸实施较为容易,利用夏、秋茶叶后期生长不可仰制,但其营养保健价值未减的特点,提 高茶叶的附加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绿茶为例,选用夏秋后期的绿茶16kg,黄豆74kg,食盐10kg;所述原料的绿茶浸在80 kg的水中常温浸泡2小时;将黄豆74kg浸在370kg的水中常温浸泡8小时;将浸泡的黄豆清洗, 蒸熟并冷却、凉干;将上述浸泡绿茶和蒸熟凉干的黄豆放入缸内加盐搅拌均匀,缸体复盖并 密封,放在室外常温发酵5个月,发酵酿造为酱坯;10kg的食盐是分批加入的(食盐的加入量 是根据最终成品的咸淡程度,进行适当的调节),磨酱坯加食盐水,磨成的酱液经100目滤网 过滤,将过滤的酱液集中在沉淀罐中沉淀,沉淀物排出罐外作为词料。合格的沉淀液再经200 目滤网过滤,经过滤的酱液集中至成品罐中加热95'C,消毒杀菌,灌装为成品一绿茶酱油。
权利要求
1、一种绿茶酱油的酿造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由绿茶、黄豆、食盐原料组成,所述绿茶、黄豆、食盐,三者的重量比为绿茶16~18%,黄豆70~74%,食盐10~12%;所述原料的绿茶∶水=1∶5,常温浸泡;所述原料的黄豆∶水=1∶5,常温浸泡;常温浸泡绿茶2小时,黄豆8小时;所述浸泡的黄豆清洗,蒸熟并冷却、凉干;所述浸泡绿茶和蒸熟凉干的黄豆放入缸内加盐搅拌均匀,缸体复盖并密封,放在室外常温发酵3~6个月,发酵酿造为酱坯;所述食盐的加入量是根据最终成品的咸淡程度,进行适当的调节;所发酵的绿茶酱坯经磨浆机加盐水磨酱浆,经100~200目的过滤网过滤除去酱渣,将过滤的酱液集中在沉淀罐中沉淀,经沉淀的酱液集中至成品罐中加热90~95℃,消毒杀菌,灌装为成品绿茶酱油。
2、 一种红茶酱油的酿造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由红茶、黄豆、食盐原料组成,所述红茶、黄豆、食盐,三者的重量比为红茶16 18%, 黄豆70 74%,食盐10 12%;所述原料的红茶水=1:5,常温浸泡;所述原料的黄豆水=1:5,常温浸泡;常温浸泡红茶2小时,黄豆8小时; 所述浸泡的黄豆清洗,蒸熟并冷却、凉干;所述浸泡红茶和蒸熟凉干的黄豆放入缸内加盐搅拌均匀,缸体复盖并密封,放在室外常 温发酵3 6个月,发酵酿造为酱坯;所述食盐的加入量是根据最终成品的咸淡程度,进行适当的调节;所述发酵的红茶酱坯经磨浆机加盐水磨酱浆,经100 200目的过滤网过滤除去酱渣,将 过滤的酱液集中在沉淀罐中沉淀,经沉淀的酱液集中至成品罐中加热90 95"C,消毒杀菌, 灌装为成品红茶酱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酱油的酿造方法,是一种绿茶酱油的酿造方法。该方法的要点在于由绿茶、黄豆、食盐原料组成,所述三者的重量比为绿茶16~18%,黄豆70~74%,食盐10~12%。绿茶、黄豆∶水=分别为1∶5,常温浸泡绿茶2小时,黄豆8小时;浸泡的黄豆清洗,蒸熟并冷却、凉干。将浸泡绿茶和蒸熟凉干的黄豆放入缸内加盐搅拌均匀,缸体复盖并密封,放在室外常温发酵3~6个月,发酵酿造为酱坯。将发酵的绿茶酱坯经磨浆机加盐水磨酱浆,经100~200目的过滤网过滤除去酱渣,将过滤的酱液集中在沉淀罐中沉淀,集中至成品罐中加热90~95℃,消毒杀菌,灌装为成品绿茶酱油。利用夏、秋茶叶后期生长不可仰制,但其营养保健价值未减的特点,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文档编号A23L1/30GK101606682SQ20091010079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3日
发明者刘志良 申请人:刘志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