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3775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中饮用的茶类饮品,具体的说是ー种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
背景技术
茶叶不仅气味香、提神,而且富含维生素,茶叶中的茶多酚还具有抗衰老等作用。茶叶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许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甚至生活中离不开饮茶。红茶是茶叶的一个品种,红茶具有与其它茶叶相同的防癌、抗癌、防暑、解毒等多种功效。红茶在我国的南方福建、江西、安微和四川等省都有种植生产。松针味苦、温、祛风,具有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和止痒等多种功效。可用于流行性感冒,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外用治疗冻疮等。松针可以泡酒饮,可以鲜食,也可烘干食用松针粉,还可以煎水当茶饮。松针是松科植物油松(又名短叶松、红皮松)或马尾松、青松、赤松、巴山松。松针
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及糖、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 (维生素E有抗衰老之功效)、氨基酸等多种元素。饮松针水可以预防感冒,治疗慢性气管炎、风湿关节痛。具记载,饮用松针茶有获享高寿的记录。松树翠绿长青,春夏之交,可采嫩松针炒吃;秋高气爽,可采松针为菜,或将松针烘干晒干研末加入食品中享用。松针中富含蛋白质、抗菌素、叶绿素、植物纤维、植物酵素、8种氨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对治疗脑中风、动脉硬化、对血压可双向调节。性功能減退、高血脂、感冒、青春痘、过敏性鼻炎、肥胖等有特殊的疗效。配制茶在我国茶叶加工上已有悠久的历史,最著名的有茉莉花茶和菊花茶,其芳香浓与郁风味令人难忘。茉莉花茶是茶叶产品风味、质量改善乃至特色产品开发上一大进步和革新。进ー步发展配制茶是茶叶生产中的一个发展方向。从包括中国专利在内的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尚未见到ー种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富含维生素A、C和E等多种元素,其风味特色兼具红茶及松针风味的一种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其特征是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组分及其重量比
红茶50 80%;松针20 50%。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制备方法I、选料
A、采摘新鲜的红茶鲜叶鲜叶采摘标准一般半开面3 4叶,无毫芽,采摘时间为每年5月上、中旬开采;B、采摘新鲜的松针;2、切料将采摘新鲜的松针切断成与红茶相似的长短;3、混合将采摘的红茶和切断的松针按比例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4、混合发酵红茶与松针可以放置室内置于透气的竹篮内,温度控制在28°C 30°C,时间3 4小时,至达到茶叶色呈红色,并发出浓厚的类似苹果的香味,而且混合料有温润的手觉感即可;5、萎凋、揉捻和发酵、复揉、干燥所述的萎凋、揉捻和发酵、复揉、干燥的エ艺及条件与现有技术中公知的红茶的エ艺及条件基本相同。所述的混合后红茶与松针的混合茶,其含水量为75%左右,配制成成品混合茶时含水量降到4% 6%。在初制全过程中,随着工序的进展,水分变化呈现ー种递减律。一般萎凋散失原含水量的50%左右,揉捻、发酵中失水约2% 5%变化不大,干燥エ序则在较短时间内失水量较多,约占总失水量得40%左右,最后足火达到足干。所述的萎凋温度应先高后低,风カ先大后小。从叶片的组织构造角度看,萎凋失水有气孔蒸发、角质层蒸发、皮孔蒸发三条途径。其中气孔蒸发量最大,一般占总蒸发量的90 %,皮孔蒸发量很小。但是,嫩叶特别是发育不完全的嫩叶,通过角质层散失的水分比老叶多,几乎占总失水量的一半。叶片的气孔分布,尖端多,基部少;靠近叶脉部位多,边缘少;位于茎上端的叶子,嫩叶角质层薄,失水快。因此,萎凋中一定要适应先快后慢的失水规律,控制好外部因素,并严格将不同级别、不同老嫩度的鲜叶分开,摊匀萎凋,使其程度均匀ー致,防止焦颠枯叶。所述的揉捻(切)、“发酵”中,为了保证内含物质的适宜浓度,要減少水分的散失,故应采用撒水、喷雾等措施保湿。这既有利于揉捻成条,又有利于酶促氧化作用的进行。所述的干燥过程中,失水也有先快后慢的变化规律。因为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先是蒸发茶叶表层水,后蒸发里层水,特别是嫩茎里的水分,还要经茎、脉输导组织转运到叶片,通过表层才能蒸发。所以,干燥一般分为毛火和足火两次干燥,中间经过摊凉。毛火阶段是蒸发表层水,因此要采用“高温快供”使水分大量散失,迅速破坏酶的活性,停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摊凉过程使茎梗里层的水分转移,重新在叶内均匀分布后,再通过足火采用“低温长供”,避免外干内湿,甚至内湿外焦现象发生,达到足干的要求,这样不但有益于发展香气,而且耐贮藏,冲泡时叶底也容易“开张”。6、成品包装将加工完成的红茶与松针混合茶装袋后称重,封ロ,再放入外包装盒内后为红茶松针混合成品茶出厂。本发明的有效果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红茶和松针混合加工使ニ种材料均匀混合在一起,这样充分保留了红茶的茶汤醇且芳香的特色,又具有红茶松针新鲜爽口和富含维生素A、C和E等特点。本发明的配制茶可以多次反复冲泡,风味不减,比原单一品种的基茶更今人淘醉。本发明的配制茶对人体的保健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组分及其重量新鲜的红茶50kg;新鲜的松针50kg。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制备方法 I、选料A、采摘新鲜的红茶;鲜叶采摘标准一般半开面3 4叶,无毫芽,采摘时间在每年的5月上、中旬开采;B、采摘新鲜的松针;2、切料将松针切断成与红茶相似的长短;3、混合将采摘的红茶和切断的松针按比例均匀地混合在一起;4、混合发酵把混合在一起红茶与松针放置室内置于透气的竹篮内,温度控制在28°C 30°C,时间3 4小时,至达到茶叶色呈红色,并发出浓厚的苹果香味,混合料有温润的手觉感即可;5、萎凋、揉捻和发酵、复揉、干燥萎凋、揉捻和发酵、复揉、干燥的エ艺及条件与现有技术中公知的红茶的エ艺及条件基本相同。其中混合后红茶与松针配制成成品的混合茶,其含水量为4% 6%。在初制全过程中,随着工序的进展,水分变化呈现ー种递减律。一般萎凋散失原含水量的50%左右,揉捻、发酵中失水约2% 5%变化不大,干燥エ序则在较短时间内失水量较多,约占总失水量得40%左右,最后足火达到足干。所述的萎凋温度应先高后低,风カ先大后小。从叶片的组织构造角度看,萎凋失水有气孔蒸发、角质层蒸发、皮孔蒸发三条途径。其中气孔蒸发量最大,一般占总蒸发量的90 %,皮孔蒸发量很小。但是,嫩叶特别是发育不完全的嫩叶,通过角质层散失的水分比老叶多,几乎占总失水量的一半。叶片的气孔分布,尖端多,基部少;靠近叶脉部位多,边缘少;位于茎上端的叶子,嫩叶角质层薄,失水快。因此,萎凋中一定要适应先快后慢的失水规律,控制好外部因素,并严格将不同级别、不同老嫩度的鲜叶分开,摊匀萎凋,使其程度均匀ー致,防止焦颠枯叶。所述的揉捻(切)、“发酵”中,为了保证内含物质的适宜浓度,要減少水分的散失,故应采用撒水、喷雾等措施保湿。这既有利于揉捻成条,又有利于酶促氧化作用的进行。所述的干燥过程中,失水也有先快后慢的变化规律。因为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先是蒸发茶叶表层水,后蒸发里层水,特别是嫩茎里的水分,还要经茎、脉输导组织转运到叶片,通过表层才能蒸发。所以,干燥一般分为毛火和足火两次干燥,中间经过摊凉。毛火阶段是蒸发表层水,因此要采用“高温快供”使水分大量散失,迅速破坏酶的活性,停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摊凉过程使茎梗里层的水分转移,重新在叶内均匀分布后,再通过足火采用“低温长供”,避免外干内湿,甚至内湿外焦现象发生,达到足干的要求,这样不但有益于发展香气,而且耐贮藏,冲泡时叶底也容易“开张”。6、成品包装将加工完成的红茶与松针混合茶装袋后称重每袋8克,封ロ,再放入外包装盒内后为红茶松针混合成品茶出厂。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エ艺过程与上述相同,其中将混合后的成品茶混合制粉将经干燥和完成制茶エ艺的红茶与松针混合茶,将其放入制粉エ艺的设备中(公知设备),磨成颗粒为50 80目的粉状,后称重每袋6克,封ロ,再放入外包装盒内后为红茶松针混合成品茶出厂。权利要求
1.一种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配制茶的组分及其重量比 红茶50 80% ; 松针20 50%。
2.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制备方法 1)、选料 A、采摘新鮮的红茶鲜叶 鲜叶采摘标准一般半开面3 4叶,无毫芽,采摘时间为每年5月上、中旬开采; B、采摘新鮮的松针; 2)、切料 将采摘新鮮的松针切断成与红茶相似的长短; 3)、混合 将采摘的红茶和切断的松针按比例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4)、混合发酵 红茶与松针可以放置室内置于透气的竹篮内,温度控制在28。。 30°C,时间3 4小时,至达到茶叶色呈红色,并发出浓厚的类似苹果的香味,而且混合料有温润的手觉感即可; 5)、萎凋、揉捻和发酵、复揉、干燥 6)、成品包装 将加工完成的红茶与松针混合茶装袋后称重,封ロ,再放入外包装盒内后为红茶松针混合成品茶出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制备方法经干燥和完成制茶エ艺的红茶与松针混合茶,可以将其放入制粉エ艺的设备中,磨成颗粒为50 80目的粉状,后称重每袋6克,封ロ,再放入外包装盒内后为红茶松针混合成品茶出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属人们日常生活中饮用的茶类饮品。以红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的组分及其重量比红茶50~80%;松针20~50%。其制备方法有选料、切料、混合、混合发酵、萎凋、揉捻和发酵、复揉、干燥和成品包装等工序。由于本发明采用了红茶和松针混合加工使二种材料均匀混合在一起,这样充分保留了红茶的茶汤醇且芳香的特色,又具有红茶松针新鲜爽口和富含维生素A、C和E等特点。本发明的配制茶可以多次反复冲泡,风味不减,比原单一品种的基茶更今人淘醉。本发明的配制茶对人体的保健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
文档编号A23F3/14GK102648725SQ20111004815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詹其国 申请人:詹其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