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607905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鱼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并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及其他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优于畜禽类肉制品的营养食品。淡水鱼具有水分含量高、肌肉组织细嫩,组织蛋白酶活性较强等特点,储运过程中容易自溶及鱼体鲜度下降快。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加工品比例较低,加工产生的副产品利用程度低,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特别是鲟龙鱼、叉尾鮰这些高值淡水鱼的加工副产品,我国主要用来生产饲料鱼粉,对其中很有价值的成份则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优质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利用鲟龙鱼、叉尾鮰、罗非鱼等高值鱼的加工副产物一鱼骨架、鱼头等部
分进行发酵生产发酵鱼骨肉酱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开发前途广泛;又避免了副产物处理不当时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充分利用鲟龙鱼、叉尾鮰、罗非鱼等高值鱼的加工副产物一鱼骨架、鱼头等部分,提出了一种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其生产工艺科学可行,广品品质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将原料鱼的鱼骨架、鱼头洗净并切块;
(2)减菌处理将步骤(I)切好的鱼块浸泡在O.05 O. I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中3
5min,浙干;经二氧化氯溶液浸泡的原料可消除腥臭味,还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生长,并能保持鲜美的口味;
(3)盐醋水浸泡将经步骤(2)处理的鱼块浸泡在由体积百分浓度为O.5 1%的醋酸与质量百分浓度为I 2%的食盐水组成的溶液中30 min以上,去除氧化三甲胺和氧化二甲胺等腥味物质,同时醋酸浸入到鱼块中,浙干;其原理是三甲胺和二甲胺均为水溶性较差的弱硷性化合物,与酸反应会生成三甲胺酸[(CH3)3NH+]和二甲胺酸[CH3)2NH2+),水溶性增加。食盐水中的氯协助三甲胺酸和二甲胺酸溶于水(可与氯离子形成胺盐)。将原料浸泡在盐醋水中可将胺盐溶解后倒掉去腥。(4)打浆将鱼块用打浆机打成鱼酱;
(5)加盐往鱼酱中加盐保持盐分质量百分含量在20 25%;
(6)入坛发酵将经步骤(5)处理的鱼酱入坛密封后于室温下(20 25°C)发酵30天以上;
(7)固液分尚将发酵后的鱼酱固体与发酵液分尚;(8)固体高温醋蒸将分离后的鱼酱固体按料液比1.9 2.1:1,优选为2:1,加入质量浓度O. 5 1%的醋酸溶液,并确保鱼酱固体完全浸入醋酸溶液当中,放入杀菌锅中进行蒸煮,温度升至126°C后蒸煮处理15 30 min,降温时间IOmin ;其中,所述鱼酱与醋酸的料液比是指两者的体积比例或质量比例;
(9)混合均质将高温醋蒸之后的鱼酱与步骤(7)分离出的发酵液用均质机混合均质;
(10)调味将配料与经步骤 (9)处理的鱼酱按质量比O.9 I. 1:1,优选为1:1,混合均匀,其中,所述配料中各组分质量份为用煮熟黄豆60 70,干红椒30 35,生姜10 20,味精20 22,芝麻10 18,白糖20 25,黄酒10 15 ;
(11)杀囷将调味后的鱼醫放入杀囷锅中杀囷。其中,步骤(I)所述的原料鱼是高值淡水鱼,该高值淡水鱼为鲟龙鱼、叉尾鮰或罗非鱼等。步骤(10)所述的配料是将煮熟黄豆,干红椒,生姜,味精,芝麻和白糖混合磨成粉后,再加入黄酒中配制而成。经步骤(10)调味处理后的鱼酱盐分质量百分含量彡10%;步骤
(11)所述的杀菌条件为温度121. 5 °C,时间30 min,冷却时间25 min。本发明以高值淡水鱼-鲟龙鱼和叉尾鮰及罗非鱼等的鱼骨架和鱼头等部分为原料,经前处理(清洗、切块)、二氧化氯减菌处理、盐醋水浸泡、磨浆得到了质构均匀、鱼腥味小的鱼酱,入坛发酵后产生特殊具有明显嗜好性的风味,发酵后固液分离,固体部分进一步利用高温醋蒸可以进一步减小酱体的颗粒,保证鱼酱的口感均匀、一致,醋蒸之后再将发酵液与固体部分混合,可以保证鱼酱口感、风味良好。添加调味料,使鱼酱具有较好的风味同时降低产品含盐量至10%以下,包装好的产品,采用杀菌锅杀菌,较好地保留了产品的风味,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其产品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呈黄褐色,食盐含量低于10%,可溶性蛋白含量7 8%,微生物及其他理化指标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产品在常温下产品保质期达一年以上。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体现为
(I)采用盐醋水浸泡法除腥味物质,方法科学,容易操作,效果好。用盐醋水浸泡原料,盐水协助醋酸增加了腥味物质(氧化三甲胺和氧化二甲胺)在水中的溶解度,使腥味物质溶于水中,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2)利用鱼本身的酶进行自然发酵,保证了鱼酱的风味。(3)发酵后使固液分离后将固体部分用高温醋蒸,可以进一步减小酱体的颗粒,保证鱼酱的口感均匀、一致,醋蒸之后再将发酵液与固体部分混合,可以保证鱼酱口感、风味良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I
鱼骨架、鱼头(鲟龙鱼、叉尾鮰、罗非鱼等)洗净、切块,将切好的鱼骨架、鱼头浸泡在在O. I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中3 min,浙干后浸泡在含1%的醋酸和1%的食盐水中30 min,再用水清洗;将鱼骨架、鱼头粉碎,入坛后于20°C发酵35天;发酵后固液分离,固体部分浸泡在O. 5%的醋酸溶液中用高压锅在126°C蒸煮处理15min ;高温醋蒸后固体部分用前面的发酵液混合后用均质机均质,调味;所述调味是将配料与均质后的鱼酱按质量比1:1混合均匀,其中,所述配料中各组分质量份为煮熟黄豆70、干红椒30、生姜15、味精20、芝麻10、白糖20、黄酒15,该配料是将煮熟黄豆,干红椒,生姜,味精,芝麻和白糖混合磨成粉后,再加入黄酒中配制而成。产品包装后用杀菌锅杀菌,杀菌温度121. 5°C,杀菌时间30 min,冷却时间25 min。产品在常温下进行储存、运输和销售。实施例2
鱼骨架、鱼头(鲟龙鱼、叉尾鮰、罗非鱼等)洗净、切块,将切好的鱼骨架、鱼头浸泡在O. I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中5 min,浙干后浸泡在含O. 5%的醋酸和1%的食盐水中40 min,再用水清洗;将鱼骨架、鱼头粉碎,入坛后于25°C发酵30天;发酵后固液分离,固体部分浸泡在1%的醋酸溶液中用高压锅在126°C蒸煮处理30 min ;高温醋蒸后固体部分用前面的发酵液混合后用均质机均质,调味;所述调味是将配料与均质后的鱼酱按质量比1:1混合均匀,其中,所述配料中各组分质量份为煮熟黄豆60、干红椒35、生姜20、味精22、芝麻18、白糖25、黄酒10克,该配料是将煮熟黄豆,干红椒,生姜,味精,芝麻和白糖混合磨成粉后,再加入黄酒中配制而成。产品包装后用杀菌锅杀菌,杀菌温度121. 5°C,杀菌时间30 min,冷却时间25 min。产品在常温下进行储存、运输和销售。权利要求
1.一种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将原料鱼的鱼骨架、鱼头洗净并切块; (2)减菌处理将步骤(I)切好的鱼块浸泡在O.05 O. I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中3 5 min,浙干; (3)盐醋水浸泡将经步骤(2)处理的鱼块浸泡在由体积百分浓度为O.5 1%的醋酸与质量百分浓度为I 2%的食盐水组成的溶液中30 min以上,浙干; (4)打浆将鱼块打成鱼酱; (5)加盐往鱼酱中加盐保持盐分质量百分含量在20 25%; (6)入坛发酵将经步骤(5)处理的鱼酱入坛密封后于20 25°C发酵30天以上; (7)固液分尚将发酵后的鱼酱固体与发酵液分尚; (8)固体高温醋蒸将分离后的鱼酱固体按料液比I.9 2. 1:1加入质量浓度O. 5 1%的醋酸溶液,并确保鱼酱固体完全浸入醋酸溶液当中,放入杀菌锅中进行蒸煮,温度升至126°C后蒸煮处理15 30 min,降温时间IOmin ;其中,所述鱼酱与醋酸的料液比是指两者的体积比例或质量比例; (9)混合均质将高温醋蒸之后的鱼酱与步骤(7)分离出的发酵液混合均质; (10)调味将配料与经步骤(9)处理的鱼酱按质量比O.9 I. I: I混合均匀,其中,所述配料中各组分质量份为用煮熟黄豆60 70,干红椒30 35,生姜10 20,味精20 22,芝麻10 18,白糖20 25,黄酒10 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步骤(10)调味处理后的鱼酱再进行杀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杀菌处理的条件为温度121.5°C,时间30 min,冷却时间25 min。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原料鱼是高值淡水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值淡水鱼为鲟龙鱼、叉尾鮰或罗非鱼。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所述的配料是将煮熟黄豆,干红椒,生姜,味精,芝麻和白糖混合磨成粉后,再加入黄酒中配制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步骤(10)调味处理后的鱼酱盐分质量百分含量< 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鱼骨肉酱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鱼骨架、鱼头(鲟龙鱼、叉尾鮰、罗非鱼等)→前处理(清洗、切块)→减菌处理→沥干→盐醋水浸泡→沥干→磨浆→加盐→入坛发酵→固液分离→固体高温醋蒸→混合均质→调味→杀菌→成品。本发明的方法采用盐醋水浸泡法除腥味物质,方法科学,容易操作,效果好。用盐醋水浸泡原料,盐水协助醋酸增加了腥味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使腥味物质溶于水中,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利用鱼本身的酶进行自然发酵,保证了鱼酱的风味。发酵后固液分离将固体部分用高温醋蒸,可以进一步减小酱体的颗粒,保证鱼酱的口感均匀、一致,醋蒸之后再将发酵液与固体部分混合,可以保证鱼酱口感、风味良好。
文档编号A23L1/325GK102754821SQ20121027309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日
发明者俞健, 刘永乐, 李向红, 王发祥, 王建辉 申请人:长沙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