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桑椹是桑科植物桑(ifo/YAs alba L.)的成熟果穗,在我国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湖南、四川、河北等地。桑椹鲜食味美,含有VC、VE、β_胡萝卜素、黄酮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国家卫生部第一批批准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食同源农产品之一。但桑椹成熟于高温多雨季节,果实柔嫩多汁,无外果皮保护,采后易受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呼吸作用旺盛,常温下放置1-2天即变色、软化和腐烂,采后损失非常严重。研究开发新的桑椹保鲜方法,以延长桑椹果实保鲜期对减少桑椹采后损失和推动桑椹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桑椹保鲜技术主要有低温贮藏、塑料膜包装、保鲜剂处理等,这些方法均有一 定的保鲜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桑椹的保鲜时间。比如低温贮藏可以延缓桑椹果实新陈代谢,减少营养损失,抑制微生物,从而降低桑椹果实的腐烂率[1]。罗自生[2]采用塑料膜包装贮藏桑椹,可降低其腐烂率,延缓VC含量的下降,抑制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02_生成速率和MDA含量,延缓SOD、CAT酶活性下降。骆承军等M试验表明,O. 1%和O. 5%浓度的山梨酸钾、O. 5%浓度的苯甲酸钠、I. 0%和2. 0%浓度的丙酸溶液浸果处理对桑椹都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林青松M的研究也表明在5 8 1条件下,0.5%浓度的丙酸、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浸泡桑椹果实2 min均能达到较好的防腐效果,保鲜时间可长达5 6 d。另外采用O. 03%的高锰酸钾消毒,再用O. 01%的苯钾酸钠溶液浸泡,晾干后冷藏,也能取得一定效果[5]。综上所述,当前桑椹保鲜主要采用低温结合化学防腐为主。但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剂往往给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在安全性上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使其在商业化中应用面临严峻的挑战。植物精油是植物体内具有一定芳香气味的次生代谢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目前植物精油用于果蔬保鲜的报道有4yg/g的蛾眉含笑精油能有效降低冬枣果实的烂果率和失水率,抑制VC和还原性糖的含量的下降[6] ;丁香精油和丁香酚能够抑制采后苹果腐烂率、呼吸强度和褐变指数的上升,以及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可滴定酸和硬度的下降m ;丁香精油对圣女果的作用结果也表明其对圣女果感染青霉菌后的软腐指数和发病率降低明显ω ;桂叶油、大蒜精油、肉桂油、丁蕾油等精油在使用浓度为20 μ L/L时,对采后杏果实腐烂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好果率比对照提高60%[9] ;30mg/L蒸汽浓度的麝香草酚对甜樱桃进行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灰霉病和褐腐病[1°];百里香精油结合壳聚糖能够有效抑制鲜切冬瓜的腐烂,保持鲜切冬瓜的品质,延长其货架寿命[n];香芹酮不仅可以抑制贮藏期马铃薯的发芽、抑制马铃薯块茎的真菌性腐烂[12]。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和实用的桑椹的保鲜方法。为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发明人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采摘7-8成熟的桑椹,装入容器中,在温度为(TC的冰温条件下敞口预冷,
(2)敞口预冷后,在容器内 加入对伞花烃,对伞花烃的用量相对容器体积计为40-60 μ L/L,密闭容器,然后置于温度为0-2°C的条件下,直至贮藏结束。作为优选方案,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其中,所述的容器采用
O.30-0. 36mm的PET塑料盒。采用O. 30-0. 36mm的PET塑料盒,既能减少贮藏过程中果实水分的损失;又能依靠果实呼吸需要消耗O2呼出CO2,制造低O2高CO2的微环境,起到自发气调的作用,从而抑制生理代谢,延缓衰老。作为优选方案,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其中,步骤(I)中所述的敞口预冷为预冷时间为1-4小时,预冷至桑葚温度达到0-2°C。通过冰温条件下短时间预冷至贮藏温度,能快速去除果实携带的田间热和呼吸热,降低呼吸作用,避免长时预冷造成的果实水分蒸发。作为优选方案,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其中,桑椹装入容器时,装果高度为8-12cm。装果高度过高容易造成底部果实挤压受损。作为优选方案,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其中,对伞花烃在容器中的加入方式为装在小体积的洁净器皿中,不与桑椹果实直接接触。这样靠对伞花烃长时间的挥发作用,利用其良好的抑制性能持续抑制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发病和腐烂。经对比试验表明采用常规低温方法贮藏的桑椹,其呼吸强度先快速升高,第6天出现呼吸高峰,峰值为44. Smg/kg-1. IT1 ;而本发明方法贮藏的桑椹,能明显抑制呼吸作用,前3天呼吸强度先下降,之后变化幅度较小,第9天出现最大值为33. 5 mg/kg'h'采用常规低温方法贮藏的桑椹,贮藏过程中其硬度快速下降,第15天为O. 62kg. cm—2 ;而本发明的方法贮藏的桑椹,其硬度下降较慢,第15天为O. 92kg. cm—2。另外采用常规低温方法贮藏的桑椹,第15天腐烂率为12. 3% ;本发明方法腐烂率仅为4. 4%,大大低于常规低温贮藏,能起到良好的保鲜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I、在(TC的温度下冰温短时预冷,可快速去除桑椹采后的田间热和呼吸热,抑制其呼吸强度,降低各种生理、生化反应速度,延缓衰老;冰温短时预冷相比普通的长时预冷,能减少预冷环节因时间长而造成的果实水分损失。2、对伞花烃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本发明中使用的浓度能有效抑制桑椹贮藏过程中毛霉、根霉等多种微生物,减少腐烂发生。对伞花烃来源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精油,安全无毒,具有化学合成保鲜剂无法比拟的安全、健康等优点。3、在密闭PET塑料盒中贮藏,依靠盒内桑椹自身的呼吸作用,能逐步降低贮藏环境的O2浓度,提高CO2浓度,并利用低O2 +高CO2的协同效应,起到一定的自发气调作用,抑制自身的衰老代谢,延缓软化成熟,延长保鲜期。4、本发明操作简便,管理方便,无需大型设备投入,保鲜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I和比较例桑椹呼吸强度变化曲线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I和比较例桑椹硬度变化曲线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I和比较例桑椹腐烂率变化曲线图,
图中,“+新方法”代表实施例1,“ |对照”代表比较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未特别说明的方法为本领域常规通用方法,所有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实施例中选用的桑椹品种为大十,采自浙江安吉。实施例I :
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采摘7-8成熟的桑椹,挑选大小均匀、无腐烂、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果实,装入厚度为O. 34mm的PET塑料盒中,装果高度为10cm,在温度为(TC的冰温条件下敞口预冷4小时,桑葚温度达到0°C,
(2)敞口预冷后,在PET塑料盒加入对伞花烃,对伞花烃的用量相对PET塑料盒体积计为50μ L/L,对伞花烃在PET塑料盒中的加入方式为装在小体积的洁净器皿中,不与桑椹果实直接接触,迅速加盖密闭塑料盒,然后置于温度为0-2°C的条件下,直至贮藏结束。取重复样品3批次进行检测。比较例
采摘7-8成熟的桑椹,挑选大小均匀、无腐烂、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果实在0-2°C条件下预冷12小时,然后用0.02mm聚乙烯薄膜挽口包装,置于0_2°C的常压(101. 3kPa)条件下贮藏,作为对照(CK)。取重复样品3批次进行检测。按照下述方法对实施例I和比较例的桑椹每隔3天进行取样检测,其中,
Cl)呼吸强度的测定采用SP-9890型气相色谱测定,色谱条件FID检测器,柱温80 0C,汽化室温度150。。,N2压力O. 4 Mpa, H2压力O. 12 Mpa,空气压力O. 05 Mpa,外标法定量;
(2)硬度的测定用TA-XTplus质构仪测定果实中部果肉硬度,探头直径为5. O mm,下压距离为3. O mm,取最大值;
(3)腐烂率的测定腐烂率=(腐烂果实数/总果实数)X100%。实施例I和比较例的检测结果如图1、2、3所示。可以看出,桑椹在低温下贮藏,呼吸强度高,硬度快速变小,腐烂率快速上升。但本发明方法与对照常规贮藏方法相比,能有效抑制果实呼吸强度,保持较好的硬度,有效减少腐烂发生,应用本发明方法保鲜桑椹具有更好的贮藏效果。实施例2
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采摘7-8成熟的桑椹,挑选大小均匀、无腐烂、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果实,装入厚度为O. 30mm的PET塑料盒中,装果高度为8cm,在温度为(TC的冰温条件下敞口预冷I小时,桑葚温度达到2°C,
(2)敞口预冷后,在PET塑料盒加入对伞花烃,对伞花烃的用量相对PET塑料盒体积计为40μ L/L,对伞花烃在PET塑料盒中的加入方式为装在小体积的洁净器皿中,不与桑椹果实直接接触,迅速加盖密闭塑料盒,然后置于温度为0-2°C的条件下,直至贮藏结束。取重复样品3批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达到实施例I的效果,不再详述。实施例3
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采摘7-8成熟的桑椹,挑选大小均匀、无腐烂、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果实,装入厚度为O. 36mm的PET塑料盒中,装果高度为12cm,在温度为(TC的冰温条件下敞口预冷4小时,桑葚温度达到1°C,·
(2)敞口预冷后,在PET塑料盒加入对伞花烃,对伞花烃的用量相对PET塑料盒体积计为60μ L/L,对伞花烃在PET塑料盒中的加入方式为装在小体积的洁净器皿中,不与桑椹果实直接接触,迅速加盖密闭塑料盒,然后置于温度为0-2°C的条件下,直至贮藏结束。取重复样品3批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达到实施例I的效果,不再详述。实施例4
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采摘7-8成熟的桑椹,挑选大小均匀、无腐烂、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果实,装入厚度为O. 32mm的PET塑料盒中,装果高度为9cm,在温度为(TC的冰温条件下敞口预冷2小时,桑葚温度达到1°C,
(2)敞口预冷后,在PET塑料盒加入对伞花烃,对伞花烃的用量相对PET塑料盒体积计为55 μ L/L,对伞花烃在PET塑料盒中的加入方式为装在小体积的洁净器皿中,不与桑椹果实直接接触,迅速加盖密闭塑料盒,然后置于温度为0-2°C的条件下,直至贮藏结束。取重复样品3批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达到实施例I的效果,不再详述。上述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的内容,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内容的限制。尽管发明人已经对本发明做了较为详细地列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发明内容部分和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能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和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来替代是显然的,并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因此,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本发明中出现的术语用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阐述和理解,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参考文献
[1]汪泰初,贾鸿英,王储炎.影响桑椹品质的因素及保鲜技术[J].中国蚕业,2008,29(2) :92-93.
[2]罗自生.气改贮藏对桑果生理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03,3(3) :51-54.
[3]骆承军,杨今后,杨新华.桑椹鲜果防腐技术的研究[J].蚕桑通报,2000,31(2) :13-15.
[4]林青松,张和禹,张璐.桑椹保鲜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209-1210.
[5]杜贤明,杨普香,王冬升.鲜桑果的不同消毒保鲜方法初探[J].广西蚕业,2000,37(3) :38-39.
[6]刘芳,张小青,吴三林,等.蛾眉含笑精油对冬枣保鲜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 (3) :65-69.
[7]李鹏霞,邵世达,冯俊涛,等.丁香精油和丁香酚对苹果贮藏期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 (6) :173-177.
[8]李宁,关文强,赵丽静.丁香精油对贮藏期圣女果防腐效果初步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18 (2) :16-19.
[9]李鹏霞,张兴.刘亚敏,等.植物精油对杏果实防腐保鲜的研究初报[J].保鲜研究,2007 (6) :26-29.·[10]Chu C L, Liu W T, Zhou T. Fumigation of sweet cherries with thymol andacetic acid to reduce postharvest brown rot and blue mold rot[J]. Fruits,2001,56(2) :123-130.
[11]王建清,刘光发,金政伟,等.百里香精油的抑菌作用及其对鲜切冬瓜的保鲜效果[J].包装工程,2009,30 (10) :1-4.
[12]HartmansK J, Diepenhorst P, Bakker W et al. The use of carvone inagriculture: sprout suppression of potatoes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potato tuber and other plant diseases[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1995,4(1) :3-13.
权利要求
1.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采摘7-8成熟的桑椹,装入容器中,在温度为(TC的冰温条件下敞口预冷, (2)敞 口预冷后,在容器内加入对伞花烃,对伞花烃的用量相对容器体积计为40-60 μ L/L,密闭容器,然后置于温度为0-2°C的条件下,直至贮藏结束。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采用O.30-0. 36mm 的 PET 塑料盒。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敞口预冷为预冷时间为1-4小时,预冷至桑葚温度达到0-2°C。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桑椹装入容器时,装果高度为 8_12cm。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伞花烃在容器中的加入方式为装在小体积的洁净器皿中,不与桑椹果实直接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果蔬保鲜领域,公开一种桑椹的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摘7-8成熟的桑椹装入PET塑料盒中,敞口快速冰温预冷后,加入对伞花烃,迅速加盖密闭塑料盒在低温中贮藏。本发明能有效抑制桑椹呼吸强度,保持果实硬度,减少腐烂发生;采用本发明方法贮藏桑椹,贮藏15天后,果实仍保持良好品质,腐烂率仅为4.4%,并且安全性高,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A23B7/154GK102885131SQ20121036285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郜海燕, 周拥军, 陈杭君, 房祥军, 葛林梅, 毛金林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