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341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壳机,尤其涉及一种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贝类去壳是靠人工来完成,300人日加工原料约50吨,随着产品的订购量越来越多,靠人工去壳以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订购需要,而增加用工人数,对场地的需求、资金等的消耗都会影响到贝类加工企业的经济盗。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脱壳机取代了人工去壳,减轻了人工劳动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支出。但现有贝类去壳设备主要靠振动脱壳,如申请号为201110362527.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振动脱壳机,包括主架体、反冲输送机、接肉输送机和振动电动机,所述的反冲输送机放在主架体内,所述的接肉输送机与反冲输送机连接,所述的振动电动机安装在主架体上,通过变频器改变振动电动机的频率,进行振动,满足不同产品不同规格贝类壳肉分离的需要。公告号为CN 10164215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贻贝去壳机,其结构包括扩口箱、脱壳箱和振动筛,扩口箱的下部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的下部设置有脱壳箱,脱壳箱的下部设置有振动筛,扩口箱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内部设置有柔性叶轮,所述的柔性叶轮与第一电机相连,所述的脱壳箱内设置有4个相对称的毛刷,所述的上部两个毛刷之间和下部两个毛刷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突起槽板,所述的突起槽板上设置有凹凸不平物,所述的振动筛通过曲杆与筛架相连,振动筛上部通支撑拉簧与筛架相连,振动筛上设置有多个筛孔,所述的毛刷、振动筛和传送带分别与第二电机相连。`以上两种现有脱壳技术均采用振动方式去壳,该去壳方式使得分离遗留量较大,且对贝肉损伤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贝类去壳机的分离遗留量大,且对贝肉损伤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有效促进贝类壳肉分离的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包括箱体,还设有:用于在箱体内形成预定方向水流的水循环系统;安装在箱体内用于传送待分离贝类的原料输送装置;位于箱体内且处在输送装置下方的鼓泡装置;用于将利用鼓泡装置分离出的壳料传送出箱体的壳料输送装置;用于将利用鼓泡装置分离出的肉料传送出箱体的肉料输送装置。该悬浮分离机工作时,先将混合的贝类壳料和肉料经原料输送装置传输到悬浮分离机内,在鼓泡装置的作用下,利用密度不同,将贝肉悬浮,再经壳料输送装置和肉料输送装置分别输出壳料和肉料,实现壳料与肉料的分离。作为优选,所述原料输送装置、壳料输送装置、肉料输送装置分别为各自循环运转的第一网带、第二网带和第三网带,这三条网带在箱体内的物料传送方向与所述预定方向一致。网带的孔洞要适宜,可使气泡顺畅的经过网带的孔洞作用于待分离的壳料和肉料,若孔洞过大会导致壳料或肉料从孔洞漏出,不能起到对壳料及肉料的输送。作为优选,所述鼓泡装置为带有出气孔的鼓泡管以及与该鼓泡管连通的气源,气源连续不断地为鼓泡管提供气泡,使贝类的壳料及肉料被连续不断的分离。所述第二网带的输入端处在箱体内且延伸至第一网带的输出端下方;所述第二网带的输出端延伸至箱体外部。所述第三网带的输入端处在箱体内,且处在第二网带的上方,第三网带的输入端与第一网带的输出端之间留有间隔区;所述第三网带的输出端在第二网带的上方延伸直至延伸出箱体。作为优选,在第二网带和第三网带的中部均设有压轮和压环,保证传送方向的同时将网带绷紧。所述第一网带以及间隔区的下方均设有鼓泡管,且间隔区的下方的鼓泡管布置在第二网带的下方。当贝类的壳料及肉料的混合料进入悬浮分离机后,在第一网带区域在鼓泡装置的作用下,使包裹在贝壳内部的贝肉脱离并悬浮于水箱上半部分;同时在第一网带的传送下进入间隔区,密度较大的壳料落入第二网带,使得随着第二网带的循环运转最终输出箱体,而密度较小的肉料在间隔区的鼓泡装置的作用下,继续悬浮于水面并在水循环系统的作用下朝预定方向漂移过间隔区,最终经第三网带输出。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开设在箱体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设在箱体外部通过管路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的水泵。为防止壳料或肉料在输出时飞溅或者溢出,所述第二网带和第三网带延伸出箱体的部分均设有布置在各自两侧的护板。为保证设备清洗方便,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有排污口,将悬浮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污物经排污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运行平稳,使用寿命长,有效的促进壳和肉的分离,达到贝类要求的清洗效果,省去人工捡壳和清洗贝肉的时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悬浮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包括:箱体I,还设有:用于在箱体I内形成预定方向水流的水循环系统2,该水循环系统包括开设在箱体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设在箱体外部通过管路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的水泵(图中未示出);安装在箱体I内用于传送待分离贝类的原料输送装置3 ;[0031]位于箱体I内且处在输送装置下方的鼓泡装置,该鼓泡装置为带有出气孔的鼓泡管4以及与该鼓泡管连通的气源5 ;用于将利用鼓泡装置分离出的壳料传送出箱体的壳料输送装置6 ;用于将利用鼓泡装置分离出的肉料传送出箱体的肉料输送装置7 ;控制壳料输送装置6及肉料输送装置7工作的驱动电机8。原料输送装置3、壳料输送装置6、肉料输送装置7分别为各自循环运转的第一网带、第二网带和第三网带,这三条网带在箱体内的物料传送方向与预定方向一致。从图1可以看出,第二网带的输入端处在箱体I内且延伸至第一网带的输出端下方;第二网带的输出端延伸至箱体外部;第三网带的输入端处在箱体内,且处在第二网带的上方,第三网带的输入端与第一网带的输出端之间留有间隔区;第三网带的输出端在第二网带的上方延伸直至延伸出箱体;第一网带以及间隔区的下方均设有鼓泡管,且间隔区的下方的鼓泡管布置在第二网带的下方。当贝类的壳料及肉料的混合料进入悬浮分离机后,在第一网带区域在鼓泡装置的作用下,使包裹在贝壳内部的贝肉脱离并悬浮于水箱上半部分;同时在第一网带的传送下进入间隔区,密度较大的壳料落入第二网带,使得随着第二网带的循环运转最终输出箱体,而密度较小的肉料在间隔区的鼓泡装置的作用下,继续悬浮于水面并在水循环系统的作用下朝预定方向漂移过间隔区,最终经第三网带输出。从图1中还可看出,第二网带和第三网带延伸出箱体的部分均设有布置在各自两侧的护板9,该结构可防止壳料或肉料在输出时飞溅或者溢出。在第二网带和第三网带的中部还设有压轮10和压环11,起着导向的作用,使壳料及肉料分别沿第二网带和第三网带输出。箱体的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12,将悬浮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污物经排污口 12排出,实现壳料及肉料的清洁分离。本实用新型悬浮分离机在水循环系统2、气泡管4和气源5共同作用下使贝类产品壳、肉分离,通过壳料输送装置6和肉料输送装置7分别把壳、肉输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能够有效的促进壳和肉的分离,达到贝类要求的清洗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还设有: 用于在箱体内形成预定方向水流的水循环系统; 安装在箱体内用于传送待分离贝类的原料输送装置; 位于箱体内且处在输送装置下方的鼓泡装置; 用于将利用鼓泡装置分离出的壳料传送出箱体的壳料输送装置; 用于将利用鼓泡装置分离出的肉料传送出箱体的肉料输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输送装置、壳料输送装置、肉料输送装置分别为各自循环运转的第一网带、第二网带和第三网带,这三条网带在箱体内的物料传送方向与所述预定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泡装置为带有出气孔的鼓泡管以及与该鼓泡管连通的气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带的输入端处在箱体内且延伸至第一网带的输出端下方;所述第二网带的输出端延伸至箱体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网带的输入端处在箱体内,且处在第二网带的上方,第三网带的输入端与第一网带的输出端之间留有间隔区;所述第三网带的输出端在第二网带的上方延伸直至延伸出箱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带以及间隔区的下方均设有鼓泡管,且间隔区的下方的鼓泡管布置在第二网带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开设在箱体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设在箱体外部通过管路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的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带和第三网带延伸出箱体的部分均设有布置在各自两侧的护板。
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贝类壳肉悬浮分离机,箱体,还设有用于在箱体内形成预定方向水流的水循环系统;安装在箱体内用于传送待分离贝类的原料输送装置;位于箱体内且处在输送装置下方的鼓泡装置;用于将利用鼓泡装置分离出的壳料传送出箱体的壳料输送装置;用于将利用鼓泡装置分离出的肉料传送出箱体的肉料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运行平稳,使用寿命长,有效的促进壳和肉的分离,达到贝类要求的清洗效果,省去人工捡壳和清洗贝肉的时间。
文档编号A22C29/04GK202983856SQ2012207392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文标, 陈福君, 朱若荣 申请人:上虞市五叶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