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植脂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864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植脂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植脂末,尤其涉及一种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植脂末。所述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在形成油脂组合物的全部脂肪酸中,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和为98wt%以上,并且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比为10-35:65-90。利用本发明的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所制备的植脂末解决了以氢化植物油为原料的传统植脂末中因反式脂肪酸含量过高而会对身体带来危害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植脂 末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植脂末,尤其涉及一种零反式 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植脂末。

【背景技术】
[0002] 植脂末是一种应用于咖啡饮料、奶茶、速溶奶粉、即溶麦片、快餐面汤料、调味酱等 多种饮料和食品中的新型产品。植脂末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乳化分散性,在水中形成均匀 的乳液状,用作咖啡伴侣可赋予咖啡润滑厚实的口感,用于奶茶中可赋予产品近似牛奶的 状态和风味,用于蛋糕制品可使产品组织细腻。
[0003] 传统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中大量使用氢化植物油,致使由此制备的植脂末产品 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约15wt%-50wt%)。
[0004] 对此,研究表明,人体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之后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促进动脉硬 化、诱导血栓形成、加速心脏危险、抑制生长发育、降低记忆力及引起肥胖等。
[0005] 因此,在本领域中存在着对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下文中将其 称为"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植脂末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0006]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由中碳链脂肪酸形成,在人体内通过门静脉直接运 输到肝脏,在肝脏内被迅速高效地分解产生能量,机体对其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速度均远高 于普通长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因此不会引起人体肥胖。临床实验发现,食用MCT后脂肪 氧化和餐后能量消耗均高于长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研究表明,MCT能量密度(8. 4kcal/ g)低于长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9. 2kcal/g)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16(2006), 1374-1382)。动物实验证明,MCT能降低体内脂肪堆积。
[0007] 基于上述认识,本发明人通过研究首先发现:通过以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替代 现有产品中大量使用的氢化植物油、并在油脂组合物中配合适量的含长碳链脂肪酸的油 月旨,能够提供一种新型的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及由此制备的植脂末。
[0008]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 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油脂组合物的全部脂肪酸中,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 量之和为98wt%以上,并且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比为10-35:65-90。
[000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制备上述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 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含长碳链脂肪酸的油脂和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作为原料,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加热至完全熔化并通过充分搅拌使之混匀,从而得到本发明 的油脂组合物。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由所述零反式脂肪酸油脂组合物制备的 植脂末。
[0011] 利用本发明的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所制备的植脂末具有安全、营 养、保健的功能,解决了以氢化植物油为原料的传统植脂末中因反式脂肪酸含量过高而会 对身体带来危害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中碳链脂肪酸"是指碳数为6-10的脂肪酸。在本发明一个优 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碳链脂肪酸是指碳数为8-10的脂肪酸。在本发明一个更为优选的 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碳链脂肪酸是指碳数为8-10的饱和脂肪酸。例如,所述中碳链脂肪酸 可以是己酸、辛酸、癸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辛酸和/或癸酸。
[0013]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长碳链脂肪酸"是指碳数为12以上的脂肪酸。所述长碳链 脂肪酸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长碳链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月桂酸、肉豆蘧酸、棕榈酸、硬脂 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等长碳链饱和脂肪酸;以及十四碳烯 酸、十五碳烯酸、棕榈油酸、十六碳三烯酸、十七碳烯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 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烯酸、二十二碳二烯 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长碳链不饱和脂肪酸。
[0014]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是指由中碳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 酯。
[0015]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长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是指由长碳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 酯。
[0016] 本文所使用的长碳链脂肪酸优选来源于含长碳链脂肪酸的油脂。根据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方式,在形成所述含长碳链脂肪酸的油脂的全部脂肪酸中,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为 85wt%以上。所述含长碳链脂肪酸的油脂可以为如下油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棕榈油及其不 同烙点分提产物(如棕榈液油、棕榈硬脂、棕榈软脂)、棕榈仁油、全氢化棕榈仁油、棕榈仁硬 月旨、全氢化棕榈仁硬脂、大豆油、椰子油、全氢化椰子油、玉米油、菜籽油、棉籽油、可可脂、乳 木果脂、高油酸葵花籽油、高油酸大豆油、榛子油、茶油、茶籽油、橄榄油、米糠油、小麦胚芽 油、芝麻油、藻油、葡萄籽油、苏籽油及红花籽油。
[0017]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含长碳链脂肪酸的油脂为如下油脂中的一 种或多种:棕榈油及其不同熔点分提产物(如棕榈液油、棕榈硬脂、棕榈软脂)、棕榈仁油、 全氢化棕榈仁油、棕榈仁硬脂、全氢化棕榈仁硬脂、椰子油、全氢化椰子油、可可脂及乳木果 脂。
[0018] 根据本发明一个最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含长碳链脂肪酸的油脂为如下油脂中 的一种或多种:全氢化棕榈仁油、棕榈仁硬脂及全氢化椰子油。
[0019]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油脂组合物中,在形成油脂组合物 的全部脂肪酸中,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和为98wt%以上,并且中碳链脂 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比为15-30:70-85 ;进一步优选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 酸的重量之比为20-28:72-80。
[0020] 对于本发明的油脂组合物,可以采用GB/T17376-2008方法,用气相色谱检测其中 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0021] 利用油脂组合物制备植脂末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根据需要采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喷雾干燥法),将本发明的油脂组合物制备为植脂末 产品。
[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由本发明的油脂组合物制备的植脂末包含如下成 分:油脂组合物20-50% ; P -环糊精10-30% ;葡萄糖浆20-50% ;酪蛋白酸钠3. 0-10% ;单甘 酯0. 5-3% ;蔗糖酯0. 5-3% ;磷酸氢二钠0. 1-2% ;食用二氧化硅0. 1-0. 5%。
[0023]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由本发明的油脂组合物制备的植脂末包含如下 成分:油脂组合物30% ; @ -环糊精20% ;葡萄糖浆42. 5% ;酪蛋白酸钠3. 5% ;单甘酯1. 5% ;鹿 糖酯1% ;磷酸氢二钠1% ;食用二氧化硅〇. 5%。
[0024]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述的比例及含量均为重量比。
[0025] 本发明可由以下编号的段落中的任一项表示:
[0026] 1. -种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油脂组合物的全 部脂肪酸中,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和为98wt%以上,并且中碳链脂肪酸 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比为10-35:65-90。
[0027] 2.如段落1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 酸的重量之比为15-30:70-85。
[0028] 3.如段落2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 酸的重量之比为20-28:72-80。
[0029] 4.如段落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中碳链脂肪酸是 碳数为6-10的脂肪酸。
[0030] 5.如段落4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中碳链脂肪酸是碳数为8-10 的脂肪酸。
[0031] 6.如段落4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中碳链脂肪酸是己酸、辛酸和 /或癸酸。
[0032] 7.如段落1-6中任一项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长碳链脂肪酸是 碳数为12以上的脂肪酸。
[0033] 8.如段落7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长碳链脂肪酸选自于下列长 碳链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月桂酸、肉豆蘧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 酸、二十四烷酸、二十六烷酸;和/或下列长碳链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十四碳烯 酸、十五碳烯酸、棕榈油酸、十六碳三烯酸、十七碳烯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 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烯酸、二十二碳二烯 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
[0034] 9.如段落1-8中任一项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长碳链脂肪酸来 源于油脂,在形成所述油脂的全部脂肪酸中,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为85wt%以上。
[0035] 10.如段落9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长碳链脂肪酸来源于如下油 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6] 棕榈油及其不同熔点分提产物、棕榈仁油、全氢化棕榈仁油、棕榈仁硬脂、全氢化 棕榈仁硬脂、大豆油、葵花籽油、椰子油、全氢化椰子油、玉米油、菜籽油、棉籽油、可可脂、乳 木果脂、榛子油、茶油、茶籽油、橄榄油、米糠油、小麦胚芽油、芝麻油、藻油、葡萄籽油、紫苏 籽油、红花籽油。
[0037] 11.如段落10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棕榈油及其不同熔点分提 产物为棕榈液油、棕榈硬脂和/或棕榈软脂。
[0038] 12.如段落10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长碳链脂肪酸来源于如下 油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9] 棕榈油及其不同熔点分提产物、棕榈仁油、全氢化棕榈仁油、棕榈仁硬脂、全氢化 棕榈仁硬脂、椰子油、全氢化椰子油、可可脂及乳木果脂。
[0040] 13.如段落12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棕榈油及其不同熔点分提 产物为棕榈液油、棕榈硬脂和/或棕榈软脂。
[0041] 14.制备段落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以含所述长碳链脂肪酸的油脂和所述中碳链脂肪酸构成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作为原料,将其混合后,加热至完全熔化并通过充分搅拌使之混匀,从而得到所述植脂末用 油脂组合物。
[0042] 15. -种由段落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制备的植脂末。
[0043] 16.如段落15所述的植脂末,所述植脂末包含:
[0044]

【权利要求】
1. 一种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油脂组合物的全部脂 肪酸中,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和为98wt% W上,并且中碳链脂肪酸和长 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比为10-35:65-90 ;优选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比为 15-30:70-85 ;进一步优选中碳链脂肪酸和长碳链脂肪酸的重量之比为20-28:72-8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中碳链脂肪酸是碳数为6-10 的脂肪酸,例如己酸,优选是碳数为8-10的脂肪酸,更优选是辛酸和/或癸酸。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长碳链脂肪酸是碳数为12 W 上的脂肪酸,优选是下列长碳链脂肪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月桂酸、肉豆證酸、踪搁酸、硬脂 酸、二十焼酸、二十二焼酸、二十四焼酸、二十六焼酸等长碳链饱和脂肪酸;W及十四碳帰 酸、十五碳帰酸、踪搁油酸、十六碳H帰酸、十走碳帰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帰酸、 二十碳二帰酸、二十碳H帰酸、二十碳四帰酸、二十碳五帰酸、二十二碳帰酸、二十二碳二帰 酸、二十二碳五帰酸、二十二碳六帰酸等长碳链不饱和脂肪酸。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长碳链脂肪酸来 源于油脂,在形成所述油脂的全部脂肪酸中,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为85wt% W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长碳链脂肪酸来源于如下油 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踪搁油及其不同烙点分提产物、踪搁仁油、全氨化踪搁仁油、踪搁仁硬脂、全氨化踪搁 仁硬脂、大豆油、葵花巧油、挪子油、全氨化挪子油、玉米油、菜巧油、棉巧油、可可脂、乳木果 月旨、椿子油、茶油、茶巧油、橄揽油、米慷油、小麦胚芽油、芝麻油、藻油、葡萄巧油、紫苏巧油、 红花巧油, 其中,所述踪搁油及其不同烙点分提产物优选为踪搁液油、踪搁硬脂、踪搁软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长碳链脂肪酸来源于如下油 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踪搁油及其不同烙点分提产物、踪搁仁油、全氨化踪搁仁油、踪搁仁硬脂、全氨化踪搁 仁硬脂、挪子油、全氨化挪子油、可可脂及乳木果脂, 其中,所述踪搁油及其不同烙点分提产物优选为踪搁液油、踪搁硬脂、踪搁软脂。
7. 制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W含所述长碳链脂肪酸的油脂和所述中碳链脂肪酸构成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H醋作 为原料,将其混合后,加热至完全烙化并通过充分揽拌使之混匀,从而得到所述植脂末用油 脂组合物。
8. -种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植脂末用油脂组合物制备的植脂末。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脂末,所述植脂末包含: 油脂组合物 20-50wt%; P-环糊精 10-30wt%; 葡萄糖浆 20-50wt%; 酪蛋白酸钢 3.0-1 Owt%; 单甘酷 0.5-3wt%; 薦糖醋 0.5-3wt% 憐酸氨二钢 化l-2wt%; 食用二氧化桂 0.1-0.5wt%。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脂末,所述植脂末包含: 油脂组合物 30wt%; P-环糊精 20wt%; 葡萄糖浆 42.5wt%; 酪蛋白酸钢 3.5wt%; 单甘醋 1.5wt%; 藤糖酷 Iwt% 磯酸氨二钢 Iwt%; 食用二氧化桂 0.5 wt%。
【文档编号】A23D9/04GK104413172SQ201310410498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
【发明者】王风艳, 陆健, 陈寒刚, 惠菊, 陆翔, 王宇 申请人: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