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及灌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577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缓冲器及灌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顶部和腔体底部分别连接有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上端连接进液接头,软管下端延伸至腔体底部上方,且与出液接头不不连通,所述腔体顶部还安装有排气阀。采用上述缓冲器的灌流系统,包括进液管路和排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上串联有所述的缓冲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器及灌流系统,克服了现有蠕动技术方法中的干扰和液面抖动问题,使实验得到的波形干净、数据准确。
【专利说明】 缓冲器及灌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教学及科研的生物实验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灌流操作中使用的缓冲器及灌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灌流系统,例如脑片灌流系统大都采用重力作用来注液和排液,这种方式下的注液需要使用专用药液袋或药液瓶,并且需要将药液袋挂到足够的高度才能克服管阻,进而流入实验槽内,药液流速会受药液袋高度影响,不易控制,从而进液流量不易控制,且流量值的大小很不直观;排液时的吸入口位置不可调,流量也不可调,导致实验槽内的药液液面高度不能调节,影响药液中的组织活性,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不佳,而且排液需要在实验槽体旁边放置废液收集装置,妨碍实验操作。
[0003]鉴于上述问题,现在有不少使用蠕动泵向实验槽内灌注或吸出药液的技术,其流量调节直观、简便,实验槽内药液液面高度可调,实验系统布局不受限制,但是由于蠕动泵的蠕动会给系统带进很多干扰,同时实验槽内的液面波动较大,直接导致探测到的实验波形数据不准,甚至实验不成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灌流系统容易造成液面干扰和波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器。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顶部和腔体底部分别连接有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上端连接进液接头,软管下端延伸至腔体底部上方,且与出液接头不不连通,所述腔体顶部还安装有排气阀。
[0006]具体的,所述软管下端与腔体底部距离不大于5毫米。
[0007]优选的,所述软管在腔体内部成螺旋形走向。
[0008]优选的,所述出液接头位于腔体底面几何中心,所述进液接头位于腔体顶部非中心区域。
[0009]优选的,所述腔体外壁为透明材料。
[0010]优选的,所述进液接头和/或排液接头为金属材料制成。
[0011]优选的,腔体下方安装有环形隔离片,所述环形隔离片位于软管下端下方,中部开有出液口,所述出液接头位于出液口下方。
[001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灌流系统,包括进液管路和排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上串联有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器。
[0013]优选的,所述进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与蠕动泵管路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器及灌流系统,克服了现有蠕动技术方法中的干扰和液面抖动问题,使实验得到的波形干净、数据准确。该缓冲器在解决蠕动自身干扰的同时还可以滤除管路内药液可能带进的其他干扰。【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腔体,2-排气阀,3-进液接头,4-软管,5-出液接头,6-环形隔离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器,包括腔体1,所述腔体顶部和腔体底部分别连接有进液接头3和出液接头5,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软管4,所述软管上端连接进液接头,软管下端延伸至腔体底部上方,且与出液接头不连通,所述腔体顶部还安装有排气阀。
[0019]使用时,直接进入或通过蠕动泵输送进来的液体由进液接头进入腔体,通过与进液接头连接的软管输送,由于腔体的横截面远大于软管截面,进液压力被突然变大的容积腔体吸收,腔体内压力间断累积的同时,通过出液口连续平缓释放,从而将蠕动压力变成平缓连续的压力形式,由于软管4另一端不与出液口直通,将蠕动进来的药液导入腔体内,避免了水滴产生的液面干扰,药液在蠕动力作用下的间隙流动变成平缓连续不断的流动,避免了蠕动和液面抖动形成的机械干扰,缓冲器腔体I顶部装有排气阀2,其作用是在实验准备阶段先打开排气阀2,在进液初期,将进入的压力从排气阀泄放,同时在进液初期,液面高度很低,底部液面压力不足,同时出液管路具有一定管阻,进入的药液不会从出液接头排走,因此会在缓冲器腔内存积,当存有一定量药液时关闭排气阀2,之后进入的药液就会在压力作用下排出,而缓冲器腔体内始终保持一定量的药液,避免新进入的药液直接被排走,增强了缓冲器的缓释作用。为方便观察腔体内部的液面情况,腔体外壁优选采用透明材料。
[0020]软管接头与腔体底部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但通常距离腔体底部距离不应大于5毫米,太高则会形成水滴,从而形成新的振动干扰,软管接头距离出液接头的内部出液口也应保持一定距离,例如5毫米以上,避免进液压力的直接传递。为更好的增强缓冲效果,对软管的走向可以不采用直线型,而是弯曲的螺旋形状。
[0021 ] 为克服传输静电带来的环境干扰和电路干扰,可以在腔体内部设置与液体接触的地线,最好选择将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用金属材料制成,进行实验时,将这两个接头通过引线接地即可,而不用设置其他的单独接地部件。两个接头的位置优选设置为出液接头位于腔体底面几何中心,便于腔内药液与金属接头接触良好,同时稳定装置的重心,而进液接头位于腔体顶部非中心区域,一方面使两个接头为非对准的位置关系,利于增强缓冲效果,同时在腔体顶部留出较大空间,方便设置排气阀2。
[0022]本实用新型对腔体内部的一种优选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为在腔体下方安装有环形隔离片6,所述环形隔离片6位于软管4下端下方,中部开有出液口,所述出液接头5位于出液口下方。环形隔离片的高度距离底部的出液接头高度优选保持在1-5毫米范围内,软管的下端直接被阻挡在环形隔离片上方,当软管长度较长时,软管被挤压自然形成弯曲形状,同时保证了距离出液接头的距离,实现较好的缓冲效果。
[0023]当利用蠕动泵灌注技术进行脑片灌流实验时,只需要在注液和/或排液管路上分别串联I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冲器,基于以上所述的工作原理,即可实现系统平稳注液和排液,实验槽内的的药液液面稳定不会抖动,并且滤除外部环境干扰和电路干扰。
[0024]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
1.缓冲器,包括腔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顶部和腔体底部分别连接有进液接头(3)和出液接头(5),所述腔体内部设置有软管(4),所述软管上端连接进液接头,软管下端延伸至腔体底部上方,且与出液接头不不连通,所述腔体顶部还安装有排气阀(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4)下端与腔体(I)底部距离不大于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接头(5)位于腔体底面几何中心,所述进液接头(3)位于腔体顶部非中心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4)在腔体内部成螺旋形走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外壁为透明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腔体下方安装有环形隔离片(6),所述环形隔离片(6)位于软管(4)下端下方,中部开有出液口,所述出液接头(5)位于出液口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头(2)和/或排液接头(5)为金属材料制成。
8.灌流系统,包括进液管路和排液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上串联有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灌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和/或排液管路与蠕动泵管路连接。
【文档编号】C12M1/00GK203807461SQ201420249052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6日
【发明者】杨波, 周志明 申请人: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