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发酵茶叶生产茯茶的方法及菌株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755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领域,特别是涉及利用微生物人工发酵茶叶生产茯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又称冠突曲霉(Aspergilluscristatus),通称茯茶金花菌)发酵生产的茯茶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脂、降压和调节糖类代谢的功效,是我国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日常制作奶茶的必需品。其特别要求“金花”,即冠突散囊菌的子囊壳普遍茂盛,有清香的菌花味,“金花”的多少是茯茶品质好坏的最主要标志。我国茯茶制作生产多采用自然发酵,产地仅限于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和陕西。现阶段生产茯茶要经过茶叶收购、筛选、渥堆、汽蒸、压制、发花、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周期较长。由于自然发酵,茯茶生产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其原料采用当地的黑毛茶,而黑毛茶需要至少1年的自然发酵才能作为原料,而且其生产主要局限在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和陕西。而且发酵条件若控制不好很容易污染霉菌,如青霉菌和曲霉菌,有些霉菌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真菌毒素。另外,生产出的茯砖只能在其内部看到金花,而在表面无法看到金花,影响感官品质。其生产过程和品质均不能很好的控制。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主要解决如下技术问题:1.精简茯茶生产技术,打破行业技术壁垒,提高生产效率,适合推广。2.突破茯茶生产原料和地理环境的限制,生产原料广泛易得,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打破地区和行业垄断。3.人工发酵代替自然发酵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杜绝杂菌污染,使茯茶的生产过程和品质均可控。4.本发酵制作的茯茶在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上均优于或等于同类产品和国家标准(GB/T9833.3–201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发酵生产茯茶的方法,其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将干燥的茶叶加湿,使其含水量为30–40%;于110–120℃,将所述加湿的茶叶灭菌;将所述灭菌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的温度,在无菌条件下人工接种经活化的冠突散囊菌,并混匀;在无菌透气容器中,于20–30℃的温度,发酵20–30天;热压成型;自然干燥。进一步地,所述茶叶为茶树(Camelliasinensis)和普洱茶树(Camelliaassamica)及其变种的叶子制成的茶叶。进一步地,所述茶叶选自绿茶、毛茶、花茶、红茶和黑茶或其组合。进一步地,所述冠突散囊菌为冠突散囊菌菌株CGMCCNo.3.15516。进一步地,所述含水量为35%。进一步地,所述灭菌是采用普通蒸锅或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的蒸汽湿热灭菌。进一步地,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10℃,所述灭菌的时间为大约40分钟。进一步地,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5℃。进一步地,所述发酵的时间为25天。进一步地,所述热压成型是将所述发酵好的茶叶加热到大约80℃,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本发明还提供了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菌株,其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3.15516。详细说明:菌种活化及菌株:菌种于-20℃冷冻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将菌种取出后迅速转接于PDA培养皿活化,避免斜面融化,然后放回继续冷冻保存。根据接种量计算活化用PDA培养皿的数量。一般9毫米的培养皿可接种30个锥形瓶(三角瓶)。接种后的PDA培养皿在25–30℃培养7–10天。用于本发明的冠突散囊菌,又称冠突曲霉,分离自青海省互助县农户家中的老砖茶。该菌株已经于2015年12月9日以专利程序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3.15516。茶叶原料返潮加湿:只要是茶树和普洱茶树及其变种的叶子经干燥后均可作为生产原料。将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边喷雾边搅拌,使其加湿均匀,含水量为30–40%,盖好封口膜。茶叶灭菌:可采用蒸汽湿热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或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30-6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灭菌后的茶叶瓶中,系好封口膜,用力震荡与茶叶和菌种混匀。此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杜绝污染。培养发酵:接种后于20–30℃静置培养发酵20–30天。此时可见大量金花菌长满茶叶,若见到青绿色或黑褐色菌落则为青霉或曲霉污染。污染的茶叶一定要在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后才能丢弃,否则会造成厂房内污染。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到约80℃,然后迅速倒入模具中,用千斤顶人工压制或专用压茶机压制成茶砖,压强为4–6MPa,保压10分钟。自然干燥:刚压制好的茶砖脱去模具后平放,要在其上覆盖重物防止其膨胀,在常温干燥即可,无需烘房。可长期放置,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一般在放置一个月后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生有大量金花。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效果:1.本发明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只经过原料加湿、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发酵、热压成型和自然干燥这几个步骤。2.本发明不受原料和地理条件限制,在任何地区均可生产。3.本发明采用无菌培养技术,从而杜绝了杂菌污染,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均非常高。4.本发明所生产的茯茶在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均优于或等于市场主要普通茯茶,并优于国家标准(依据GB/T9833.3–2013),见表1–2。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图1:本发明人工发酵生产茯茶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所用原料、试剂、仪器和设备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且均为市场能够买到。实施例11).菌种活化:将冷冻保存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斜面培养基上的冠突散囊菌CGMCCNo.3.15516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7天。2).选取茶叶原料:散装绿茶,购自福建省宁德市烟亭茶厂(其他茶叶同样适用)。3).茶叶加湿: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后,使其含水量为30%,盖好封口膜。4).蒸汽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5).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锥形瓶中,盖好封口膜震荡与茶叶混匀。6).培养发酵:接种后于20℃静置30天。7).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约到80℃,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8).在其上覆盖重物常温自然干燥,可长期保存。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到金花生长。实施例21).菌种活化:将冷冻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的冠突散囊菌CGMCCNo.3.15516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7天。2).选取茶叶原料:绿茶,购自福建省宁德市烟亭茶厂(其他茶叶同样适用)。3).茶叶加湿: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后,使其含水量为35%,盖好封口膜。4).蒸汽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5).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锥形瓶中,盖好封口膜震荡与茶叶混匀。6).培养发酵:接种后于20℃静置30天。7).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约到80℃,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8).在其上覆盖重物常温自然干燥,可长期保存。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到金花生长。实施例31).菌种活化:将冷冻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的冠突散囊菌CGMCCNo.3.15516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7天。2).选取茶叶原料:绿茶,购自福建省宁德市烟亭茶厂(其他茶叶同样适用)。3).茶叶加湿: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后,使其含水量为40%,盖好封口膜。4).蒸汽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5).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锥形瓶中,盖好封口膜震荡与茶叶混匀。6).培养发酵:接种后于20℃静置30天。7).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约到80℃,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8).在其上覆盖重物常温自然干燥,可长期保存。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到金花生长。实施例41).菌种活化:将冷冻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的冠突散囊菌CGMCCNo.3.15516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7天。2).选取茶叶原料:绿茶,购自福建省宁德市烟亭茶厂(其他茶叶同样适用)。3).茶叶加湿: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后,使其含水量为30%,盖好封口膜。4).蒸汽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5).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锥形瓶中,盖好封口膜震荡与茶叶混匀。6).培养发酵:接种后于25℃静置25天。7).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约到80℃,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8).在其上覆盖重物常温自然干燥,可长期保存。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到金花生长。实施例51).菌种活化:将冷冻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的冠突散囊菌CGMCCNo.3.15516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7天。2).选取茶叶原料:绿茶,购自福建省宁德市烟亭茶厂(其他茶叶同样适用)。3).茶叶加湿: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后,使其含水量为35%,盖好封口膜。4).蒸汽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5).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锥形瓶中,盖好封口膜震荡与茶叶混匀。6).培养发酵:接种后于25℃静置25天。7).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约到80℃,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8).在其上覆盖重物常温自然干燥,可长期保存。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到金花生长。实施例61).菌种活化:将冷冻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的冠突散囊菌CGMCCNo.3.15516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7天。2).选取茶叶原料:绿茶,购自福建省宁德市烟亭茶厂(其他茶叶同样适用)。3).茶叶加湿: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后,使其含水量为40%,盖好封口膜。4).蒸汽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5).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锥形瓶中,盖好封口膜震荡与茶叶混匀。6).培养发酵:接种后于25℃静置25天。7).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约到80℃,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8).在其上覆盖重物常温自然干燥,可长期保存。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到金花生长。实施例71).菌种活化:将冷冻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的冠突散囊菌CGMCCNo.3.15516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7天。2).选取茶叶原料:绿茶,购自福建省宁德市烟亭茶厂(其他茶叶同样适用)。3).茶叶加湿: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后,使其含水量为30%,盖好封口膜。4).蒸汽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5).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锥形瓶中,盖好封口膜震荡与茶叶混匀。6).培养发酵:接种后于30℃静置20天。7).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约到80℃,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8).在其上覆盖重物常温自然干燥,可长期保存。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到金花生长。实施例81).菌种活化:将冷冻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的冠突散囊菌CGMCCNo.3.15516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7天。2).选取茶叶原料:绿茶,购自福建省宁德市烟亭茶厂(其他茶叶同样适用)。3).茶叶加湿: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后,使其含水量为35%,盖好封口膜。4).蒸汽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5).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锥形瓶中,盖好封口膜震荡与茶叶混匀。6).培养发酵:接种后于30℃静置20天。7).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约到80℃,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8).在其上覆盖重物常温自然干燥,可长期保存。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到金花生长。实施例91).菌种活化:将冷冻保存在PDA斜面培养基上的冠突散囊菌CGMCCNo.3.15516转接于PDA平皿,在25℃培养7天。2).选取茶叶原料:绿茶,购自福建省宁德市烟亭茶厂(其他茶叶同样适用)。3).茶叶加湿:300克干燥茶叶置于3000毫升锥形瓶中,将茶叶进行喷雾加湿后,使其含水量为40%,盖好封口膜。4).蒸汽灭菌:加湿后的茶叶连同锥形瓶置于普通蒸锅中,达到110–120℃后进行40分钟的蒸汽湿热灭菌。5).冷却接种:灭菌后的茶叶冷却至40℃以下,在无菌环境下将PDA平皿上活化好的冠突散囊菌,用无菌接种铲切取约0.25平方厘米的菌种块,迅速置于锥形瓶中,盖好封口膜震荡与茶叶混匀。6).培养发酵:接种后于30℃静置20天。7).热压成型:将发酵好的茶叶于普通蒸锅中加热约到80℃,迅速倒入模具中,人工压制成茶砖。8).在其上覆盖重物常温自然干燥,可长期保存。压制好的茶砖仍然能继续发酵,此过程称为为后熟,至少1年,在茶砖表面和内部均可见到金花生长。上述实施例中所生产的茯茶在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均优于或等于市场主要普通茯砖茶,并优于国家标准(依据GB/T9833.3–2013),具体参见表1–2。表1.本发明生产的茯茶与目前市售的湖南茯茶和陕西茯茶的感官品质比较(均为1年期)。表2本发明生产的茯茶与目前市售的湖南茯茶和陕西茯茶的理化指标比较(均为1年期)。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