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糖油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2911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血糖油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血糖油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油茶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速食油茶,其以膨化米为主料,加茶叶、茶油、香葱、食盐和佐食酥果、姜末、香葱、香菇、罗汉果等,各个物质重量百分比为:茶油1%,茶叶末6~8%,膨化米41~43%,食盐6~8%,酥果11~13%、姜末8~10%、香葱8~10%、香菇6~7%、罗汉果9~10%、调味剂和防腐剂。另一种是飘香型油茶,其各组分及含量为:绿茶5~9%,黄姜8~10%,蒜米2~8%,花生米7~12%,鸡油2~8%,食盐3~8%,余量为水;绿茶用水浸泡约5小时,黄姜、蒜米拍碎,花生米炒香,绿茶、黄姜、蒜米放入锅内用锤将其锤碎,炒香,加入食盐、鸡油,再放入清水或骨汤煮开,去渣即可饮用。

速食油茶的技术缺点是:1)热量过高:膨化米和佐食酥果占比例较大,膨化米是经过高温烘烤的高碳水化合物食品,佐食酥果是经高温油炸的高碳水化合物和高油脂食品,它们热量高且含有一定量的热解产物,对身体健康不利。每100g膨化米热量大约580kcal(参考米老头农夫小舍米通营养标签),每100g酥果热量大约524kcal(参考麻花类食品营养标签),健康的成年女性每天需要大约1800~1900kcal热量,男性需要1980~2340kcal热量,按每日食用200ml含膨化米和酥果的油茶计,仅从油茶摄取的热量就达到613kcal,占女性每日需要热量的32%,男性每日需要热量的27%,在正常膳食的基础上食用这样的油茶将增加热量摄入,肥胖的风险大大提高。肥胖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痛风及某些癌症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也使糖尿病变得更加难以控制。2)油炸食品含量过多:在油炸过程中,煎炸油脂发生热水解、热分解和热氧化聚合反应,产生游离脂肪酸、醛、酮、烷烃、二聚物等有害物质,而油炸食品在高温油炸条件下,会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类化合物和丙烯酰胺等有害物。瑞典和美国的研究均证实,许多高温加工的食物或油炸烤制食品,特别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等含有高浓度的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可能诱发癌症。挪威食品安全局有报道因食用过多油炸或烘烤食物而患癌症的佐证。

飘香型油茶的技术缺点是:1)食盐含量过多,100g油茶含6~8g盐,达到或超过每日6g的食盐推荐摄入量。过多的食盐摄入会导致不良的生理反应并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长期高钠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病的风险。此外,高钠饮食对中风、心室肥大具有直接的影响,并与肾结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高钠饮食会诱发高血压。高血压又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且当血压超过一定范围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随血压的升高而增加。已经有诸多研究表明食盐摄入与胃癌、食道癌和直肠癌的发生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拟申请专利的油茶配方大大减少食盐的添加量,让摄入油茶不会增加机体对钠的负荷。2)使用鸡油且添加量较多,100g油茶含2~8g鸡油,按每次饮用一碗油茶计约200ml,摄入鸡油约4~16g,占到每日25~30g油脂推荐摄入量的16~64%。鸡油是一种动物油脂,主要由饱和脂肪酸组成,通常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不仅能增加体内的能量也能显著增加血糖中胆固醇的含量特别是棕榈酸,月桂酸和豆蔻酸,对于胆固醇的增加更为显著,对机体危害很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血糖油茶,所述的油茶热量和含盐量低,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更利于人体健康,且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血糖油茶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将翻炒和煎煮结合起来,有利于辅助降血糖的功效成份溶出,同时工艺简单易操作,更适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血糖油茶,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每升水搭配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绿茶茶叶25-30份,生姜28-35份,花生12-18份,盐2-3份,花生油6-8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先简化了油茶的配方,仅由五种原料组成,这极大的降低了取材难度,降低了原料成本。

其次,本发明虽然配方简单,但是口味并不比现有产品差,甚至优于现有产品。经80人品尝,考察浓稠程度、咸淡程度、苦涩味、辛辣味、油腻感、颗粒感和气味等因素,可以达到77.89%以上的接受度,油茶整体呈现浓郁鲜美、入口柔滑略涩,回味为甘的风味。

第三,本发明降低了食盐和油脂添加量。按照每人每日饮用一碗(200mL)计,通过本发明摄入的花生油约1.4g左右、食盐0.5g左右,营养参考百分比(NRV%)分别是5.6%左右和8.3%左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大大减少了油脂与盐的含量,一般人群在正常膳食的基础上饮用该油茶,不会因额外的油脂与食盐摄入过多对身体造成负担。同时本发明使用花生油替代了现有的鸡油,降低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鸡油和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详见表1。

表1鸡油和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

“S:M:P”栏中数据是将SFA的质量分数作为“1”,然后计算SFA(饱和脂肪酸)、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和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值;“花生油”一栏中,“花生烯酸”中的数据为花生酸的含量,“芥酸”中的数据是山俞酸含量;“鸡油”“芥酸”栏中的相应数据都是肉豆蔻酸的质量分数。

第四,本发明不含任何膨化原料,热量低,长时间饮用不会诱发相关疾病。同时提高了茶叶的占比,从而提高了食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另外,本发明具有一定的医药功效,经动物实验发现本发明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

以上油茶在配方上还可以改进,以达到更多的技术效果,例如:

优选地,每升水搭配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绿茶茶叶27-30份,生姜30-35份,花生12-15份,盐2-2.5份,花生油6-7份。

增加生姜的占比,可以增进油茶的香味,还可以提高油茶保健肠胃的功效,男女老少皆宜。

所述的生姜可以任选品种,优选黄皮生姜。

优选地,每升水搭配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绿茶茶叶27-29份,黄皮生姜32-35份,花生12-15份,盐2-2.5份,花生油6-7份。

降低盐和花生油的添加量,增加适宜饮用人群。

优选地,还包括香料,和/或坚果,所述香料优选自蒜米、葱花、香菜、肉桂、茴香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坚果优选自杏仁、瓜子仁、桃仁、芝麻、核桃、松子、枣中的一种或多种。

加入蒜米、葱花、香菜、肉桂、茴香等香料调节或丰富其口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香料的添加量宜少不宜多,优选低于盐的用量。

杏仁、瓜子仁、桃仁、芝麻、核桃、松子既可以以粉末形式加入,也可以直接以颗粒状呈现,其中芝麻可选白芝麻或黑芝麻,丰富口感。

上述油茶可采用任意常用的制备方法制得,例如常见烘烤或油炸,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为健康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取绿茶茶叶、生姜、花生、花生油混合翻炒,之后加入盐和水,煮沸,再除渣即得。

上述制备方法将翻炒和煎煮结合起来,有利于辅助降血糖的功效成份溶出,同时工艺简单易操作,更适于工业化生产。

所述的花生油、盐和水和分多次加入,例如,除渣之后,将渣用花生油重新翻炒一次,再重复之后的步骤,依此重复多次,提高营养成分溶出率。

其中,所述翻炒可分多次进行,并且每次翻炒之后加入部分盐和水进行煮沸。以保证翻炒彻底均匀,每次翻炒后所加的盐和水量可以均分,也可以视其他情况而定。另外,在翻炒过程中,要不断捶碎原料,以充分利用原料中的营养成分。

所述的煮沸是指煎煮至沸腾后再保持1min以上,以保证茶叶和生姜中的营养成分溶于水中。

在所述翻炒之前,将所述绿茶茶叶浸泡至软,以提高煎煮时茶多酚的溶出率。所述浸泡优选为:在90℃以上的热水浸泡2min以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验中检测的泡茶、油茶和茶叶甲醇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结果;

图2为昆明小鼠干预期间摄食量变化;

图3为干预前雌性昆明小鼠OGTT实验糖耐量血糖-时间曲线(与对照组比,*p<0.05);

图4为干预2周雄性昆明小鼠OGTT实验糖耐量血糖-时间曲线(与对照组比,*p<0.05);

图5为各组小鼠每周体重变化;

图6为小鼠每周空腹血糖变化;

图7为小鼠每周空腹血糖下降率变化;

图8为4W OGTT实验血糖-时间曲线;

图9为4W OGTT实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

图10为8W OGTT实验血糖-时间曲线;

图11为8W OGTT实验糖耐量曲线下面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油茶配方:绿茶茶叶30g,生姜28g,花生18g,盐2g,花生油8g。

制作方法:茶叶放90℃左右热水浸泡2min后捞出冷却,生姜切小块备用,热锅后依次放入花生油、花生、生姜和泡软的茶叶,翻炒锤碎约5min,加入水煮沸1min,加盐后滤出茶汤。重复2次翻炒锤碎和加水煮沸过程,花生油、食盐和水分三次放完,合并3次茶汤即可饮用。

油茶口感:浓郁鲜美、入口柔滑稍涩,回味为甘。

实施例2

油茶配方:绿茶茶叶25g,生姜35g,花生12g,盐3g,花生油6g。

制作方法:茶叶放95℃左右热水浸泡5min后捞出冷却,生姜切小块备用,热锅后依次放入花生油、花生、生姜和泡软的茶叶,翻炒锤碎约5min,加入水煮沸2min,加盐后滤出茶汤。重复2次翻炒锤碎和加水煮沸过程,花生油、食盐和水分三次放完,合并3次茶汤即可饮用。

油茶口感:浓郁鲜美、入口柔滑略带姜辣,回味为甘。

实施例3

油茶配方:绿茶茶叶27g,生姜30g,花生15g,盐2.5g,花生油7g。

制作方法:茶叶放90℃左右热水浸泡2min后捞出冷却,生姜切小块备用,热锅后依次放入花生油、花生、生姜和泡软的茶叶,翻炒锤碎约5min,加入水煮沸1min,加盐后滤出茶汤。重复2次翻炒锤碎和加水煮沸过程,花生油、食盐和水分三次放完,合并3次茶汤即可饮用。

油茶口感:浓郁鲜美、入口柔滑略涩,回味为甘。

实施例4

油茶配方:绿茶茶叶29g,生姜32g,花生15g,盐2.5g,花生油7g。

制作方法:茶叶放90℃左右热水浸泡2min后捞出冷却,生姜切小块备用,热锅后依次放入花生油、花生、生姜和泡软的茶叶,翻炒锤碎约5min,加入水煮沸1min,加盐后滤出茶汤。重复2次翻炒锤碎和加水煮沸过程,花生油、食盐和水分三次放完,合并3次茶汤即可饮用。

油茶口感:浓郁鲜美、入口柔滑稍涩略带姜辣,回味为甘。

实验

一、接受度统计

实验组:本发明的油茶

对照组1:茶叶22g,姜30g,盐3g,花生油7g,水一升,制作方法同实验组。

对照组2:茶叶27g,姜30g,盐3g,花生油7g,蒜(在翻炒时加入)3.5g,水一升,制作方法同实验组。

对照组3:茶叶30g,姜30g,花生15g,蒜(在翻炒时加入)3g,盐2g,花生油7g,水一升,制作方法同实验组。

80名试饮志愿者根据油茶的浓稠程度、咸淡程度、苦涩味、辛辣味、油腻感、颗粒感和气味填写试饮反馈表。

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平均接受度分别为77.89%、71.14%、68%、68.75%。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油茶在口感方面有突出优势。

二、检测茶多酚含量

采用福林酚法GB/T8313-2008进行茶多酚含量检测,三次独立实验得到本发明的油茶茶多酚含量为1385.42±45.01μg/mL。

为了分析油茶特殊的制作工艺是否比一般泡茶能使更多的茶多酚溶到茶汤中,用福林酚法GB/T8313-2008检测新鲜油茶、新鲜泡茶(泡3分钟)和茶叶的甲醇提取液中的茶多酚含量,进行4次独立实验,结果见图1。经过复杂工艺制作出的油茶茶多酚含量比茶叶简单泡水3min的茶水茶多酚含量稍微高一些,但无显著性差异。为了避免绿茶茶多酚在热水浸泡阶段溶出过多,根据此实验结果选择浸泡时间为2分钟。油茶中茶多酚含量与原材料茶叶甲醇提取液的茶多酚含量比值为0.665,说明经反复捶打茶叶中的茶多酚约有66.49%溶入油茶中。

三、动物功能性实验(采用实施例3的油茶)

1、油茶干预健康昆明小鼠实验

成熟期健康昆明小白鼠雄性12只(体重32~38g)、雌性12只(体重27~35g),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雌雄各半)、油茶干预组(n=12,雌雄各半),每3只养于1笼内,对照组灌胃纯净水,油茶干预组灌胃油茶,每天灌胃1次,0.2mL/10g体重,干预2周。自由饮水和摄食,饲料为SPF级维持饲料。每周称量2天小鼠摄食量。饲养条件:室温22±2℃,湿度50%~70%,光暗周期12h/12h。

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油茶原液,浓缩10倍后为灌胃实验动物的油茶浓缩液。浓缩后母液分装保存于-20℃,每次使用时按比例稀释为工作液用于灌胃干预。雄性组干预油茶浓度1000mg/mL,雌性组干预油茶浓度250mg/mL。

2、油茶干预对小鼠摄食量的影响

雄性和雌性正常对照组和油茶干预组小鼠在干预期间摄食量情况见图2。观察期间2组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油茶灌胃干预不影响健康昆明小鼠饲料摄入量。干预第1、2天摄食量较少推测是因为小鼠身体不适应灌胃操作造成,当小鼠适应灌胃后摄食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3、口服糖耐量(OGTT)实验结果

健康昆明小鼠油茶灌胃干预前及2周后分别进行OGTT实验,采用欧姆龙快速血糖仪直接测定小鼠尾静脉血血糖。油茶干预组小鼠灌胃油茶+葡萄糖溶液,正常对照组小鼠灌胃纯净水+葡萄糖溶液。干预前OGTT实验结果显示,油茶干预组雌性小鼠血糖值在30min后每个时间点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见图3),提示油茶瞬时摄入即能缓解雌性小鼠摄入葡萄糖后的血糖快速增高,且能加快葡萄糖摄入后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与消耗。

雄性昆明小鼠油茶灌胃干预2周后进行OGTT实验,油茶+葡萄糖组小鼠血糖值在30min和60min时间点均低于喝葡萄糖水的正常对照组小鼠(P<0.05)(结果见图4)。提示油茶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快动物进食葡萄糖后对葡萄糖的利用消耗。

4、油茶干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

5周龄雄性C57BL/KsJ-db/db基因缺陷小鼠、雄性db/m小鼠(正常对照)为SPF级别,购买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小鼠饲料为SPF级繁殖饲料,购买自江苏省协同生物医药工程有限公司。动物饲养在本单位毒理所动物实验室(SPF级),温度:20±3℃;湿度:40~70%;光照:12/12小时明暗;水瓶更换频度:每周1~2次。

10只5周龄雄性db/m小鼠(正常对照组),35只5周龄雄性C57BL/KsJ-db/db 2型糖尿病小鼠置于固定温湿度的动物房内喂养(温度20℃、湿度50%),自由采食、饮水,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根据体重以及血糖值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二甲双胍灌胃干预剂量100mg/kg BW/d)、油茶干预组(15只,灌胃剂量40mg/10g BW/d)。自由采食饮水,每日灌胃干预一次,共干预8周,于第8周末禁食12h后眼球采血处死,解剖取组织脏器保存待测。

各组小鼠每周体重变化

每周称量小鼠体重,绘制小鼠体重变化曲线(图5),可见干预8周期间阳性对照组小鼠体重与空白对照组小鼠体重值及体重变化均无差异(P>0.05),油茶剂量组小鼠在干预第0~1和4~5周期间体重增长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较迟缓(P<0.05)。

各组小鼠每周空腹血糖变化

干预期间每周分别检测第一批和第二批小鼠空腹血糖,并用每周的空腹血糖值与干预前空腹血糖比较,使用公式血糖下降率=(周空腹血糖值-干预前空腹血糖值)/干预前空腹血糖值×100%,计算血糖下降率并比较。

小鼠每周空腹血糖值变化如图6,阳性对照组小鼠第1周空腹血糖比空白对照组小鼠低(P=0.0335),其余各周空腹血糖平均值虽然略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油茶干预组小鼠在干预第1、3、6、7和8周时空腹血糖小于空白对照组(p=0.0021、p=0.0167、p=0.0167、p=0.0164、p=0.0167)。阳性对照组小鼠各周空腹血糖下降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油茶干预组小鼠第1、6和7周血糖下降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4、p=0.0304、p=0.0304)(见图7)。

各组小鼠OGTT实验结果

油茶干预第4周对小鼠进行OGTT实验,血糖-时间曲线显示(图8),阳性对照组比空白对照组小鼠在30~60min时间段血糖下降幅度显著增大(P=0.0025),且阳性对照组小鼠在90min点血糖比空白对照组低(P<0.0058),油茶干预组小鼠在60和90min点血糖比空白对照组低(P=0.0343、P=0.0105),且在30~90min时间段血糖下降幅度较空白对照组大(P=0.0088)。计算分析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图9),油茶干预组小鼠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小鼠(P=0.0304、P=0.0495)。

小鼠第4周OGTT实验结果显示,阳性药物二甲双胍和油茶干预均能抑制小鼠摄入葡萄糖后的血糖快速升高,阳性药物二甲双胍和油茶干预均能加快小鼠摄入葡萄糖后对葡萄糖的利用消耗。

油茶干预实验结束时(8w)再次进行OGTT实验,血糖-时间曲线显示(图10),阳性对照组比空白对照组小鼠在0~15min和30~60min时间段血糖下降幅度大(P=0.0308、P=0.0203),且阳性对照组小鼠在60min点血糖比空白对照组低(P=0.0203);油茶干预组小鼠在0、60和90min 3个点血糖比空白对照组低(P=0.0167、P=0.0001、P=0.0304),且在0~15min和30~60min时间段血糖下降幅度较空白对照组大(P=0.005、P=0.0001)。计算分析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图11),阳性对照组和油茶干预组小鼠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小鼠(P=0.03、P=0.0024)。

第8周OGTT实验结果显示,阳性药物二甲双胍和油茶干预均能加快小鼠摄入葡萄糖后对葡萄糖的利用消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