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茶树绿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286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古茶树绿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古茶树多生长在空气清新、土壤优质的地域,古茶树生长过程中不施加农药、化肥等化学性物质,人工干预少,生态原始,具有天然的保健功效,茶树树龄越大,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古茶树茶滋味苦涩,味较淡,回甘绵长、醇和、甜花香气,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目前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的追求,使得古茶树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是茶叶市场的新需求。绿茶,为六大茶类之首,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目前,随着对古茶树的开发研究的热潮的兴起,对古茶树的加工也受关注起来,因为古茶树的稀有珍贵,对其加工的方法要求也比较严苛,另外,古茶树和茶园树生长环境和营养成分的不同,使得在加工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目前在针对古茶树茶叶的专门的加工方法上鲜有报道,也没有在传统加工方法的基础上改进出适合古茶树茶叶的加工方法,因此严重影响了古茶树的加工品质,无法满足目前市场对古茶树茶叶的需求,同时,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合理,不仅无法充分体现古茶树的价值,还造成了古茶树资源的浪费,鉴于此,本研究者在传统绿茶的加工基础上,结合古茶树茶叶的特性,对传统的绿茶加工方法进行改进,为古茶树的加工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对古茶树的开发利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古茶树绿茶的加工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古茶树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1)摊晾:将采摘的古茶树鲜叶的摊放在簸箕上,摊晾厚度为4cm,摊晾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45~60%,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70~75%;(2)杀青:将摊晾后的鲜叶投入杀青机进行三次杀青,第一次杀青温度为220~280℃,杀青机转速为80~120r/min,杀青至鲜叶含水量55~60%;停机10min后进行第二次杀青,杀青温度160~180℃,杀青机转速为35~44r/min,杀青至茶叶含水量为50~52℃;停机20min后进行第三次杀青,杀青温度90~110℃,杀青机转速为70~75r/min,杀青时间15~20min;(3)摊凉:将经过步骤(2)的茶叶放于通风处进行摊凉,厚度为2~3cm,每隔30min翻动一次,温度降至20~25℃即可;(4)揉捻:将摊凉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中进行两次揉捻,第一次揉捻加入茶叶重量的0.08~0.15%的蛋白酶和茶叶重量1.2~1.6%的果胶酶,揉捻25~35min;将第一次揉捻后的茶叶摊开,喷洒茶叶重量的3~7%的水,水温为25~27℃,静置10~15min后,放入揉捻机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35~40min,使得两次揉捻后的细胞破碎率达到50%以上,茶叶成条率达90%以上;(5)初烘: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初烘室,温度为100~120℃,烘至含水量为22~25%;(6)提香:将初烘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温度为60~65℃,时间为35~40min;(7)烘干:将提香后的茶叶放入烘干室内,烘干温度为120~130℃,烘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进一步,所述的古茶树鲜叶,选用生长在海拔1500~2000米、树龄在100~300年、野生型或栽培型的古茶树的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传统绿茶加工方法上,本发明对杀青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进行三次杀青,杀青温度由高到低的逐次递减,首先先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停机放置过程中,使茶叶在杀青机中得到高温后的进一步焖烘,使得表面光亮,略有香味,防止叶绿素被进一步破坏,影响绿茶品质,再降温进行第二次杀青,进一步使茶叶失去水分,变得柔软,减缓茶叶生青味,使香味成分得到有效释放,再次降温进行第三次降温杀青,使得水分得到进一步的蒸发,为后面的揉捻打下基础,同时,也能提升成茶香味。另一方面,在传统揉捻方式的基础上,本发明对揉捻步骤进行合理的改进,进行两次揉捻,使得本发明的揉捻步骤,不仅具有传统的做形和破碎细胞的作用,而且通过第一次揉捻时加入优化含量的果胶酶和蛋白酶,有效提高绿茶的水浸出物的含量,提高茶叶的品质,提高对古茶的利用率,在第二次揉捻前,加入优化量的温水对茶叶进行喷洒,静置,使得茶叶在经过第一次揉捻后,部分的茶汁被挤出,通过优化量的温水的喷洒,能有效提高成茶的汤色,改善成茶的品质,另外,在静置过程中,通过水分子和茶汁得有机混合、渗透,再进行二次揉捻,使得本发明的绿茶没有苦味和涩味,而且细胞破碎率达到50%以上,耐泡,茶叶成条率达90%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古茶树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1)摊晾:将采摘的古茶树鲜叶的摊放在簸箕上,摊晾厚度为4cm,摊晾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45%,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70%;(2)杀青:将摊晾后的鲜叶投入杀青机进行三次杀青,第一次杀青温度为220℃,杀青机转速为80r/min,杀青至鲜叶含水量55%;停机10min后进行第二次杀青,杀青温度160℃,杀青机转速为35r/min,杀青至茶叶含水量为50℃;停机20min后进行第三次杀青,杀青温度90℃,杀青机转速为70r/min,杀青时间15min;(3)摊凉:将经过步骤(2)的茶叶放于通风处进行摊凉,厚度为2cm,每隔30min翻动一次,温度降至20℃即可;(4)揉捻:将摊凉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中进行两次揉捻,第一次揉捻加入茶叶重量的0.08%的蛋白酶和茶叶重量1.2%的果胶酶,揉捻25min;将第一次揉捻后的茶叶摊开,喷洒茶叶重量的3%的水,水温为25℃,静置10min后,放入揉捻机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35min,使得两次揉捻后的细胞破碎率达到50%以上,茶叶成条率达90%以上;(5)初烘: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初烘室,温度为100℃,烘至含水量为22%;(6)提香:将初烘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温度为60℃,时间为35min;(7)烘干:将提香后的茶叶放入烘干室内,烘干温度为120℃,烘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所述的古茶树鲜叶,选用生长在海拔1500米、树龄在100年、野生型或栽培型的古茶树的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实施例2一种古茶树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1)摊晾:将采摘的古茶树鲜叶的摊放在簸箕上,摊晾厚度为4cm,摊晾温度为26℃,相对湿度为60%,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75%;(2)杀青:将摊晾后的鲜叶投入杀青机进行三次杀青,第一次杀青温度为280℃,杀青机转速为120r/min,杀青至鲜叶含水量60%;停机10min后进行第二次杀青,杀青温度180℃,杀青机转速为44r/min,杀青至茶叶含水量为52℃;停机20min后进行第三次杀青,杀青温度110℃,杀青机转速为75r/min,杀青时间20min;(3)摊凉:将经过步骤(2)的茶叶放于通风处进行摊凉,厚度为3cm,每隔30min翻动一次,温度降至25℃即可;(4)揉捻:将摊凉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中进行两次揉捻,第一次揉捻加入茶叶重量的0.15%的蛋白酶和茶叶重量1.6%的果胶酶,揉捻35min;将第一次揉捻后的茶叶摊开,喷洒茶叶重量的7%的水,水温为27℃,静置15min后,放入揉捻机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40min,使得两次揉捻后的细胞破碎率达到50%以上,茶叶成条率达90%以上;(5)初烘: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初烘室,温度为120℃,烘至含水量为25%;(6)提香:将初烘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温度为65℃,时间为40min;(7)烘干:将提香后的茶叶放入烘干室内,烘干温度为130℃,烘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进一步,所述的古茶树鲜叶,选用生长在海拔2000米、树龄在300年、野生型或栽培型的古茶树的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实施例3一种古茶树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1)摊晾:将采摘的古茶树鲜叶的摊放在簸箕上,摊晾厚度为4cm,摊晾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73%;(2)杀青:将摊晾后的鲜叶投入杀青机进行三次杀青,第一次杀青温度为260℃,杀青机转速为100r/min,杀青至鲜叶含水量57%;停机10min后进行第二次杀青,杀青温度170℃,杀青机转速为40r/min,杀青至茶叶含水量为51℃;停机20min后进行第三次杀青,杀青温度100℃,杀青机转速为72r/min,杀青时间18min;(3)摊凉:将经过步骤(2)的茶叶放于通风处进行摊凉,厚度为2.5cm,每隔30min翻动一次,温度降至22℃即可;(4)揉捻:将摊凉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中进行两次揉捻,第一次揉捻加入茶叶重量的0.1%的蛋白酶和茶叶重量1.4%的果胶酶,揉捻30min;将第一次揉捻后的茶叶摊开,喷洒茶叶重量的5%的水,水温为26℃,静置13min后,放入揉捻机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38min,使得两次揉捻后的细胞破碎率达到50%以上,茶叶成条率达90%以上;(5)初烘: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初烘室,温度为110℃,烘至含水量为23%;(6)提香:将初烘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温度为63℃。时间为38min;(7)烘干:将提香后的茶叶放入烘干室内,烘干温度为125℃,烘至茶叶水分含量为4%进一步,所述的古茶树鲜叶,选用生长在海拔1800米、树龄在200年、野生型或栽培型的古茶树的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对照例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再进行三次变温杀青,在摊晾后直接进行一次杀青,本对照例所制的茶叶出现红梗现象,表面暗绿但不光亮,茶叶香气清淡,伴随轻微生青味,冲泡后,汤色清澈,但涩味较重,伴随轻微的生青味。对照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再进行三次变温杀青,在摊晾后直接进行两次杀青,本对照例所制的茶叶表面暗绿但不光亮,茶叶香气鲜香不浓郁,冲泡后,汤色亮绿、清澈,但略有轻微的涩味。对照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再进行二次揉捻,在摊凉后进行传统方式的揉捻,本对照例制得的绿茶,细胞破碎率在30~40%,且茶叶成条率低,在75~80%,茶叶浸出物少。对照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添加果胶酶和蛋白酶,本对照例制得的绿茶,茶叶浸出物少,香气鲜香但是不浓郁,冲泡后,汤色明亮、清澈,但叶底色泽不一致。对照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二次揉捻中,不进行洒水静置操作,本对照例制得的绿茶,茶叶浸出物少,香气鲜香,冲泡后,汤色明亮、清澈,滋味爽口,但略有苦涩味。实验例1随机选取50个尝试者,对本发明所制得的绿茶和传统方法制得的绿茶进行综合评价,以10份为满分,结果如表1所示:表1对比对象外形汤色滋味叶底综合得分本实施例1制得绿茶9.69.49.19.29.3传统方法制得绿茶8.98.58.18.38.4说明:上述的对照例和实验例均采用实施例1为基础,若采用实施例2和实施例3作为基础进行对照和试验的基础,上述结论和结果同样适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