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香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298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
技术领域
,尤其是紫薯香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世界茶叶消费的主要茶类,红茶是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之一,红茶起源于中国,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以红色为主,故名红茶。近年来,随着红茶市场的扩大和消费者对红茶产品了解程度的日渐加深,消费者对红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对红茶香气品质要求也日渐提高。目前,对红茶的制备工艺有大量研究,如发明号为CN201510438769.6《红茶的制备工艺》中制备步骤为:萎凋;揉捻;发酵;二次做形:做形包括做形A和做形B,使红茶成型;摊凉:将做形后的鲜叶放置如温室内摊凉;提香:将制成的红茶放入6CTH6.0茶叶提香机内,这利用了传统的揉捻,发酵,烘干工艺制备红茶,里面更多的是追求茶叶外形上的美观而忽视了对茶叶质量的提升,势必在口感上和冲泡后的色泽上会有所降低。红茶属于发酵类茶叶,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发酵的目的在于使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促进下发生氧化,产生新的茶红素和茶黄素,但是在发酵过程中很容易存在发酵不完全的问题,从而导致滋味苦涩、香气不佳、色泽不纯等问题,这就会直接导致经济效益低。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紫薯香茶加工方法。具体是这样实现的:将鲜叶经摊晾、摇青、揉捻、二次摊晾、发酵、提香、初烘、做形、烘干步骤处理,并在提香和初烘步骤之间还包括二次发酵步骤、在做形和烘干步骤之间还包括二次提香步骤。上述的摊晾:将新鲜茶叶采摘后,摊开,厚度为2~4cm,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60~65%。通过对鲜叶的摊晾,使水分散发,呈轻微萎凋状态,可增加茶叶的韧性。上述的鲜叶为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茶叶,通过对鲜叶的采摘,采摘多酚类含量高的茶叶,在酶的氧化下,可产生更多的茶红素,使茶叶色泽、口感更好。上述的摇青:将摊晾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采用间歇摇青的方式,第一次摇青40~60min,停机5~10min后,进行二次摇青,二次摇青的时间为30~40min。通过对茶叶的摇青,使茶叶呈轻微萎凋状态,增加茶叶的韧性,青草气减退。上述的揉捻:所述的揉捻,将摇青后的茶叶装入揉捻机,先揉捻60~80min,停机8~15min,再继续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40~60min。通过揉捻使叶汁充分揉出,茶条有粘性,可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细胞破损率在95%以上,冲泡后能增加汤色浓度。上述二次摊晾:通过地面洒水或者吹风机的方式将温度控制为20~25℃,时间为2~4h,摊放厚度为3~5cm。这样更有利于鲜叶中显青草气的化学成分的挥发与转化,可改善成茶香气的纯度。上述的发酵:是将二次摊晾后的茶叶以6~10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内,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在90~95%,发酵时间为2~4h。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通过发酵使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在酶的促进下发生氧化,产生新的茶红素和茶黄素。上述的提香:是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1~2cm,提香温度为80~100℃,提香时间15~30min。通过加入紫薯切片,在提香过程中,使紫薯的香气融入到茶香中上述的二次发酵:将提香后的茶叶以3~5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发酵室的温度在23~26℃,相对湿度在90~95%条件下,发酵60~100min。通过对茶叶的二次发酵,最大限度的将多酚类物质酶促氧化成茶红素,使茶叶的色、香、味的品质更加上乘。上述的初烘:是将二次发酵后的茶叶进行初烘,温度为110~12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35~40%。通过对茶叶的初烘,散失部分水份,更柔软,方便根据需要进行做形。上述的二次提香:是将做形完之后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2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1~2cm,提香温度为70~90℃,提香时间为10~15min。通过对茶叶的二次提香,可以更大程度上去除生青味,从本质上诱发出红茶的香味,同时由于紫薯片的加入,使紫薯的香气和红茶的茶香有效的混合在一起,茶叶在长时间储存之后依然香气浓郁。上述的烘干:是将经二次提香的茶叶进行烘干,温度为125~13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7%。在烘干时火力足,时间短,这样更能有效以去除青草气,产生使人清新的茶香。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红茶属于发酵类茶叶,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特征的关键性工序,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他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同时,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本发明的紫薯香茶加工工艺,通过对发酵室的二次发酵,使得更多的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反应更充分,产生的更多的茶红素,使茶叶的色泽更加上乘,同时,提香机的二次提香,可以更大程度上去除生青味,从根本上诱发茶香,使所制茶叶长时间储存下依然香气浓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将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采摘后,摊开,厚度为2cm,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60%。通过对鲜叶的摊晾,使水分散发,呈轻微萎凋状态,可增加茶叶的韧性;将摊晾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采用间歇摇青的方式,第一次摇青40min,停机5min后,进行二次摇青,二次摇青的时间为30min;将摇青后的茶叶装入揉捻机,先揉捻60min,停机8min,再继续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40min;将揉捻后的茶叶摊开进行二次摊晾,通过地面洒水或者吹风机的方式将温度控制为20℃,时间为2h,摊放厚度为3cm;将二次摊晾后的茶叶以6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内,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22℃,相对湿度在90%,发酵时间为2h;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1cm;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1cm,提香温度为80℃,提香时间15min;将提香后的茶叶以3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进行二次发酵,发酵室的温度在23℃,相对湿度在90%条件下,发酵60min;将二次发酵的茶叶进行初烘,温度为11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35%;将初烘后的茶叶根据需要进行做形处理;将做形完之后的茶叶装入提香机进行二次提香,将成熟紫薯切片以2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1cm,二次提香温度为70℃,二次提香时间为10min;将二次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温度为12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实施例2将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采摘后,摊开,厚度为4cm,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65%。通过对鲜叶的摊晾,使水分散发,呈轻微萎凋状态,可增加茶叶的韧性;将摊晾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采用间歇摇青的方式,第一次摇青60min,停机10min后,进行二次摇青,二次摇青的时间为40min;将摇青后的茶叶装入揉捻机,先揉捻80min,停机15min,再继续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60min;将揉捻后的茶叶摊开进行二次摊晾,通过地面洒水或者吹风机的方式将温度控制为25℃,时间为4h,摊放厚度为5cm;将二次摊晾后的茶叶以10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内,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28℃,相对湿度在95%,发酵时间为4h;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2cm;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2cm,提香温度为100℃,提香时间30min;将提香后的茶叶以5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发酵室的温度在26℃,相对湿度在95%条件下,发酵100min;将二次发酵的茶叶进行初烘,温度为12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40%;将初烘后的茶叶根据需要进行做形处理;将做形完之后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2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2cm,提香温度为90℃,提香时间为15min;将二次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温度为13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7%。实施例3将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采摘后,摊开,厚度为3cm,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63%。通过对鲜叶的摊晾,使水分散发,呈轻微萎凋状态,可增加茶叶的韧性;将摊晾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采用间歇摇青的方式,第一次摇青50min,停机8min后,进行二次摇青,二次摇青的时间为35min;将摇青后的茶叶装入揉捻机,先揉捻70min,停机12min,再继续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50min;将揉捻后的茶叶摊开进行二次摊晾,通过地面洒水或者吹风机的方式将温度控制为22℃,时间为3h,摊放厚度为4cm;将二次摊晾后的茶叶以8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内,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25℃,相对湿度在92%,发酵时间为3h;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1.5cm;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1.5cm,提香温度为90℃,提香时间20min;将提香后的茶叶以4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发酵室的温度在25℃,相对湿度在93%条件下,发酵80min;将二次发酵的茶叶进行初烘,温度为11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38%;将初烘后的茶叶根据需要进行做形处理;将做形完之后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2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1.5cm,提香温度为80℃,提香时间为12min;将二次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温度为13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6%。实施例4将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采摘后,摊开,厚度为4cm,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60%。通过对鲜叶的摊晾,使水分散发,呈轻微萎凋状态,可增加茶叶的韧性;将摊晾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采用间歇摇青的方式,第一次摇青60min,停机10min后,进行二次摇青,二次摇青的时间为30min;将摇青后的茶叶装入揉捻机,先揉捻60min,停机12min,再继续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60min;将揉捻后的茶叶摊开进行二次摊晾,通过地面洒水或者吹风机的方式将温度控制为20℃,时间为4h,摊放厚度为4cm;将二次摊晾后的茶叶以7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内,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26℃,相对湿度在93%,发酵时间为4h;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2cm;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2cm,提香温度为80℃,提香时间15min;将提香后的茶叶以5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发酵室的温度在26℃,相对湿度在90%条件下,发酵100min;将二次发酵的茶叶进行初烘,温度为11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40%;将初烘后的茶叶根据需要进行做形处理;将做形完之后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2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2cm,提香温度为70℃,提香时间为15min;将二次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温度为135℃,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实施例5将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采摘后,摊开,厚度为2cm,摊晾至鲜叶含水量为65%。通过对鲜叶的摊晾,使水分散发,呈轻微萎凋状态,可增加茶叶的韧性;将摊晾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采用间歇摇青的方式,第一次摇青60min,停机5min后,进行二次摇青,二次摇青的时间为40min;将摇青后的茶叶装入揉捻机,先揉捻60min,停机15min,再继续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40min;将揉捻后的茶叶摊开进行二次摊晾,通过地面洒水或者吹风机的方式将温度控制为20℃,时间为4h,摊放厚度为3cm;将二次摊晾后的茶叶以10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内,发酵室的温度控制在28℃,相对湿度在90%,发酵时间为4h;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1cm;将经发酵过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1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2cm,提香温度为100℃,提香时间25min;将提香后的茶叶以4cm的厚度摊放在发酵室,发酵室的温度在26℃,相对湿度在90%条件下,发酵60min;将二次发酵的茶叶进行初烘,温度为11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40%;将初烘后的茶叶根据需要进行做形处理;将做形完之后的茶叶装入提香机,将成熟紫薯切片以2块/m2的比例摊放在茶叶表面,紫薯切片的厚度在2cm,提香温度为90℃,提香时间为10min;将二次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烘干,温度为13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7%。实施例1~5均可作为实验对象,现选择实施例1作为实验对象。对比例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去除二次发酵的步骤,将经过提香步骤的茶叶直接进入初烘步骤。对比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去除二次提香的步骤,将经过做形之后的茶叶直接进入烘干步骤。对比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发酵的温度,温度为22℃。对比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发酵的温度,温度为27℃。对比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发酵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为88%。对比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发酵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为96%。对比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发酵的时间,时间为50min。对比例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发酵的时间,时间为110min。对比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提香的时间,时间为8min。对比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提香的时间,时间为16min。对比例1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提香的温度,温度为60。对比例1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变二次提香的温度,温度为100min。对比例13:在对比例3的基础上,改变二次发酵的时间和相对湿度,时间为50min,相对湿度为88%。对比例14:在对比例3的基础上,改变二次发酵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温度为11min,相对湿度为96%。对比例15:在对比例3的基础上,改变二次发酵的时间和相对湿度,时间为50min,相对湿度为88%。对比例16: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改变二次提香的温度,温度为60℃。对比例17: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改变二次提香的温度,温度为90℃。1、有无二次发酵步骤对产品的影响,如表1所示1)对比对象:实施例1、对比例1表1对比对象口感色泽实施例1滋味纯而浓厚,香气浓烈汤色浓艳红亮对比例1滋味略微发涩汤色淡红,色泽不纯综上所述,发酵作为制备红茶的关键性工序,必不可少,而红茶的好坏取决于茶红素含量的多少,而单纯一次发酵就要充分使多酚类物质转化为茶红素,是不可能的,因为首次发酵时间短,产生的物质以茶黄素为主,发酵时间长,产生的物质以茶褐素为主,要想使产生的物质以茶红素为主,制成上乘的红茶茶品,二次发酵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2、有无二次提香步骤对产品的影响,如表2所示1)对比对象:实施例1、对比例2表2对比对象储存10个月储存20个月实施例1香气浓郁香气浓郁对比例2香气浓郁香气明显变淡综上所述,要想制备香气浓郁持久的高香类茶叶,单纯通过一次提香步骤是不能实现的,因为首次提香过程中,时间短,提香不完全,储存时间不长,时间过长,过提香,产生烟焦味,所以二次提香显得尤为重要。3、二次发酵的参数控制1)对比对象:实施例1、对比例3、对比例4为一组,对比二次发酵温度对茶叶的影响,如表3所示;实施例1、对比例5、对比例6为一组,对比二次发酵相对湿度对茶叶的影响,如表4所示;实施例1、对比例7、对比例8为一组,对比二次发酵时间对茶叶的影响,如表5所示;对比例3、对比例13、对比例14、对比例15,对比二次发酵时间,温度,相对湿度改变对茶叶的影响,如表6所示。表3表4表5表6对比对象口感色泽对比例3有股淡淡的生青味,苦涩于茶色泽红亮,汤色淡红对比例13苦涩味于茶色泽红亮,汤色淡红对比例14略苦涩干茶色泽红亮,汤色淡红对比例15轻微苦涩味于茶色泽红亮,汤色淡红综上所示,二次发酵有一个最佳的发酵时间,相对湿度,温度,因为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物质以茶红素量为主,达不到二次发酵的反应条件产生的物质以茶黄素为主,导致汤色色泽呈淡红,超过实施例1的二次发酵的反应条件,产生使得物质更多的以茶褐素为主,就会导致汤色存在发暗的情况。4:二次提香的参数控制1)对比对象:实施例1、对比例9、10为一组,对比二次提香时间对茶叶的影响,如表7所示;实施例1、对比例11、12为一组,对比二次提香温度对茶叶的影响,如表8所示;对比例10、对比例16、对比例17为一组,对比二次提香温度、时间改变对茶叶的影响,如表9所示。表7表8表9对比对象储存6个月储存15个月储存20个月对比例10香气浓郁香气变淡没有香味对比例16香气浓郁香气变淡没有香味对比例17香气浓郁香气变淡没有香味综上所示,二次提香有一个最佳的提香时间,提香温度,通过第一次提香机的提香,部分含香成分外溢,再通过第二次提香,达到充分提香,时间短温度低,提香不充分,保存时间不长,香味淡,时间长温度高,产生过提香现象,伴随烟焦味。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