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泡茶及相应的袋泡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55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袋泡茶及相应的袋泡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袋泡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袋泡茶及相应的袋泡茶装置。



背景技术:

袋泡茶具有冲泡快速、清洁卫生、用量标准、便于调味饮用、携带方便等优点,适应于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要求,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袋泡茶快速发展。目前,世界袋泡茶的年消费量逐年上升,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近20年来,袋泡茶的消费量占茶叶消费总量的比例从2%上升到了60%以上。袋泡茶不断推陈出新,但茶品仍然口味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泡茶,此袋泡茶的口感不同于现有的袋泡茶,是一种创新茶品,其口味独特,营养价值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泡茶装置,该装置对于袋泡茶进行了针对性设置,实用性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袋泡茶,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绿茶5~10份、红茶5~10份、乌龙茶5~10份、白茶5~10份、黄茶5~10份和黑茶5~10份。

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绿茶选自蒙顶石花、蒙山毛峰、三杯香、泉岗辉白、崂山绿茶、猴魁、官庄毛尖中的任意一种;红茶选自玉玫瑰红茶、金玫瑰红茶、祁门红茶、泉城红、川红、英红中的任意一种;乌龙茶选自安溪铁观音、东方美人、罗汉沉香、红乌龙中的任意一种;白茶选自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中的任意一种;黄茶选自蒙顶毛峰、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中的任意一种;黑茶选自雅安藏茶、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藏茶、广西六堡散茶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按重量份数计:绿茶5~6份、红茶7~8.5份、乌龙茶6.5~7份、白茶8.5~9.5份、黄茶6.5~7.5份和黑茶6~7份。

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原料的每片茶叶的面积为0.12~0.36cm2

另外,一种袋泡茶装置,包括顶板、底板、侧壁和多个隔板,侧壁与顶板、底板连接并且三者共同形成箱体结构,箱体结构包括内腔,多个隔板设置于内腔并且将内腔分隔为六个子腔体,六个子腔体分别用于放置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侧壁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分别与每个子腔体连通并且贯穿侧壁。

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隔板为三个,三个隔板相互交叉并且三个隔板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三个隔板的顶端均与顶板连接,底端均与底板连接,侧边均与侧壁连接。

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袋泡茶装置还包括封闭外壁,封闭外壁包括六个外壁组件,六个外壁组件与六个子腔体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外壁组件均与侧壁滑动连接,以使子腔体与外界连通或隔开。

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侧壁包括六个侧壁组件,六个侧壁组件与六个子腔体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侧壁组件均与相邻的两个隔板的侧边滑动连接。

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通孔的孔径为0.1~0.15cm。

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袋泡茶装置还包括挂钩,挂钩与顶板连接,挂钩的远离顶板的一端设有橡胶吸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袋泡茶中包括了六大茶类,在泡制时,六种茶的味道和营养在热水中融合,消费者可以品尝到一种新的口味的茶,营养价值高。

而袋泡茶装置应运而生,对上述袋泡茶进行针对性设置,其六个子腔体刚好可以分装六种茶,每种茶装在一个子腔体内,互不干扰,在泡制时,通过通孔来实现子腔体与外界环境的连通,水从通孔进入,子腔体中的茶在水的作用下逐渐浸泡出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袋泡茶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袋泡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袋泡茶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袋泡茶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

袋泡茶装置 100,200,300;

顶板 101;底板 102;侧壁 103;隔板 104;内腔 105;子腔体 106;通孔 107;

封闭外壁 201;外壁组件 202;

侧壁组件 301;挂钩 302;橡胶吸盘 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袋泡茶及相应的袋泡茶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袋泡茶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绿茶5~10份、红茶5~10份、乌龙茶5~10份、白茶5~10份、黄茶5~10份和黑茶5~10份。

优选的,绿茶选自蒙顶石花、蒙山毛峰、三杯香、泉岗辉白、崂山绿茶、猴魁、官庄毛尖中的任意一种;红茶选自玉玫瑰红茶、金玫瑰红茶、祁门红茶、泉城红、川红、英红中的任意一种;乌龙茶选自安溪铁观音、东方美人、罗汉沉香、红乌龙中的任意一种;白茶选自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中的任意一种;黄茶选自蒙顶毛峰、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中的任意一种;黑茶选自雅安藏茶、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藏茶、广西六堡散茶中的任意一种。

而按照上面绿茶等的选取,按重量份数计:绿茶5~6份、红茶7~8.5份、乌龙茶6.5~7份、白茶8.5~9.5份、黄茶6.5~7.5份和黑茶6~7份。考虑到不同茶的口味的轻重,而对茶品进行用量限制,如此,能够保证袋泡茶口味均衡独特,避免茶品之间相互抢味。

当然,上面列举的绿茶、红茶等仅仅是作为优选,也可以选用其他的绿茶,如蒙顶甘露、蒙山春露、西湖龙井;可以选用其他的红茶,如东江楚云仙红;可以选用其他的乌龙茶,如红水乌龙;可以选用其他的白茶,如新工艺白茶;可以选用其他的黄茶,如北港毛尖;可以选用其他的黑茶,如陕西茯茶。

在生产袋泡茶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如用于杯装、用于壶装而对袋泡茶进行不同规格的设置,只要其原料满足比例要求即可。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袋泡茶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泉岗辉白5份、英红5份、东方美人5份、白毫银针5份、鹿苑毛尖5份和湖北佬扁茶5份。

参见图1和图2,泡制上述袋泡茶的袋泡茶装置100包括顶板101、底板102、侧壁103和多个隔板104,侧壁103与顶板101、底板102连接并且三者共同形成箱体结构,箱体结构包括内腔105,多个隔板104设置于内腔105并且将内腔105分隔为六个子腔体106,侧壁103设有多个通孔107,多个通孔107分别与每个子腔体106连通并且贯穿侧壁103。六个子腔体106分别用于放置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这六种茶。

本实施例中,箱体结构为六棱柱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圆柱形。而隔板104为三个,三个隔板104相互交叉并且三个隔板104的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三个隔板104的顶端均与顶板101连接,底端均与底板102连接,侧边均与侧壁103连接。也就是说,三个相互交叉的隔板104从截面来看,为“*”形状,其截面就像三条相交于一个中心点的线段,并且该中心点到每一条线段的任意一端的距离相等。当然,此种设置并不作为限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个数的隔板104,其他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将内腔105分隔为六个能够通过通孔107连通外界的子腔体106即可。

本实施例的通孔107为90个,每个子腔体106对应15个,通孔107的孔径均为0.1cm,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个数的通孔107,如120个,75个,而通孔107孔径的设置只要满足“孔径为0.1~0.15cm”的要求即可。

原料的每片茶叶的面积为0.12cm2。茶叶均为晒干后的茶叶,每片茶叶厚度很小,甚至卷曲,所以此处提到的茶叶面积并不计算茶叶厚度,仅仅是其晒干后的处于自然状态的面积。而在冲泡后,茶叶面积还会扩大,将通孔107和茶叶面积进行匹配设置,就能够有效避免茶叶从通孔107中钻出,影响喝茶口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袋泡茶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东湖银毫10份、祁门红茶10份、罗汉沉香10份、白牡丹10份、君山银针10份和安化黑茶10份。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袋泡茶装置200,参见图3,该袋泡茶装置200除了通孔107孔径与实施例一不同,其余设置均相同。此外,该袋泡茶装置200还包括了封闭外壁201,封闭外壁201包括六个外壁组件202,六个外壁组件202与六个子腔体106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外壁组件202均与侧壁103滑动连接,以使子腔体106与外界连通或隔开。

六个外壁组件202用于封闭六个子腔体106,使子腔体106与外界隔绝,而且,外壁组件202与侧壁103滑动连接。也就是说,一个外壁组件202用于封闭一个子腔体106,若要封闭子腔体106时,则保持外壁组件202为锁闭状态;若要使子腔体106通过通孔107与外界连通,则滑动对应的外壁组件202,保持外壁组件202为打开状态。那么在使用该袋泡茶装置200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泡制至少一种茶,还可以进行不同茶类之间的混搭。操作方便、口味多样化,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外壁组件202设有滑轨,侧壁103设有与滑轨匹配的滑槽,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外壁组件202和侧壁103之间的滑动连接,当然,此种设置并不作为限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滑动连接,如外壁组件202和侧壁103嵌合,并且二者之间设置滚珠,通过滚珠来实现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孔107孔径为0.15cm,原料的每片茶叶的面积为0.36cm2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袋泡茶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按重量份数计:峨眉竹叶青7份、川红8份、罗汉沉香7份、贡眉7份、蒙顶黄芽7.5份、四川藏茶8份。

由实施例二可知,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对不同的茶进行组合,但是若消费者并非冲泡了六种茶,而是只泡了其中一种或几种,由于某些茶叶已经经过浸泡,无法在下一次泡茶时进行二次泡制,如此,未经过冲泡并保存在子腔体106中的茶叶就会白白浪费掉。那么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袋泡茶装置300,参见图4,该袋泡茶装置300除了通孔107孔径与实施例二不同,其余设置均相同。此外,该袋泡茶装置300的侧壁103是包括了六个侧壁组件301,六个侧壁组件301与六个子腔体106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侧壁组件301均与相邻的两个隔板104的侧边滑动连接。

也就是说,每一个子腔体106从内往外都依次对应了侧壁组件301和外壁组件202,外壁组件202与侧壁组件301滑动连接,保证侧壁103设置的通孔107不能(或能)与外界连通,而侧壁组件301与相邻的两个隔板104的侧边滑动连接,以保证子腔体106能(不能)与外界连通。而正由于设置了双重滑动结构,不仅保证外壁组件202能够拉起,还能够使侧壁组件301也拉起,使子腔体106与外界连通,如此,在泡制一次(此处所说的一次是指一个喝茶全程,而不是指倒一次水)并且未将每种茶叶进行浸泡的情况下,就能够在饮茶结束后,将经过泡制的茶叶倒出,保留未经水浸泡的茶叶,留待下次使用。此种设置既节约又实用。

本实施例中,侧壁组件301设有滑轨,每个隔板104的侧边均设有与滑轨匹配的滑槽,通过滑轨与滑槽的配合,来实现侧壁组件301与隔板104侧边的滑动连接,当然,此种设置并不作为限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滑动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袋泡茶装置300还包括了挂钩302,挂钩302与顶板101连接,挂钩302的远离顶板101的一端设有橡胶吸盘303。由于设置了挂钩302,并且挂钩302设置了橡胶吸盘303,所以在使用时,消费者可以将挂钩302伸出,将橡胶吸盘303吸附在杯子侧壁上。即使在长期使用、橡胶吸盘303吸附失效后,也能够利用挂钩302挂在杯子边沿或把手上,而橡胶吸盘303就能起到垫子作用,放置挂钩302与杯子摩擦,刮花杯子。

本实施例中,通孔107孔径为0.15cm,原料的每片茶叶的面积为0.25cm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