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鹰嘴豆生产海鲜酱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673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采用鹰嘴豆生产海鲜酱的方法。



背景技术:

鹰嘴豆(学名:Cicer arietinum),为蝶形花科草本植物,别名桃尔豆、鸡豆、鸡心豆等,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重要的五谷之一,在欧洲食用鹰嘴豆也十分普遍,也是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因其面形奇特,尖如鹰嘴,故称此名。鹰嘴豆为豆科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西部和近东地区。 是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大的豆类植物,约一亿五千万亩,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种植面积 占全世界的80%以上,中国只有零星分布。鹰嘴豆的淀粉具有板栗香味。 鹰嘴豆粉加上奶粉制成豆乳粉,易于吸收消化,是婴儿和老年人的营养食品。鹰嘴豆还可以做成各种点心和油炸豆。籽粒可做利尿剂、催奶剂、可治疗失眠,预防皮肤病和防治胆病。淀粉广泛用于造纸工业纺织工业。

每100克煮熟的干鹰嘴豆中,水分占60%,含蛋白质8.9克、脂肪2.6克和碳水化合物27.4克,能提供686.5千焦的热量。

鹰嘴豆富含叶酸、钾、镁、磷、锌、铜和维生素B1,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烟酸、维生素B6、泛酸、钙和纤维。鹰嘴豆在补血、补钙等方面作用明显,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最佳食品。

此外籽粒中还含腺嘌呤、胆碱、肌醇、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其中纯蛋白质含量高达28%以上,脂肪5%,碳水化合物61%,纤维4-6%,鹰嘴豆含有1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全部具备,而且含量比燕麦还要高出2倍以上。

根据承担国家鹰嘴豆科研项目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提供的数据,鹰嘴豆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大大超过其他豆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全是优质球蛋白),氨基酸有18种至多(含人体必须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全部8种氨基酸),多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罗、锌、镁、磷等。特别是每百克鹰嘴豆所含的钙高达350毫克,磷320毫克,高于大部分豆类,铁的含量达47毫克,比其它豆类高出90%,维生素C、B1、B2含量高达12毫克,膳食纤维含量更高于其它。鹰嘴豆还是一种很好的植物氨基酸补充剂,有较高的医用保健价值,对儿童智力发育、骨骼生长以及中老年人强身健体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经对比研究表明:鹰嘴豆与其他豆类在蛋白质功效比值、生物利用价值和消化吸收率指标上,鹰嘴豆为最高,因此赢得了“豆中之王”的美称。

其中纯蛋白质含量 高达28%以上,脂肪5%,碳水化合物61%,纤维4一6%。鹰嘴豆含有10多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全部具备,而且含量比燕麦还要高出2倍以上

鹰嘴豆异黄酮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很大,是具有活性的植物性类雌激素,它能够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丰乳、减少骨质丢失,促成骨生成、降血脂、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等。

鹰嘴豆异黄酮也有防止癌细胞的增殖,促使癌细胞死亡的作用。可以很好的防治荷尔蒙类癌症(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它可以平衡荷尔蒙水平,让食用者很少受到经前不适和荷尔蒙相关问题(如卵巢囊肿)的困扰。

鹰嘴豆含有微量元素铬,铬在机体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正是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紊乱。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组成部分,鹰嘴豆对糖尿病具有控制、降低血糖,预防和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世界各地都有关于糖尿病患者铬含量低于健康人的报道,人体血糖代谢的调节取决于3个因素的水平和协调作用,这3个因素是胰岛素、葡萄糖耐量受体和胰岛受体。人体含铬量减少,就会导致胰岛素活性降低,受体数量减少,糖耐量受损,从而引发糖尿病。食用鹰嘴豆产品就可以使体内胰岛素活性和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目的。

鹰嘴豆中含有的铬元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代谢防止脂质在肝脏和动脉壁沉积、降低血小板凝结能力,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损伤面的炎症反应,对血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有效的预防和减缓糖尿病并发症。很多血糖高居不下,波动较大,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在食用了鹰嘴豆产品3个月之内血糖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并发症也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减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鹰嘴豆生产海鲜酱的方法,以解决技术问题。

一种采用鹰嘴豆生产海鲜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挑选成熟充分、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的鹰嘴豆,清洗干净;

B、将鹰嘴豆放入特制浸泡液中浸泡3-5h;

C、将浸泡后的鹰嘴豆在110-120℃,0.1-0.2MPa条件下蒸煮20-30min;

D、冷却后用混合菌种接种,在24-27℃条件下,发酵24-36h,得到豆酱;

E、将豆酱与特制海鲜粉、白酒、食盐和辣椒充分混合后制成海鲜酱原料,静置8-12h后,发酵15-20d,得到海鲜酱。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中,特制浸泡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桑叶 3-8%、白芷1-3%、黄柏 2-5%、水 余量。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中,浸泡时控制浸泡液的温度为42-45℃时,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的混合菌种包括:黑根霉、益生菌BB12和酵母菌。

优选的,所述的特制海鲜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牛骨100℃蒸煮8-12h熬成牛骨汤,将海鲜、椰油加入到牛骨汤中,在100℃条件下熬煮0.6-1h,将香蒲绒放入纯棉纱袋中,并放入牛骨汤中继续熬煮20-25min,将海鲜取出,晾干后粉碎即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采用鹰嘴豆生产海鲜酱的方法,与传统的海鲜酱的制备方法有如下不同,一是采用鹰嘴豆,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二是蒸煮发酵前采用特制浸泡液浸泡,主要成分为中药,无需用化学碱液处理,更安全,同时制备的豆酱更香;三是采用混合菌种发酵,营养价值更丰富;四是在制备海鲜粉的过程中加入椰油,比传统的牛油更健康;五是海鲜熟后用香蒲绒吸油,与椰油相配合,可以消除海鲜的腥味,而且还可以赋予海鲜以香蒲绒的清香味。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一种采用鹰嘴豆生产海鲜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挑选成熟充分、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的鹰嘴豆,清洗干净;

B、将鹰嘴豆放入特制浸泡液中浸泡4.5h;

C、将浸泡后的鹰嘴豆在115℃,0.15MPa条件下蒸煮25min;

D、冷却后用混合菌种接种,在25℃条件下,发酵28h,得到豆酱;

E、将豆酱与特制海鲜粉、白酒、食盐和辣椒充分混合后制成海鲜酱原料,静置10h后,发酵18d,得到海鲜酱;

所述的步骤B中,特制浸泡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桑叶 7%、白芷2%、黄柏 4%、水 余量;

所述的步骤B中,浸泡时控制浸泡液的温度为43-44℃;

所述的混合菌种包括:黑根霉、益生菌BB12和酵母菌;

所述的特制海鲜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500g牛骨加入2kg水在100℃蒸煮10h熬成牛骨汤,将500g海鲜、70g椰油加入到牛骨汤中,在100℃条件下熬煮0.8h,将50g香蒲绒分别放入5个纯棉纱袋中,并放入牛骨汤中继续熬煮22min,将海鲜取出,晾干后粉碎即可;

所述的海鲜为:200g 鱼肉、150g鱿鱼、150g 虾肉。

实施例2

一种采用鹰嘴豆生产海鲜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挑选成熟充分、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的鹰嘴豆,清洗干净;

B、将鹰嘴豆放入特制浸泡液中浸泡3h;

C、将浸泡后的鹰嘴豆在120℃,0.1MPa条件下蒸煮30min;

D、冷却后用混合菌种接种,在24℃条件下,发酵36h,得到豆酱;

E、将豆酱与特制海鲜粉、白酒、食盐和辣椒充分混合后制成海鲜酱原料,静置8h后,发酵20d,得到海鲜酱;

所述的步骤B中,特制浸泡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桑叶 3%、白芷3%、黄柏 5%、水 余量;

所述的步骤B中,浸泡时控制浸泡液的温度为44-45℃;

所述的混合菌种包括:黑根霉、益生菌BB12和酵母菌;

所述的特制海鲜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500g牛骨加入2kg水在100℃蒸煮12h熬成牛骨汤,将500g海鲜、55g椰油加入到牛骨汤中,在100℃条件下熬煮1h,将60g香蒲绒分别放入5个纯棉纱袋中,并放入牛骨汤中继续熬煮25min,将海鲜取出,晾干后粉碎即可;

所述的海鲜为:200g 鱼肉、200g鱿鱼、100g 虾肉。

实施例3

一种采用鹰嘴豆生产海鲜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挑选成熟充分、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的鹰嘴豆,清洗干净;

B、将鹰嘴豆放入特制浸泡液中浸泡5h;

C、将浸泡后的鹰嘴豆在110℃,0.2MPa条件下蒸煮20min;

D、冷却后用混合菌种接种,在27℃条件下,发酵24h,得到豆酱;

E、将豆酱与特制海鲜粉、白酒、食盐和辣椒充分混合后制成海鲜酱原料,静置12h后,发酵15d,得到海鲜酱;

所述的步骤B中,特制浸泡液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桑叶 8%、白芷1%、黄柏 2%、水 余量;

所述的步骤B中,浸泡时控制浸泡液的温度为42-43℃;

所述的混合菌种包括:黑根霉、益生菌BB12和酵母菌;

所述的特制海鲜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500g牛骨加入2.5kg水在100℃蒸煮8h熬成牛骨汤,将600g海鲜、70g椰油加入到牛骨汤中,在100℃条件下熬煮0.6h,将75g香蒲绒分别放入6个纯棉纱袋中,并放入牛骨汤中继续熬煮20min,将海鲜取出,晾干后粉碎即可;

所述的海鲜为:200g 鱼肉、200g鱿鱼、200g 虾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