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2349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主要是采用摊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提香和精选等工艺进行制备,其揉捻的主要作用是将茶叶揉捻卷成条,使加工出来的红茶外形美观,但是在揉捻环节容易使茶叶损坏产生大量的碎茶,碎茶不能出厂,只能丢弃,导致加工红茶原料成本增加,从工艺过程上来说,工艺增加也导致了人工成本增加,而且在其他如干燥、做形等环节由于加工温度过高,茶叶反转太快等因素也导致了碎茶等增加,因此现有技术工艺制备的红茶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红茶在揉捻环节容易使茶叶损坏产生大量的碎茶,碎茶不能出厂,只能丢弃,导致加工红茶原料成本增加,从工艺过程上来说,工艺增加也导致了人工成本增加,因此现有技术工艺制备的红茶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步骤1、摊青: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摊凉到常温;

步骤2、萎凋:它包括萎凋槽萎凋或室内自然萎凋;

步骤3、发酵: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发酵框或发酵盘发酵;

步骤4、做形:将发酵后的茶叶做成颗粒形或直条形;

步骤5、干燥:在毛火温度100-105摄氏度,烘至含水量18-20%时摊凉;再以足火温度90-95摄氏度烘至含水量4-6%;

步骤6、提香:提香温度在100-105摄氏度,时间41-55分钟。

步骤7、精选。

所述萎凋槽萎凋;其包括:

步骤2.1、摊叶:将摊青后的新鲜茶叶摊放到萎凋槽中,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厚度在5-9厘米;老叶厚摊,厚度在10-14厘米;摊叶时应抖散摊平茶叶,使之呈蓬松状态,保持后薄一致;

步骤2.2、通风:摊叶后,需要向萎凋槽通风,通风的气流温度26-27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60-64%;萎凋槽前后温度保持一致,鼓风机气流温度随萎凋进程逐渐降低;

步骤2.3、在萎凋过程中,1-1.4小时翻抖茶叶一次,翻抖时手势要轻,抖得松,翻得透,避免损伤芽液;

步骤2.4、萎凋时间,9-10小时,到萎凋叶含水率为61-63%为准;

所述室内自然萎凋过程包括:将摊青后的新鲜茶叶摊放在竹席或萎凋架上,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厚度在10-15厘米;老叶厚摊,厚度在6-8厘米,摊叶时应抖散摊平茶叶,使之呈蓬松状态,保持后薄一致;在室温,空气相对湿度60-70%下摊放,2个小时翻抖一次,摊放时间12-16小时。

所述颗粒形做形方法为:做形前将发酵后的茶坯脱水,脱水至45%;然后将其放入双锅曲毫机进行做形;利用茶坯在锅内滚动和相互挤压,通过炒坯,第一次并锅和第二次并锅共三次来完成做形;

炒坯:是将脱水并摊凉回潮后的发酵叶投放到预热至70摄氏度的双锅曲毫机中,投叶量9-11㎏,启动设备,调到大幅档位,设备运行速度100次/分钟,炒制时间40分钟;至含水量在35%,下锅摊凉,搓散团块,筛去碎末;

第一次并锅:将炒坯后筛去碎末的茶坯4-5kg投入到预热至60摄氏度的双锅曲毫机中将设备运行速度设为70-80次/分钟,炒制时间45分钟,至含水率到25%,下锅摊放筛去碎末;

第二次并锅:将经过第一次并锅并筛去碎末的茶坯投入到预热至55摄氏度的双锅曲毫机中,投叶量8-10kg,设备转速55次/分钟,炒制时间60分钟,含水率为10%时下锅,摊凉。

直条形红茶做形:将发酵叶放入理条机中理条,使茶坯条索挺直,含水率达到30-40%时下机摊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取消揉捻环节,并降低其萎凋、成形等环节的温度,以降低茶叶加工环节容易产生碎茶, 本发明减少了揉捻环节,避免茶叶在常规揉捻中容易出现碎末,导致原料成本增加和工艺人工成本增加等问题,降低了整个红茶的加工成本,本发明主要是取消揉捻环节,并降低其他工序中的加热温度,降低每次加工的茶叶重量,以减少各个环节产生碎茶的几率,经过发明人对比加工发现,本发明加工工艺制备的红茶碎茶率比常规工艺降低了70-90%;极大降低了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制备红茶在揉捻环节和其他工艺环节容易使茶叶损坏产生大量的碎茶,碎茶不能出厂,只能丢弃,导致加工红茶原料成本增加,从工艺过程上来说,工艺增加也导致了人工成本增加,因此现有技术工艺制备的红茶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步骤1、摊青:将采摘的新鲜茶叶摊凉到常温;

步骤2、萎凋:它包括萎凋槽萎凋或室内自然萎凋;

所述萎凋槽萎凋;其包括:

步骤2.1、摊叶:将摊青后的新鲜茶叶摊放到萎凋槽中,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厚度在5-9厘米;老叶厚摊,厚度在10-14厘米;摊叶时应抖散摊平茶叶,使之呈蓬松状态,保持后薄一致;

步骤2.2、通风:摊叶后,需要向萎凋槽通风,通风的气流温度26-27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60-64%;萎凋槽前后温度保持一致,鼓风机气流温度随萎凋进程逐渐降低;

步骤2.3、在萎凋过程中,1-1.4小时翻抖茶叶一次,翻抖时手势要轻,抖得松,翻得透,避免损伤芽液;

步骤2.4、萎凋时间,9-10小时,到萎凋叶含水率为61-63%为准;

所述室内自然萎凋过程包括:将摊青后的新鲜茶叶摊放在竹席或萎凋架上,嫩叶、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厚度在10-15厘米;老叶厚摊,厚度在6-8厘米,摊叶时应抖散摊平茶叶,使之呈蓬松状态,保持后薄一致;在室温,空气相对湿度60-70%下摊放,2个小时翻抖一次,摊放时间12-16小时。

步骤3、发酵: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发酵框或发酵盘发酵;

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发酵框或发酵盘发酵,摊放均匀,厚8-12厘米;发酵温度24-28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5%,以喷雾或洒水调节保持空气流通,或用设备定时增氧,保持茶叶温度在26-33摄氏度,时间3-5小时后得到茶坯

步骤4、做形:将发酵后的茶叶做成颗粒形或直条形;

所述颗粒形做形方法为:做形前将发酵后的茶坯脱水,脱水至45%;然后将其放入双锅曲毫机进行做形;利用茶坯在锅内滚动和相互挤压,通过炒坯,第一次并锅和第二次并锅共三次来完成做形;

炒坯:是将脱水并摊凉回潮后的发酵叶投放到预热至70摄氏度的双锅曲毫机中,投叶量9-11㎏,启动设备,调到大幅档位,设备运行速度100次/分钟,炒制时间40分钟;至含水量在35%,下锅摊凉,搓散团块,筛去碎末;

第一次并锅:将炒坯后筛去碎末的茶坯4-5kg投入到预热至60摄氏度的双锅曲毫机中将设备运行速度设为70-80次/分钟,炒制时间45分钟,至含水率到25%,下锅摊放筛去碎末;

第二次并锅:将经过第一次并锅并筛去碎末的茶坯投入到预热至55摄氏度的双锅曲毫机中,投叶量8-10kg,设备转速55次/分钟,炒制时间60分钟,含水率为10%时下锅,摊凉。

直条形红茶做形:将发酵叶放入理条机中理条,使茶坯条索挺直,含水率达到30-40%时下机摊凉。

步骤5、干燥:在毛火温度100-105摄氏度,烘至含水量18-20%时摊凉;再以足火温度90-95摄氏度烘至含水量4-6%;

步骤6、提香:提香温度在100-105摄氏度,时间41-55分钟。

步骤7、精选。

步骤7、精选:按DB52/T632标准执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