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635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厨房电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空气炸锅就是其中一种,空气炸锅是使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并且将快速循环热空气和内部螺旋形纹路的独特结合从而使烹饪效果达到油炸食物的效果和口感,也就是加热的时候将高温的热流吹在置物盘内食物表面形成酥脆的表层,快速锁住食物内部的水分,从而达到普通油炸食品又香又脆的口感。

市场上,有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由于其上盖是翻盖式的,操作方便而很受欢迎,为了使得烘烤更加均匀,炸锅还设有搅拌装置,但空气炸锅的主要特点在于“无油脱脂”,由于搅拌装置的转动,使得烘烤出的食材在烘烤出的油脂中不断翻动,使其不断重复涂抹在食材表面,这种涂油的方式一方面使得食材在二次油污中翻滚,增加了食材中致癌物质的产生,同时,食材在油脂中浸泡,使得食材中残留大量油脂,达不到脱脂去油的目的,不利于顾客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烤出的食物安全卫生、健康的翻盖式空气炸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包括锅体、铰接于锅体上的盖体、设置在锅体内的驱动机构、产生热风并给锅体内的食物加热的热风装置,所述锅体包括腔体,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腔体下方,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盛放食物的内锅,其中,所述内锅底部均布有多个漏油孔,所述内锅内还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电机带动搅拌装置相对内锅旋转以对食物进行搅拌,所述搅拌装置的旋转轨迹覆盖所述漏油孔,所述内锅下方设有接油盘。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漏油孔的总面积占内锅底面积的3%-30%。

进一步的,所述内锅上设有铁磁性物质,接油盘内设有磁铁,所述接油盘通过磁性吸附在内锅下;或者,所述内锅与接油盘通过卡口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漏油孔为圆形,所述漏油孔的孔径为3mm-8mm。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漏油孔呈辐射状均布于内锅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接油盘中心设有向内凸出的防漏油凸起,所述防漏油凸起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内锅底部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依次穿过防漏油凸起中心的第一通孔和内锅底部的第二通孔,所述传动轴一端和搅拌装置连接,另一端和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油盘的外周设有向上延伸的围边,所述围边不低于所述防漏油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接油盘底部与内锅底部的距离为3mm-15mm。

进一步的,所述围边抵靠内锅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围边的高度高于所述防漏油凸起的高度,所述防漏油凸起抵靠所述内锅的底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在烘烤一些带油脂的食物时,其油脂在经高温加热后会释出,而多余的油脂无法排出,使得油脂都附着在食物上,并在多余的油脂中不停烘烤,会使得食物产生致癌物质,且食物在油脂中浸泡,使得食物中残留大量油脂,达不到脱脂去油的目的,不利于顾客健康,通过在内锅的底部设置多个漏油孔,这样多余的油脂可从漏油孔排出,从而使得烘烤出的食物健康、安全卫生,且热风还能通过漏油孔传递热量,增加热风与食物的接触面积,避免热量的浪费,改善热流的流通面积和流动机率,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其次,内锅下方还设有接油盘,方便多余油脂的收集和清洁;同时,内锅中还设有搅拌装置,当烘烤食物时,搅拌装置对食物进行搅拌,热流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由于热流均匀分布在烹饪腔的每个角落,同时配合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因此食物加热更加均匀,避免食物的部分区域在热流盲区引起的加热不均的问题,从而烹饪的食物口感更好;还有,搅拌装置的旋转轨迹覆盖漏油孔,这样搅拌装置可有效将多余的油脂从漏油孔刮出,便于多余的油脂从内锅排出。

2、通过将多个漏油孔的总面积设置在占内锅面积的3%-30%之间,这样既保证多余的油脂能顺利排出,使得烘烤出的食物健康且安全卫生,同时防止食物漏出,使得烘烤出的食物酥脆、口感好。当小于3%时,多余的油脂不能及时有效的从内锅排出,使得烘烤出的食物油脂多、不健康;当大于30%时,食物可能从漏油孔漏出,影响煎烤功能。

3、接油盘通过磁性吸附在内锅下或卡口结构与内锅连接,这样方便接油盘的取放,且结构简单,易实现。

4、漏油孔为圆形,方便漏油孔的加工制造,且漏油孔的孔径在3mm-8mm之间,这样既保证漏油孔的漏油效率,使得多余的油脂能快速漏出,还保证了热流的流通性,从而提升了加热效率,使得烘烤的食物酥脆、口感好。当孔径小于3mm时,由于油脂有黏性,可能将漏油孔直接盖住,后续的油脂漏不下去,影响多余油脂的排出,且热流的流通性差,加热效率低;当孔径大于8mm时,食物可能从漏油孔漏出,从而影响煎烤过程。

5、将漏油孔呈辐射状均布于内锅的底部,这样便于油脂能均匀、稳定的漏出,同时,通过漏油孔的热风相对比较均匀,使得烘烤出的食物酥脆、口感佳。

6、通过在接油盘中心设置防漏油凸起,这样可防止多余的油脂从接油盘中心的第一通孔漏出,避免油脂流入锅体内部,损坏锅体内的电器元件,从而提升了空气炸锅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同时,在接油盘的外周设有向上延伸的围边,且围边不低于防漏油凸起,这样更进一步的防止油脂从接油盘的外周漏出,进一步提升接油盘的防漏性和实用性。

7、通过将接油盘底部与内锅底部的距离设置在3mm-15mm之间,这样保证接油盘的容量足够,能很好的将多余的油脂接完,且每次烘烤的食物不多时,还可以多次烘烤后再处理多余的油脂,不用频繁的去清理接油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的满意度。当距离小于3mm时,接油盘的容量太小,如果食物油脂较多或者要进行多次烹饪时,油脂可能从接油盘溢出,当食物较多分次进行烹饪时,每次烹饪完都需要清理接油盘,用户使用的感受较差;当距离大于15mm时,容量太大,增加了接油盘的制造成本,占用空间。

8、通过将围边设置成抵靠内锅的底部,这样围边与内锅的底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使得在油脂落下的时候不会从接油盘溅出,而被围边挡住,不会溅到锅体的腔体内,从而保证锅体的清洁。

9、通过将围边的高度设置成高于防漏油凸起的高度,且防漏油凸起抵靠内锅的底部,这样围边围绕内锅的外部并将内锅包覆,使得油脂不会溅出,完全被围边阻挡,能更好的防止油脂漏出,且防漏油凸起抵靠内锅的底部,这也还可对内锅进行支撑,加强内锅的支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一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一中锅体与接油盘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一中接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一中内锅与搅拌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一中内锅与搅拌装置配合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一中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一中驱动机构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三中接油盘与内锅的配合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炸锅实施例三中接油盘与内锅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锅体;11、腔体;2、盖体;3、电机;31、电机轴;4、传动轴;41、传动部;42、安装部;421、轴孔;5、热风装置;6、内锅;61、漏油孔;62、第二通孔;63、手柄;7、搅拌装置;71、传动孔;8、接油盘;81、防漏油凸起;811、第一通孔;82、围边;9、限位件;91、环形围边;92、固定部;10、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盖式空气炸锅,包括锅体1、盖体2、驱动机构和热风装置5,盖体2铰接于锅体1一侧,以使盖体2的上下翻转,从而实现盖体的开合,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和传动轴4,电机3为同步电机,电机3设有电机轴31,热风装置5产生热风并给锅体内的食物加热,锅体1包括腔体11,电机3位于腔体11下方,锅体1内设有用于盛放食物的内锅6,热风装置5包括加热装置及风扇,加热装置具体为环形的加热管,且结构简单,为标准件,方便安装更换;风扇设置于盖体2的中心区域,便于风扇的安装及布线,使得整体结构分布合理,便于空气炸锅的整体装配,还提升了空气炸锅整体的外观,且吹出的热流均匀、稳定;加热管围绕风扇设置,这样风扇在转动时,产生的冷风能很好的将加热装置上的热量吸收,使得产生的热流的热量稳定,且在风扇的作用下热流从加热装置的四周斜向下射出,热流与锅体的底部配合对食物进行翻动,从而烹调锅体内的大部分食物;当烘烤食物时,将食物放入内锅6中,盖合盖体2,启动空气炸锅,热风装置5产生热风并对食物进行烘烤加热,烘烤一定时间后,从而完成了的食物的烘烤加工。

由于在烘烤一些带油脂的食物时,其油脂在经高温加热后会释出,而多余的油脂无法排出,使得油脂都附着在食物上,并在多余的油脂中不停烘烤,会使得食物产生致癌物质,且食物在油脂中浸泡,使得食物中残留大量油脂,达不到脱脂去油的目的,不利于顾客健康,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锅6底部均布设有多个漏油孔61,这样多余的油脂可从漏油孔排出,从而使得烘烤出的食物健康、安全卫生,且漏油孔还能传递热量,避免热量的浪费,改善热流的流通面积和流动机率,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内锅6中还设有搅拌装置7,当烘烤食物时,电机轴31转动并通过传动轴4驱动搅拌装置7转动,搅拌装置7转动并搅拌食物,热流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由于热流均匀分布在烹饪腔的每个角落,同时配合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因此食物加热更加均匀,避免部分食物在热流盲区引起的食物无法加热或者加热不均的问题,从而烹饪的食物口感更好;同时,搅拌装置7的旋转轨迹覆盖漏油孔61,这样搅拌装置可有效将多余的油脂从漏油孔刮出,便于多余的油脂从内锅排出;其次,内锅6下方还设有接油盘8,方便多余油脂的收集和清洁。

如图7所示,多个漏油孔61呈辐射状均布于内锅1的底部,这样便于油脂能均匀、稳定的漏出,同时保证热风相对均匀地通过漏油孔,增加热风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使得烘烤出的食物酥脆、口感佳。

多个漏油孔61的总面积占内锅6底面积的3%至30%,具体的为15%,这样既保证多余的油脂能顺利排出,使得烘烤出的食物健康且安全卫生,同时保证食物不会从漏油孔漏出,使得烘烤出的食物酥脆、口感好。当然,多个漏油孔的总面积占内锅底面积可选为3%、5%、6%、8%、10%、12%、16%、18%、20%、22%、25%、26%、28%、30%等。

漏油孔61形状为圆形,这样便于漏油孔的加工成型,也便于内锅的加工成型,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漏油孔的孔径在3mm-8mm之间,具体的,孔径为5mm,这样既保证漏油孔的漏油效率,使得多余的油脂能快速漏出,还保证了热流的流通性,从而提升了加热效率,使得烘烤的食物酥脆、口感好。当然,孔径可选为3mm、3.5mm、4mm、4.5mm、5.5mm、6mm、6.5mm、7mm、7.5mm、8mm等。

具体的,内锅6上设有铁磁性物质,接油盘8对应设有磁铁,接油盘8通过磁铁与铁磁性物质间吸力吸附于内锅6的下方,这样便接油盘的取放,且结构简单,易实现。

接油盘8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内锅6的底部的内径,接油盘8的中心处设有向内凸出的防漏油凸起81,这样可防止多余的油脂从接油盘中心的第一通孔漏出,避免油脂流入锅体内部,损坏锅体内的电器元件,从而提升了空气炸锅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防漏油凸起81中心处设有第一通孔811,内锅6底部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62,传动轴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811和第二通孔62,传动轴4一端与搅拌装置7传动连接,另一端和电机3传动连接。

驱动机构还包括中空的限位件9和锁紧螺母10,传动轴4活动插设于限位件9内,限位件9设有环形围边91及由限位件的中心孔的内边缘向外凸出延伸的固定部92,固定部92外部设有外螺纹,限位件9插入第二通孔62内以使环形围边91与内锅6的内底面贴合,锁紧螺母10与固定部92上的外螺纹配合以将限位件9固定于第二通孔62内,传动轴4包括伸出于中心孔的传动部41及与限位件9配合的安装部42,搅拌装置7下端设有传动孔71,安装部42的下端设有轴孔421,电机轴31插入轴孔421内并通过传动部41与传动孔71的配合以带动搅拌装置7转动。

接油盘8的外周设有向上延伸的围边82,围边82的高度不低于防漏油凸起81的高度,这样更进一步的防止油脂从接油盘的外周漏出,进一步提升接油盘的防漏性和实用性。

接油盘8的底部与内锅6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mm-15mm,具体为8mm,这样保证接油盘的容量足够,能很好的将多余的油脂接完,且每次烘烤的食物不多时,还可以多次烘烤后再处理多余的油脂,不用频繁的去清理接油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的满意度;当然,距离可选为3mm、4mm、5mm、6mm、7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等。

腔体11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接油盘径向限位的限位圈,这样可防止接油盘径向晃动,避免由于晃动将接油盘中的油脂溅到腔体内,保证腔体内的清洁。

可以理解的,漏油孔为椭圆形或多边形或条形。

可以理解的,内锅与接油盘通过卡口结构连接。

可以理解的,围边82上端抵靠内锅6的底部,这样使得在油脂落下的时候不会溅落到锅体内,保证锅体内部的清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搅拌装置由电机直接驱动。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机3具体为同步电机,电机3设于腔体11的下方,电机3设有电机轴31,腔体11设有供电机轴31伸出的通孔,接油盘8底部中心设有第一通孔811,内锅6底部中心处设有第二通孔62,电机轴31依次伸出第一通孔811和第二通孔62并与搅拌装置7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通过电机轴直接驱动搅拌装置,无需中间传动轴,减少了中间部件,提升了传动效率,同时,无中间传动轴,减少了装配误差,保证传动稳定性,降低了传动时由于装配误差导致的噪音,且晃动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接油盘不同。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接油盘8呈筒状,接油盘8的内径大于内锅6的外径,接油盘8的围边82高度高于防漏油凸起81的高度,围边82完全包覆于内锅6的外部,以使内锅6可搭靠在围边82上,围边82的高度等于内锅6的高度,而防漏油凸起81抵触内锅6的底部,以对内锅6进行支撑,即内锅6放置于接油盘8内。

如图11所示,内锅6上设有手柄63,锅体1和接油盘8设有可放置手柄63的缺口,手柄63上设有控制内锅6与接油盘连接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下部联动的设有卡钩,卡钩为金属压制成型,接油盘相应的位置设有与卡钩相对应的钩槽,卡钩上还设有复位弹簧,内锅6与接油盘8连接组合时,卡钩扣接到钩槽内,使内锅6与接油盘8连接在一起,通过手柄63即可很容易拿取内锅和接油盘,方便烹饪操作。

接油盘8底部中心设有第一通孔、内锅6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传动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搅拌装置设置在内锅中并与传动轴连接。

手柄63呈倒“L”形,远离内锅6的手柄的直立状的后端为手柄的握持部,控制开关设在手柄63前端的上表面,卡钩设置在手柄靠近内锅的前端,卡钩包括与控制开关连接的拨动部和与接油盘的钩槽进行扣接的钩接部,钩接部外露设在手柄63的前端处,在卡钩处设有可遮挡卡钩的盖体,故在拿取内锅和接油盘的同时,由于有了盖体的遮挡,人体不容易触碰到金属制成的卡钩,从而达到防止避免因人体与金属卡钩接触而引起的刮伤、烫伤等危险的发生,使用更安全。

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通过将围边的高度设置成高于防漏油凸起的高度,且防漏油凸起抵靠内锅的底部,这样围边围绕内锅的外部并将内锅包覆,使得油脂不会溅出,完全被围边阻挡,能更好的防止油脂漏出,且防漏油凸起抵靠内锅的底部,这也还可对内锅进行支撑,加强内锅的支撑。

可以理解的,围边可以设置成不完全包覆内锅的外围,即围边的高度高出于内锅的底部但小于内锅的整体高度。

可以理解的,所述把手可以设置在接油盘上,通过控制开关可以控制内锅与接油盘脱离。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特征,同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