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粒熟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878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粒熟化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粒熟化机。



背景技术:

传统颗粒的物料进行熟化时是将颗粒物料堆积在一起,再放入熟化装置内,由于熟化装置结构的限制,大部分蒸汽泄露在装置内,不能直接与物料颗粒进行接触,往往颗粒是通过环境的温度来熟化的,形成了弥漫式熟化。采用这种熟化方式,颗粒的堆积厚度受到限制,堆积的厚度很薄,熟化颗粒的效率低下,同时蒸汽的热量不能被物料很好的吸收,导致热量和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蒸粒熟化机,本实用新型采用物料颗粒通过送料带的辅助挡住蒸汽的逃跑路线,蒸汽穿透物料颗粒时,物料颗粒吸收蒸汽的热量,蒸汽的热量被物料颗粒充分吸收,形成穿透接触式熟化物料颗粒的方式,物料颗粒的熟化速度快,使得物料颗粒可以在送料带上堆积的更厚,提高熟化的效率。另外,送料带不断的输送物料颗粒经过蒸气装置进行熟化,实现连续熟化,进一步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蒸粒熟化机,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带和驱动送料带工作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送料带中部的上端设置有蒸气罩体,所述送料带中部的下方设置有蒸气装置,所述蒸气装置包括蒸气箱,所述蒸气箱设置有蒸气排气区,所述送料带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使蒸气透过送料带的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蒸气排气区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排列的喷管,若干个所述喷管均设置有用于喷射蒸气的喷射口。

作为优选,所述蒸气排气区的上端、下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用于防止蒸气外泄的密封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蒸气罩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用于刮平物料的刮平装置,所述刮平装置包括刮平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刮平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刮平挡板高度的第二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蒸粒熟化机,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带和驱动送料带工作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送料带中部的上端设置有蒸气罩体,所述送料带中部的下方设置有蒸气装置,所述蒸气装置包括蒸气箱,所述蒸气箱设置有蒸气排气区,所述送料带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使蒸气透过送料带的气孔,将物料颗粒放置在送料带上,通过送料带传送进入蒸气罩体内,下方的蒸气装置开设喷射蒸气,蒸气对颗粒物料由下而上进行穿透,使得堆积在一起的颗粒物料能够完全吸收蒸气热量,从而使得颗粒物料能够快速熟化;另外,颗粒物料通过送料带进行持续送料,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气箱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2,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蒸粒熟化机,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带1和驱动送料带1送料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送料带1中部的上端设置有蒸气罩体2,所述送料带1中部的下方设置有蒸气装置3,所述蒸气装置3包括蒸气箱31,所述蒸气箱31设置有蒸气排气区32,所述送料带1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使蒸气透过送料带1的气孔。

本实施例将颗粒物料5放置在送料带1上,颗粒物料5通过送料带1送入蒸气罩体2内,当颗粒物料5进入蒸气装置3的上方时,蒸气装置3产生的蒸气对颗粒物料5由下而上进行穿透,使得堆积在一起的颗粒物料5能够完全吸收蒸气热量,从而使得颗粒物料5能够快速熟化,其中,蒸气会被的颗粒物料5完全吸收,可有效的防止蒸气外泄;本实用新型采用物料颗粒5通过送料带1的辅助挡住蒸汽的逃跑路线,蒸汽穿透物料颗粒5时,物料颗粒5吸收蒸汽的热量,蒸汽的热量被物料颗粒5充分吸收,形成穿透接触式熟化物料颗粒5的方式,物料颗粒5的熟化速度快,使得物料颗粒5可以在送料带1上堆积的更厚,提高熟化的效率。另外,送料带1不断的输送物料颗粒5经过蒸气装置3进行熟化,实现连续熟化,进一步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气排气区32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排列的喷管33,若干个所述喷管33均设置有用于喷射蒸气的喷射口,所述蒸气排气区32的上端、下端、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用于防止蒸气外泄的密封结构34,防止蒸气排气区32内的蒸气外泄,减少能耗。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气罩体2的进料口处设置有用于刮平物料的刮平装置6,所述刮平装置6包括刮平挡板,当颗粒物料5的厚度过大时,蒸气无法完全穿透颗粒物料5的厚度,使得位于最上层的颗粒物料5未能完全熟化,因此需要对颗粒物料5的厚度进行控制,当颗粒物料5进入蒸气罩体2时,刮平挡板的高度为颗粒物料5限定厚度,高于刮平挡板的高度的颗粒物料5会被刮平,保证蒸气能够完全穿透颗粒物料5的厚度,颗粒物料5能够完全吸收蒸气热量进行熟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刮平装置6还包括用于调节刮平挡板高度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刮平挡板连接,用于调节刮平挡板的高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