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豆粉的婴幼儿营养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9229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基于混合豆粉的婴幼儿营养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混合豆粉的婴幼儿营养面。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供婴幼儿食用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由此带动了婴幼儿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婴儿从6个月后应及时添加营养充分和安全的辅食,面条是婴幼儿喜爱的辅食之一,具有利于消化、吸收的优势,能够呵护宝宝肠胃健康,对于肠胃系统比较脆弱的婴幼儿来说,面条是添加辅食后良好的选择。

婴幼儿面条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营养强化剂以及其他辅料,经加工制成的适于6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食用的辅助食品。传统婴幼儿营养面主要是将小麦粉、水及营养强化剂等混合后制成,就其营养价值而言,可以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但是由于配料单一,不能为婴幼儿提供均衡营养。而且经常会由于营养强化剂选取不合适造成货架期内营养成分不稳定、产品口感不佳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幼儿营养面,其通过优化营养强化剂的选取、丰富产品配料的组成,使婴幼儿营养面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各项营养成分在货架期内保持稳定、产品口感更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混合豆粉的婴幼儿营养面,其经由下述物料按照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小麦粉87~97%,黑豆粉1.0~3.0%、豌豆粉0.5~2.0%、绿豆粉0.3~1.5%、黄豆粉0.1~1.0%、红小豆粉0.3~1.5%、复合矿物质1.0~3.0%、复合维生素0.05~0.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复合矿物质采用磷酸氢钙、碳酸钙、焦磷酸铁、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采用磷酸氢钙作为磷的来源,磷酸氢钙较于常用的磷酸三钙而言,其添加在复合矿物质中可有效改善矿物质整体流动性,使得复合矿物质在与小麦粉进行混合时更易混合均匀,有效避免因未混合均匀而造成的营养面营养指标不达标。上述复合矿物质中的碳酸钙为重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的来源方式为天然来源,不涉及化学合成,将其作为钙源添加到营养面中,可使得营养面更安全卫生。同时,上述复合矿物质采用焦磷酸铁作为铁的来源,焦磷酸铁在面制品中的稳定性较好,本身不易被氧化,在货架期内也不会引起营养面中维生素类的氧化,且基本无铁腥味,不影响产品口感;此外,锌的来源为氧化锌,相较其他锌营养强化剂,苦涩味不明显,不影响产品口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复合维生素采用棕榈酸维生素A、维生素D3、盐酸硫胺素、核黄素以及烟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维生素A的来源为棕榈酸维生素A,棕榈酸维生素A在面制品中的稳定性显著优于醋酸维生素A等,从而可有效改善维生素A在产品生产后及货架期内的有效含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混合豆粉的婴幼儿营养面,其采用5种豆粉搭配使用;豆类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蛋白质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其属于完全蛋白;而在蛋白质中,豆类食品所含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多,谷类食物所含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少,本申请中将豆类食品与谷类食物混合食用,其可更好地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另一方面,豆类制品所带有的天然色彩在加工中会赋予营养面特殊的颜色,可改善婴幼儿的食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黑豆粉、豌豆粉、绿豆粉、黄豆粉、红小豆分别由黑豆、豌豆、绿豆、黄豆、红小豆通过研磨设备研磨而成;所述研磨设备包括有研磨室,其设置于机架之上,研磨室之上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研磨室内部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研磨辊轮,其通过电机进行驱动;所述研磨室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四个采用环形结构的隔离槽,其在研磨辊轮的轴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研磨辊轮之上设置有四个采用环形结构的隔离端体,多个隔离端体与多个隔离槽彼此一一对应,每一个隔离端体均延伸至隔离槽内部,研磨室的内壁以及多个隔离端体将研磨室分隔成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研磨分室;每一个研磨分室之中,研磨室的内壁以及研磨辊轮之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研磨端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在对于多种豆类进行研磨处理过程中,在同一个研磨设备内分别进行多种豆类的独立研磨处理;研磨室内的隔离槽以及研磨辊轮之上的隔离端体使其形成可针对不同的豆类进行研磨的研磨分室,豆类在研磨分室内的研磨处理使得其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多种豆类的研磨处理的同时,避免了不同种类的豆类在研磨过程中相互混合。上述研磨设备的设置可使得婴幼儿营养面在生产过程中高效获得其所需的相关原料,亦可有效避免传统工艺中由于原料混合加工而造成其产出过程中的分量与实际所需质量百分比出现偏差,进而使得制备精度受到影响等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离槽包括有延伸至研磨室内壁之上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研磨室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第二部分,隔离槽的第二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部分的宽度;所述隔离端体采用与隔离槽相贴合的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隔离槽的结构设置以使得相邻两个研磨分室之间的隔离性得以进一步改善,以避免不同豆类研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合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研磨辊轮之中,研磨辊轮的端面与隔离端体的相交位置设置有采用曲面结构的导向槽;所述研磨室之中,研磨室的内壁与隔离槽的相交位置设置有倾斜延伸的导向轮,导向轮延伸至导向槽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导向槽以及导向轮的设置以使得研磨辊轮在研磨过程中得以导向与支撑处理,以使其工作稳定性得以改善;同时,导向轮的设置可使得隔离端体相对于隔离槽的边部区域得以密封,进而使得相邻隔离分室之间的隔离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每一个研磨分室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进料管道以及出料管道,所述研磨室的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分别与多个进料管道以及出料管道相互导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料管道的端部设置有翻转端板,其通过转轴连接至出料管道之上,转轴连接有步进电机,翻转端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出料管道内部设置有电磁阀,压力传感器与步进电机以及电磁阀之间均采用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翻转端板之上的压力传感器以实时检测完成研磨的粉末相对于翻转端板的压力,进而确定豆类粉末的质量;当豆类粉末的质量达到本申请中配方要求的质量百分比时,压力传感器可驱使步进电机控制翻转端板旋转,以使得粉末进入后续设备与小麦粉相互混合,同时控制电磁阀暂时关闭,以避免后续过量的豆类粉末注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研磨室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6中导向轮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研磨室、101—研磨分室、2—机架、3—进料口、301—进料管道、4—出料口、401—出料管道、5—研磨辊轮、6—电机、7—隔离槽、8—隔离端体、9—研磨端齿、10—导向槽、11—导向轮、12—翻转端板、13—转轴、14—步进电机、15—压力传感器、16—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基于混合豆粉的婴幼儿营养面,其经由下述物料按照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小麦粉92.5kg、黑豆粉2.0kg、豌豆粉1.0kg、绿豆粉1.2kg、红小豆粉1.0kg、黄豆粉0.8kg、复合矿物质1.4kg、复合维生素0.1kg。

所述复合矿物质包括有磷酸氢钙1.01kg、碳酸钙295g、焦磷酸铁20.8g、氧化锌5g。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采用磷酸氢钙作为磷的来源,磷酸氢钙较于常用的磷酸三钙而言,其添加在复合矿物质中可有效改善矿物质整体流动性,使得复合矿物质在与小麦粉进行混合时更易混合均匀,有效避免因未混合均匀而造成的营养面营养指标不达标。上述复合矿物质中的碳酸钙为重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的来源方式为天然来源,不涉及化学合成,将其作为钙源添加到营养面中,可使得营养面更安全卫生。同时,上述复合矿物质采用焦磷酸铁作为铁的来源,焦磷酸铁在面制品中的稳定性较好,本身不易被氧化,在货架期内也不会引起营养面中维生素类的氧化,且基本无铁腥味,不影响产品口感;此外,锌的来源为氧化锌,相较其他锌营养强化剂,苦涩味不明显,不影响产品口感。

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有棕榈酸维生素A1.1g、维生素D3 10mg、盐酸硫胺素1.0g、核黄素0.8g、烟酸3.0g。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维生素A的来源为棕榈酸维生素A,棕榈酸维生素A在面制品中的稳定性显著优于醋酸维生素A等,从而可有效改善维生素A在产品生产后及货架期内的有效含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于混合豆粉的婴幼儿营养面,其采用5种豆粉搭配使用;豆类食品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蛋白质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其属于完全蛋白;而在蛋白质中,豆类食品所含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多,谷类食物所含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少,本申请中将豆类食品与谷类食物混合食用,其可更好地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另一方面,豆类制品所带有的天然色彩在加工中会赋予营养面特殊的颜色,可改善婴幼儿的食欲。

实施例2

一种基于混合豆粉的婴幼儿营养面,其经由下述物料按照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小麦粉91kg、黑豆粉2.5kg、豌豆粉1.5kg、绿豆粉0.8kg、红小豆粉1.5kg、黄豆粉0.6kg、复合矿物质2.0kg、复合维生素0.2kg。

所述复合矿物质包括有磷酸氢钙1.44kg、碳酸钙422g、焦磷酸铁29.7g、氧化锌7.2g。

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有棕榈酸维生素A2.2g、维生素D3 20mg、盐酸硫胺素2.0g、核黄素1.6g、烟酸6.0g。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基于混合豆粉的婴幼儿营养面,其经由下述物料按照质量百分比混合而成:小麦粉92.5kg、黑豆粉3.0kg、豌豆粉1.5kg、绿豆粉1.2kg、红小豆粉0.8kg、黄豆粉1.0kg、复合矿物质1.6kg、复合维生素0.15kg。

所述复合矿物质包括有磷酸氢钙1.15kg、碳酸钙336g、焦磷酸铁23.7g、氧化锌5.7g。

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有棕榈酸维生素A1.65g、维生素D3 15mg、盐酸硫胺素1.5g、核黄素1.2g、烟酸4.5g。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黑豆粉、豌豆粉、绿豆粉、黄豆粉、红小豆分别由黑豆、豌豆、绿豆、黄豆、红小豆通过研磨设备研磨而成;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研磨设备包括有研磨室1,其设置于机架2之上,研磨室1之上设置有进料口3与出料口4,研磨室1内部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研磨辊轮5,其通过电机6进行驱动;所述研磨室1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四个采用环形结构的隔离槽7,其在研磨辊轮5的轴向上均匀分布,所述研磨辊轮5之上设置有四个采用环形结构的隔离端体8,多个隔离端体8与多个隔离槽7彼此一一对应,每一个隔离端体8均延伸至隔离槽7内部,研磨室1的内壁以及多个隔离端体8将研磨室分隔成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研磨分室101;每一个研磨分室101之中,研磨室1的内壁以及研磨辊轮5之上设置有相互啮合的研磨端齿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在对于多种豆类进行研磨处理过程中,在同一个研磨设备内分别进行多种豆类的独立研磨处理;研磨室内的隔离槽以及研磨辊轮之上的隔离端体使其形成可针对不同的豆类进行研磨的研磨分室,豆类在研磨分室内的研磨处理使得其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多种豆类的研磨处理的同时,避免了不同种类的豆类在研磨过程中相互混合。上述研磨设备的设置可使得婴幼儿营养面在生产过程中高效获得其所需的相关原料,亦可有效避免传统工艺中由于原料混合加工而造成其产出过程中的分量与实际所需质量百分比出现偏差,进而使得制备精度受到影响等现象。

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隔离槽7包括有延伸至研磨室1内壁之上的第一部分701,以及设置在研磨室1的外壁与内壁之间的第二部分702,隔离槽7的第二部分702的宽度大于第一部分701的宽度;所述隔离端体8采用与隔离槽7相贴合的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隔离槽的结构设置以使得相邻两个研磨分室之间的隔离性得以进一步改善,以避免不同豆类研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合现象。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4相同。

实施例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研磨辊轮5之中,研磨辊轮5的端面与隔离端体8的相交位置设置有采用曲面结构的导向槽10;所述研磨室1之中,研磨室1的内壁与隔离槽7的相交位置设置有倾斜延伸的导向轮11,导向轮11延伸至导向槽12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导向槽以及导向轮的设置以使得研磨辊轮在研磨过程中得以导向与支撑处理,以使其工作稳定性得以改善;同时,导向轮的设置可使得隔离端体相对于隔离槽的边部区域得以密封,进而使得相邻隔离分室之间的隔离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每一个研磨分室101分别对应设置有一个进料管道301以及出料管道401,所述研磨室的进料口3以及出料口4分别与多个进料管道301以及出料管道401相互导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出料管道401的端部设置有翻转端板12,其通过转轴13连接至出料管道401之上,转轴13连接有步进电机14,翻转端板12的上端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出料管道401内部设置有电磁阀16,压力传感器15与步进电机14以及电磁阀16之间均采用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翻转端板之上的压力传感器以实时检测完成研磨的粉末相对于翻转端板的压力,进而确定豆类粉末的质量;当豆类粉末的质量达到本申请中配方要求的质量百分比时,压力传感器可驱使步进电机控制翻转端板旋转,以使得粉末进入后续设备与小麦粉相互混合,同时控制电磁阀暂时关闭,以避免后续过量的豆类粉末注入。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6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