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8500阅读:13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茶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称为黑茶。黑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一般采用茶树上成熟度较高的老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基本工艺制成,所得的黑茶外形粗糙、滋味浓郁但不细腻、叶底杂碎。黑茶经渥堆发酵过程微生物的参与,使其内含成分与红茶、绿茶有极大的差异,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不仅能抗氧化、延缓衰老、杀菌消炎、利尿解毒,同时在降血脂、降血压、降糖、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我国传统的黑茶加工工艺过程为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烘焙,其中渥堆发酵是黑茶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黑茶的色泽、茶汤的色泽、口感。现目前的渥堆发酵均是在地面进行,并且通过人力进行翻堆,使得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通过上述方式进行渥堆发酵茶叶外部散热快,内部散热慢,因此茶叶堆内的茶叶内外的温差大,难以实现温度、湿度的一致性,因此不能确保同一批黑茶的发酵程度一致,从而导致加工的茶叶质量不稳定,黑茶成品的香气不足,口感不好,黑茶成品的次品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茶叶的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茶叶加工过程中质量不稳定、次品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茶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搭建加工设备:搭建茶叶渥堆发酵装置,包括机架和两端均封闭的发酵桶,机架包括横杆和两根纵杆,发酵桶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发酵桶位于两根纵杆之间,且发酵桶通过转轴与两根纵杆连接;发酵桶的中部设有挡板,将发酵桶分为两个发酵腔,挡板上设有第一、第二、第三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位于第一、第三导流通道之间,且第一、第三导流通道呈圆柱状,第二导流通道呈螺旋状的柱体;两个发酵腔内均沿径向设有气囊,气囊内从左至右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滑板,气囊侧壁上位于第二、第三滑板之间设有通孔,第一滑板与第二滑板之间、第三滑板与第四滑板之间均连接有弹性件;第一滑板和第四滑板均连接有L型的推杆,推杆贯穿发酵桶;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推杆远离发酵桶的一端与扭簧连接,转轴上靠近纵杆的一端设有环形凹槽;

2)杀青:将原料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10-20min,再将鲜叶取出晾干至表面无水滴,再投入杀青机内进行杀青,杀青时,在110-150℃温度下杀青5-6min;

3)初步揉捻:将步骤(2)中杀青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进行揉捻20-30min;

4)渥堆发酵:将步骤(3)中揉捻后的茶叶投入茶叶渥堆发酵装置的其中一个发酵腔内进行渥堆发酵;

5)复揉成型:将步骤(4)中渥堆发酵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中进行压揉,使得茶叶成型;

6)烘焙:将步骤(5)中揉捻成型的茶叶投入烘干机内进行干燥,干燥时,烘干机的初始温度为20℃,烘干机内的温度再以1-2℃/min的速度升高,当烘干机的温度升高至55-60℃时,停止温度升高,再烘干40-50min,得到成型的茶叶。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将原料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使得茶叶内的含水量变高,再将茶叶表面晾干后进行杀青,由于对茶叶被浸泡后含水量高,杀青时能够产生高温蒸汽,利于均匀杀青,并且利于茶叶成色;再将杀青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进行初揉,使得茶叶初步揉捻成条,并且将茶叶内的细胞壁破损,有利于渥堆发酵。

初步揉捻完成后,转动转轴,再将扭簧套设在转轴上,将转轴固定;再向发酵腔内投入茶叶,茶叶便进行发酵,发酵时茶叶会产生热量,茶叶堆外部的茶叶散热快,内部的茶叶散热慢,茶叶堆中部的温度会高于外部的温度,因此茶叶堆中部压强会大于外部,便将气体通过通孔挤入气囊内,气体挤压第二滑板和第三滑板,再通过弹性件挤压第一滑板和第四滑板,第一滑板和第四滑板便推动推杆移动,推杆便推动扭簧向环形凹槽移动,扭簧便不再对转轴进行固定,此时发酵桶发生偏转,位于茶叶堆外部的茶叶通过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进入另一个发酵腔,并位于发酵腔的底部,位于茶叶堆中部温度高的茶叶通过第二导流通道进入发酵腔,由于第二导流通道的行程较长,茶叶在第二导流通道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茶叶会位于茶叶堆的上部,从而实现了茶叶的翻转,使得茶叶在发酵的过程中各部分的温度相差不大,使得同一批次的茶叶的质量稳定,次品率低。

渥堆发酵完成后,将茶叶取出,并投入揉捻机内进行压揉,使得茶叶成型。再将成型后的茶叶投入烘干机内进行干燥,干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控温阶段,将烘干机的除湿温度调至20℃,再使烘干机的温度以1-2℃/min的速度升高55-60℃,使得茶叶内的水分缓慢的蒸发,避免茶叶的香气被带走;第二阶段,为恒温阶段,让茶叶在55-60℃的温度下烘干40-50min,使得茶叶彻底烘干,便于存放。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方案通过使用茶叶渥堆发酵装置进行渥堆发酵,使得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进行翻转使得茶叶堆内外的温差小,因此确保同一批次的茶叶发酵程度相当,加工制成的茶叶的质量稳定,茶叶成品的次品率低;2、本技术方案使用的茶叶渥堆发酵装置,通过茶叶堆的内外温差,实现发酵桶的翻转,能够确保茶叶在茶叶堆内外温差大时进行翻转,避免影响茶叶的发酵;3、本技术方案通过对茶叶进行浸泡后杀青,能够确保杀青时产生高温的蒸汽,利于茶叶成色。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步骤(4)中茶叶渥堆发酵装置的发酵桶的直径为0.5-1.5m,高度为1-2m。使得茶叶的发酵量适中,从而发酵的效果好。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步骤(4)中茶叶渥堆发酵装置的挡板的厚度为0.1-0.15m。发酵桶翻转时,挡板能够支撑茶叶。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步骤(4)中茶叶渥堆发酵装置的挡板位于发酵桶的中部。能够使得发酵的茶叶量最大化。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步骤(4)中茶叶渥堆发酵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导流通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0.08-0.12m。茶叶经初步揉捻后会有结块出现,能够便于茶叶落出。

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步骤(4)渥堆发酵的时间为15-30h。能够有效的控制茶叶的口感和色泽,发酵时间太短会导致茶汤的口感不好,发酵时间太长,会导致茶汤浑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茶叶的加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发酵桶2、挡板21、第一导流通道211、第二导流通道212、第三导流通道213、转轴3、环形凹槽31、扭簧4、气囊5、通孔51、第一滑板52、第二滑板53、第三滑板54、第四滑板55、弹性件56、推杆6。

本发明茶叶的加工方法,采用如下茶叶渥堆发酵装置进行茶叶渥堆发酵,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横杆和位于横杆两端的纵杆,两根纵杆之间设有发酵桶2,且发酵桶2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转轴3与纵杆连接,转轴3与发酵桶2固定连接,转轴3与机架1的纵杆转动连接。两根转轴3靠近纵杆的一端均设有环形凹槽31,两根转轴3靠近发酵桶2的一端均套设有扭簧4。

发酵桶2沿径向设有挡板21,挡板21将发酵桶2分为下部的第一发酵腔和上部的第二发酵腔;挡板2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导流通道211、第二导流通道212和第三导流通道213,且第一导流通道211和第二导流通道212呈圆柱体状,第三导流通道213呈螺旋的柱状。

发酵桶2的下部和上部均设有气囊5,气囊5内从左至右一次设有第一滑板52、第二滑板53、第三滑板54、第四滑板55,第一滑板52、第二滑板53、第三滑板54、第四滑板55均与气囊5滑动连接;第二滑板53和第三滑板54之间的气囊5的侧壁设有通孔51,通孔51上设有筛网,第一滑板52与第二滑板53、第三滑板54与第四滑板55之间设有弹性件56,弹性件56为弹簧。

第一滑板52的左侧和第四滑板55的右侧均连接有推杆6,推杆6为L型,且第一滑板52与第四滑板55与推杆6的短杆连接,推杆6的长杆与扭簧4连接。发酵桶2的底部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茶叶的加工方法实施例1-6中的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现以实施例3为例对本发明茶叶的加工方法进行说明:

(1)搭建设备,在厂房内按照上述步骤搭建茶叶渥堆发酵装置,其中发酵桶的直径为1m,高度为1.5m;挡板的厚度为0.12m;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第三导流通道的横截面的直径为0.1m;

(2)杀青,将原料鲜叶在清水中14min,使得茶叶内含水量增高,便于杀青时产生高温蒸汽,使得茶叶的成色好,再将茶叶表面的水滴晾干后投入温度为130℃的杀青机内杀青,杀青5.4min,使得茶叶杀青均匀;

(3)初步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轻度揉捻24min,使得茶叶呈条状,并且破坏茶叶内的细胞壁,便于茶叶发酵;

(4)渥堆发酵,将揉捻后成条的茶叶投入发酵桶的一个发酵腔进行发酵,发酵时茶叶堆会产生热量,且茶叶堆内部产生的热量不易散热,因此茶叶堆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使得内部的亚强大,便挤压气体通过通孔进入气囊,气体推动第二滑板和第三滑板移动,并挤压弹簧和第一滑板和第四滑板,第一滑板和第四滑板便推动推杆移动,推杆推动扭簧进入环形凹槽内,转轴发生转动,使得发酵桶发生转动,另一个发酵腔位于下部;此时茶叶堆外部的茶叶通过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三导流通道进入另一个发酵腔并位于发酵腔的底部,第二导流通道呈螺旋状,因此行程长,便进入发酵腔内位于上部,因此使得温度高的茶叶和温度低的茶叶位置互换,实现茶叶的翻转,使得茶叶的发酵程度一致;发酵17h后将茶叶取出;

(5)复揉成型,将发酵后的茶叶投入揉捻机内进行压揉,使得茶叶成型;

(6)烘焙,将成型的茶叶投入烘干机内进行干燥,首先将烘干机的温度调至20℃,再使得烘干机的温度以1.5℃/min的速度上升,使得茶叶初步的干燥,当烘干的温度升高至57℃时,停止生该温度,再会进行烘干45min,取出茶叶,得到茶叶成品。

实施例1-2、实施例4-6与上述茶叶的加工方法一致。

实验:对比例1-6的个实验参数如表2

表2

对比例1-4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参数不同;对比例5、对比例6的茶叶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4的区别在于,对比例5和对比例6的杀青步骤中茶叶不进行浸泡;渥堆发酵步骤,渥堆发酵过程是将茶叶投入发酵桶内进行发酵,发酵完成后再将茶叶取出。

选取实施例1-6,对比例1-6的各个参数的渥堆发酵装置发酵后制成的茶叶各1斤,并选取500位平时喜欢喝黑茶的人,进行以下实验,1)分别取实施例1-6、对比例1-6干燥参数制成的茶叶半斤,利用同样的力度、同样的方式挤压茶叶;2)观察茶汤是否浑浊;3)让每一组人闻黑茶的香气;4)以同样的方式冲泡黑茶,让每一组人品尝;让500个人分别对(3)(4)组实验进行打分,打分标准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实验结果如下,实施例结果如表3、对比例结果如表4

表3

表4

由此可见,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各个参数制成的茶叶,香味、色泽、口感好,破碎率低,并且茶汤不会浑浊。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