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小麦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22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设备,特别是一种农用小麦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小麦收获时麦粒湿度难以保证,收货完成后许多麦粒上残留有麦壳,并且在麦粒间不可避免有砂石等杂物,在进行要求较高的小麦精加工行业中,需要对小麦进行精选。小麦经过清洗和去壳处理后,需要进行烘干,以便于后续存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对已去壳除杂后的谷物进行自动烘干的设备,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快速烘干的农用小麦烘干装置。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农用小麦烘干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烘干箱,在烘干箱内设有烘干通道,沿着烘干通道设有第一烘干传输带,在第一烘干传输带的出口下方设有与第一烘干传输带配合用来传输麦粒的第二烘干传输带,所述第二烘干传输带的运行方向与第一烘干传输带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

在烘干通道内设有多层烘干加热装置;

在烘干通道入口处设有与第一烘干传输带的前部对应设置的进料口,在烘干通道的底部设有与第二烘干传输带的出口对应设置的出料口,在第一烘干传输带和第二烘干传输带的中部均设有翻粒爪。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烘干加热装置的加热方式包括远红外加热、蒸汽加热、燃气加热、微波加热或电加热。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出料口处设有喇叭形导向框。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第一烘干传输带的末端上方设有倾斜设置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固定在烘干箱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两层烘干传输带的烘干箱,对潮湿的麦粒进行烘干,在烘干传输带的中部设置有对麦粒进行翻转的翻粒爪,使麦粒受热均匀,充分被烘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农用小麦烘干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烘干箱,在烘干箱内设有烘干通道2,沿着烘干通道2设有第一烘干传输带3,在第一烘干传输带3的出口下方设有与第一烘干传输带3配合用来传输麦粒的第二烘干传输带6,所述第二烘干传输带6的运行方向与第一烘干传输带3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

在烘干通道2内设有多层烘干加热装置5,所述烘干加热装置的加热方式包括远红外加热、蒸汽加热、燃气加热、微波加热或电加热。

在烘干通道2入口处设有与第一烘干传输带3的前部对应设置的进料口1,在烘干通道2的底部设有与第二烘干传输带6的出口对应设置的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有喇叭形导向框8,防止麦粒在惯性作用下未进入到出料口内。

在第一烘干传输带3和第二烘干传输带6的中部均设有翻粒爪4,使麦粒受热均匀,充分被烘干。

在第一烘干传输带3的末端上方设有倾斜设置的挡料板7,所述挡料板7固定在烘干通道2内壁上,使麦粒顺利由第一烘干传输带3传送到第二烘干传输带6上,避免麦粒撒出。

根据工作空间的大小和小麦数量的多少来设定烘干传输带的层数和长度,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两层烘干传输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农用小麦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在烘干箱内设有烘干通道,沿着烘干通道设有第一烘干传输带,在第一烘干传输带的出口下方设有与第一烘干传输带配合用来传输麦粒的第二烘干传输带,所述第二烘干传输带的运行方向与第一烘干传输带的运行方向相反设置;在烘干通道内设有多层烘干加热装置;在烘干箱顶部设有与第一烘干传输带的前部对应设置的进料口,在烘干箱的底部设有与第二烘干传输带的出口对应设置的出料口,在第一烘干传输带和第二烘干传输带的中部均设有翻粒爪。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两层烘干传输带的烘干箱,对潮湿的麦粒进行烘干,在烘干传输带的中部设置有对麦粒进行翻转的翻粒爪,使麦粒受热均匀,充分被烘干。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小军
技术研发日:2017.05.17
技术公布日:2017.08.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