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流水线,尤其是一种茶叶加工流水线。
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的制作工艺一般比较复杂,不同种类或者不同形状的茶叶的生产工序不尽相同。传统茶叶生产,茶叶首先在地面上经由日光照射萎凋杀青,然后放在揉捻机中揉捻,放置在室内自然发酵,最后于锅中炒干,产出茶叶,这种传统茶业生产方式存在以下弊端:一是由于茶叶具有季节性,传统茶叶生产方式易受季节与气候的影响;二是自动化程度不高,茶叶产量有限,茶叶质量不高;三是劳动强度大;为了提高茶叶的生产加工效率,人们设计出许多用于茶叶加工生产的自动化设备,例如杀青机、理条机、烘干机等等,但是现阶段人们对这些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使用仍停留在单独设备完成单独工艺生产方式没在整个茶叶生产流程中依然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在各个设备之间对茶叶进行转移,依然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优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茶叶加工流水线,提供了一系列的炒茶设备对茶叶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机器加工茶叶的品质,也摆脱了人工炒茶效率低的问题,方便快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一种茶叶加工流水线,包括以下按顺序依次分布并相互连接的设备:
一、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用于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并在实现烘干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茶叶输送,将摊青后的茶叶输送至第一茶叶分料机中;
二、第一茶叶分料机:用于接收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对茶叶进行分料处理,并依次将分料后的茶叶送至茶叶里条机中;
三、茶叶里条机:用于接收第一茶叶分料机输送来的茶叶,通过里条适当散发茶叶中部分水分和低沸点的青臭气,并使内含物发生一系列热解转化,从而基本上形成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特征,既可以获得所需的茶叶品质,又可以为下一道工序的加工创造条件,并将里条处理后的茶叶送至茶叶风选机内;
四、茶叶风选机:用于接收茶叶里条机输送来的茶叶,通过机器内所产生的风将一些不好的茶叶吹出机器内,并将风选处理后的茶叶送至第一茶叶输送机内;
五、第一茶叶输送机:用于接收茶叶风选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将茶叶输送至第二茶叶分料机内;
六、第二茶叶分料机:用于接收第一茶叶输送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对茶叶进行分料处理,并依次将分料后的茶叶送至第一茶叶炒茶机中;
七、第一茶叶炒茶机:用于接收第二茶叶分料机输送来的茶叶,将茶青萎凋至适当程度即以高温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的继续进行,可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完成炒茶后可将茶叶直接送至第二茶叶输送机;
八、第二茶叶输送机:用于接收第一茶叶炒茶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将茶叶输送至摆动式挥干机内;
九、摆动式挥干机:用于接收第二茶叶输送机输送来的茶叶,用于去除存在于茶叶中的水分,完成挥干后可将茶叶直接送至第三茶叶输送机内;
十、第三茶叶输送机:用于接收摆动式挥干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将茶叶输送至第三茶叶分料机内;
十一、第三茶叶分料机:用于接收第三茶叶输送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对茶叶进行分料处理,并依次将分料后的茶叶送至第二茶叶炒茶机中;
十二、第二茶叶炒茶机:与第三茶叶分料机配合使用,完全茶叶中的余下的水分完全去除,使得茶叶呈干片状,便于后期的封存销售,完成二次炒茶后可将茶叶直接送至第四茶叶输送机内;
十三、第四茶叶输送机:用于接收第二茶叶炒茶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将茶叶输送至茶叶分选机内;
十四、茶叶分选机:对茶叶进行等级筛选,便于后期分类标价销售。
流水线上安装有控制机,控制机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流水线上的设备上分别安装无线接收信号器,控制机可以全程控制设备自动化运行,并时刻监管各个设备,保证流水线正常运行。流水线的排列顺序为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第一茶叶分料机→茶叶里条机→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风选机→第一茶叶输送机→第二茶叶分料机→第一茶叶炒茶机→第二茶叶输送机→摆动式挥干机→第三茶叶输送机→第三茶叶分料机→第二茶叶炒茶机→第四茶叶输送机→茶叶分选机,如此的设置实现了对茶叶的两次加工,两次的炒茶压扁不仅能够避免茶叶回潮,而且可缩短单次的炒茶时间,并且在送茶过程中监管人员可以对第一次炒茶压扁、挥干后的茶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在第二次炒茶压扁中合理控制时间以及加工温度,保证茶叶的成品质量,避免茶叶出现产生断裂或者过火的情况,而且该条流水线中茶叶分料机、茶叶输送机被多次应用,如此的设置不仅完全摆脱了人工送茶的效率低,还对茶叶的分配也愈发合理,分配至每一台茶叶炒茶机、摆动式挥干机的茶叶数量都进行了严格控制,避免茶叶过多导致加工不足,茶叶过少对茶叶质量破坏的问题,使用效果好;控制机的设置使得整个流水线更加智能化,可对各个设备进行分控管理,如此一来可避免一些没有被分配到茶叶的茶叶炒茶机空运行,节约能耗,提高效率。
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包括机体,机体内安装有烘干机,机体上设有输送单元和驱动单元,输送单元包括一对左右设置且安装于机体上的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轴上的传动辊、随两传动辊转动实现循环运动的第一输送带,传动辊前后端设有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轴上的第一齿轮,置于机体左端的第一齿轮和置于机体右端的第一齿轮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链条连接,第一连接链条下端设有固定在机体内侧壁上的支撑条;第一输送带上端设有转动连接于机体上的铺茶器;机体右端设有一对位置相对应且向上端斜向设置的延伸杆,延伸杆端部下方连接有延伸至机体上的固定杆,固定杆上段部分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外接架,外接架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板,其中驱动单元安装于安装板上;驱动单元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板外侧面上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链条连接,主动齿轮上插接有提供动力源的第一电机;机体右端的传动辊置于外接架处,传动辊与从动齿轮配合使用;机体的侧壁上开有供第一转动轴置于内的通槽,第一转动轴的前后两端安装有用于调节第一转动轴使用位置的限位单元,该限位单元包括一对固定在机体外壁上的第二安装座、穿插于两第二安装座内的第二螺纹杆,第二安装座左右两端旋于第二螺纹杆上的紧固螺母,其中第一转动轴外端设有一对旋于第二螺纹杆上的限位头。这样,该茶叶烘干机的输送单元为传统的输送单元,采用单面单齿轮,为了解决第一连接链条过长缺少支撑的问题,故在第一连接链条中间部分添加支撑条,使得第一连接链条下端平铺与支撑条上,如此一来第一连接链条的中间部分就不是悬空存在,将自身的重量分担给了支撑条,而且第一连接链条各节之间还连接有滚轮,滚轮的外周面与支撑条上端面接触,利于第一连接链条循环运动,脱离了将第一连接链条循环运动的负担完全依靠给驱动单元的现状,减轻了驱动单元的运行负担,降低了机器的使用成本,降低其损耗。铺茶器代替了人工铺茶,使得铺于输送带上的茶叶厚薄程度均处于一个平面上,使得烘干效果。同时考虑到第一连接链条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势必会出现链条松动的情况,所以设置限位单元来调节第一连接链条的松紧,而且便于操作,第一转动轴存在于架体的通槽内,通槽具有一定间距,使得第一转动轴可移动连接于通槽内,限位单元用于限制第一转动轴的使用位置,第二螺纹杆穿过第一转动轴安装于两个安装座内,使第二螺纹杆得到固定,第一转动轴的使用位置通过两个限位头来限定,限位头旋于第二螺纹杆,通过旋转即可调节其限位头的松紧了,如此的设置可延长第一连接链条的使用寿命。
茶叶分料机包括架体,架体上滑动连接有分料器,分料器下端设有纵向设置的固定杆,固定杆下端固定有竖向设置的安装片,安装片上开有一排竖向间隔分布的通孔,通孔内插有螺纹杆,这些螺纹杆上安装有稳定单元,稳定单元包括套于螺纹杆上的外安装套,外安装套的外周面上固定有横向设置的延伸片,延伸片上转动连接有一对摆臂,两摆臂末端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固定有插片;两摆臂之间设有弹簧;架体前后端的内壁上固定有一排间隔分布的卡爪,卡爪内卡接有轨道,轨道上间隔分布有形成插槽的分隔条,插片置于插槽内;架体外设有接料盘,接料盘上安装有实现接料盘翻转的翻转装置,翻转装置包括一对左右分布且固定在架体外侧的外接座,其中置于右端的外接座内侧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杆延伸出外接座外,第二电机的转杆上安装有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一转动片,第一转动片上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前端端头处安装有l型连接片,接料盘安装在l型连接片上;电机上安装有传感器,置于左端的外接座上安装有感应器。这样,通过分料器将茶叶输送至其他茶叶处理设备中,外安装套、延伸片、摆臂、固定块、插片、弹簧组成稳定单元,与轨道配合使用后使得分料器处于高速运行下也依然运行稳定,而且该轨道设计也比较特殊,轨道内侧上有几条形成插槽的分隔条,使得插片插于插槽内,如此一来可通过插片将稳定部件限制于插槽内,与此同时,考虑到摆臂是以转动连接的形式存在,为了进一步限定稳定单元,故在两摆臂之间设置弹簧,利用弹簧的具有自复位的特性可调节稳定单元的使用位置,假如导轨内有存在异物或者因使用过久表面出现凸起点利用弹簧即可避免,使得分料器运行依然稳定,也延长了轨道的使用寿命;接料盘用于接收茶叶,翻转装置用于实现接料盘的茶叶输送,如此一来可避免茶叶直接进入下一个处理茶设备,防止茶叶散落地面的情况发生。
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风选机包括风选机,风选机安装在支撑架的左端,风选机的右端为进口并在进口处安装有输送机,风选机内安装有风机,风机位于输送机出口的下方,风选机的底部敞口并为出料口,风选机的左端为废渣出口端并设有废渣出口,废渣出口设于风选机的侧边,输送机包括前后两侧的侧板,侧板内侧安装有输送链条,输送链条连接于驱动电机上,输送链条之间安装有第二输送带,输送机的下端安装有储存槽,第二输送带伸入储存槽中。这样,茶叶倒入储存槽中,储存槽将茶叶输送至风选机中,输送带直线输送并将茶叶送入风选机中,输送带固定在链条上,通过链条传动,在电机的驱动下,这样可以匀速送料,保证送料不间断,茶叶废渣较轻,因此被风机吹入废渣出口并从风选机侧边送出,茶叶从风选机下方掉落送入下一道工序。
摆动式挥干机包括下架体和转动连接于下架体上的筒体,筒体内转动连接有内胆,内胆铁皮内胆,为筒体前端开有与内胆互通的开口,开口上端设有安装在筒体外侧面上的料斗,料斗下端连接有延伸至筒体内的输送道;筒体后端设有第一控制箱,第一控制箱下端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转轴穿至安装架外,穿至安装架外的转轴上安装有随转轴转动的第二转动片,第二转动片上固定有块体,块体外周面上固定有连接杆,下架体上安装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固定座,固定座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块,其中连接杆一端固定在转动块的外周面上;筒体后端设有有鼓风机,鼓风机上安装有插于筒体内的送风管;开口下端安装有出料道;内胆上固定有炒茶条,炒茶条呈三角设置。这样,该挥干机不仅有挥干效果,而且筒体转动连接于架体上的设置,使其也具有自动接收茶叶、输送茶叶出筒体外并进入下一个茶叶加工设备内的功能,当筒体的开口处朝上时,料斗用于接收其他茶叶加工设置送来的茶叶,并利用输送道将茶叶送至筒体内,完成输送后,筒体回到初始位置,筒体内的内胆转动,实现茶叶挥干,完成挥干后,开口随着筒体转动呈朝下设置,此时茶叶被倒出筒体内,进入至下一个茶叶加工设备中,设置一套感应器和传感器即可,十分便捷。炒茶条是在内胆转动时辅助炒茶而设置,如此一来可减少茶叶与内胆的接触次数,防止茶叶黏连于内胆上,同时也防止茶叶产生断裂或者过火,保证茶叶的成品质量,三角的外形设置使得炒茶条的外端面均呈斜向设置,如此一来茶叶就不会堆积于炒茶条上,同时也会加快茶叶的下落,提高炒茶效率。
进一步完善,铺茶器包括安装于机体上的第二转动轴、间隔分布于第二转动轴上的安装片,安装片上开有以第二转动轴为中心环绕分布于安装片上的插槽,插槽内插有插片。这样,多片插片的设置使得铺茶器在转动一个°时可多次与输送带上的茶叶接触,并配合上在输送带的运作,两个运动动作使得成堆的茶叶能够很好的被平铺于输送带,使得铺茶效果佳,效率十分高,同时如此的设置在维护铺茶器时也不显得麻烦,直接更换插片即可。
进一步完善,机体上安装有一对用于调节铺茶器使用高度的第一调节单元,第一调节单元呈前后分布设置,该第一调节单元包括固定在机体外壁上的第一安装座、上下活动连接于机体上的滑动块、穿插于第一安装座、滑动块内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下段部分处旋有置于第一安装座底面的固定螺母,第一螺纹杆上段部分处旋有置于机体上端面的紧固螺母,紧固螺母上端面上设有旋于第一螺纹杆上的手柄;滑动块顶端固定有向外延伸的固定板,固定板下端设有旋于第一螺纹杆上的限位螺母。这样,考虑到将需要烘干的茶叶倒于输送带上时,每次茶叶成堆的高度不同,铺茶器需要针对茶堆的高度来调整自身的高度,因为茶堆过高的话铺茶器就会被淹没其中,如此一来在转动过程中,茶叶会受到转动的作用力被打出输送带外,散落至地面上,不仅造成部分茶叶被浪费,还增加了打扫地面的工作量,第一调节单元使得铺茶器的使用高度可被调节,如此一来铺茶器就可以始终置于茶堆上方,铺茶器下端的插片置于茶堆中,在铺茶过程中茶叶只会随铺茶器的转动被铺平于输送带上,且不会发生被打出输送带外的情况,使用效果好。该第一调节单元结构方便,便于操作,旋动限位螺母即可调节限位螺母的使用高度同是滑动块的也随之得到调节,铺茶器的第二转动轴是转动连接于滑动块内,而且第一螺纹杆上的螺纹为左旋螺纹,如此一来螺纹自锁性能比较好,限位螺母的顶面与固定板底面相接触时,限位螺母就可以利用螺纹的自锁性保持在设定高度,能够承受主铺茶器的重量。
进一步完善,分料器包括底座,底座前后端的内壁上均设有转动连接的滚轮,滚轮转动连接于架体上,底座上端固定有一对左右分布的挡板,两挡板之间设有第三输送带,第三输送带上端设有一对转动连接于两挡板之间的拨茶器,拨茶器呈前后分布,置于左侧的挡板上连接有驱动第三输送带、拨茶器实现循环运动的第二控制箱。这样,分料机的结构设置合理,滚轮设置在底座上,与上端的挡板间隔有一定间距,保证滚轮转动流畅的同时也实现分料器的运行流畅,而且固定在底座上端的两挡板形成的接收茶叶的料区,配合上以输送带作为与茶叶直接接触的接触面,在接收茶叶后可直接实现茶叶输送,拨茶器用于分散下落的茶叶,使得茶叶落于输送带上表面的各个位置处,平铺于输送带上表面,防止茶叶堆积于一块,方便快捷。
进一步完善,第二控制箱底部转动连接有三个传动轮,传动轮的使用位置呈三角设置,传动轮上连接有通过三个传动轮输送的履带;架体左右两端固定有固定杆,履带端部通过弯卷形成套在固定杆上的套圈。这样,履带和传动轮的设置是为了增加分料器运行时的稳定性,之所以将三个传动轮的使用位置呈三角设置是因为如此一来可减短履带的使用长度,同时也不需要采用两段履带,单单采用一根即可,不会影响其使用效果,而且效果明显,能够达到预期的作用。如此的设置便于实现履带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第二输送带间隔分布有透气孔,第二输送带上前后间隔分布有横条,横条的外边缘为波浪形结构。这样,有利于茶叶透气降温,横条加快对茶叶的输送,横条在输送带上凸起,可以带动茶叶向上输送,避免茶叶向下滑落。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如此的设置实现了对茶叶的两次加工,两次的炒茶压扁不仅能够避免茶叶回潮,而且可缩短单次的炒茶时间,并且在送茶过程中监管人员可以对第一次炒茶压扁、挥干后的茶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在第二次炒茶压扁中合理控制时间以及加工温度,保证茶叶的成品质量,避免茶叶出现产生断裂或者过火的情况,而且该条流水线中茶叶分料机、茶叶输送机被多次应用,如此的设置不仅完全摆脱了人工送茶的效率低,还对茶叶的分配也愈发合理,分配至每一台茶叶炒茶机、摆动式挥干机的茶叶数量都进行了严格控制,避免茶叶过多导致加工不足,茶叶过少对茶叶质量破坏的问题,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铺茶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支撑条和第一连接链条配合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连接链条上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茶叶分料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茶叶分料机下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0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图9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茶叶分料机左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图13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分料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控制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风选机正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风选机左端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风选机的俯视图;
图20为本发明中横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摆动式挥干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摆动式挥干机后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中摆动式挥干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清楚展示炒茶条。
附图标记说明:机体1,输送单元2,第一转动轴2-1,传动辊2-1a,驱动单元3,主动齿轮3-1,从动齿轮3-2,第一齿轮4,第一连接链条5,支撑条6,铺茶器7,第二转动轴7-1,安装片7-2,插槽7-2a,延伸杆8,固定杆9,外接架10,安装板10-1,第二连接链条11,第一电机12,通槽13,限位单元14,第二安装座14-1,第二螺纹杆14-2,紧固螺母15,限位头16,架体17,分料器18,底座18-1,固定杆19,安装片20,通孔20-1,螺纹杆20-1a,稳定单元21,外安装套21-1,延伸片22,摆臂23,固定块24,插片25,弹簧26,卡爪27,轨道28,分隔条28-1,插槽29,接料盘30,翻转装置31,外接座31-1,第二电机32,第一转动片33,连杆34,l型连接片35,传感器36,感应器37,风选机38,风机38-1,废渣出口38-2,支撑架39,输送机40,侧板40-1,驱动电机42,第二输送带43,储存槽44,下架体45,筒体46,内胆47,开口48,料斗49,输送道49-1,第一控制箱50,安装架51,第三电机52,第二转动片53,块体53-1,连接杆54,固定座55,转动块55-1,鼓风机56,送风管56-1,插片57,第一调节单元58,第一安装座58-1,滑动块58-2,第一螺纹杆59,固定螺母60,紧固螺母61,手柄62,固定板63,限位螺母64,滚轮65,挡板66,第三输送带67,拨茶器68,第二控制箱69,传动轮70,履带71,固定杆72,套圈73,横条74,炒茶条75,控制机76,第二齿轮77,支撑片78,出料道79,烘干机80,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101,第一茶叶分料机102,茶叶里条机103,茶叶风选机104,第一茶叶输送机105,第二茶叶分料机106,第一茶叶炒茶机107,第二茶叶输送机108,摆动式挥干机109,第三茶叶输送机110,第三茶叶分料机111,第二茶叶炒茶机112,第四茶叶输送机113,茶叶分选机1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茶叶加工流水线,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按顺序依次分布并相互连接的设备:
一、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101:用于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并在实现烘干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茶叶输送,将摊青后的茶叶输送至第一茶叶分料机中;
二、第一茶叶分料机102:用于接收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对茶叶进行分料处理,并依次将分料后的茶叶送至茶叶里条机中;
三、茶叶里条机103:用于接收第一茶叶分料机输送来的茶叶,通过里条适当散发茶叶中部分水分和低沸点的青臭气,并使内含物发生一系列热解转化,从而基本上形成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特征,既可以获得所需的茶叶品质,又可以为下一道工序的加工创造条件,并将里条处理后的茶叶送至茶叶风选机内;
四、茶叶风选机104:用于接收茶叶里条机输送来的茶叶,通过机器内所产生的风将一些不好的茶叶吹出机器内,并将风选处理后的茶叶送至第一茶叶输送机内;
五、第一茶叶输送机105:用于接收茶叶风选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将茶叶输送至第二茶叶分料机内;
六、第二茶叶分料机106:用于接收第一茶叶输送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对茶叶进行分料处理,并依次将分料后的茶叶送至第一茶叶炒茶机中;
七、第一茶叶炒茶机107:用于接收第二茶叶分料机输送来的茶叶,将茶青萎凋至适当程度即以高温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的继续进行,可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完成炒茶后可将茶叶直接送至第二茶叶输送机;
八、第二茶叶输送机108:用于接收第一茶叶炒茶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将茶叶输送至摆动式挥干机内;
九、摆动式挥干机109:用于接收第二茶叶输送机输送来的茶叶,用于去除存在于茶叶中的水分,完成挥干后可将茶叶直接送至第三茶叶输送机内;
十、第三茶叶输送机110:用于接收摆动式挥干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将茶叶输送至第三茶叶分料机内;
十一、第三茶叶分料机111:用于接收第三茶叶输送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对茶叶进行分料处理,并依次将分料后的茶叶送至第二茶叶炒茶机中;
十二、第二茶叶炒茶机112:与第三茶叶分料机配合使用,完全茶叶中的余下的水分完全去除,使得茶叶呈干片状,便于后期的封存销售,完成二次炒茶后可将茶叶直接送至第四茶叶输送机内;
十三、第四茶叶输送机113:用于接收第二茶叶炒茶机输送来的茶叶,并将茶叶输送至茶叶分选机内;
十四、茶叶分选机114:对茶叶进行等级筛选,便于后期分类标价销售。
流水线上安装有控制机76,控制机76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流水线上的设备上分别安装无线接收信号器,控制机76可以全程控制设备自动化运行,并时刻监管各个设备,保证流水线正常运行。流水线的排列顺序为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101→第一茶叶分料机102→茶叶里条机103→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风选机104→第一茶叶输送机105→第二茶叶分料机106→第一茶叶炒茶机107→第二茶叶输送机108→摆动式挥干机109→第三茶叶输送机110→第三茶叶分料机111→第二茶叶炒茶机112→第四茶叶输送机113→茶叶分选机114,如此的设置实现了对茶叶的两次加工,两次的炒茶压扁不仅能够避免茶叶回潮,而且可缩短单次的炒茶时间,并且在送茶过程中监管人员可以对第一次炒茶压扁、挥干后的茶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在第二次炒茶压扁中合理控制时间以及加工温度,保证茶叶的成品质量,避免茶叶出现产生断裂或者过火的情况,而且该条流水线中茶叶分料机、茶叶输送机被多次应用,如此的设置不仅完全摆脱了人工送茶的效率低,还对茶叶的分配也愈发合理,分配至每一台茶叶炒茶机、摆动式挥干机的茶叶数量都进行了严格控制,避免茶叶过多导致加工不足,茶叶过少对茶叶质量破坏的问题,使用效果好。
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101包括机体1,机体1内安装有烘干机80,机体1上设有输送单元2和驱动单元3,输送单元2包括一对左右设置且安装于机体1上的第一转动轴2-1、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轴2-1上的传动辊2-1a、随两传动辊2-1a转动实现循环运动的第一输送带3,传动辊2-1a前后端设有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轴2-1上的第一齿轮4,置于机体1左端的第一齿轮4和置于机体1右端的第一齿轮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链条5连接,第一连接链条5下端设有固定在机体1内侧壁上的支撑条6;第一输送带3上端设有转动连接于机体1上的铺茶器7;机体1右端设有一对位置相对应且向上端斜向设置的延伸杆8,延伸杆8端部下方连接有延伸至机体1上的固定杆9,固定杆9上段部分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外接架10,外接架10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板10-1,其中驱动单元3安装于安装板10-1上;驱动单元3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板10-1外侧面上的主动齿轮3-1、从动齿轮3-2,主动齿轮3-1、从动齿轮3-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链条11连接,主动齿轮3-1上插接有提供动力源的第一电机12;机体1右端的传动辊2-1a置于外接架10处,传动辊2-1a与从动齿轮3-2配合使用;机体1的侧壁上开有供第一转动轴2-1置于内的通槽13,第一转动轴2-1的前后两端安装有用于调节第一转动轴2-1使用位置的限位单元14,该限位单元14包括一对固定在机体1外壁上的第二安装座14-1、穿插于两第二安装座14-1内的第二螺纹杆14-2,第二安装座14-1左右两端旋于第二螺纹杆14-2上的紧固螺母15,其中第一转动轴2-1外端设有一对旋于第二螺纹杆14-2上的限位头16;第一连接链条5上端设有安装于机体1内侧的第二齿轮77;铺茶器7包括安装于机体1上的第二转动轴7-1、间隔分布于第二转动轴7-1上的安装片7-2,安装片7-2上开有以第二转动轴7-1为中心环绕分布于安装片7-2上的插槽7-2a,插槽7-2a内插有插片57;机体1上安装有一对用于调节铺茶器7使用高度的第一调节单元58,第一调节单元58呈前后分布设置,该第一调节单元58包括固定在机体1外壁上的第一安装座58-1、上下活动连接于机体1上的滑动块58-2、穿插于第一安装座58-1、滑动块58-2内的第一螺纹杆59,第一螺纹杆59下段部分处旋有置于第一安装座58-1底面的固定螺母60,第一螺纹杆59上段部分处旋有置于机体1上端面的紧固螺母61,紧固螺母61上端面上设有旋于第一螺纹杆59上的手柄62;滑动块58-2顶端固定有向外延伸的固定板63,固定板63下端设有旋于第一螺纹杆59上的限位螺母64。
第一茶叶分料机102、第二茶叶分料机106、第三茶叶分料机111包括架体17,架体17上滑动连接有分料器18,分料器18下端设有纵向设置的固定杆19,固定杆19下端固定有竖向设置的安装片20,安装片20上开有一排竖向间隔分布的通孔20-1,通孔20-1内插有螺纹杆20-1a,这些螺纹杆20-1a上安装有稳定单元21,稳定单元21包括套于螺纹杆20-1a上的外安装套21-1,外安装套21-1的外周面上固定有横向设置的延伸片22,延伸片22上转动连接有一对摆臂23,两摆臂23末端固定有固定块24,固定块24上固定有插片25;两摆臂23之间设有弹簧26;架体17前后端的内壁上固定有一排间隔分布的卡爪27,卡爪27内卡接有轨道28,轨道28上间隔分布有形成插槽29的分隔条28-1,插片25置于插槽29内;架体17外设有接料盘30,接料盘30上安装有实现接料盘30翻转的翻转装置31,翻转装置31包括一对左右分布且固定在架体17外侧的外接座31-1,其中置于右端的外接座31-1内侧壁上固定有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的转杆延伸出外接座31-1外,第二电机32的转杆上安装有通过第二电机32驱动的第一转动片33,第一转动片33上转动连接有连杆34,连杆34前端端头处安装有l型连接片35,接料盘30安装在l型连接片35上;电机32上安装有传感器36,置于左端的外接座31-1上安装有感应器37;接料盘30左侧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与感应器37配合使用的支撑片78;分料器18包括底座18-1,底座18-1前后端的内壁上均设有转动连接的滚轮65,滚轮65转动连接于架体18上,底座18-1上端固定有一对左右分布的挡板66,两挡板66之间设有第三输送带67,第三输送带67上端设有一对转动连接于两挡板66之间的拨茶器68,拨茶器68呈前后分布,置于左侧的挡板66上连接有驱动第三输送带67、拨茶器68实现循环运动的第二控制箱69;第二控制箱69底部转动连接有三个传动轮70,传动轮70的使用位置呈三角设置,传动轮70上连接有通过三个传动轮70输送的履带71;架体17左右两端固定有固定杆72,履带71端部通过弯卷形成套在固定杆72上的套圈73。在使用时,
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风选机104包括风选机38,风选机38安装在支撑架39的左端,风选机38的右端为进口并在进口处安装有输送机40,风选机38内安装有风机38-1,风机38-1位于输送机40出口的下方,风选机38的底部敞口并为出料口,风选机38的左端为废渣出口端并设有废渣出口38-2,废渣出口38-2设于风选机38的侧边,输送机40包括前后两侧的侧板40-1,侧板40-1内侧安装有输送链条41,输送链条41连接于驱动电机42上,输送链条41之间安装有第二输送带43,输送机40的下端安装有储存槽44,第二输送带43伸入储存槽44中;第二输送带43间隔分布有透气孔,第二输送带43上前后间隔分布有横条74,横条74的外边缘为波浪形结构。
摆动式挥干机109包括下架体45和转动连接于下架体45上的筒体46,筒体46内转动连接有内胆47,内胆47铁皮内胆,为筒体46前端开有与内胆47互通的开口48,开口48上端设有安装在筒体46外侧面上的料斗49,料斗49下端连接有延伸至筒体46内的输送道49-1;筒体46后端设有第一控制箱50,第一控制箱50下端安装有安装架51,安装架51上安装有第三电机52,第三电机52的转轴穿至安装架51外,穿至安装架51外的转轴上安装有随转轴转动的第二转动片53,第二转动片53上固定有块体53-1,块体53-1外周面上固定有连接杆54,下架体45上安装有与连接杆54配合使用的固定座55,固定座55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块55-1,其中连接杆54一端固定在转动块55-1的外周面上;筒体46后端设有有鼓风机56,鼓风机56上安装有插于筒体46内的送风管56-1;开口48下端安装有出料道79;内胆47上固定有炒茶条75,炒茶条75呈三角设置。内胆47上固定有炒茶条75;炒茶条75呈三角设置。
茶叶炒茶机5旁设有用于控制茶叶炒茶机5的控制机76。
在使用时,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送至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101上,利用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摊青机101的输送单元2将茶叶输送至第一茶叶分料机102内,输送的同时利用烘干机80对茶叶上的部分水分和低沸点的青臭气散发掉,茶叶分料机102通过分料器18将茶叶合理的分配至茶叶里条机103中,茶叶里条机103再次散发茶叶中的部分水分和低沸点的青臭气,使茶叶内部发生一系列热解转化,从而形成茶叶的色、香、味等品质特征,完成里条后,茶叶并送至带自动输送机构的茶叶风选机104中,实现匀速送料的同时,保证送料不间断,茶叶废渣较轻,被风机吹入废渣出口38-2并从风选机38侧边送出,茶叶从风选机38下方掉落送入第一茶叶输送机105内,第一茶叶输送机105再送至第二茶叶分料机106中,使得茶叶合理分配至第一茶叶炒茶机107中,炒茶在温度不超过约80度以前,茶叶持续发酵、超过一定温度后茶叶中的酵素被高温停止氧化作用(此一作用类似绿茶类的杀青),中间配合上适当的揉捻动作,使茶叶变成黄绿相间的成色。其中的绿色是保留下来的叶绿素、黄色则是初步氧化产生的茶黄素、红边则是完全氧化产生的茶红素,其中的植物蛋白也发生了程度不一的水解,完成炒茶后,茶叶通过第二茶叶输送机108被送至摆动式挥干机109中,有效防止茶叶回潮,完成挥干的茶叶落入至第三茶叶输送机110中,利用茶叶输送机110再次进入第三茶叶分料机111中,通过第三茶叶分料机111被分配至第二茶叶炒茶机112中进行二次炒茶,使得茶叶的色、香、味更佳,完成前面的工序后,茶叶通过第四茶叶输送机113被送至茶叶分选机114中,对茶叶进行等级筛选,十分方便。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