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筛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4650发布日期:2019-04-09 20:0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筛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烘筛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薇菜的初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烘干设备对其进行干燥脱水。在先申请的名称“薇菜烘干设备”(申请号:2014101846544)的中国专利中已经公开了一种烘干设备,该设备虽然能够对薇菜进行干燥处理,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如,该薇菜烘干设备中在烘箱的底部设置插入口、上部设置移出口,逐步被干燥的薇菜在烘箱内由下向上被提升,但是烘箱内薇菜蒸出的水气是由下向上移动的,这样上部已经被干燥含水率较低的薇菜会受下部含水率高的薇菜蒸出的水气的影响,使得上部薇菜达到预设含水率的时间被大大延长。其次,烘筛在烘箱内是累叠在一起的,上、下烘筛之间没有什么空隙,因此薇菜受热存在不均,同时蒸出的水气也难以快速的被脱除,使得薇菜的干燥时间被大大延长。另外,薇菜与构成筛网的竹篾的表面相贴覆的部分的干燥效率远远低于其他部分,特别是在薇菜初始含水率较大时,由于该表面一直与竹篾表面相贴合,在整个烘箱内干燥的过程中,薇菜不会发生移动,甚至干燥后薇菜的表面会与竹篾黏在一起,因此使得该局部含水率较其他地方较大,这样制得成品薇菜虽然整体含水率控制在预设的范围内,但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就会受该局部高含水率的影响发生霉变,使得整袋薇菜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薇菜烘干设备,其可用于对薇菜进行烘干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施:

一种薇菜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箱,烘箱的上部设置烘筛推入口、烘箱的下部设置烘筛推出口,烘箱内设置有对布放薇菜的烘筛进行支撑以及调节烘筛由上向下进行降落的烘筛降落机构。

进一步的方案为:

烘筛在烘筛降落机构上呈间隔层状布置。

烘筛的外轮廓为矩形,烘筛在烘箱内由上向下下落经过的区域(扫过的区域或者占用的区域)记为柱体a,烘筛降落机构包括第一降落单元和第二降落单元,柱体a的侧壁面包括面a1、面a2、面a3、面a4,面a1和面a3相对布置,面a2和面a4相对布置,第一降落单元包括面a2和面a4外侧分别设置的各撑托轴a1,第二降落单元包括面a1和面a3外侧分别设置的各撑托轴a2,撑托轴a1包括立状布置的轴体a1和轴体a1的轴身上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件a1,撑托轴a2包括立状布置的轴体a2和轴体a2的轴身上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件a2,撑托轴a1和撑托轴a2均转动安装在烘箱上;

驱动机构a1调节各撑托轴a1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各撑托轴a1上支撑件a1均(完全)位于柱体a的外部对烘筛的下降进行避让的避让位,其二为:各撑托轴a1上支撑件a1的局部伸至柱体a的内部对其上侧的烘筛进行支撑的工作位;

驱动机构a2调节各撑托轴a2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各撑托轴a2上支撑件a2均(完全)位于柱体a的外部对烘筛的下降进行避让的避让位,其二为:各撑托轴a2上支撑件a2的局部伸至柱体a的内部对其上侧的烘筛进行支撑的工作位;

撑托轴a1处于避让位时,撑托轴a2处于工作位;撑托轴a1处于工作位时,撑托轴a2处于避让位;支撑件a1和支撑件a2沿铅垂方向间隔交错状布置(是指由下至上依次为一层支撑件a1、一层支撑件a2、一层支撑件a1、一层支撑件a2……,如此交替布置),(同一)撑托轴a1上相邻两支撑件a1之间的间距为d1,(同一)撑托轴a2上相邻两支撑件a2之间的间距为d2,支撑件a1与其上方相邻的支撑件a2之间的高度差为d3,支撑件a1与其下方相邻的支撑件a2之间的高度差为d4,烘筛的高度为d5,d1≥2d5,d2≥2d5,d3≥d5,d4≥d5。

支撑件a1和支撑件a2的形状均与图形a保持一致,图形a为圆中部开设圆形孔且边部向其本体切割弓形空缺部后的形状。

支撑件a1和支撑件a2的上均安装有滚珠,滚珠的局部凸出于支撑件a1和支撑件a2的上表面。

点a1为支撑件a1外轮廓上距轴体a1中心线间距最小的点,点a1与轴体a1中心线的间距记为r1,支撑件a1上侧的轴体a1上的轴段a1设置成锥柱状,轴段a1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轴段a1底部的外半径小于或等于r1;点a2为支撑件a2外轮廓上距轴体a2中心线间距最小的点,点a2与轴体a2中心线的间距记为r2,支撑件a2上侧的轴体a2上的轴段a2设置成锥柱状,轴段a2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轴段a2底部的外半径小于或等于r2。

烘箱安装在机架a上,烘箱上推入口处设置将烘箱外部的烘筛推至烘箱内的推入机构,烘箱上推出口处设置将烘箱底部的烘筛推至烘箱外部的推出机构。

烘箱推入口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提升烘筛的烘筛提升机构,推入机构将烘筛提升机构上的烘筛从推入口推入烘箱内。

烘筛提升机构包括两相对布置的相同的第一提升单元和第二提升单元,第一、二提升单元分别包括立状布置的环形输送线,环形输送线上间隔等距设置用于支撑烘筛的支撑件a3,烘筛的两边部分别被第一、二提升单元上的支撑件a3所支撑,驱动机构a3驱使环形输送线对烘筛进行提升。

支撑件a3为水平布置的条形件构成,支撑件a3上沿其身长方向间隔设置滚轮。

环形输送线包括上、下对应布置的主动轴、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均转动安装在机架a上(具体的安装在安装架a上),主动轴和从动轴的轴长方向与烘箱上推入口的方向保持一致,主动轴和从动轴通过传动件(传动件可为链传动或皮带传动)相连接,传动件沿轴长方向间隔设置,支撑件a3与各传动件固定连接,第一、二提升单元上的主动轴通过同步传动组件a3与驱动机构a3相连接。

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调控各部件的运行状态。

烘箱入口的外侧还设置有对推入烘箱的烘筛上的薇菜的含水率进行检测的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1,烘箱推出口的外侧还设置有对从烘箱内推出的烘筛上的薇菜的含水率进行检测的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2,控制装置依据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1、a2检测的结果调控驱动机构a1、a2的状态(调控各部件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薇菜脱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漂汤后的)薇菜在烘筛内进行铺设摊放,然后将铺好薇菜的烘筛从烘箱上部的推入口推至烘箱内,在烘箱内调节烘筛由上至下进行移动,然后将烘筛从烘箱下部推出口推出。

进一步的:

烘箱内温度为40~80℃。

根据推入烘箱前薇菜的含水率h1、薇菜在烘箱内烘干处理后(所需达到)的含水率h2以及烘箱内的温度t分析得出薇菜在烘箱内烘干处理的时间t1,烘筛在烘箱内最大布置层数为n;

每间隔时间t2,将烘箱内最底层的烘筛从推出口推出烘筛,调节最底层以上的烘筛均下降一层,在从推入口推入新的布满薇菜的烘筛至最高层;

t2=t1/n。

通过推入口外侧的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1测定推入烘箱前薇菜的含水率h1,通过推出口外侧的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2测定推出烘箱的薇菜的含水率h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烘筛,方案如下:

一种烘筛,包括框架和筛框,筛框内布设有筛网,筛框沿烘筛的高度方向浮动安装在框架上。

具体的操作为:

框架由框架杆组装而成,框架杆的内侧壁面向其本体设置凹槽,凹槽的槽口水平指向烘筛的中部,凹槽内设置有装配杆,装配杆的杆长方向与烘筛的高度方向相一致,装配杆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两槽壁相连接,装配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筛框由筛框杆组装而成,筛框杆上开设装配孔,筛框通过装配孔套设在装配杆上,压缩弹簧位于筛框的下侧。

装配孔的孔径大于装配杆的外径、筛框杆与凹槽的槽底呈分离状布置。

装配杆沿框架杆的杆长方向间隔设置。

筛网由竹篾编制制成。

装配杆由沉头螺钉构成,框架杆上开设安装装配杆的螺孔。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烘筛的制造方法,如下

一种烘筛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s1:制备竹篾,将竹篾编制成筛网;

s2:裁切制备相应尺寸的筛框杆,在筛框杆上开设装配孔,将筛框杆组装成筛框,将筛网铺设固定在筛框的底部;

s3:裁切制备相应尺寸的框架杆,在框架杆上开设螺孔,在筛框的外侧将框架杆组装成框架,使得各筛框杆位于各框架杆的凹槽内,然后再在框架和筛框上装配压缩弹簧和装配杆,使得筛框浮动安装在框架上。

进一步的方案为:

步骤s3中先将筛框和框架翻转,使得筛框和框架的底部朝上,然后在装配孔处安装压缩弹簧,然后将装配杆拧入螺孔内,使得压缩弹簧和筛框杆套设在装配杆上。

先在压缩弹簧和筛框杆之间布设垫片,然后再安装压缩弹簧。

上述提供技术方案,可有效的对薇菜进行烘干处理,提高干燥效率和均匀性,克服现有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烘筛降落机构和烘筛提升机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烘筛降落机构和烘筛提升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主视图;

图5为图2的俯视图;

图6为图2的侧视图;

图7为图4中烘筛落至第二降落单元上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烘筛落至第二降落单元上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除去烘筛提升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烘筛落至第二降落单元上的示意图;

图11为烘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a-a剖视图;

图13为框架杆在筛框上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筛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撑托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烘筛在烘箱内下行形成柱体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烘筛、110-框架、120-筛框、130-筛网、141-装配杆、142-压缩弹簧、200-烘干设备、201-机架a、202-烘箱、203-安装架a、204-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1、205-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2、210-烘筛降落机构、210a-滚珠、210b-图形a、211-撑托轴a1、211a-轴段a1、212-撑托轴a2、212a-轴段a2、213-支撑件a1、214-支撑件a2、220-烘筛提升机构、221-环形输送线、222-支撑件a3、222a-滚轮、223-主动轴、224-从动轴、230-推入机构、240-推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发明中的发明点有如下几点:

1、提供一种筛框120浮动安装的烘筛100,这样烘筛100下落过程中,可以发生浮动的晃动,使得烘筛100内的薇菜被小幅度的抛起,改变薇菜在烘筛100内的位置和接触面,从而避免薇菜局部含水率过高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了该烘筛100的制造方法。

2、改变传统薇菜烘干设备200中烘筛100的移动方向,使得烘筛100从上向下进行移动,烘筛100移动的方向与蒸发的湿气流流向相反,避免湿度较大的薇菜蒸出的湿气对较干薇菜的影响。

3、烘筛100下行的过程采用分层跌落式下降,这样烘筛100下落至下层的时候与下层的支撑件发生轻微的碰撞,使得薇菜被轻微的抛起,改变薇菜与竹篾的接触点,避免出现薇菜局部始终与竹篾贴覆无法可靠脱水和薇菜与竹篾相粘附的情况,提高薇菜的烘干效率和均匀性。

4、烘筛100在烘箱202内呈间隔层状布置,这样蒸发的水气能够快速的被抽出,使得薇菜能够均匀受热,提高干燥效率。

5、推入口和推出口处分别设置的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1、a2,控制装置能够根据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1、a2的监测数据实时调整烘箱202的烘干效能,保证薇菜可靠的被脱水至预设含水率。

6、烘箱202外部设置烘筛提升机构220,这样可以将烘箱202的高度设置的较高,在烘箱202的内部布置较多的烘筛100,这样可以提高薇菜的处理量,提高烘干效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2、3、4、5、6所示,一种薇菜烘干设备200,包括烘箱202,烘箱202的上部设置烘筛100推入口、烘箱202的下部设置烘筛100推出口,烘箱202内设置有对布放薇菜的烘筛100进行支撑以及调节烘筛100由上向下进行降落的烘筛降落机构210。通过改变烘筛100在烘箱202内的移动方向,这样较为干燥的薇菜就不会受新进入烘箱202内的较潮薇菜的影响,提高烘干效率。

进一步的,烘筛100在烘筛降落机构210上呈间隔层状布置。这样上、下层烘筛100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隙,从而使得薇菜能够均匀的与热气流进行接触,并且蒸发出来的水份能够快速的被抽除。

本发明具体的采取如图2、3所示的方案进行实施,烘筛100的外轮廓为矩形(这里的矩形并非指严格的矩形,主要是指大体的轮廓为矩形,允许拐角处进行圆角或倒角以及局部凸起或凹陷),烘筛100在烘箱202内由上向下下落经过的区域(扫过的区域或者占用的区域,亦即烘筛1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移动后形成的柱体,柱体可以是斜棱柱、直棱柱)记为柱体a(柱体a如图17所示,柱体a为多面体100a构成),烘筛降落机构210包括第一降落单元和第二降落单元,柱体a的侧壁面包括面a1、面a2、面a3、面a4,面a1和面a3相对布置,面a2和面a4相对布置,第一降落单元包括面a2和面a4外侧分别设置的各撑托轴a1(图示部件211),第二降落单元包括面a1和面a3外侧分别设置的各撑托轴a2(图示部件212),撑托轴a1包括立状布置的轴体a1和轴体a1的轴身上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件a1(图示部件213),撑托轴a2包括立状布置的轴体a2和轴体a2的轴身上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件a2(图示部件214),撑托轴a1(图示部件211)和撑托轴a2(图示部件212)均转动安装在烘箱202上;

驱动机构a1调节各撑托轴a1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各撑托轴a1上支撑件a1均(完全)位于柱体a的外部对烘筛100的下降进行避让的避让位,其二为:各撑托轴a1上支撑件a1的局部伸至柱体a的内部对其上侧的烘筛100进行支撑的工作位;

驱动机构a2调节各撑托轴a2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各撑托轴a2上支撑件a2均(完全)位于柱体a的外部对烘筛100的下降进行避让的避让位,其二为:各撑托轴a2上支撑件a2的局部伸至柱体a的内部对其上侧的烘筛100进行支撑的工作位;

撑托轴a1处于避让位时,撑托轴a2处于工作位;撑托轴a1处于工作位时,撑托轴a2处于避让位;支撑件a1和支撑件a2沿铅垂方向间隔交错状布置(是指由下至上依次为一层支撑件a1、一层支撑件a2、一层支撑件a1、一层支撑件a2……,如此交替布置),(同一)撑托轴a1上相邻两支撑件a1之间的间距为d1,(同一)撑托轴a2上相邻两支撑件a2之间的间距为d2,支撑件a1与其上方相邻的支撑件a2之间的高度差为d3,支撑件a1与其下方相邻的支撑件a2之间的高度差为d4,烘筛100的高度为d5,d1≥2d5,d2≥2d5,d3≥d5,d4≥d5。

如图4、5、6、7、8、9、10所示,上述结构的烘筛降落机构210除了可以保证烘筛100平稳降落以外,通过第一降落单元和第二降落单元的交替对烘筛100进行支撑,在转换交替支撑的过程中烘筛100发生自由下落运动直至被下侧的支撑件所阻碍,阻碍时烘筛100内的薇菜被微微弹起,犹于在烘箱202内筛动薇菜,从而对薇菜进行翻动,避免出现局部脱水不均的现象。本发明中,所有撑托轴a1的运行状态保持一致,所有撑托轴a2的运行状态保持一致。具体操作时,可以将面a1、a3设置的与烘筛100的宽度相一致,面a2、a4设置的与烘筛10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与面a1相邻的烘箱侧壁的上部设置推入口,与面a3相邻的烘箱侧壁的下部设置推出口,这样面a1、a3的外侧分别设置两个撑托轴a2(图示部件212),面a2、a4的外侧分别设置三个撑托轴a1(图示部件211),保证对筛网130的可靠撑托。如图4、5、6、9所示,其为烘筛100被第一降落单元所支撑的状态,如图7、8、10所示,其为烘筛100从第一降落单元下降至第二降落单元后的状态。

进一步的方案为:支撑件a1和支撑件a2的形状均与图形a保持一致,图形a(图示图形210b)为圆中部开设圆形孔且边部向其本体切割弓形空缺部后的形状,如图15所示。支撑件a1和支撑件a2上均安装有滚珠210a,滚珠210a的局部凸出于支撑件a1和支撑件a2的上表面。由于烘筛100具有一定的重量,滚珠210a的设置,可以使得撑托轴a1、a2转动所需的驱动力更小,降低能耗。

如图16所示,点a1为支撑件a1外轮廓上距轴体a1中心线间距最小的点,点a1与轴体a1中心线的间距记为r1,支撑件a1上侧的轴体a1上的轴段a1设置成锥柱状,轴段a1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轴段a1(图示部件211a)底部的外半径小于或等于r1;点a2为支撑件a2外轮廓上距轴体a2中心线间距最小的点,点a2与轴体a2(图示部件212a)中心线的间距记为r2,支撑件a2上侧的轴体a2上的轴段a2设置成锥柱状,轴段a2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轴段a2底部的外半径小于或等于r2。轴段a1、a2的设置,对烘筛100的自由下落进行导向,保证烘筛100能够可靠的被下层支撑件所支撑。

本发明中实现撑托轴a1同步运行较为简单,通过在烘箱202的顶部设置同步传动组件a1与各撑托轴a1的上端相连接机构,驱动机构a1与同步传动组件a1相连接,同步传动组件a1可为链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或者涡轮蜗杆传动组件。但是,由于推入口和推出口分别设置在与面a1、a3相邻的侧壁上,因此,面a1外侧的撑托轴a2只能通过底部轴端与驱动机构a2相连接,面a3外侧的撑托轴a2只能通过上部轴端与驱动机构a2相连接,因此连接各撑托轴a2与驱动机构a2的同步传动组件a2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进行实施。同步传动组件a2包括传动蜗杆a1、传动蜗杆a2,传动蜗杆a1、a2上设置分别设置两段螺纹段,传动蜗杆a1与面a1外侧的各撑托轴a2下端设置的涡轮a1相连接,传动蜗杆a2与面a3外侧的各撑托轴a2上端设置的涡轮a2相连接,传动蜗杆a1、a2通过皮带传动组件相连接且与驱动机构a2相连接。这样通过驱动机构a2的驱动,实现各撑托轴a2的同步调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取相应的其他传动组件进行组合用以满足上述同步传动的需求。

更为详细的方案为,烘箱202安装在机架a(图示部件201)上,烘箱202上推入口处设置将烘箱202外部的烘筛100推至烘箱202内的推入机构230,烘箱202上推出口处设置将烘箱202底部的烘筛100推至烘箱202外部的推出机构240。烘箱202推入口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提升烘筛100的烘筛提升机构220,推入机构230将烘筛提升机构220上的烘筛100从推入口推入烘箱202内。推入机构230和推出机构240的设置,可以与传统实施方案保持一致,均可由推杆和驱动气缸组成。烘筛提升机构220包括两相对布置的相同的第一提升单元和第二提升单元,第一、二提升单元分别包括立状布置的环形输送线221,环形输送线221上间隔等距设置用于支撑烘筛100的支撑件a3(图示部件222),烘筛100的两边部分别被第一、二提升单元上的支撑件a3(图示部件222)所支撑,驱动机构a3驱使环形输送线221对烘筛100进行提升。这样操作人员在烘筛提升机构220的下侧将烘筛100推至烘筛100机构上,烘筛提升机构220自动将烘筛100提升至与烘箱202推入口高度相一致的位置处,然后通过推入机构230将烘筛100推至箱体内烘筛降落机构210的最高层,自动完成对烘筛100的推入。

如图2、3、4、5所示,支撑件a3为水平布置的条形件构成,支撑件a3上沿其身长方向间隔设置滚轮222a。环形输送线221包括上、下对应布置的主动轴223、从动轴224,主动轴223和从动轴224均转动安装在机架a(图示部件201)上,具体的安装在安装架a(图示部件203)上,主动轴223和从动轴224的轴长方向与烘箱202上推入口的方向保持一致,主动轴223和从动轴224通过传动件(传动件可为链传动或皮带传动)相连接,传动件沿轴长方向间隔设置,支撑件a3与各传动件固定连接,第一、二提升单元上的主动轴223通过同步传动组件a3与驱动机构a3相连接。驱动机构a1、a2、a3可采用步进电机构成。

另外,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调控各部件的运行状态。烘箱202入口的外侧还设置有对推入烘箱202的烘筛100上的薇菜的含水率进行检测的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1(图示部件204),烘箱202推出口的外侧还设置有对从烘箱202内推出的烘筛100上的薇菜的含水率进行检测的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2(图示部件205),控制装置依据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1、a2检测的结果调控驱动机构a1、a2以及其他各组件的状态(调控各部件的运行状态)。

采用上述烘干设备200对农作物进行烘干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农作物为薇菜,将(漂烫后的)薇菜在烘筛100内进行铺设摊放,然后将铺好薇菜的烘筛100从烘箱202上部的推入口推至烘箱202内,在烘箱202内调节烘筛100由上至下进行移动,然后将烘筛100从烘箱202下部推出口推出。

具体的:烘箱202内温度为40~80℃。

根据推入烘箱202前薇菜的含水率h1、薇菜在烘箱202内烘干处理后(所需达到)的含水率h2以及烘箱202内的温度t分析得出薇菜在烘箱202内烘干处理的时间t1,烘筛100在烘箱202内最大布置层数为n;时间t1可以通过向控制装置编程计算公式(还包括采用其他薇菜脱水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也可以采用多次试验得出一张经验表,然后将经验表输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依据检测的数据调用经验表调控各组件的运行状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如推入烘箱202前薇菜的含水率为300%~320%,需要将其干燥至含水率为100%~120%,则通过多次试验分析得出,当调节烘箱202内温度为60℃,薇菜在烘箱内停留2h左右即可达到所需的效果,这样若烘筛100在烘箱202内最大布置层数为12层,则每隔10min左右就调节烘筛100下落一次。

每间隔时间t2,将烘箱202内最底层的烘筛100从推出口推出烘筛100,调节最底层以上的烘筛100均下降一层,再从推入口推入新的布满薇菜的烘筛100至最高层;

t2=t1/n。

通过推入口外侧的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1测定推入烘箱202前薇菜的含水率h1,通过推出口外侧的在线近红外水分仪a2测定推出烘箱202的薇菜的含水率h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浮动烘筛100,如图11、12、13、14所示,包括框架110和筛框120,筛框120内布设有筛网130,筛框120沿烘筛100的高度方向浮动安装在框架110上。通过浮动安装使得烘筛100与支撑件碰撞后能够发生晃动,将薇菜抛起,使得薇菜均匀受热。

具体的方案为,框架110由框架杆组装而成,框架杆的内侧壁面向其本体设置凹槽,凹槽的槽口水平指向烘筛100的中部,凹槽内设置有装配杆141,装配杆141的杆长方向与烘筛100的高度方向相一致,装配杆141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两槽壁相连接,装配杆141上套设有压缩弹簧142,筛框120由筛框杆组装而成,筛框杆上开设装配孔,筛框120通过装配孔套设在装配杆141上,压缩弹簧142位于筛框120的下侧。装配孔的孔径大于装配杆141的外径、筛框杆与凹槽的槽底呈分离状布置。

装配杆141沿框架杆的杆长方向间隔设置,如图14所示,沿烘筛100的宽度方向的各边分别设置2个装配杆141,沿烘筛100的长度方向的各边分别设置3个装配杆141。筛网130由竹篾编制制成。装配杆141由沉头螺钉构成,框架杆上开设安装装配杆141的螺孔。

上述烘筛100采用如下方法的制造得到,包括如下操作:

s1:制备竹篾,将竹篾编制成筛网130;

s2:裁切制备相应尺寸的筛框杆,在筛框杆上开设装配孔,将筛框杆组装成筛框120,将筛网130铺设固定在筛框120的底部;

s3:裁切制备相应尺寸的框架杆,在框架杆上开设螺孔,在筛框120的外侧将框架杆组装成框架110,使得各筛框杆位于各框架杆的凹槽内,然后再在框架110和筛框120上装配压缩弹簧142和装配杆141,使得筛框120浮动安装在框架110上。

具体的:

步骤s3中先将筛框120和框架110翻转,使得筛框120和框架110的底部朝上,然后在装配孔处安装压缩弹簧142,然后将装配杆141拧入螺孔内,使得压缩弹簧142和筛框杆套设在装配杆141上。

先在压缩弹簧142和筛框杆之间布设垫片,然后再安装压缩弹簧142。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薇菜的烘干效率和缩短薇菜的烘干时间,同时烘干后的薇菜不会出现局部点高含水率的现象。

本发明未能详尽描述的设备、机构、组件和操作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机构、组件和操作方法进行使用和实施。或者依据生活常识选用的相同设备、机构、组件和操作方法进行使用和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