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8743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饲料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蛋鸡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鸡蛋是我国居民的常见食品,是人体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鸡蛋的营养及口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普通鸡蛋在食用时会有腥味,影响了口感,降低了鸡蛋的品质。现代大规模畜牧业饲养方式,提高了生产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畜产品品质降低和畜禽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以及饲料中大量的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和添加剂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优质饲料是生产优质畜产品的保证,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能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生产对动物健康生长有益,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益无害的饲料。我国有许多植物资源,里面含有很多的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从植物中合理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提取有益成分并添加到饲料中,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保障畜产品安全,生产优质饲料的一个有效途径。蛋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如果饲料能量不足或者缺少某种营养成分,将会引起蛋鸡的机体代谢问题,导致生长发育缓慢,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产蛋率低、蛋的营养品质低等问题。现有技术中,添加剂或广谱抗菌西药制剂等,副作用较大,对蛋鸡损害较大,蛋鸡产蛋后,蛋品的残留会间接伤害人体。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蛋鸡饲料,本发明的蛋鸡饲料能有效增强蛋鸡免疫力、抗应激能力,降低发病率,提高产蛋率,延长高峰期持续时间,提高鸡蛋品质,改善鸡舍环境,是一种集营养、防病促高产、无公害于一体的新型蛋鸡饲料产品。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蛋鸡饲料,所述的饲料包括如下组分:黄玉米、小麦粉、膨化大豆、豆粕、葵花籽、鱼粉、肉骨粉、贝壳、多种维生素和中草药。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具有较高的高蛋白质,豆粕内含有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对营业的需求,豆粕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可以满足家禽的生长需求,从而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鱼粉是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鱼粉中不含纤维素等难于消化的物质,粗脂肪含量高,鱼粉的有效能值高。肉骨粉是以新鲜无变质的动物废弃组织及骨经高温高压蒸煮、灭菌、脱胶、干燥粉碎后的产品,黄至黄褐色油性粉状物,具肉骨粉固有气味。肉骨粉作为一类蛋白质饲料原料,可与谷类饲料搭配补充蛋白质的不足。肉骨粉是鸡良好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b12的良好来源。本发明中草药为山药、神曲、蒲公英和薄荷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鸡舍无蝇无粪臭,提高了鸡的免疫力,增加了抗病能力。山药:薯蓣科植物,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神曲:为辣蓼、青蒿、杏仁泥、赤小豆、鲜苍耳子加入面粉或麸皮后发酵而成的曲剂。蒲公英: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味苦、甘,性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痛散结。薄荷为唇形科植物,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进一步的,所述的饲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成分:黄玉米35-45重量份、小麦粉5-15重量份、膨化大豆3-7重量份、豆粕10-20重量份、葵花籽10-20重量份、鱼粉3-9重量份、肉骨粉2-6重量份、贝壳2-6重量份、多种维生素0.1-0.5重量份、中草药0.5-0.9重量份。进一步的,所述的饲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成分:黄玉米40重量份、小麦粉10重量份、膨化大豆5重量份、豆粕15重量份、葵花籽15重量份、鱼粉6重量份、肉骨粉4重量份、贝壳4重量份、多种维生素0.3重量份、中草药0.7重量份。进一步的,所述蛋鸡饲料中含有粗蛋白20.32重量份。进一步的,所述的中草药为山药、神曲、蒲公英和薄荷,且四者的质量比为1:2~3:3~5:3~4。进一步的,所述的多种维生素为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且六者的质量比为1:0.1~0.3:0.2~0.3:0.3~0.5:2~3:0.2~0.5。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提供了一种上面所述的蛋鸡饲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上述比例的的蛋鸡饲料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备用;(2)将混合搅拌均匀的原料通过平模颗粒机,滚压自然加温,压成颗粒;(3)将上述得到的颗粒烘干,装袋保存。进一步的,步骤(2)中自然加温到40-50℃。本发明的蛋鸡饲料的制备方法采用自然加温处理,是为了防止过高的温度,破坏饲料中各成分的营养物质。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颗粒粒径为3mm。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烘干温度为110℃-1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采用黄玉米、小麦粉、膨化大豆、豆粕、葵花籽、鱼粉、肉骨粉含有高蛋白的物质进行喂养蛋鸡,提高了蛋鸡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提高了鸡蛋品质;(2)另外本发明中加入中草药成分,有效增加了蛋鸡免疫力、抗应激能力,降低发病率,改善鸡舍环境;(3)本发明的蛋鸡饲料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食用本发明的饲料的蛋鸡生产的鸡蛋,蛋清粘稠,蛋黄颜色鲜艳,同时可用筷子夹起,味道鲜香;(4)本发明的蛋鸡饲料是一种集营养、防病促高产、无公害于一体的新型蛋鸡饲料产品;(5)本发明的蛋鸡饲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蛋鸡饲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成分:黄玉米35重量份、小麦粉5重量份、膨化大豆3重量份、豆粕10重量份、葵花籽10重量份、鱼粉3重量份、肉骨粉2重量份、贝壳2重量份、多种维生素0.1重量份、中草药0.5重量份。其中,中草药为山药、神曲、蒲公英和薄荷,且四者的质量比为1:2:3:3。所述的多种维生素为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且六者的质量比为1:0.1:0.2:0.3:2:0.2。蛋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上述比例的的蛋鸡饲料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备用;(2)将混合搅拌均匀的原料通过平模颗粒机,滚压自然加温,自然加温到40℃,压成颗粒,颗粒粒径为3mm;(3)将上述得到的颗粒烘干,烘干温度为110℃,装袋保存。实施例2所述的饲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成分:黄玉米40重量份、小麦粉10重量份、膨化大豆5重量份、豆粕15重量份、葵花籽15重量份、鱼粉6重量份、肉骨粉4重量份、贝壳4重量份、多种维生素0.3重量份、中草药0.7重量份。其中,所述蛋鸡饲料中含有粗蛋白20.32重量份。所述的中草药为山药、神曲、蒲公英和薄荷,且四者的质量比为1:2。5:4:3.5。所述的多种维生素为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且六者的质量比为1:0.2:0.25:0.4:2.5:0.4。蛋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上述比例的的蛋鸡饲料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备用;(2)将混合搅拌均匀的原料通过平模颗粒机,滚压自然加温,自然加温到45℃,压成颗粒,颗粒粒径为3mm;(3)将上述得到的颗粒烘干,烘干温度为113℃,装袋保存。实施例3所述的饲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成分:黄玉米35-45重量份、小麦粉5-15重量份、膨化大豆3-7重量份、豆粕10-20重量份、葵花籽10-20重量份、鱼粉3-9重量份、肉骨粉2-6重量份、贝壳2-6重量份、多种维生素0.1-0.5重量份、中草药0.5-0.9重量份。其中,所述的中草药为山药、神曲、蒲公英和薄荷,且四者的质量比为1:3:5:4。所述的多种维生素为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且六者的质量比为1:0.3:0.3:0.5:3:0.5。蛋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上述比例的的蛋鸡饲料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备用;(2)将混合搅拌均匀的原料通过平模颗粒机,滚压自然加温,自然加温到50℃,压成颗粒,颗粒粒径为3mm;(3)将上述得到的颗粒烘干,烘干温度为115℃,装袋保存。试验例1(1)将500只蛋鸡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0只,分别为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对照组1和对照组2,自由采食与水,按照《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ny/t5043-2001)进行饲料管理。(2)五组试验组分别喂养不同的饲料,其中,试验组1喂养实施例1的饲料,试验组2喂养实施例2的饲料,试验组3喂养实施例3的饲料。对照组1喂养市面上购买的常规玉米饲料;市面上的玉米饲料的组成为:玉米68重量份、麸皮6重量份、豆饼8重量份、鱼粉10重量份、骨粉2重量份、贝粉6重量份。对照组2喂养按照专利cn104000045a实施例1制备的饲料。(3)产蛋性能测试自开始试验喂养至43周龄,每天记录各组产蛋数,计算产蛋率;35-40周时随机抽取5个试验组的鸡蛋,观察蛋黄颜色,结果见表1。表1样品产蛋率(%)产蛋高峰期(周)蛋黄颜色试验组199.6125.1深黄试验组299.8725.5深黄试验组399.5925.2深黄对照组181.2319.8浅黄对照组293.4521.5浅黄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蛋鸡饲料的产蛋率更高,蛋黄的颜色更深,另外通过试验还发现了喂养本发明的饲料,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增加。(4)本发明的蛋鸡饲料对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蛋鸡进行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表2通过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蛋鸡饲料食用后,蛋鸡免疫功能指标iga、igg和igm均比对照组大幅度提高,说明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有效增强了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有利于维持高水平的健康状态,提高了抗病能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